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简史合集|用 “极简”打开立体世界图像(全十册)(跨越时空捕捉磅礴气势,卓越史识勾连丰富细节 理想国出品)_AZW3_MOBI_EPUB_贺凯
内容节选
第三十七章 失控的火车和不受欢迎的小提琴手 菲利帕·福特和朱迪斯·贾维斯·汤姆逊 一天,你外出散步,看到一列失控的火车沿着铁轨疾驰。司机失去了知觉,可能是因为心脏病发作。火车前方的铁轨上有五名工人,如果火车撞上他们,这五个人都不可能活下来。火车速度很快,他们无法躲开。然而,此时还有一线希望。火车在撞上那五名工人之前会经过一个岔道口,可以在这个岔道口把火车引向另一条铁轨,在那条铁轨上的不远处也有工人,但只有一名。你就在岔道口边,可以按下开关,改变火车路线,避开那五名工人,却撞死另一条铁轨上的一名工人。让这个无辜的人死去是正确的选择吗?仅从数量上看,很明显这样做是对的,因为一个人的死会换来五个人获救,这样做可以使幸福最大化。大多数人可能都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按下开关让某个人死去,但是不采取任何行动,任由五倍多的人被撞死,更加糟糕。 这个思想实验最早由英国哲学家菲利帕·福特(1920—2010)提出,上面提到的是其中一个版本。福特感兴趣的是,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按下开关救下铁轨上的五个人是可以接受的,但在其他一些情形下牺牲一个人来救很多人却不能接受。想象有一个健康的人走进医院的病房,里面有五个人急需各种器官。其中一个如果不接受心脏移植肯定会死,另一个需要肝脏,还有一个需要肾脏,等等。杀死这个健康的人,将其身体内的器官分给这五个病人,救活他们,这样做可以接受吗?没有人会觉得可以接受。然而,这同样也是牺牲一个人来救五个人,跟按下开关让那辆失控的火车改道有什么区别? 思想实验是通过一个想象的场景,引出我们的感觉,也就是哲学家所说的直觉(intuition)。哲学家经常采用思想实验进行研究,让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行动可能造成的后果上。这个例子提出的哲学问题是:在什么时候牺牲一条生命来拯救更多生命是可以接受的?通过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我们能够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思想实验将这个问题的关键因素提炼出来,让我们根据自己的直觉来判断这样做是对是错。 有些人认为你不应该按下开关让火车改道,因为那样做就是在“扮演上帝”,即决定谁应该死谁应该活。然而,大多数人认为你应该按下开关。 但是,想象一下另一个相关的场景,这是美国哲学家朱迪斯·贾维斯·汤姆逊对福特思想实验的延伸。这次失控的火车正在一条没有岔道口的铁轨上向五名工人冲去,除非你采取行动,否则他们必死无疑。你站在一座桥上,旁边是一个魁梧的大个子。如果把他推下桥,落在铁轨上,他的体重足以使火车减速并在撞倒五名工人之前停下来。假设你有力气把这个人推下桥,你应该这么做吗? 许多人觉得这个情况更难,并更倾向于说“不”,尽管从实际结果看,把旁边的人推下桥,和在岔道口按下开关,你所采取的行动都是为了救下五个人的生命而让另一个人去死。然而,把那名大个子推下桥去看起来很像是谋杀行为。但是如果这两种行为的结果是相同的,照理不应该有什么问题。如果在第一个例子中按下开关是正确的选择,那么在第二个例子中把旁边的大个子推下桥也应该是正确的。为什么大部分人的选择不一样呢?真是令人费解。 如果原因是在这个想象的场景中,把人推下桥这个动作做起来比较困难,或者在扭打中把人推下桥太残忍,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个场景的设置修改一下,假设说这个大个子刚好站在桥面上的一个活板门上。你只要按一下开关,就像是在第一个例子中一样,只需花很小的力气,轻轻动一下操纵杆,就可以让大个子掉到下面的铁轨上。许多人仍然感觉在道义上,这个例子和前面岔道口的例子很不一样,为什么? 解释之一是所谓的“双重效应原则”(Law of Double Effect)。根据这一原则,如果有人要伤害你,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而且你知道如果只是轻轻反击完全无法保护自己,那么大力击打甚至于将这个人打死,是可以接受的做法。良好的意图(在这种情况下是为了保护自己)可能产生可以预见的不好作用,这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蓄意伤害则不行,比如故意去给一个打算杀害你的人下毒,是不对的。在第一种情况下,你的意图良好,可以令人接受,虽然坚持做下去的结果是导致他人死亡。在第二种情况下,你真正的意图是杀死这个人,这是不可接受的。对于一些人来说,采用双重效应原则解决了上面的思想实验所带来的难题,其他人则认为双重效应原则是错误的。 上面这些场景可能显得牵强附会,与日常生活毫无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如此。这些非真实事例作为思想实验,旨在厘清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但是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也曾出现过,让人们面对类似的抉择。例如,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向伦敦发射导弹,此时有一个潜伏在英国的德国间谍变成了为英国服务的双重间谍。英国人可以通过这个双重间谍向德国人发送误导信息,告之导弹落在了预定目标以北。德国人就可能据此修正发射目标,于是导弹不再落在伦敦,而是落在人口稀疏的肯特(Kent)郡和萨里郡。也就是说,此举可......
- 封面
- 总目录
- 扉页
- 页
- 目录
- 序言
- 引言
- 形成阶段(史前时期—前206)
- 一、通史
- 二、国家与社会
- 三、思想
- 四、文学与艺术
- 早期帝国时代(前206—960)
- 五、通史
- 六、政府
- 七、社会与经济
- 八、思想
- 九、文学与艺术
- 晚期帝国时代(960—1850)
- 十、通史
- 十一、行政
- 十二、社会与经济
- 十三、思想
- 十四、文学与艺术
- 后记
- 扩展阅读
- 理想国·imaginist
- 封底
- 从石器时代到太空时代
- 扉页
- 页
- 目录
- 前言
- 导语
- 1 改变的种子
- 2 铁器时代
- 3 公民
- 4 东方如何拯救西方
- 5 瘟疫
- 6 新时代
- 7 新世界
- 8 白银
- 9 荒野
- 10 革命
- 11 拉近距离
- 12 遗忘或永恒
- 注释
- 致谢
- 进一步阅读
- 图片声明
- 理想国·imaginist
- 封底
- 帆与锚:澳大利亚简史
- 扉页
- 页
- 目录
- 前言
- 第一部分 黑色澳大利亚的兴起与衰落
- 第一章 当沧海仍为陆原
- 第二章 即将到来的冲撞
- 第三章 贫瘠的天堂
- 第四章 草原上的阿拉伯人
- 第五章 渐渐消失的黄法兰绒
- 第二部分 我热爱的土地
- 第六章 第一波淘金潮
- 第七章 奇迹时代
- 第八章 眼
- 第九章 体育英雄的崛起
- 第十章 经受灾难的考验
- 第十一章 紫罗兰色的晨曦绽放
- 第三部分 从加利波利到乌卢鲁
- 第十二章 止战之战
- 第十三章 “无限的未来”!
- 第十四章 来自日本的巨浪
- 第十五章 一辆车,一座山
- 第十六章 黑色与绿色的复兴
- 第十七章 流浪中的国家
- 第十八章 符号在风中飘:女王陛下和马博先生
- 第十九章 广阔的空间
- 第二十章 帆与锚
- 简明澳大利亚历史年表
- 参考书目
- 译名对照表
- 理想国·imaginist
- 封底
- 史前人类简史
- 扉页
- 页
- 目录
- 序
- 开端
- 第1章 历史的诞生
- 第2章 公元前20000年的世界
- 西亚
- 第3章 火与花
- 第4章 橡树林地的村落生活
- 第5章 幼发拉底河沿岸
- 第6章 千年干旱
- 第7章 耶利哥的建立
- 第8章 象形符号和柱子
- 第9章 在渡鸦谷中
- 第10章 鬼镇
- 第11章 加泰土丘的天堂和地狱
- 第12章 在塞浦路斯的三天
- 欧洲
- 第13章 北方土地的先驱
- 第14章 与驯鹿猎人在一起
- 第15章 在斯塔卡
- 第16章 最后的岩洞画家
- 第17章 沿海的灾难
- 第18章 欧洲东南部的两个村落
- 第19章 亡灵岛
- 第20章 在边界
- 第21章 中石器时代的遗产
- 第22章 苏格兰后记
- 美洲
- 第23章 寻找最早的美洲人
- 第24章 美洲的过去在今天
- 第25章 在钦奇胡阿皮溪畔
- 第26章 不安地貌中的探险者
- 第27章 克洛维斯猎人受审
- 第28章 重新审视原始性
- 第29章 牧人和“基督之子”
- 第30章 瓦哈卡河谷中的两种生活
- 第31章 前往科斯特
- 第32章 捕捞鲑鱼和历史的礼物
- 大澳洲和东亚
- 第33章 发现失落的世界
- 第34章 科乌沼泽的身体塑造
- 第35章 穿越干旱区
- 第36章 决斗者与蛇的诞生
- 第37章 高原上的猪和园圃
- 第38章 在巽他古陆的孤独生活
- 第39章 沿长江而下
- 第40章 和绳纹人在一起
- 第41章 北极之夏
- 南亚
- 第42章 穿越印度
- 第43章 跨越兴都库什山的长途跋涉
- 第44章 扎格罗斯山的秃鹫
- 第45章 走近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 非洲
- 第46章 尼罗河畔的烤鱼
- 第47章 在卢肯尼亚山
- 第48章 青蛙腿和鸵鸟蛋
- 第49章 南非之旅
- 第50章 热带的霹雳
- 第51章 撒哈拉沙漠的牛羊
- 第52章 尼罗河谷等地的农民
- 后记 “文明之福”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图片来源
- 理想国·imaginist
- 封底
- 告别施舍
- 扉页
- 页
- 目录
- 自序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十五页说清世界经济史
- 第一部 马尔萨斯陷阱:公元1800年前的经济生活
- 第二章 马尔萨斯经济的逻辑
- 第三章 生活水准
- 第四章 生育力
- 第五章 寿命
- 第六章 马尔萨斯与达尔文:富者生存
- 第七章 技术发展
- 第八章 制度与增长
- 第九章 现代人的出现
- 第二部 工业革命
- 第十章 近代的增长:各国的财富
-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之谜
- 第十二章 英国工业革命
- 第十三章 为什么是英国?为何不是中国、印度或日本?
- 第十四章 社会面的后果
- 第三部 大分流
- 第十五章 公元1800年以后的世界增长
- 第十六章 分流的近因
- 第十七章 为何不是全世界都发展起来了?
- 第十八章 结论:奇怪的新世界
- 附录
- 注释
- 参考文献
- 理想国·imaginist
- 封底
- 人类帝国的覆灭
- 扉页
- 页
- 目录
- 引言
- 序章
- 1 1956 某些人的梦想
- 2 2006 寒冬离去
- 3 2016 崭露头角
- 4 2026 黄金时代
- 5 2038 奇点
- 尾声 2040
- 参考文献
- 理想国·imaginist
- 封底
- 哲学小史
- 扉页
- 页
- 目录
- 导读 阅读哲学的乐趣
- 第一章 刨根究底的人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 第二章 真正的幸福 亚里士多德
- 第三章 我们一无所知 皮浪
- 第四章 花园小径 伊壁鸠鲁
- 第五章 学会不再介意 爱比克泰德、西塞罗、塞涅卡
- 第六章 我们是谁手中的牵线木偶? 奥古斯丁
- 第七章 哲学的慰藉 波伊提乌
- 第八章 完美之岛 安瑟伦和阿奎那
- 第九章 狐狸和狮子 尼可罗·马基雅弗利
- 第十章 恶劣、野蛮、短暂 托马斯·霍布斯
- 第十一章 你会不会是在做梦呢? 勒内·笛卡尔
- 第十二章 请你下注 布莱瑟·帕斯卡
- 第十三章 磨镜人 巴鲁赫·斯宾诺莎
- 第十四章 王子与鞋匠 约翰·洛克和托马斯·里德
- 第十五章 房间里的大象 乔治·贝克莱(和约翰·洛克)
- 第十六章 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一个? 伏尔泰和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 第十七章 想象中的钟表匠 大卫·休谟
- 第十八章 人生而自由 让—雅克·卢梭
- 第十九章 戴着玫瑰色眼镜看世界 伊曼努尔·康德(一)
- 第二十章 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那会怎么样? 伊曼努尔·康德(二)
- 第二十一章 有实用价值的欢愉 杰里米·边沁
- 第二十二章 密涅瓦的猫头鹰 格奥尔格·W. F. 黑格尔
- 第二十三章 一瞥现实 阿图尔·叔本华
- 第二十四章 成长空间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
- 第二十五章 非超智慧设计 查尔斯·达尔文
- 第二十六章 生命中的牺牲 索伦·克尔恺郭尔
- 第二十七章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卡尔·马克思
- 第二十八章 那又如何? C. S. 皮尔斯和威廉·詹姆斯
- 第二十九章 上帝已死 弗里德里希·尼采
- 第三十章 隐藏的思绪 西格蒙得·弗洛伊德
- 第三十一章 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头吗? 伯特兰·罗素
- 第三十二章 呸!/棒! 阿尔弗雷德·朱尔斯·艾耶尔
- 第三十三章 自由的苦痛 让—保罗·萨特、西蒙娜·德·波伏瓦、阿尔贝·加缪
- 第三十四章 语言之蛊惑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 第三十五章 不做质疑的人 汉娜·阿伦特
- 第三十六章 从错误中学习 卡尔·波普尔和托马斯·库恩
- 第三十七章 失控的火车和不受欢迎的小提琴手 菲利帕·福特和朱迪斯·贾维斯·汤姆逊
- 第三十八章 无知带来的公平 约翰·罗尔斯
- 第三十九章 电脑会思考吗? 艾伦·图灵和约翰·希尔勒
- 第四十章 当代牛虻 彼得·辛格
- 译名对照表
- 理想国·imaginist
- 封底
- 世界简史
- 扉页
- 页
- 目录
- 精编版序
- 修订版序
- 第一部分
- 第一章 来自非洲
- 第二章 海平面在上升
- 第三章 第一次绿色革命
- 第四章 暗夜之穹
- 第五章 山谷中的城市
- 第六章 神奇的大海
- 第七章 黄河神,恒河王
- 第八章 罗马的崛起
- 第九章 以色列和受膏者
- 第十章 基督之后
- 第十一章 新月之相
- 第十二章 雁过群山
- 第十三章 迈向波利尼西亚
- 第二部分
- 路标
- 第十四章 蒙古人
- 第十五章 气候与疾病之害
- 第十六章 新的信息使者
- 第十七章 鸟笼
- 第十八章 印加帝国与安第斯山
- 第十九章 宗教改革运动
- 第二十章 远航印度
- 第二十一章 新世界的馈赠
- 第二十二章 科学的玻璃眼
- 第二十三章 废黜丰收之位
- 第三部分
- 第二十四章 纸牌塔的倒掉
- 第二十五章 撒哈拉以南
- 第二十六章 伟大的蒸汽
- 第二十七章 一切会平等吗?
- 第二十八章 探索全球
- 第二十九章 两次世界大战
- 第三十章 原子弹与月球
- 第三十一章 果实没有,鸟儿没有
- 第三十二章 城市、种子、电子邮件与神殿
- 结语
- 延伸阅读
- 译名对照表
- 理想国·imaginist
- 封底
- 20世纪简史
- 扉页
- 页
- 目录
- 前言
- 我的中国之旅
- 第一部分
- 第一章 灿如旭日
- 第二章 黑麦啤酒和香水
- 第二部分
- 第三章 暴风骤雨
- 第四章 战争之最
- 第五章 彼得格勒闹起义 巴黎谈和平
- 第六章 乌托邦和噩梦
- 第七章 老苏丹和青年土耳其党
- 第八章 突飞猛进
- 第九章 敲响意大利爱国强音的鼓手
- 第十章 全球经济大萧条
- 第十一章 希特勒渐成气候
- 第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第十三章 从珍珠港到柏林沦陷
- 第十四章 超级秘密武器
- 第三部分
- 第十五章 铁幕落下
- 第十六章 燃烧的矛,转向之风
- 第十七章 以色列和埃及
- 第十八章 复仇的船只
- 第十九章 爆炸的岛屿和幽玄的帆船
- 第二十章 登上珠穆朗玛峰
- 第二十一章 厨师和医生
- 第二十二章 摆动的跷跷板
- 第二十三章 雷电交加的莫斯科和华沙
- 第二十四章 摇摇欲坠的柏林墙
- 第二十五章 城市、体育和语言
- 第二十六章 新月再次闪耀
- 第二十七章 回顾20世纪
- 延伸阅读
- 译名对照表
- 理想国·imaginist
- 封底
- 世界小史
- 扉页
- 页
- 目录
- 2004年版前言
- 第一章 从前……
- 第二章 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发明家
- 第三章 尼罗河畔的国家
- 第四章 太阳日,月亮日……
- 第五章 唯一的神
- 第六章 你能拼读
- 第七章 众英雄和他们的武器
- 第八章 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
- 第九章 一国中的两个小城邦
- 第十章 觉者和他的国家
- 第十一章 一个伟大民族的“至圣先师”
- 第十二章 最伟大的冒险
- 第十三章 新的战斗者和新的战斗
- 第十四章 历史的敌人
- 第十五章 西方世界的统治者
- 第十六章 福音
- 第十七章 帝国及其边界上的人是怎样生活的
- 第十八章 暴风雨
- 第十九章 群星闪耀的夜晚来临
- 第二十章 安拉之外别无他神,穆罕默德是他的使者
- 第二十一章 一个也能统治的征服者
- 第二十二章 一场争夺基督教世界统治权的斗争
- 第二十三章 有侠义精神的骑士
- 第二十四章 骑士时代的皇帝
- 第二十五章 城市和市民
- 第二十六章 一个新时代
- 第二十七章 一个新世界
- 第二十八章 一个新信仰
- 第二十九章 争斗中的教会
- 第三十章 一个令人震惊的时代
- 第三十一章 一位不幸的国王和一位幸运的国王
- 第三十二章 当时在东欧发生了什么
- 第三十三章 真正的新时代
- 第三十四章 暴力带来的动荡
- 第三十五章 最后的征服者
- 第三十六章 人与机器
- 第三十七章 大洋彼岸
- 第三十八章 欧洲的两个新帝国
- 第三十九章 瓜分世界
- 第四十章 回顾——我自己所经历的世界史
- 贡布里希的生平和著作
- 理想国·imaginist
-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