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节选

王世襄&袁荃猷太平花 朱家溍先生当过《火烧圆明园》的顾问,当完之后,他跟大家说,再也不做顾问了。 朱先生提了特别多的意见,比如“丽妃不是被慈禧害死的”,比如“妃嫔不是用被子包着太监抬着往皇帝寝宫送的”,对于咸丰和兰贵人的初遇,他也有意见: 关于咸丰和兰贵人在长春园相遇,听见唱歌,然后一个跑,一个追。这不仅当时不可能,而且也是电影中早已被人看厌的陈腐旧套。这一段我在剧本上改为咸丰和兰贵人相遇之后,就进入一个坐落,命太监叫兰贵人。兰贵人进门先跪请圣安,太监退出,然后咸丰问话。这一段我只能按着当时的生活方式来这样创作,最后咸丰问兰贵人会唱不会,兰贵人唱了一支昆腔《玉簪记》的琴曲:“烟淡淡兮,轻云。香霭霭兮,桂阴。叹长宵兮,孤冷。抱玉兔兮,自温,自温……”虽然这是我替影片编造的,但还不致于太违反当时的生活方式。我删去了跑啊、追啊的画面,还有现代型的《艳阳天》歌。可是,现在电影还是追、跑,唱现代的歌。 ——朱家溍《故宫退食录》 朱家溍先生那一辈的中国人谈恋爱,总是隽永的。张生见了崔莺莺,魂灵儿去了九霄云外,却只敢在红娘跟前放肆“小生未曾娶妻”;贾宝玉对林黛玉表白,不过是一句“你放心”;王世襄送给袁荃猷的表白信物,是一盆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太平花。 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对于王世襄先生的评价,是“京城第一玩家”。对于玩儿,王先生确实做到了天赋异禀,据说,他八岁便能“飞檐走壁,爬墙放鸽子。一根轰鸽子挂着红布条的竹竿上下翻飞,打得房檐无一瓦全”。上美国学校,口语流畅,本来颇得老师欢心,结果写作文,一连几个礼拜主题都是鸽子鸽子鸽子,老师气得把作业退回,评语是:“汝今后如再不改换题目,无论写得好坏,一律给P(poor,不及格)。” 他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后来又恋熬鹰捉獾。陈梦家和赵萝蕤婚后住在王家隔壁,某日深夜,忽听有人叫门,声音嘈杂,两人吓坏了,以为是强盗,接着听到一连串的疾行声、嘘气声,随即寂然。次日才知道,原来是王世襄牵了四条狗半夜去玉泉山捉獾,拂晓归来,无人应门,只好越墙而入。赵萝蕤说,所谓业荒于嬉,说的就是王世襄。 这当然是好朋友之间的玩笑话,玩虽玩,其实学问没耽误。王世襄进燕京,开始读的是医学,结果主课门门不及格,幸好选修课分数高,于是转到文学院国文系。这下如鱼得水,成绩好(还经常帮同学完成诗词作业),毕业之后,考取了燕京的研究生,研究中国画论。1941年,王世襄拿到了硕士学位。 袁荃猷就是在这时进入王世襄的生活的。 袁荃猷出生于1920年9月,处女座。她从小在祖父母身边长大,据说,这是因为母亲在生下她的小妹妹之后,得了产褥热去世。奶奶就把她和几个孩子“一窝端,全给接收过去养起来了”,理由是,“省得你爸爸娶了后妈,待你们不好”。 奶奶是袁荃猷祖父的第四位续弦,结婚时已经三十八岁,同盟会成员,热衷妇女运动,经常拿一把洋枪去给受丈夫虐待的妇女做主。做奉天中国银行行长的祖父很听这位太太的话,抗战时期,这位奶奶叫了一辆三轮就出去了,爷爷急得直发脾气:“太太哪儿去了?”后来才知道,奶奶上北京站了解难民民情去了。 袁荃猷在祖父母家长大,读《论语》《孝经》,弹古琴学画画,过的是典型旧派闺秀生活。入燕大,袁荃猷学的是教育学,毕业论文是编写一本中小学国画教材。她去找教育系系主任周学章先生,周先生就推荐她去找王世襄,请他来做小学妹的“论文导师”。 初次见面,袁荃猷印象最深的是王世襄吃柿子,吃完留下完完整整的柿子壳。王世襄对袁荃猷的论文很上心,到了后来,为了让她通过论文,居然帮着写。这两个人就这么“相看俨然”了。 后来燕京停学,王世襄去了重庆,临行,他送了袁一盆太平花。在四川,王世襄写了很多信给袁,只收到两封回信,其中一封写道:“你留下的太平花我天天浇水,活得很好,但愿生活也能像这太平花。” 这真是我见过最美的情书。 回到北平的王世襄,给袁荃猷带了一个火绘葫芦片小盒,这是他之前在信里许诺的——要是做好了就送给她。她打开小盒子,里面静静躺着的,是两颗红豆。袁荃猷说,这是我们的爱情信物。 1945年,他们结婚了。 袁荃猷的奶奶曾经跟小荃猷讲过一条家规,说他们家的女孩子“不可入门房,不可入下房,不可入厨房”。结婚之后,王世襄很快发现,这位太太真是妙不可言,除了琴棋书画外,其他全不会。据说家务活仅限剥蒜,到了剥葱就不行,一根葱可以层层剥光,剥完发现什么都没有,于是埋怨老王:“你是不是不会买葱,为什么葱里什么东西都没有?”荃猷有时候想进厨房帮帮手,用人张奶奶一会儿说:“别让油溅了裙子!”一会儿说:“别让刀切了手!”荃猷只好退出,不捣这个乱了。 新婚燕尔,却很快劳燕分飞,他们连蜜月也没有过。彼时的王世襄,一心都在追缴文物上。他离开北京前往日本,追缴了多项文物,他在回忆文章中说: 整整一年中,我们都一心放在侦查追缴文物上。当我将德侨杨宁史非法购买的青铜器目录抓到手中,并把编写图录......

  1. 扉页
  2. 目录
  3. 序言 花如良友不嫌多 王家卫
  4. 辑一
    1. 唐瑛 九十年前上海最时髦的女性
    2. 言慧珠 初代饭圈女孩
    3. 上海小姐 所有的礼物都明码标价
    4. 尹桂芳 一想起来就让人如沐春风的“越剧皇帝”
    5. 姚莉 世间再无时代曲
    6. 苏青&张爱玲 塑料姐妹花
    7. 唐玉瑞 婚姻保卫战里没有赢家
    8. 黄蕙兰&严幼韵 绝代双骄
    9. 朱家溍&赵仲巽 得意缘
    10. 王世襄&袁荃猷 太平花
    11. 三妇艳 生活属于自己,与旁人无关
    12. 小姐须知
  5. 辑二
    1. 袁克文 莫上高楼,躺着风流
    2. 邵洵美 都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3. 孙用蕃 不只是张爱玲的后母
    4. 盛爱颐 越艰难越要体面
    5. 末代皇妹 聪明女人永远靠自己
    6. 木心 把生活过成艺术,就能成为艺术家
    7. 林语堂 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8. 郑天挺 西南联大最忙的教授之一
    9. 林徽因 一个建筑师的遗憾
    10. 童寯 梁思成背后的男人
    11. 杨苡 等待就有希望
    12. 赵萝蕤 如何度过至暗时刻
  6.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