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道德经学领导力(读懂道德经拥有大格局大智慧,陈明永、陈为、程新华、何刚、李铁夫、刘坚、牛文文、姚音、章碧鸿、周戌乾一致推荐)_AZW3_MOBI_EPUB_吴强
内容节选
守住底线,回归起点 孔子曾去周都洛邑向老子问礼。孔子回到鲁国后,弟子问他老子什么样?孔子说:“我知道鸟能飞、鱼能游、兽能走,却不知道能乘风云上九天的龙什么样。老子就像龙,学识渊深、志趣高邈,让人感到莫测难知,真是我的老师啊!” 有趣的是,这对儿“师生”的观念和主张,却是有冲突的。 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主张人的修养应该追求“仁”“义”“礼”,老子却觉得这恰恰是道德沦丧、国家昏乱的前兆。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又说“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从字里行间看得出来,他对“仁”“义”“礼”的嫌弃。 可以想象一下,孔子坐着颠簸的马车跑了很远的路见到老子,阐述完自己的学说后,被老子泼了一头冷水,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上德之人不追求德,因为他的存在状态就是德;下德之人努力不失德,所以他并不具备真正的德。 上德是顺其自然,且无“有为”之心;上仁是有所作为,但还能保持无为之心;上义是有所作为,但已失去了无为之心;上礼是很想有所作为却得不到响应,所以强迫人们去作为。 所以,失去道之后才崇尚德,失去德之后才崇尚仁,失去仁之后才崇尚义,失去义之后才崇尚礼。 强调礼法,说明忠信已经非常浅薄,祸乱出现苗头;预设的各种规范,不过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大丈夫应身处敦厚不居浅薄,身处笃实不居虚华,搞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尽管《道德经》中没有提到老子和孔子的这段对话,但逻辑严密地阐述了道、德、仁、义、礼的关系。大道无形,大道的作用和显现就是德,而德分上下,上德是大道自然而然的流露,是无为;下德是努力维持着德的样子,是有为。 下德又分为仁、义、礼,它们一个比一个“不堪”。仁,是没有太多人为意志的“有为”;义,是有明显人为意志的“有为”;礼,则是有强烈的人为意志的,甚至是强制的“有为”。礼之后就是法,不听话就要被打。 道、德、仁、义、礼、法都是为了让世界变好,但路径不同。 道、德是自然而然的状态,没有目的、计划和时间表,世界本来就是最好的样子;仁、义是努力让世界维持好的状态,但方法和手段或多或少掺杂了一些个人意志;礼、法则是因让世界变好的愿望已经无人回应了,必须制定一套严格的标准流程和行为规范,并辅以奖惩措施,以约束人们的行为。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就是要大家克制和约束自己,让每件事都归于“礼”,只有这样才能“天下归仁”。这个“礼”就是周礼,是西周时代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孔子认为,拯救世界唯一的办法就是恢复周礼,小到说话吃饭,大到祭祀治国,都要按西周的那一套来。 孔子的时代是春秋末年,属于东周,与西周已相去数百年。再说,孔子的家乡鲁国远离周王朝中心,他很可能对周礼的很多细节并不清楚,而当时最熟悉周礼的人,应该就是担任守藏室史的老子——守藏室史相当于国家档案馆馆长,有机会接触大量历史文献。于是,孔子才会向老子请教周礼。 但孔子所追求的,恰恰是老子所摒弃的。 在老子看来,“礼”是表面而肤浅的形式主义,属于远离大道的“下下之德”。这个世界之所以败坏,就是因为人类太聪明、太想有所作为,而老子眼中拯救世界的办法就是放弃对仁、义、礼、智的追求,回归清静无为的大道大德。 孔子对老子的这套学说,应该是心悦诚服的,否则他不会在学生面前把老子比喻成乘风云上九天的龙。但回到鲁国后,孔子依然坚定地主张仁义,并以恢复周礼为己任。 这并不是因为孔子在回去的路上,发现自己被洗了脑,清醒过来,而是他知道,世界已然是这个样子,对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不能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而应该给出简单易行的规范,让人们守住底线,如此,世界就算不能回到最好的样子,至少不会再败坏下去。 这就是儒家的精神——以天下为己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从道德到礼法,是自然秩序弱化的过程,也是人为秩序强化的过程。这一变化,老子在《道德经》第38章中讲得很明白。 这一章也是老子思想和孔子思想交集最多的一章,这两位东方古代先贤的主张,看上去背道而驰,实质上却是统一的。只不过,老子希望回归起点,让世界回到最好的状态;孔子希望守住底线,让这个世界不变得更差。 世界是多元的。想成为圣人,可以追求道与德;想做一个君子,应该追求仁与义。对于普通人而言,无须要求太高,只要能遵守礼与法就可以了。 对于统揽全局的企业家而言,礼法就是企业的基本规范、制度和流程,仁义就是企业对客户、员工和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主张,而道德就是商业和组织发展的本质规律。 企业家应该学会“守后争先”——把底线守好,把最基础的事情做好,然后去挑战价值创造的新高度,不断借事修心,最终让自己无限贴近经营的大道真理。 《道德经》第39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故贵以......
- 赞誉
- 推荐序
- 前言
- 第一篇 领导力的本质
- 正道,经营的最高境界
- 少些比较,回归事物的本质
- 简单做人,安心做事
- 多一份敬畏,才能离道更近
- 规律越无情,越有创造力
- 能量的源泉
- 大胜靠德,大德无私
- 上善若水,至善至能
- 让事业无法长久的四味毒药
- 第二篇 成为更好的自己
- 修身,领导力的起点
- 把发挥才干的空间留给别人
- 内在成长才是成功的意义
- 患得患失的人不值得托付
- 更高维度的智慧
- 跳出命运的必然性
- 放下杂念,专注本质
- 无为而治,才能生生不息
- 越缺什么越喊什么
- 精明算计,不如清澈干净
- 追求真理,而非世俗名利
- 第三篇 敬畏手中的权力
- 跨越所有维度的存在
- 以自我为中心,是失败的开始
- 用平常心做好平常事
- 要征服世界,先要征服自己
- 取法于天地,活出无限可能
- 拎不清轻重,是人生的大错
- 育人是最关键的工作
- 雌柔,东方领导力的特有品质
- 格局越大,自我越小
- 战略不能是赌博,更不能是赌气
- 商业竞争是创造,而不是毁灭
- 第四篇 向内探索,回归本质
- 基业长青所遵守的原则
- 内在成长之路的导航图
- 伟大的领导者是让别人伟大的人
- 好东西不是争来的
- 柔弱不是软弱,而是初心的力量
- 顺应规律,不瞎折腾
- 守住底线,回归起点
- 领导力的“第一性原理”
- 第五篇 自我越小,成就越大
-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价值观
- 真理存在于经验无法抵达之处
- 领导之道从反熵增开始
- 企业文化靠做不靠说
- 因为看淡,所以才能成功
- 用全新的尺度看世界
- 懂得知足,才是长足发展之道
- 突破经验束缚
- 第六篇 德行决定命运的终局
- 精益求精,物我两忘
- 永远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与行动
- 化解危机最好的办法是远离危机
- 遵循规律,才能好运不断
- 让内心的原力觉醒
- 不走捷径,赚“好利润”
- 德行的结果不会骗人
- 第七篇 谦卑是领导力的基石
- 向德行饱满的孩子学习
- “傻瓜”往往一秒见本质
- 别把经营和管理的重点弄反了
- 领导力中的祸福与因果
- 像“守财奴”一样珍惜自己的信用
- 管住自己,不瞎折腾
- 谦下,解决争端的良药
- 从虚妄游戏中醒来
- 大事成于小事,难事成于细节
- 罗马是一砖一瓦建成的
- 愚直是成就大事的品质
- 谦逊才是王道
- 第八篇 用爱创造美好世界
- 爱是最伟大的力量
- 赢得竞争的人,都有一颗不争的心
- 优秀的领导者总爱考虑失败
- 经营好德行的利润表
- 不懂装懂是大患
- 不知敬畏的人无药可救
- 降服自己心魔的人才是真英雄
- 真正的领导力不依靠权柄
- 私心越重,队伍越难管
- 把成功挂在嘴边,是衰败的开始
- 用天道智慧,平衡人道缺陷
- 领导力像水
- 任何时候都不占人便宜
- 追求无我,实现自我
- 利他,持续成功的终极答案
- 后记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