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节选

第六章 真假捉放曹 史上第一馊主意 曹操第三次被朝廷起用,加盟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的阵营。何进是何皇后的兄长,外戚集团的领袖;袁绍是何进的智囊,士大夫集团的代表。何进与袁绍在宦官集团的压力之下,结成了统一战线。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汉灵帝和何皇后之子刘辩即位,成了新一任的皇帝。刘辩当时年纪还特别小,按照东汉外戚政治的惯例,何皇后升级成为何太后,临朝听政,掌握了政权;大将军何进自然就成为朝廷之中权势最大的人物之一。袁绍想到,朝廷权力格局的变化,势必引起宦官集团的忌惮,所以诛灭宦官必须提上议事日程,遂多次为何进谋划诛灭宦官之策。 但是,偏偏何进此人是屠夫出身,目光短浅,政治能力有限,更缺乏决断大事的魄力。诛灭宦官这样重大机密之事,他居然屡次进入宫中,与妹妹何太后商量。何太后坚决反对,原因是宦官对何氏有恩。 原来,汉灵帝生前曾宠幸王美人。王美人怀有身孕。何皇后性格强势,嫉妒之下,曾多次买通御医,企图害死王美人母子,以免威胁自己的地位。王美人之子刘协倒是福大命大,顺利出生,王美人却被毒死了。汉灵帝得知此事,勃然大怒,曾打算废黜何皇后。幸亏宦官们为之苦苦求情,方才作罢。 因此,如今的何太后对政治的残酷估计不足,对宦官很有好感。她对何进说:“宦官在禁中服侍,这是汉代的规矩,至少也有数百年历史了。你打算把宦官一举铲除,这怎么可能呢?我是一个妇道人家,在宫中有诸多不便,全靠宦官为我上传下达。要是把宦官全杀了,让我直接去和朝堂之上的那群男人打交道,这成何体统?” 何进一听,我妹妹说得也很有道理嘛。出了宫,又来问袁绍:“太后不让我杀宦官,你看怎么办?” 这个时候,袁绍就给何进出了一个馊主意。如果要评选汉末三国史上最馊的主意,可能非这个莫属。袁绍说:“大将军请放心,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为什么太后不同意呢?因为她看不到现实的威胁。所以您只要下一道命令,让天下各路猛将率领军队来洛阳城兵谏,以‘杀宦官,清君侧’为名,用武力威胁太后,说必须把宦官都给杀了,否则我们可就造反了。太后一害怕,准听咱们的。” 何进听谁的话都觉得有道理,现在听了袁绍的,又觉得:你这话讲得也太有道理了。又问:“那你看,召集什么人进京呢?” 袁绍说:“哪支军队,平时以军纪败坏、好勇斗狠著称,就召谁入京吧。我听说西北有个军阀董卓,性格强悍,屡次违抗朝廷命令,手下的军队混杂了许多羌人,声名狼藉,是一个很好的人选。” 袁绍和何进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不亦乐乎,曹操在一边实在听不下去了,“扑哧”一声笑出声来。何进很生气:“这么严肃的场合,你怎么能笑呢?解释一下,怎么回事?” 曹操连忙解释。《三国志》注引《魏书》说曹操“闻而笑之曰:阉竖之官,古今宜有”,宦官这个东西,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不是到了东汉末年才冷不丁产生的,古往今来哪个朝代没有宦官?所以说宦官本身不是问题。“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问题的关键在于皇帝不应该让宦官掌握最高权力,以至于发展到了今天这样不可收拾的地步。“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你今天想要铲除宦官,那只要把宦官的头头脑脑逮捕入狱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动用军队呢? 在此,曹操和袁绍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袁绍认为,宦官就没有一个好东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以斩草必须要除根;而曹操认为,宦官本身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你不应该让宦官掌握最高权力。既然现在宦官已经掌握了最高权力,那么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你只要把掌握最高权力的那几个宦官解决掉就可以了,不能想着赶尽杀绝,以免狗急跳墙。 袁绍认为,目前诛灭宦官集团的难点在于,太后站在了宦官一边。要逼迫太后转变立场,唯有召集董卓这样声名狼藉的地方军官,以“清君侧”为名吓唬太后。这仍是从体制内解决问题的思路。曹操认为,太后不过一介女流,不必理睬,直接派几个狱吏进宫抓捕宦官即可。因为宦官集团虽然声势浩大,爪牙遍布州郡,但强大的是他们的党羽。宦官的首脑既没有武力,软弱不堪;又深居禁宫,与其党羽完全隔离。只要抓了首脑,再考虑分化瓦解其党羽,问题就解决了。 总之一句话,曹操主张把政治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然后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尽量避免搞成一场大规模的流血政变。 最后,曹操还给他们下了一个结论:“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你们两个想要偷偷摸摸地把宦官一网打尽,这不可能。动作太大,纸包不住火,早晚要失败。 何进这一次倒是很有主见,在曹操和袁绍之间,奋不顾身地选择了袁绍的馊主意。他给包括董卓在内的天下各路猛将下达命令:“抓紧时间,进京兵谏,威胁太后,铲除宦官!”接到何进命令的这些猛将,立刻率领本部人马往京城赶。 且说宦官得知各路军官进京兵谏,吓坏了。他们个个是宫廷斗争的绝顶高手,但对军事斗争实在外行。宦官们商量了半天,决定探一探何进的底牌。他们主动到何府登门谢罪,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我们知道错了,任......

  1. 信息
  2. 第一章 乱世顽童
  3. 第二章 党锢之祸
  4. 第三章 站队入仕
  5. 第四章 棒杀权贵
  6. 第五章 三起三落
  7. 第六章 真假捉放曹
  8. 第七章 徐州复仇记
  9. 第八章 挟天子
  10. 第九章 衣带诏
  11. 第十章 官渡斗法
  12. 第十一章 孔融之死
  13. 第十二章 名法之治
  14. 第十三章 求贤三令
  15. 第十四章 诸子夺嫡
  16. 第十五章 身后谜团
  17. 附录 曹操大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