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机器_AZW3_MOBI_EPUB_迈克尔·斯特雷文斯
内容节选
第5章 培根趋同 在铁律的支配下,科学的程序共识是如何带来新发现的? 1618年,弗朗西斯·培根爵士被提拔为英国大法官,成为国内级别最高的法律官员之一,同时也是国王詹姆士一世的亲密顾问。但仅仅3年后,也就是1621年,培根被政敌告发,并因受贿而遭到审判。尽管保住了性命,但他却名誉扫地,不光彩地退休了。在那段短暂而动荡的时间里,培根设法出版了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本关于科学研究的著作:《新工具》(The New Organon),为在随后几十年的近现代科学革命中构建起来的知识机器提供了蓝图。这本书闻名遐迩,以至于诗人亚伯拉罕·考利(Abraham Cowley)在为托马斯·斯普拉特(Thomas Sprat)1667年出版的皇家学会史而作的序言中,称赞培根是“自然规律的大法官”。 培根非常仰慕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1,但他们的努力显然是失败的,培根认为他们的研究“永远在原地打转,进步甚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因此,“必须从最根本的基础上重新开始”:旧的哲学方法将不得不让位于一种探究自然世界深层结构的新方法。 培根对过去宣战主要针对的对象是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这是一部论述推理原则与知识的合理组织的专著,在中世纪被认为是关于这类主题的最杰出的著作。培根希望自己的书能取代这部作品,从书名页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野心:他的《新工具》将取代亚里士多德古老的著作。 1620年这本书问世的时候,近现代科学革命才刚刚开始。1609年,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到了木星的卫星,从而质疑了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天体都围绕宇宙中心运行的观点,毕竟木星不可能是宇宙中心。同年,开普勒发表了他的前两条行星运动定律,用数学术语描述了行星环绕太阳的椭圆轨道。但是,《新工具》与其说是近现代科学革命第一幕的一部分,倒不如说是莎士比亚式的序幕,是从一个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的人(也就是剧作家本人)的角度去奠定基础、预示行动、铺垫结局的部分。 培根承诺,他提供给读者的是一种发现一切的方法。为了展示它的威力,他提出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当时的一个大谜团——热的本质(正是上一章中信仰培根学说的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争论的那个话题)。 在培根之前的自然哲学家都没能解决热的问题,而且在许多其他问题上也都失败了,不过培根认为这并不是因为缺少线索。要了解大自然,你必须睁开眼睛看清这些线索。但在开始之前,你必须清空自己的大脑。 你必须抛开自己个人的偏见、信仰和偏好。你必须抛开人类共有的偏见,例如过于简单化地看待事物、疏于寻找与你偏爱的理论不符的证据,或者更关注反常现象而忽略日常现象的倾向。你必须抛开自己语言中固有的偏见,例如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两个同名的东西具有相似的性质(不要只是因为毛球是由毛构成的,就以为足球是由脚组成的)。你必须抛开所有的哲学思想,包括此前任何哪怕只是部分基于哲学思想的科学,比如古希腊的科学。实际上,你必须抛开所有不是通过培根方法得出的知识。培根把这些会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和诱惑称为“假象”,任由它们影响你的思想的做法就是在崇拜虚假的神,而非敬畏理性。 难道有人会希望不仅放弃自己独特的个性,还放弃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作为自己文化和物种中的一员与生俱来的想法和意愿吗?当处于辉煌事业顶峰的培根因腐败而受审时,他宣称自己“和所有在悼婴节出生的人一样清白”3——因为他没有让他收受的贿赂影响自己的判断。或许他确实有足够强大的意志和足够坚定的精神来克制偏袒示好于己的人的冲动,但是爱丁顿与日食、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说、大陆漂移与地球年龄的故事表明,科学家,甚至是伟大的科学家,也非常容易受到影响。 先不管这一点。不妨假设培根成功清除了大脑中所有认同假象的倾向,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汇集线索来推断热的本质的。 他的第一步:收集热的所有肯定例证,也就是有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情况——在火里、在动物体内、用放大镜集中阳光的时候、两种固体相互摩擦的时候,还有燃烧的流星、天然温泉、辛辣的药草等。 他的第二步:收集热的所有否定例证,也就是热不存在的各种类型的情况。当然,这样的情况肯定列举不完,所以培根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针对每一个肯定例证,找出热不存在的类似情形。例如:在死去的动物体内,或者当两个固体被结合在一起但没有摩擦时(显然还有月光、彗星和圣艾尔摩之火中,但培根说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都是不存在热量的。 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是收集热随其他量变化的所有规律,例如,物体离火越近就越热,或者金属尽管变热的时间比空气长,但保留热量的时间也更长。 第三步完成后,培根就掌握了他需要的证据。他问自己,怎么才能解释收集到的所有事实呢?怎么解释热为何存在于活的动物而不是死的动物体内,为什么摩擦会生热,为什么金属能比空气吸收更多的热?他考虑了许多关于热的本质特征的建议。尽管每种想法都至少能解释几个肯定和否定例证,但它们却无法解释其他的例证,......
- 书名页
- 信息
- 目录
- 推荐序 走出西方……——解读斯特雷文斯的《知识机器》
- 引言 知识机器
- 第一部分 方法大辩论
- 第1章 发掘科学方法
- 第2章 人性的脆弱
- 第3章 科学本质上的主观性
- 第二部分 科学是如何运作的
- 第4章 解释的铁律
- 第5章 培根趋同
- 第6章 科学解释的原料
- 第7章 追求客观性
- 第8章 观察至上
- 第三部分 科学为什么过了这么久才出现
- 第9章 科学的非理性战略
- 第10章 与美的斗争
- 第11章 科学的出现
- 第四部分 今日科学
- 第12章 建立科学思维
- 第13章 科学与人文主义
- 第14章 知识机器的维护与保养
- 致谢
- 新术语汇编
- 注释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