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出版2022年社科精选-回溯历史系列(套装共15册)_AZW3_MOBI_EPUB_贾雷德·戴蒙德
内容节选
4 复辟、浪漫主义与叛乱,1815—1830 意大利!啊,意大利!美丽的地方 但是你现在和过去灾难的祸根 就是你天赋的美质,美是你的致命伤; 耻辱在你可爱的额上划下悲哀的皱纹, 你的史册是火焰般的字句所写成。 上帝啊!意大利不必这么妩媚, 只需返朴归真,要不就变得更强盛, 就能挽回你的权利,吓退那些盗匪。 他们总是使你流血,啜饮你洒下的伤心之泪。 拜伦勋爵,《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第四章,42,1818年 意大利啊,往昔的荣耀…… 当你回首时,啊,我的祖国, 你看到流芳百世的无数英灵, 你会为自己遭人鄙视的境况而哭泣; 唯有愚笨之辈只感到悲痛而不愤慨: 你转过身来,羞愧又惊醒, 想到我们的祖先和子孙后代 一遍遍,你心如锥扎。 贾科莫·莱奥帕尔迪,《但丁纪念碑》,1818年 公共义务 弗朗切斯科·阿耶兹(Francesco Hayez)是19世纪初意大利北部最杰出的画家。但实际上,竞争也并不激烈。自米兰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朱塞佩·博西和安德烈·阿皮亚尼分别于1815年和1817年离世,意大利面临一片艺术人才的荒漠。博西与阿皮亚尼都没有留下名徒,除阿耶兹外唯一值得称道的艺术家是博洛尼亚的佩拉希奥·帕拉吉(Pelagio Palagi),一位建筑师、装饰家、雕塑家、家具设计师与肖像画家,热衷于考古学(他私人收藏颇丰,包括古罗马、伊特鲁里亚、希腊以及埃及的大理石、青铜、金、银、玻璃制品,并擅长将其中图案借鉴至自己的作品中)。[1] 即便如此,帕拉吉只能算是小有成就,称不上伟大——他的画作始终带有一种学术派的保守气质,缺少生机与热情。与博西和阿皮亚尼一样,帕拉吉也因与拿破仑政权关系密切而受到波及。 1820年,阿耶兹在布雷拉学院展出了一幅轰动性的历史题材画作。画中,一位无名的15世纪军事长官在家人的恳求下,拒绝了为威尼斯共和国出征的指令。那一年,阿耶兹28岁。1791年,他出生于威尼斯一个普通人家,在1809年获得奖学金前往罗马学习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接受雕塑家安东尼奥·卡诺瓦的指导。阿耶兹较少关心政治事务(在绘画之外,爱情是他的首要追求),拿破仑帝国最后几年里横扫欧洲的关键事件似乎并未对他造成深刻影响。免除兵役对他而言可谓巨大的解脱[刚刚在歌剧圈崭露头角的年轻作曲家罗西尼(Rossini)也是如此,他在1812年与阿耶兹相识并成为朋友],[2] 当奥地利人重回意大利北部时,阿耶兹刚刚完成教皇委派的任务并返回威尼斯发展自己的事业,直到1820年他才回到米兰。 阿耶兹早期作品的灵感偏向古典,但在1820年展出于布雷拉的画作中,他选择了中世纪的题材。他在回忆录中提到,无数个夜晚,他研读西斯蒙迪所著的意大利中世纪共和国历史(这本书迅速被意大利爱国者奉为经典),以寻求一个合适主题。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真正的灵感源泉是政治性较弱的《威尼斯共和国的历史》(Histoire de la République de Venise,1759—1768年),[3] 作者是法国人马克-安托万·洛吉耶(Marc-Antoine Laugier)。画作展出时,阿耶兹为强调其历史渊源,加上了一个详尽的题目:《彼得罗·罗西(Pietro Rossi),帕尔马爵士,土地被维罗纳的德拉斯卡拉斯家族夺走。他在自己驻守的蓬特雷莫利城堡收到邀请,希望他指挥威尼斯军队向敌人进军,妻子和两个女儿却哭着央求他不要接受委任》。 米兰人立即将这幅画奉为革命性作品——宣示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超越。艺术评论家对作品的感染力赞赏有加,其对历史细节的关注(城堡建筑、人物服饰与骑士甲胄——而画面的色彩、手势与倾斜的头颅都显示出阿耶兹对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艺术家乔尔乔内、西玛和卡尔帕乔的研究)[4] 以及打破陈规的人物造型亦引人注目,画中人物背对观众,面孔隐而不现,营造出紧张而神秘的氛围,吸引观众以想象力来构思叙事与表达。画面右侧,痛哭的女儿将爱国精神、崇敬与预言性完美地凝聚于一身,该人物的创作灵感来自卡诺瓦在圣十字教堂阿尔菲耶里墓前创作的意大利雕塑。[5] 阿耶兹对罗西所处的进退两难境地的成熟描绘也让批评家钦佩不已。罗西的面容与姿态中透出冷静、尊严、悲伤与自我反思的不确定性,这似乎很好地表达出了摆在他面前的选择的重要性:究竟是回应爱与家庭责任的召唤,还是抗击他的敌人德拉斯卡拉斯家族(他选择了后者,并身殒其间)。但是,阿耶兹1820年画作的成功并不仅仅来自其对浪漫主义的捍卫,政治因素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欧洲政治家于1814年11月齐聚维也纳协商政治新秩序时,他们最关心的是维持稳定与和平,遏制法国的帝国主义倾向,并将革命扼杀在摇篮里。他们认为,人民主权的观点是此前25年混乱局势的根源,决定为维护“正统主义”原则将其舍弃:沿袭拿破仑征服以前君主与国家的合法权利。简言之,这个方案意味着恢......
- 扉页
- 目录
- “冲天”儿女英雄传:巴黎公社轶事
- 扉页
- 目录
- 序言 “冲天”的泰坦
- 前言 震撼旧世界的巴黎公社运动
- 上卷 绿碧紫英
- 诗豪轶闻——《国际歌》作者欧仁·鲍狄埃
- 谦卑的紫罗兰——巴黎公社诗人古斯塔夫·玛罗佗
- 昙花梦——俄国奇女子伊丽莎白·德米特里耶娃
- 下卷 丹心浩气
- 为了不忘却的纪念——巴黎公社劳工委员列奥·弗兰克尔
- “红色圣女”——巴黎公社女战士路易丝·米歇尔
- 《马赛曲》的化身——法兰西大剧院悲剧女演员阿嘉尔
- 国际工人协会的斗士——“冲天”英烈欧仁·瓦尔兰
- 风信子的精灵——巴黎公社的剑侠爱德华·莫罗
- 甘洒热血的波兰将领——巴黎公社城防司令东布罗夫斯基
- “樱桃时节”——巴黎公社教育委员让-巴蒂斯特·克莱芒
- “悲惨世界”的荷马——法国文豪茹尔·瓦莱斯
- 鳟鱼的厄运——欧洲画坛朗星居斯塔夫·库尔贝
- 崇尚自然的意象——茹尔·达鲁,共和国的雕塑家
- 尾声
- 芦笛
- 附录
- 忠贞不屈的公社战士
- 巴黎公社通讯:约瑟芬·杜瓦尔
- 巴黎公社墙考辨——一项国际范围的求证
- “樱桃时节”游子吟
- 巴黎圣心大教堂真相考证
- 巴黎公社的精神遗产
- 法国国民议会为巴黎公社平反昭雪
- 页
- 1917年3月:改变世界的一个月
- 扉页
- 目录
- 编写说明
- 第1章 “上吧!”
- 第2章 “反文明罪行”
- 第3章 “肥沃的泥土,腐败的落叶”
- 第4章 “你们这帮家伙要蹲大牢了”
- 第5章 “我们必须在后面推啊推”
- 第6章 “他们认为:革命到来之日,即是尸山血海之时”
- 第7章 “边缘地带”
- 第8章 “我不要,先生,老板”
- 第9章 “一种令人身临其境的愉悦氛围”
- 第10章 “我们正坐在火山口上”
- 第11章 “哥萨克们驱着马儿,到处横冲直撞”
- 第12章 “为了让全人类都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 第13章 “除了不幸的生命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
- 第14章 “伟大的世界解放运动领袖”
- 第15章 “您衣兜里揣着一支小手枪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 第16章 “如同一条发洪水的河流一般”
- 第17章 “痛斥一场地震”
- 第18章 “表面上装作很爱国”
- 第19章 “日子好过起来”
- 第20章 “盖子一直被捂得紧紧的”
- 第21章 “当人类世界因战争而疯狂的时候”
- 第22章 “历史会认为你是对的”
- 致谢
- 参考书目
- 页
- 崩溃
- 扉页
- 目录
- 致我的中国读者
- 序曲 两个牧场的故事
- 第一部分 现代蒙大拿
- 第二部分 古代社会
- 第三部分 现代社会
- 第四部分 殷鉴
- 后记 吴哥王朝的崛起与衰落
- 致谢
- 延伸阅读
- 插图来源
- 页
- 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历史视野下的中东大变局
- 扉页
- 目录
- 推荐序
- 自序 通识视野下的伊斯兰文明
- 第一部分 历史的背影
- 第二部分 从霍梅尼革命到“阿拉伯之春”
- 第三部分 土耳其模式
- 第四部分 全球化、极端主义与世界秩序
- 参考书目
- 页
- 第三种黑猩猩
- 扉页
- 目录
- 主题
- 推荐序一 人类是怎么变坏的
- 推荐序二 科学的人类简史
- 推荐序三 为什么我们要了解现代人类出现之前的历史
- 致我的中国读者
- 序论 人类自然史
- 第一部分 不过是另一种大型哺乳动物罢了
- 第二部分 奇异的生命周期
- 第三部分 人为万物之灵
- 第四部分 世界征服者
- 第五部分 日中则昃
- 跋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致谢
- 拓展阅读
- 页
- 剧变(第二版)
- 扉页
- 目录
- 致我的中国读者
- 序言 椰林俱乐部的遗赠
- 第一部分 个人
- 第二部分 国家:已经展现的危机
- 第三部分 国家与世界:酝酿中的危机
- 结语 借鉴、思考与展望
- 致谢
- 图片来源
- 拓展阅读
- 页
- 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
- 扉页
- 目录
- 推荐序
- 前言
- 第一章 一块木板
- 第二章 1912年的世界
- 第三章 从“四邑”走向世界
- 第四章 白星航运公司
- 第五章 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电影和现实
- 第六章 逃离
- 第七章 懦夫、偷渡者、假扮女人
- 第八章 C号折叠式救生艇
- 第九章 被排除在外
- 第十章 随风散落
- 第十一章 严喜、亚林和张富
- 第十二章 李炳
- 第十三章 方荣山
- 第十四章 第七人
- 第十五章 六人
- 页
- 命运之力:现代意大利史,从拿破仑时代到21世纪
- 扉页
- 目录
- 序言
- 第一章 觉醒,1796—1815
- 第二章 布道,1815—1846
- 第三章 诗歌,1846—1860
- 第四章 散文,1861—1887
- 第五章 战争,1887—1918
- 第六章 法西斯主义,1919—1943
- 第七章 政党
- 页
- 以色列:一个奇迹国家的诞生
- 扉页
- 目录
- 致谢
- 作者说明
- 第一部分 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与实践 (1881—1918)
- 第二部分 正在形成中的国家 (1918—1948)
- 第三部分 国家构建 (1948—1967)
- 第四部分 战争的十年 (1967—1977)
- 第五部分 和平、战争与犹豫不决 (1977—2000)
- 结语
- 参考文献、推荐阅读
- 译后记
- 页
- 铁与血:德意志帝国的兴亡,1871—1918
- 扉页
- 目录
- 序章
- 第一章 崛起: 1815—1871
- 第二章 俾斯麦的帝国: 1871—1888
- 第三章 三帝一相: 1888—1890
- 第四章 威廉二世的帝国: 1890—1914
- 第五章 大灾难: 1914—1918
- 结论 全剧终?
- 参考书目
- 页
- 枪炮、病菌与钢铁
- 扉页
- 目录
- 致我的中国读者
- 前言 为什么说世界历史就像洋葱一样?
- 开场白 亚力的问题
- 第一部分 从伊甸园到卡哈马卡
- 第二部分 食物生产的兴起与扩散
- 第三部分 从食物到枪炮、病菌与钢铁
- 第四部分 环游世界
- 收场白 人类史这门科学的未来
- 2017版后记 《枪炮、病菌与钢铁》视角下的富国与穷国
- 致谢
- 延伸阅读
- 图片来源
- 《枪炮、病菌与钢铁》解读本
- 页
- 昨日之前的世界(第二版)
- 扉页
- 目录
- 致我的中国读者
- 序言 在这个机场
- 第一部分 划分地盘
- 第二部分 战争与和平
- 第三部分 儿童与老人
- 第四部分 危险与应变
- 第五部分 宗教信仰、语言和健康
- 尾声 在另一个机场
- 致谢
- 拓展阅读
- 图片来源
- 页
- 欧洲史:古典时代(史前—公元337)
- 扉页
- 目录
- 佳评如潮
- 中文版序言 欧洲——一部历史,从史前到当代
- 序言
- 欧罗巴的传说
- 导言
- 第1章 半岛 环境与史前时期
- 第2章 希腊 古代希腊
- 第3章 罗马 古代罗马,公元前753—公元337
- 正文注释
- 知识窗注释
- 页
- 欧洲史:帝国时代(约330—1493)
- 扉页
- 目录
- 第4章 起点 欧洲的诞生,约330—800
- 第5章 中世纪 中世纪,约750—1270
- 第6章 危机 危机中的基督教世界,约1250—1493
- 正文注释
- 知识窗注释
- 页
- 欧洲史:转型时代 (约1450—1914)
- 扉页
- 目录
- 第7章 再生: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约1450—1670
- 第8章 启蒙:启蒙运动与绝对主义,约1650—1789
- 第9章 革命:动乱的大陆,约1770—1815
- 第10章 动力:世界的发电站,1815—1914
- 正文注释
- 知识窗注释
-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