壸政:清代宫廷女性研究_AZW3_MOBI_EPUB_毛立平 沈欣
内容节选
第五章 “家无二主、尊无二上”:清帝对后权的压制 清代皇后的地位在入关前后的变化,已为一些学者注意到,如刘潞曾指出,入关前后妃在一定范围内参与政务活动,如与皇帝一起迎接凯旋的将士、接待外藩蒙古来朝等;入关后经过近百年的“反复较量”,才逐步确立了男尊女卑的帝后格局[1]。但对入关后帝后关系的转变过程,即皇帝通过何种方式压制后权并在宫廷内外确立了独尊的地位,并未有人进行过深入的讨论。本章将从制度、礼仪和空间三个维度,探讨清代皇帝如何逐步切断和阻碍皇后与大臣及命妇之间的联系,力图建立一个与外界隔离的封闭的宫廷,并以此揭示清代皇后地位和权力的变化过程。 第一节 从“母仪天下”到“恪修内职”:切断皇后与大臣的联系 皇后,对于内廷妃嫔而言是位居中宫的领袖,对于广大臣民而言是“母仪天下”的象征,正如册后诏书中所说:“宜昭女教于六宫”,“应正母仪于万国”[2]。因此历代册立皇后不仅要在宫廷中举行隆重的典礼,还要昭告天下,是公开而隆重的礼仪。作为与帝齐体、共同抚育黎元的女主,皇后与皇帝一样应当得到天下臣民的忠诚和爱戴,事实上,清代的大臣们除注重向皇帝效忠外,也会通过一些方式向皇后表达同样的情感,使得皇后与外朝大臣之间一直保持着某种联结。 皇后与朝臣的联结,首先体现在大臣在节庆时向皇后进笺庆贺。清代宫廷节庆以三大节最为隆重,即元旦、冬至和帝后(包括太后)的生日[3]。从文献记载来看,三大节时大臣除向皇帝上表庆贺之外,亦须向皇后进笺。这一做法早在关外即已施行,“崇德元年定,元日进庆贺表笺,长至、万寿圣节进表庆贺,与元日同”[4]。入关后,“(顺治)八年定,元旦、冬至,直省文武五品以上官,各进贺皇太后表文一通,皇上表文一通,皇后笺文一通”[5]。康熙四年时礼部题请,“今后每年元旦,直隶各省官员照例应进皇后笺文。至皇后千秋所进笺文,世祖章皇帝时未经赍进,无式可查,恭候上裁。得旨,元旦笺文依议行,千秋进笺世祖章皇帝时既未举行,著停止”[6]。其时康熙帝刚刚大婚,皇后年龄尚小,礼仪尽量从简,至康熙十六年即“题准,皇后千秋笺文,照例赍进”[7]。从此,文武官员在三大节时均须向皇后进笺。当然,并非所有官员都可以向皇后进笺,顺治八年规定为五品以上官员,至乾隆十三年册封皇贵妃那拉氏“摄六宫事”时,将可进笺的官员范围缩小为三品以上大员[8]。 所谓“笺”,是官员进呈给皇后的礼仪性文札,与进呈皇帝的“表”相对应。《清会典事例》载,“凡每岁元日、长至,在京王公百官,在外将军、都统、总督、巡抚、提督、副都统、总兵官,恭行庆贺,进表皇帝、皇太后,进笺皇后”[9]。从实际情况来看,“笺”不仅适用于皇后,皇贵妃也可以接受“进笺”。前述乾隆十三年,在皇后崩逝、由皇贵妃摄六宫事的情况下,规定“嗣后遇大节及庆贺大典,内外三品以上官,于皇贵妃前均进笺庆贺”[10]。可见,“笺”是文武官员向后宫女主致敬的重要方式,是联结外朝官员与内廷女主之间的一座桥梁,也是皇后母仪天下的重要表现之一。清前期,皇帝还对表、笺的格式进行划一规定,如顺治八年专门颁发了“庆贺皇太后、皇上表文,皇后笺文式样”[11];康熙四十四年,由于“朝鲜国王李焞所奏庆贺表、笺每岁更换,字句之间不能尽协,应颁发定式,令其照式恭进。从之”[12]。乾隆二十八年议定,“庆贺皇太后、皇上表文,本内及贴黄,纯用黄纸,面页用黄绫、黄签;庆贺皇后笺文,本内及贴黄,纯用红纸……面页、面签……俱用黄绫”[13],并进一步明确,督抚、驻防将军、都统、提镇等官员“恭进表文、笺文亦应用纯黄、纯红纸色,毋庸加签”[14]。这些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和强化了进笺制度。 除节日庆典外,皇后生命中其他的一些重要仪式,官员也会以进笺等方式参与庆贺。乾隆六十年曾特别下令“册立嗣皇帝元妃为皇后”,“王公大臣以及外省督抚等”,毋庸“于朕前及嗣皇帝、皇后前呈进庆贺表笺”[15]。可见,册立皇后时,王公大臣进行庆贺是以往通行之例,乾隆帝禁止官员参与其中乃是特例,因此当乾隆帝薨逝后、嘉庆帝册立第二位皇后时,官员们就再度企图参与到册后庆典之中,一些外地汉族官员恳请“进京叩贺行礼”,满族官员则“奏恳趋赴宫门,恭申庆贺”[16],而给皇后进笺,也是主要的庆贺行为之一。 再如皇后的生辰即“千秋节”,除前文所提到的进笺之外,大臣们还参与其他的庆贺活动。入关前,皇后千秋庆贺虽未形成固定仪制,但从史料记载来看,仪式相当隆重而公开。《清实录》载,崇德三年四月壬子,“皇后千秋节,内六旗王、贝勒、贝子等,各献金、珠、貂皮、牛、羊等物”[17]。崇德五年虽然下令“凡遇元旦、万寿及中宫千秋节,内外诸王、贝勒等一应进献礼物,俱著停止”,但同时表明停止王公进献礼物的原因不在于降低皇后生辰规格,而是担心“诸侯违制不贡,召衅生乱”,因而改为皇后千秋“赐和硕亲王以下、辅国公等以上银两有差”[18]。入关......
- 信息
- 目录
- “清史研究丛书新编”说明
- 前言 清代宫廷的性别建构与民族认同
- 第一编 初入宫闱
- 第一章 清代八旗选秀制度的意义和变化
- 第一节 八旗选秀的意义
- 第二节 八旗选秀范围的变化
- 第二章 “承值内廷”:内务府三旗选秀
- 第一节 外貌与家世:内务府选秀的考量因素
- 第二节 秀女人数的缩减
- 第三节 内务府选秀流程
- 第二编 宫壸肃清
- 第三章 “主位”与后妃等级
- 第一节 “主位”与“小分主位”
- 第二节 非“主位”与后宫规模
- 第三节 清宫中的民女妃嫔
- 第四章 后妃的晋封与待遇
- 第一节 妃嫔位分的升与降
- 第二节 晋封方式与年限
- 第三节 位分与待遇
- 第五章 “家无二主、尊无二上”:清帝对后权的压制
- 第一节 从“母仪天下”到“恪修内职”:切断皇后与大臣的联系
- 第二节 “皇后-命妇”体系的坍塌
- 第三节 宫廷内外的空间隔离
- 第三编 金枝玉叶
- 第六章 公主与皇帝的关系
- 第一节 “朕膝下现无公主,颇觉寂寞”
- 第二节 奉养天年
- 第七章 公主与额驸的关系
- 第一节 身份和文化的差异
- 第二节 从公主府的运转情况看公主与额驸的关系
- 第四编 暮年生活
- 第八章 “庆隆尊养”:清代皇太后的尊称与晚年生活
- 第一节 太后的尊号与徽号
- 第二节 太后“御新宫”与晚年生活
- 第九章 “不与外事”:清帝对皇太后角色的定位与建构
- 第一节 太后宫三大节仪式的减杀
- 第二节 清帝对太后权力和活动范围的掌控
- 第十章 清代太妃嫔的尊封制度与生活状态
- 第一节 清代太妃嫔尊封制度的发展变化
- 第二节 太妃嫔的生活状态与人际联系
- 第五编 承值侍应
- 第十一章 “可谓至少”的清代宫女
- 第一节 清代宫女概况
- 第二节 宫女与“主子”的关系:从惇妃殴毙宫女案谈起
- 第十二章 “一品夫人”与清宫的乳保群体
- 第一节 乳保的称谓与职责
- 第二节 清帝对乳保的封赏
- 第三节 皇室乳保的特权及影响力
- 第十三章 宫廷中的差务妇人——以“妈妈里”“姥姥”为例
- 第一节 名目繁多的“妈妈里”
- 第二节 妈妈里的遴选与待遇
- 第三节 宫廷稳婆“姥姥”群体
- 余论 传承与变革——明清后宫制度的比较与思考
- 第一节 秀女的选拔与管理
- 第二节 后妃的位号与皇后地位的衰落
- 第三节 “宫壸肃清”的明清宫廷
- 主要参考资料
-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