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论教育_AZW3_MOBI_EPUB_伯特兰·罗素
内容节选
第五章 玩耍与遐想 喜欢玩耍是幼崽的最显著特征,人类和动物都一样。在儿童身上,喜爱玩耍伴随着扮演带来的无止境乐趣。玩耍和扮演是儿童的一种重要需求,如果想让孩子健康快乐的话,那就一定要给孩子玩耍和扮演的机会,不管日后能不能派上实际用场。这里有两个与教育相关的问题:第一,家长和学校应该如何提供这种机会?第二,除此之外,家长和学校是否应当着眼于提升游戏的教育作用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我们首先略谈几句玩耍的心理学原理。谷鲁斯已经详尽研究了这一主题,前一章中提到的威廉·斯特恩著作中有一段简短的讨论。这里有两个独立的问题:第一,玩耍是由哪些冲动产生的?第二,玩耍在生物学上有何实用价值?第二个问题比较简单。我们似乎没有理由质疑最受认可的理论:任何物种幼崽的玩耍都是对日后认真行动的彩排和练习。小狗玩耍与大狗打架是一样的,只是小狗不会真咬而已。小猫玩耍与大猫捕鼠是一样的。儿童喜欢模仿一切自己看到的工作,比如盖房子或者挖沟。儿童觉得越重要的工作,他们就越喜欢扮演。儿童也喜欢任何能增强肌肉新机能的活动,比如跳、爬、沿着窄木板走路,只要任务不过分困难就行。尽管这一理论从宏观上解释了玩耍冲动的实用价值,但并不能涵盖玩耍冲动的所有表现,也绝不能认为是一种心理学分析。 一些精神分析学家试图从儿童玩耍中看出性象征。我认为这完全是水中捞月。儿童的主要本能冲动不是性冲动,而是长大成人的欲望,更准确地说,是权力意志。[21]儿童有感于自己相对于大人的弱小,于是渴望与大人平等。我记得我儿子发现他总有一天会长大,而我曾经也是小孩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孩子意识到成功的可能性会带来肉眼可见的激励作用。儿童很早就想要做大人做的事,这从模仿行为中即可看出。哥哥姐姐对孩子是有好处的,因为孩子能理解他们的意图,而他们的能力也不像成年人那样比小孩子高太多。小孩子有很强的低人一等的感觉,如果教育正常得当,这种感觉会发挥激励作用,但如果受到压抑,它就可能变成不幸的根源。 玩耍中有两种权力意志:一种是学习技能,一种是遐思幻想。正如受挫的成年人可能会沉湎于带有性意味的白日梦一样,正常的儿童也会沉浸于带有权力意味的玩耍中。孩子想成为巨人、狮子或者火车,他的装扮会把别人都吓到。我给儿子讲《巨人杀手杰克》(Jack the Giant)的故事时,我想让他把自己代入成杰克,可他非要选巨人。他母亲讲《蓝胡子》(Bluebeard)的故事,他非要当蓝胡子不可,而且觉得蓝胡子的妻子不听话,受罚是罪有应得。他在玩耍中会爆发出嗜血的一面,声称要把夫人的头砍掉。弗洛伊德主义者会说这是虐待狂,但他同样喜欢装扮吃小男孩的巨人,还有能拉很多货物的火车头。这些扮演活动中的共同要素是权力,而不是性。有一天散步回来时,我告诉他——明显是开玩笑——咱家没准已经被醉惺忪先生霸占了,而且可能会不让我们进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会站在门口假装是醉惺忪先生,让我去别人家。他从这个游戏中感受到了无尽的乐趣,而且显然喜欢的正是扮演权力。 但是,如果你认为权力意志是儿童玩耍的唯一根源,那也是过分简化的做法。孩子喜欢假装害怕,也许正是因为孩子知道这是假的,所以多了一分安全感。我有时会装成一只要把儿子吃掉的大鳄鱼。他发出的尖叫声太真了,我以为他真的吓到了,于是就不演了。但我刚停下来,他就说:“爸爸,再装一次鳄鱼嘛。”假装的一大部分乐趣就来源于单纯的戏剧性,与成年人喜欢读小说和看戏的原因一样。我认为这些现象里都有好奇心的成分:通过扮演大熊,孩子就感觉自己了解了熊。在我看来,儿童生活中的每一种强力冲动都反映在了玩耍中,权力在玩耍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只是与权力在儿童欲望中的作用成正比而已。 关于玩耍的教育价值,人人都赞同应该表扬以获得新能力为宗旨的玩耍,但看待以假装扮演为宗旨的游戏时,许多现代人心怀疑虑。在成年人的生活中,白日梦多多少少被认为是一种病,是现实努力的替代品。一些针对白日梦的诋毁也延伸到了孩子的扮演活动中,我认为这是大错特错。蒙台梭利式教师不喜欢孩子把自己的教具想象成火车、轮船或别的东西,这叫作“失调想象”。他们是正确的,因为孩子这时并没有真的在玩耍,哪怕他们心里觉得就是玩耍而已。教具是有娱乐性,但目的是教学,娱乐只是教学的手段。在真正的玩耍中,娱乐就是主要目的。在我看来,将反对“失调想象”的观点迁移到真正的玩耍中是太过分了。同理也适用于反对给孩子讲仙女、巨人、女巫、魔毯之类故事的观点。我不认同真理苦行僧,正如我不认同其他的苦行僧一样。常有人说,小孩子分不清真假,但我认为没有理由相信这句话。我们不相信哈姆雷特真实存在过,但要是有一个人在我们看戏的时候一直提醒我们这一点,我们肯定会生气。所以,要是有人笨拙地提醒孩子认清真实,孩子会觉得生气,但我们绝不应该认为孩子确实相信自己的扮演。 真实是重要的,想象也是重要的,但在个人的成长过程和人类的发......
- 信息
- 经典语录集锦
- 何怀宏 世俗幸福以外,人是不是还有一些更深的渴望?
- 引言
- 第一部分 教育的理想
- 第一章 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
- 第二章 教育的目的
- 第二部分 品性教育
- 第三章 一岁前的教育
- 第四章 恐惧
- 第五章 玩耍与遐想
- 第六章 建设
- 第七章 私心与所有权
- 第八章 诚实
- 第九章 惩罚
- 第十章 同伴的重要性
- 第十一章 爱与同情
- 第十二章 性教育
- 第十三章 保育学校
- 第三部分 智力教育
- 第十四章 一般原理
- 第十五章 14岁前的课程安排
- 第十六章 最后的学年
- 第十七章 走读学校和寄宿学校
- 第十八章 大学教育
- 第十九章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