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大清帝国的君臣博弈_AZW3_MOBI_EPUB_侯杨方

内容节选

纪晓岚:公众形象令人大跌眼镜 大概因为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风靡,纪晓岚成为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因而纪晓岚给大家的印象,基本上就是演员张国立饰演的纪晓岚,仪表堂堂,聪明诙谐,善于插科打诨,和乾隆皇帝的关系特别好,同时又是和珅的死对头。但真实的情况与电视剧塑造的形象大相径庭。 他的名字叫纪昀,字晓岚,但是他以字行,就是大家都喜欢称他的字,比较顺口。他很长寿,生于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一直活到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活了八十多岁。他的家乡是直隶河间府献县,就是现在河北省沧州市献县,所以他不是所谓的江南才子,是北方人。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三十岁的纪晓岚就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一直在京为官,没有到外面去做过地方官。有一年吏部已经授予他贵州都匀府知府,但乾隆认为他不适合当地方官,学问又特别高,还是把他留在京城在翰林院当侍读学士,主要是发挥他博览群书、文字功夫非常强的特点,以编纂各种大型的丛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四库全书》。 他确实与和珅同朝为官,电视剧里我们看他们好像年龄相近,但其实纪晓岚比和珅要大二十六岁,高出一个辈分。他们之间确实有些相互嘲笑的事,但不是很重要,因为和珅的地位远远高于纪晓岚。和珅二十六岁就入值军机处,然后是大学士,而纪晓岚在乾隆朝最高官职也只是礼部尚书,根本没有入过阁,连协办大学士也不是,更不要说入值军机处进入权力和政治决策的核心圈。所以电视剧上的那些都是艺术创作,和实际相差太远。不过他确实非常幽默,喜欢嘲讽,这和电视剧表现的相同。有个笔记中就记录,有一次纪晓岚给和珅的亭子题字,叫竹苞。和珅还挺开心。后来乾隆到和珅家一看,说纪晓岚在嘲笑你,你都不知道。和珅问为什么,乾隆就说了,竹苞拆开来就是个个草包的意思。 纪晓岚的文笔确实很好,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纪晓岚“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评价非常高。 另外,纪晓岚还有一点与电视剧中塑造的形象不同,他其实算不上清正廉洁的人,还犯过一些政治错误。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因为到处送礼行贿导致亏空很大,被抓了起来。清朝最有名的三大肥缺,一个就是两淮盐运使,另外两个是南河总督、漕运总督,都在江苏扬州一带。当时大家在朝堂上讨论如何处置,乾隆说要把他的家财全部给抄没了。古代抄家最怕的就是消息提前泄露,因为这样有可能会导致财产转移,被藏起来。纪晓岚跟卢见曾是儿女亲家,他在现场听到了这个决定,但他不敢直接告诉卢见曾,不能留下证据,就想了一个办法,命人将一点茶叶放在空信封里,外面用面糊和盐封好。卢见曾也非常聪明,拆开信封,说这不是“盐案亏空查抄”六个字吗,于是赶紧把财产转移。但这个事情被和珅告发,乾隆问纪晓岚是不是他泄露了消息。纪晓岚说我没有给他带话啊,没有写过一个字。乾隆很生气,说现在人证确凿,不用再掩饰再狡辩了,还不如实招来,到底是用什么方法传递的消息?纪晓岚于是实话实说,然后叩头谢罪,说“皇上严于执法,合乎天理之大公;臣倦倦私情,犹蹈人伦之陋习”,吹捧皇帝英明,同时痛贬自己。乾隆一听,觉得有些道理,而且文辞对仗工整,确实很有才能,于是就从轻发落。其实也不轻,从北京贬到新疆乌鲁木齐。两年之后,大学士刘统勋保荐他修《四库全书》,就给放了回来,让他任总纂官,从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一直干到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由于《四库全书》卷帙浩繁,一般人看不完,就让他编了一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相当于一个简明目录。所以纪晓岚可以说是当时看书最多的人,恐怕到今天也是如此,看了几万种书。《四库全书》收正式入库书三千四百六十余种、存目书六千七百九十余种,这是纪晓岚对文化事业的巨大贡献,也是他最主要的政绩。纪晓岚在学术上喜欢汉学,就是那种实证考据的学问,非常厌恶性理之学,就是经常讨论一些空泛概念的宋明理学,所以他攻击宋明理学不遗余力。余英时先生就说他是“乾嘉时代反程、朱的第一员猛将”。虽然当时程朱理学是清朝的官方意识形态,但纪晓岚对它极其厌恶,所以在《阅微草堂笔记》里对理学家也极尽丑化之能事。 纪晓岚在左都御史的任上还干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有个旗人海升打死了自己的妻子吴雅氏,却谎称是妻子自尽身亡。刑部审理后发现吴雅氏不是自尽,不肯画供结案。刑部侍郎景禄与左都御史纪晓岚被派去复查此事。纪晓岚汇报说确实是自缢身亡,但吴雅氏的亲属坚决不服,认为根本不是自杀。再派曹文埴、伊龄阿彻查,没有发现自缢的痕迹。随后审讯海升,他才供出自己将吴雅氏殴踢致死。海升还被揭发是首席大学士阿桂的亲戚,刑部因此有包庇的嫌疑。乾隆说阿桂虽然没有授意嘱托刻意回护海升,但还是罚俸五年。对于纪晓岚,乾隆说了......

  1. 信息
  2. 序言 还原高度分裂的清朝
  3. 索额图与明珠:康熙皇帝两位宠臣的不同命运
  4. 佟氏兄弟:第一豪门“佟半朝”的兴衰
  5. 隆科多:关涉皇位疑云与清宫的侍卫制度
  6. 年羹尧:跋扈骄横,自寻死路
  7. 陈廷敬:并非反腐能臣,而是文学侍臣
  8. 曹寅及其家族:红楼梦的幻影
  9. 张伯行与噶礼:天下第一清官与贪腐暴虐的酷吏
  10. 岳钟琪:唯一的汉人大将军
  11. 张廷玉:唯一配享太庙的汉人
  12. 刘统勋:清朝第一位身故即得谥“文正”的汉官
  13. 阿桂:出将入相、配享太庙的乾隆朝第一功臣
  14. 傅恒:乾隆皇帝的胖“卫青”
  15. 福康安:身有“十三异数”的乾隆宠臣
  16. 和珅:少年得志,火箭升迁,迅速败亡
  17. 王杰:乾隆皇帝破格钦点的状元
  18. 纪晓岚:公众形象令人大跌眼镜
  19. 刘墉:操办文字狱起家的大学士
  20. 董诰:任职最久的军机大臣
  21. 朱珪:嘉庆皇帝精神上的慈父
  22. 曹振镛:多磕头少说话的文正公
  23. 穆彰阿:亦爱才,亦不大贪,唯性巧佞的权臣
  24. 杨遇春:道光皇帝为之呜咽良久的“福将”
  25. 杨芳:清朝唯一的汉人御前大臣
  26. 琦善:从禁烟强硬派摇身一变为软弱投降派
  27. 肃顺:重汉轻满的满洲皇族亲贵
  28. 奕:几起几落的最后一位皇子
  29. 曾左李胡郭:不大的朋友圈
  30. 曾国藩:外惭清议,内疚神明,结局悲伤
  31. 左宗棠:制造晚清晦暗底色中的高光时刻
  32. 李鸿章:大清国的裱糊匠
  33. 载漪和他的儿子:候补皇帝与开缺太子
  34. 奕劻:难以扳倒的庆亲王
  35. 袁世凯:清朝的总理,民国的总统
  36. 孝庄太后的三个谜团
  37. 荣辱天地悬殊的两皇后
  38. 垂帘太后:谁是同光中兴的最高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