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德国走向失败的那一年_AZW3_MOBI_EPUB_安德鲁·纳戈尔斯基
内容节选
第三章 “大错特错” 1941年4月18日,斯大林来到莫斯科火车站为日本外相松冈洋右送行。苏联领导人摆出这种个人姿态非常罕见,但考虑到几天前松冈洋右在《日苏中立条约》(Japanese-Soviet Neutrality Pact)上签了字,斯大林会有此举也就不那么令人惊讶了。日本此前已于1940年9月27日与德国和意大利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Tripartite Pact),承诺会“承认并尊重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同时德国和意大利也以欧洲盟友的身份承诺会尊重“日本在大东亚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1]但斯大林相信他得到了日本不会进攻苏联的保证,并试图取悦松冈洋右。“我们都是亚洲人。”斯大林告诉对方。[2] 更令人震惊的是,斯大林利用这一场合,对也在站台为松冈洋右送行的德国外交官大献殷勤。斯大林认出了德国大使弗里德里希·冯·德·舒伦堡(Friedrich von der Schulenburg)伯爵,搂着肩膀对他说:“我们必须保持友好关系,你们必须为此不遗余力!”过了一会儿,看到武官汉斯·克雷布斯(Hans Krebs)上校后,斯大林首先核实了他的德国人身份,之后重复了之前的表态:“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是朋友。”[3] 斯大林成功地让舒伦堡相信了他的话,而这位德国贵族在对苏联的情况以及希特勒意图的判断上,一点也不敏锐。1941年年初,舒伦堡伯爵在一场聚会上告诉美国大使的妻子苏联与德国不会打仗时,他是真的相信这一点的。[4]后来,舒伦堡意识到自己误判了形势,但仍试图让身在柏林的上级相信,他们应该认真对待斯大林“保持友好”的呼吁,尽管此时德国早已做出了入侵苏联的最终决策。“我真的相信,斯大林意识到了国际局势的严峻性,他决定担起责任,避免让苏联与德国发生冲突。”舒伦堡指出。[5] 舒伦堡被他的政府愚弄了。正如戈培尔在日记中指出的那样,大使对有关入侵行动的关键考虑一无所知。舒伦堡对此“毫不知情”,宣传部部长写道。[6]“毫无疑问,完美的做法是不让外交官获悉相关政治背景。外交官有时必须逢场作戏,为此并不一定需要多高的表演才能。即使他们真的拥有表演天分,其表现也比不上当他们真的相信绥靖政策时。那时,他们无疑会更令人信服地展现出绥靖姿态,更真实地处理好细节问题。” 尽管希特勒和他的高级将领数月来一直在讨论入侵苏联的计划,但他们并没有把它透露给日本伙伴。3月,松冈洋右开启了欧洲之旅,在柏林受到了隆重欢迎,而在此之前不久,德国最高统帅部发布了一项指令:“绝对不能向日本人透露‘巴巴罗萨行动’。”[7]但日本官员至少大体上知道希特勒的想法。在希特勒总理府招待松冈洋右的早餐会上,博克坐在了日本驻柏林大使大岛裕志将军的旁边。[8]而这位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威廉·夏伊勒看来“比纳粹还像纳粹”[9]的日本大使告诉陆军元帅博克,他赞同德国摧毁斯大林共产主义政权的计划。 尽管希特勒决心不告诉松冈洋右侵苏计划的细节,但做出了一项承诺,其重要性在珍珠港事件后日益凸显。希特勒告诉日本客人,自己不会允许美国一次只对付一个敌人。“因此,如果日美发生冲突,德国将立即介入,因为三国同盟的优势在于集体行动。被人各个击破将是最为不利的情况。”[10] 除了舒伦堡,另一个面对希特勒当下意图还自欺欺人的人就是斯大林了。在顽固地拒绝相信任何有悖于自己的意愿及世界观这一点上,斯大林与希特勒是如此相似。希特勒坚信,所有反对入侵苏联的观点,只会进一步强化他迅速采取行动的决心;与之相似的是,斯大林也坚信越来越多有关德国即将入侵的新警告,只不过是让苏联被卷入新冲突的诡计罢了,尤其是当这些警告来自西方国家时。 3月20日,美国副国务卿萨姆纳·威尔斯告诉苏联驻华盛顿大使康斯坦丁·乌曼斯基(Konstantin Umansky),“德国打算进攻苏联”。美国驻莫斯科大使劳伦斯·斯坦哈特(Laurence Steinhardt)在4月15日与一名苏联高官的谈话中,再次谈到了这一警告。丘吉尔几天后也向斯大林发出了类似的警告。[11]但苏联领导人还是听不进去。正如曾在莫斯科任职的德国外交官汉斯·冯·赫尔瓦特指出的那样,“在莫斯科的西方国家使馆几乎一致认为,与其他西方大国相比,斯大林更尊重德国,而且他也更信任德国人”。[12] 斯大林对自己的间谍同样不信任。苏联在柏林的军方情报特工,在1940年下半年已经根据代号为“艾瑞埃斯”的线人提供的情报,向莫斯科发出了警告。1941年2月28日,他们发出又一份报告,引述了同一个线人的话,说“对苏战争已确定将在今年开始”。其他苏联军方情报机构也传来了类似的坏消息。1941年3月13日,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Bucharest)的苏联情报人员从一名德军少校处获悉,“我们已经完全改变了计划。我们的目标是东方,将针对苏联。我们将从苏联那里得到谷物、煤炭和原油,......
- 前折页
- 文前辅文
- 书名页
- 文前彩插
- 本书获誉
- 目录
- 主要人物介绍
- 导言
- 第一章 “疯狂的逻辑”
- 第二章 “两个恃才傲物之人”
- 第三章 “大错特错”
- 第四章 “普利茅斯兄弟会”
- 第五章 “我们该怎么办?”
- 第六章 “再加把劲儿”
- 第七章 “两场战争”
- 第八章 “热心的意大利园丁”
- 第九章 “我们很快就会打败他们”
- 第十章 “别无良策”
- 第十一章 “大结局”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页
- 后折页
-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