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_AZW3_MOBI_EPUB_[加]莫妮卡·布里永(Monique Brillon)

内容节选

第二章 心理治疗 现在我回到了我的童年。我适应着它的血肉与骨骼。 我用已经逝去的生命之源温暖自己,像一只蜷在壁炉边打着呼噜的猫。 ——安妮·赫伯特(Anne Hébert) 何谓心理治疗 法国第二十一号法是一部修订《职业法则》及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领域其他立法的法律,它定义并保留了心理治疗的实践以及心理治疗师的职衔。其中,对心理治疗的定义如下:“针对精神障碍、行为障碍或任何其他引起心理痛苦或困扰的问题的治疗,旨在促进来访者的认知、情感或行为功能、人际关系体系、人格或健康状况发生重大的改变。这种治疗超出了解决常见问题或是仅仅提供建议或支持的范畴。” 心理治疗旨在带来重大的改变,这种改变超越了行为或态度上的简单改变。例如,那些通过意志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行为或态度上的转变。深度的改变最终应该体现在更好的情绪调节、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更牢固的身份认同上。这种改变应尽可能稳定,不会一受到干扰就动摇。换句话说,有效的心理治疗应该改变神经连接,以更好地整合感觉、情绪、行为和思想。 但是,这个定义没有具体说明这种“治疗”是什么。许多医疗专业人士为精神障碍、行为障碍或其他导致心理痛苦或压力的人工作。他们的干预之所以与心理治疗不同,是因为心理治疗更侧重于“那些组织并调节人的精神和心理功能的因素,科学界公认的理论模型都是这么思考并运作的”。[1]那么这些模型是什么呢? 近几十年来,心理治疗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今天,各类心理治疗的技术和方法百花齐放,每种技术和实践都有自己的价值。对于那些想要寻求咨询,却对该领域一无所知的人来说,很难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求助于哪种心理治疗,哪种方法是基于严谨和公认的数据之上,哪种方法又最适合他们各自的情况。对心理治疗师而言,在公共服务部门或私人诊所工作的心理治疗师也面临各种各样不同的需求和问题,他们必须思考采用哪种疗法以最适合某个特定的情况。 在更深入地探讨改变之前,我希望先在本章中阐明一些要点。首先,我将介绍心理治疗的主要学派,然后我会就选择心理治疗师或特定形式的心理治疗时应考虑的因素和标准提供一些思路。 心理治疗的主要学派 大多数因有治疗价值而被提出和认可的方法与实践都可以被归入4个主要的理论学派。这些学派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源于两个独特个体之间建立的关系,在这趟独特的旅程中,有意识和(或)无意识的精神或心理历程会得到关注。每一种学派都用自己的方式致力于实现整合。[2]不同学派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如何界定心理健康和心理病理现象;对治疗过程的理念构建,主要关乎一个个体如何对另一个个体施加影响; 以及如何将这种关系用于治疗目的。 人本主义疗法 人本主义疗法是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 )首创的一种所谓的“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心理疗法。它建立在一种对人类的理念构想之上,即每个人都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和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以此在社会中正常生存、在生活中找到乐趣。个体可能会暂时缺失这种能力。良好的自尊心是维持这种能力的基础,而自尊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早年在家庭中树立的比较牢固的身份认同。当原生环境无法实现这种发展时,为了填补这一缺陷,个体可以与能够创造有利氛围并经过适当培训的人员进行接触。因此,罗杰斯提倡心理治疗师在对待来访者时要流露温暖和真实的情感,以及无条件支持的积极态度。 人本主义疗法的原则反映了心理干预的基本价值观。心理治疗的首要目标不是症状的消减,而是个体的成长。这种治疗关系旨在努力为来访者提供一段矫治经验,即来访者能通过这段关系获得更积极的自我形象,从而能够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应对自己的情绪。心理治疗师的共情有助于减少来访者的防备心和羞耻感,帮助他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鼓励他的自我表达和冒险精神。在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来访者对眼下的困难有了更强的意识和更深的体会,并根据自己的本性和真实感受做出决策。因此,正如克佐利诺(Cozolino,2012)所言,这种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同时激活认知、情绪和情绪调节促进神经元的整合。 随着人本主义疗法的发展,一些细分学派出现了。弗里茨·皮尔斯(Fritz Perls )首创的格式塔疗法(Gestalt Therapy ),是人本主义学派应用最广泛的疗法之一。它主张对个体进行整体性的治疗,主要考虑个体的5个维度:躯体、情绪、心理、社会性和精神。而“关系心理疗法”是将英国一些学派对客体关系的概念与格式塔疗法进行融合后的产物,它也被称为“格式塔客体关系心理疗法”(Object Relations Gestalt Psychotherapy,ORGP)。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建立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以及认知科学中对感知、智力、语言、推理、意识等思维机制的学习理论之上。这种疗法认为,心理障碍与错误的思想、评估、信仰......

  1. 扉页
  2. 信息
  3. 目录
  4. 推荐序一
  5. 推荐序二
  6. 推荐序三
  7. 推荐序四
  8. 作者按
  9. 前言
  10. 第一章 改变
  11. 第二章 心理治疗
  12. 第三章 健康心理和病理心理
  13. 第四章 心理治疗中改变的风云变幻
  14. 第五章 心理治疗的需求与供给
  15. 第六章 治疗框架
  16. 第七章 主体间性
  17. 第八章 情感倾听
  18. 第九章 苦难的起源
  19. 第十章 思考病躯
  20. 第十一章 心理治疗中改变的动态
  21. 第十二章 心理治疗的终止
  22. 第十三章 成为心理治疗师
  23. 总结
  24.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