悖论简史:哲学与心灵的迷宫(打开幽默诙谐的悖论宝箱,一本书读懂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奇妙悖论,让思维魔方旋转起来。后浪出品)_AZW3_MOBI_EPUB_罗伊·索伦森

内容节选

9亚里士多德论宿命论 爱尔兰作家邓萨尼男爵(Lord Dunsany)喜欢下国际象棋。他设计了一些富有洞见的象棋难题,只要会玩这种游戏就可以理解。在我最喜欢的一个难题中,白方将要行棋,并将在四步之内将死黑方(图9.1)。由于黑方所有的兵都还在,他看起来比白方更胜一筹。但有些地方看起来怪怪的,黑方的后并没有按照合规的象棋比赛开局时所要求的那样处在黑色方格上。 图9.1 黑方的王和后一定被移动过。这意味着有些兵也一定被移动过。由于兵只能向前移动,黑方的兵一定是通过向第七横线前进才到了现在的位置。所以黑色棋子中唯一还可以移动的是马。黑方的棋路远没有看上去那么自由!白方的马可以先跳到王的前面,然后跳到后的前面,最后跳到黑方的王的任意一边,来把对方将死。黑方只能通过一招来推迟不可避免的落败:他可以将他的马移到象所在的那一列上。 这种黑败白胜的不可避免性是以白方理性地行棋作为条件的。如果白方轻率而行,那么黑方就可以迅速将一枚兵升变为后,从而战胜白方。但是在解决象棋难题时,我们应该假设处在白方境地的选手是理性的,都追求比赛的胜利。而处在黑方境地选手的行动则只是使命运更进一步的工具。 过去的不可变更性 时间就如同象棋一般。时间的更迭皆按照规则而来。这些规则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请想想那些听说一艘船在战斗中消失的消息后,向众神奉献牺牲的希腊母亲们。她们祈祷自己的儿子不在那艘沉没的船上。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对既已发生的事件进行祈祷是徒劳的。在强调我们只应该考虑未来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引用了诗人阿伽通(Agathon)的话:“只有这种力量甚至连神都不会拥有:去挽回木已成舟的事情。”你的儿子要么就已经在船上了,要么就并没有在船上。对任何人来说,为此做任何事情都为时已晚。正如奥马尔·海亚姆(Omar Khayyam)在距离亚里士多德1400年后所写的那样: 移动的手指正在写字,已经写过字,继续写字;即使用上你所有的虔诚与全部的智慧也都无法引诱它退回半行字,即使流尽所有眼泪也没办法洗掉它写过的任何一个字。 亚里士多德将过去的固定性与未来的开放性进行了对比。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打一场海战,但有些人可以在未来打一场海战。 宿命论者否认过去与未来之间存在着这种不对称:在此时此刻,明天会发生海战这一陈述要么为真,要么为假。如果明天会有海战在此刻为真,那么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它。会发生的事情总会发生。如果明天会有海战在此刻为假,那么无论什么都不会导致海战的发生。不会发生的事情就不会发生。比方说,即使海军将领已经下达了开始战斗的命令,也总会有某些事发生来阻止该命令被执行。 在解决祖父悖论时,论及时间旅行的当代评论家往往尊重过去的固定性。在H. G. 威尔斯(H. G. Wells)的《时间机器》(The Time Machine)中,一位发明家回到了过去,并因为踩了一只蝴蝶而改变了历史的轨迹。其他时间旅行故事中的人物也常常担心会改变历史。他们在整个情节中都小心翼翼地努力保全事件的既有进程。但如果历史真的如此脆弱的话,那么一个不那么保守的时间旅行者就可能会招致悖论。假设这位历史修正主义者回到自己的祖父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并用步枪杀死了他的祖父。由于此时这位祖父还没有孙子,因此这次枪击破坏了它自身得以发生的一个必要条件。由于这种剧情包含矛盾,人们可能倾向于认为时间旅行与逻辑规律互不相容。时间旅行的捍卫者只好承认射击者不能杀死他的祖父。他也许能够扣动扳机,但是子弹不会击中目标。或许子弹确实击中了目标,但祖父会挺过来。时间旅行者不能改变过去,因为他们本就是过去的一部分。与小说家的描述不一样的是,时间旅行者没有必要小心翼翼地避免改变过去。 狄奥多罗斯·克洛诺斯的大师论证 亚里士多德在宿命论这一话题上的对手是来自麦加拉的跟他同时代的年轻人,逻辑学家狄奥多罗斯·克洛诺斯(Diodorus Cronus)。根据雅典的诸多学院中所流传的一种传说,狄奥多罗斯·克洛诺斯因为无法在托勒密一世面前解出斯提尔波(Stilpo)让他解决的逻辑问题而选择了自杀。历史学家对于这则传闻大多采取了重视的态度,因为它有助于确定狄奥多罗斯的活动年份(已知托勒密征服麦加拉的年份是公元前307年)。它也表现了传统上对于麦加拉人的刻板印象——沉迷于在辩论中胜人一筹。 狄奥多罗斯因为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运动本质的论证而饱负盛名。他秉着与芝诺相同的精神提出了这些论证。而他最出名的是如下一则由爱比克泰德复述的论证: 在我看来,以下是大师论证(the Master Argument)所基于的要点——以下三个命题中的任意二者结合起来都与第三者构成冲突:1. 所有关于过去的真命题都是必然的。 2. 不可能者在逻辑上无法由可能者推出。3. 既非现在为真,也非将来会为真者,是可能的。在留意到这种冲突之后,狄奥多罗斯根据前两者的合理性来证......

  1. 前言
  2. 1 阿那克西曼德与起源之谜
  3. 2 毕达哥拉斯对公分母的探寻
  4. 3 巴门尼德论不存在者
  5. 4 西绪福斯之石与芝诺悖论
  6. 5 苏格拉底:探究悖论
  7. 6 麦加拉学派的同一性危机
  8. 7 欧布里德与说谎者政治学
  9. 8 “柏拉图”的注脚
  10. 9 亚里士多德论宿命论
  11. 10 克律西波斯论人的构成
  12. 11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与辩护的无穷倒退
  13. 12 奥古斯丁的语用悖论
  14. 13 阿奎那:上帝可以有传记吗?
  15. 14 奥卡姆与不可解问题
  16. 15 布里丹的诡辩
  17. 16 帕斯卡的不可能运算
  18. 17 莱布尼茨的充足理由律
  19. 18 休谟吞噬一切的观念
  20. 19 托马斯·里德的常识
  21. 20 康德与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
  22. 21 黑格尔的矛盾世界
  23. 22 罗素的集合
  24. 23 维特根斯坦与一个语法玩笑的深意
  25. 24 蒯因的问号
  26. 参考文献
  27. 出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