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资治通鉴(共16册)(白话讲透中国历史中的古人智慧!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领导者的工具书!)_AZW3_MOBI_EPUB_华杉

内容节选

卷第六十九 魏纪一 (公元220年—222年,共3年) 主要历史事件 曹操逝世,曹丕称帝 孟达与刘封不和,率部曲投降曹丕 魏恢复使用五铢钱 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刘备以关羽为由率军攻吴,史称“夷陵之战” 张达、范强杀张飞,带着张飞的首级投降孙权 孙权向魏称臣 魏举荐上计吏及孝廉不拘老幼 刘备欲攻吴,陆逊按兵不动,以观其变 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大败,史称“猇亭之战” 曹丕第一次攻吴 吴蜀互相遣使访问,恢复往来 主要学习点 所有的决策都是决策者的情绪偏好在做最后的抉择 读什么书,交什么朋友,都要谨慎选择 如果试图解决所有问题,必然分散资源,满盘皆输 高层要有使命感,中层要有危机感,基层要有饥饿感 世祖文皇帝上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本年十月受禅,改元) 1 春,正月,曹操到洛阳,正月二十三日,曹操薨逝。 曹操知人善察,很难受人欺骗。识拔奇才,不拘微贱,按才施用,能让手下所有人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与敌人对阵,意态安闲,好像不想作战的样子,但是到了决胜的时候,突然发动,气势如虹。对于该奖赏的功劳,赏赐千金也不吝啬;而如果没有功劳,指望他施舍,他是一毛不拔。他执法峻急,有犯必戮,受刑者就是流泪哀哭,他也决不赦免。他又天性节俭,不好华丽,所以能削平群雄,几乎统一中国。 当时太子曹丕在邺城,军中骚动。群僚想秘不发丧。谏议大夫贾逵认为这事不可保密,于是发丧。又有人建议说应该撤换各郡守将,全部用谯县和沛国人(曹氏是沛国谯县人),魏郡太守、广陵人徐宣厉声说:“如今远近一统,人人心怀效忠之志,为什么要专用谯县、沛国人,伤守卫城池的将士之心呢?”于是停止。 青州兵(青州兵,当初曹操破黄巾所降者)擅自击鼓,相约离去,众人认为应该禁止,不服从命令者就讨伐。贾逵说:“不可!”于是给离开者发放公文,令沿途官府供应饮食。鄢陵侯曹彰从长安来奔丧,问贾逵先王玺绶在哪儿。贾逵正色说:“国家有储君,先王玺绶所在,不是你该问的。” 凶讯到了邺城,太子曹丕号哭不已。中庶子司马孚进谏说:“君王晏驾,天下都依靠殿下,殿下应该上为宗庙、下为万国,为什么要效仿匹夫之孝呢!”曹丕又哭了很久才停止,说:“您说得对。”当时群臣听说魏王薨逝,相聚而哭,班次行列都乱了。司马孚在朝堂上厉声说:“如今君王去世,天下震动,应当早拜嗣君,以镇万国,难道你们只知道在这儿哭吗?”于是命群臣退出朝堂,动员禁卫,准备丧事。 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 群臣认为,曹丕即魏王位,应该有汉献帝的诏命。尚书陈矫说:“大王薨逝在外,天下惶惧,太子应该割哀继位,以系远近之望。况且曹彰在洛阳,如果那边生变,则社稷危矣!”即刻准备即位大典,一天之内,全部齐备。第二天一早,以王后令,策太子即王位,大赦。汉献帝派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曹丕丞相印、绶,魏王玺、绶,领冀州牧。于是尊王后为王太后。 2 改年号为延康。 3 二月一日,日食。 4 二月十六日,任命太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 5 二月二十一日,葬曹操于邺城以西的高陵。 6 曹丕的弟弟曹彰等都回到自己封国。临淄国监国谒者灌均,迎合曹丕意思,上奏:“临淄侯曹植醉酒悖慢,劫持胁迫使者。”曹丕贬曹植为安乡侯,诛杀右刺奸掾(王莽时代设置左右刺奸以督奸猾,光武中兴,也设置刺奸将军)丁仪,以及丁仪的弟弟、黄门侍郎丁廙,并诛杀丁家所有男子(要他们绝后)。丁家兄弟都是曹植党羽。 【鱼豢(三国时期魏国郎中、史学家)论曰】 谚语说:“贫不学俭,卑不学恭。”贫穷的人,不用学习,自然就节俭;卑微的人,不用学习,自然就恭敬。不是人的性格不一样,而是形势使然。假如曹操能早日遏制曹植等人的野心,有这样贤明的用心,曹植他们怎么会有非分之想。曹彰心中怀恨,尚且无能为力,至于曹植,他能掀得起什么大浪呢?而让杨修因为他的器重而遇害,丁仪因为有人迎合曹丕之意而灭族,悲哀啊! 7 首次设置散骑常侍、侍郎各四人,所有宦官,官职不得超过诸署令,把这个规矩写成金策,藏在石室之中。(散骑、常侍,都是秦朝开始就设置的官职。散骑,是骑马跟在皇帝乘舆后面,中常侍则可以进入禁中,都属于加官。东汉也有散骑,但是中常侍用宦官。现在两个职位合并为散骑常侍,出宫则骑马跟在乘舆之后,入宫又能进入禁中,于是成为非常显要的职位。宦官官职不得超过诸署令,是指宫中左、中、右尚方、中黄、左藏、右藏、掖庭、御府等管理部门。把这诏书写在竹简上,字涂上金粉,是让子子孙孙戒备不让宦官专权。) 当时要选拔侍中、常侍,曹丕环顾左右能跟他说得上话的旧人,就想在其中指派,不想用外人。司马孚说:“如今大王刚刚即位,应该进用海内英贤,怎么能因为一时际遇,举荐自己身边的人呢?这样选拔出来的官不能胜任称职,得到官职的人也不以为贵。”于是改选其他人。 8 尚书陈群,认为汉朝选用官员,不能网尽天下人才,于是设置九品评价体系,州郡都设置中正......

  1.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
    1. 自序: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2. 卷第一 周纪一
    3. (公元前403年—公元前369年,共35年)
    4. 卷第二 周纪二
    5. (公元前368年—公元前321年,共48年)
    6. 卷第三 周纪三
    7. (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98年,共23年)
    8. 卷第四 周纪四
    9. (公元前297年—公元前273年,共25年)
    10. 卷第五 周纪五
    11. (公元前272年—公元前256年,共17年)
    12. 卷第六 秦纪一
    13. (公元前255年—公元前228年,共28年)
    14. 卷第七 秦纪二
    15. (公元前227年—公元前209年,共19年)
    16. 卷第八 秦纪三
    17. (公元前208年—公元前207年,共2年)
  2.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2
    1. 卷第九 汉纪一
    2.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5年,共2年)
      1.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
    3. 卷第十 汉纪二
    4. (公元前204年—公元前203年,共2年)
      1.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
    5. 卷第十一 汉纪三
    6. (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0年,共3年)
      1. 太祖高皇帝中
    7. 卷第十二 汉纪四
    8. (公元前199年—公元前188年,共12年)
      1. 太祖高皇帝下
      2. 孝惠皇帝
    9. 卷第十三 汉纪五
    10. (公元前187年—公元前178年,共10年)
      1. 高皇后
      2. 太宗孝文皇帝上
    11. 卷第十四 汉纪六
    12. (公元前177年—公元前170年,共8年)
      1. 太宗孝文皇帝中
    13. 卷第十五 汉纪七
    14. (公元前169年—公元前155年,共15年)
      1. 太宗孝文皇帝下
      2. 孝景皇帝上
    15. 卷第十六 汉纪八
    16. (公元前154年—公元前141年,共14年)
      1. 孝景皇帝下
  3.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3
    1. 卷第十七 汉纪九
    2. (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4年,共7年)
      1.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3. 卷第十八 汉纪十
    4. (公元前133年—公元前125年,共9年)
      1.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
    5.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6. (公元前124年—公元前119年,共6年)
      1.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
    7.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
    8. (公元前118年—公元前110年,共9年)
      1.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
    9.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
    10. (公元前109年—公元前99年,共11年)
      1.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
    11.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
    12. (公元前98年—公元前87年,共12年)
      1.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
    13. 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
    14. (公元前86年—公元前75年,共12年)
      1. 孝昭皇帝上
    15.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
    16. (公元前74年—公元前68年,共7年)
      1. 孝昭皇帝下
    17. 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
    18. (公元前67年—公元前62年,共6年)
      1. 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下
  4.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4
    1. 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
    2. (公元前61年—公元前59年,共3年)
      1. 中宗孝宣皇帝中
    3. 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
    4. (公元前58年—公元前49年,共10年)
      1. 中宗孝宣皇帝下
    5. 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
    6. (公元前48年—公元前42年,共7年)
      1. 孝元皇帝上
    7.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8. (公元前41年—公元前33年,共9年)
      1. 孝元皇帝下
    9. 卷第三十 汉纪二十二
    10. (公元前32年—公元前23年,共10年)
      1. 孝成皇帝上之上
    11. 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
    12. (公元前22年—公元前14年,共9年)
      1. 孝成皇帝上之下
    13.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14. (公元前13年—公元前8年,共6年)
      1. 孝成皇帝中
    15. 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16. (公元前7年—公元前6年,共2年)
      1. 孝成皇帝下
      2. 孝哀皇帝上
    17.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18. (公元前5年—公元前3年,共3年)
      1. 孝哀皇帝中
  5.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5
    1. 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
    2. (公元前2年—公元2年,共4年)
      1. 孝哀皇帝下
      2. 孝平皇帝上
    3. 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
    4. (公元3年—公元8年,共6年)
      1. 孝平皇帝下
      2. 王莽上
    5. 卷第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
    6. (公元9年—公元14年,共6年)
      1. 王莽中
    7. 卷第三十八 汉纪三十
    8. (公元15年—公元22年,共8年)
      1. 王莽下
    9. 卷第三十九 汉纪三十一
    10. (公元23年—公元24年,共2年)
      1. 淮阳王
    11. 卷第四十 汉纪三十二
    12. (公元25年—公元26年,共2年)
      1.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上
    13. 卷第四十一 汉纪三十三
    14. (公元27年—公元29年,共3年)
      1.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
    15. 卷第四十二 汉纪三十四
    16. (公元30年—公元35年,共6年)
      1.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
  6.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6
    1. 卷第四十三 汉纪三十五
    2. (公元36年—公元46年,共11年)
      1.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
    3. 卷第四十四 汉纪三十六
    4. (公元47年—公元60年,共14年)
      1. 世祖光武皇帝下
      2. 显宗孝明皇帝上
    5. 卷第四十五 汉纪三十七
    6. (公元61年—公元75年,共15年)
      1. 显宗孝明皇帝下
    7. 卷第四十六 汉纪三十八
    8. (公元76年—公元84年,共9年)
      1. 肃宗孝章皇帝上
    9. 卷第四十七 汉纪三十九
    10. (公元85年—公元91年,共7年)
      1. 肃宗孝章皇帝下
      2. 孝和皇帝上
    11. 卷第四十八 汉纪四十
    12. (公元92年—公元105年,共14年)
      1. 孝和皇帝下
    13. 卷第四十九 汉纪四十一
    14. (公元106年—公元115年,共10年)
      1. 孝殇皇帝
      2. 孝安皇帝上
    15. 卷第五十 汉纪四十二
    16. (公元116年—公元124年,共9年)
      1. 孝安皇帝中
  7.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7
    1. 卷第五十一 汉纪四十三
    2. (公元125年—133年,共9年)
      1. 孝安皇帝下
      2. 孝顺皇帝上
    3. 卷第五十二 汉纪四十四
    4. (公元134年—145年,共12年)
      1. 孝顺皇帝下
      2. 孝冲皇帝
    5. 卷第五十三 汉纪四十五
    6. (公元146年—156年,共11年)
      1. 孝质皇帝
      2. 孝桓皇帝上之上
    7. 卷第五十四 汉纪四十六
    8. (公元157年—163年,共7年)
      1. 孝桓皇帝上之下
    9. 卷第五十五 汉纪四十七
    10. (公元164年—166年,共3年)
      1. 孝桓皇帝中
    11. 卷第五十六 汉纪四十八
    12. (公元167年—171年,共5年)
      1. 孝桓皇帝下
      2. 孝灵皇帝上之上
    13. 卷第五十七 汉纪四十九
    14. (公元172年—180年,共9年)
      1. 孝灵皇帝上之下
    15. 卷第五十八 汉纪五十
    16. (公元181年—187年,共7年)
      1. 孝灵皇帝中
  8.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8
    1. 卷第五十九 汉纪五十一
    2. (公元188年—190年,共3年)
      1. 孝灵皇帝下
    3. 卷第六十 汉纪五十二
    4. (公元191年—193年,共3年)
      1. 孝献皇帝乙
    5. 卷第六十一 汉纪五十三
    6. (公元194年—195年,共2年)
      1. 孝献皇帝丙
    7. 卷第六十二 汉纪五十四
    8. (公元196年—198年,共3年)
      1. 孝献皇帝丁
    9. 卷第六十三 汉纪五十五
    10. (公元199年—200年,共2年)
      1. 孝献皇帝戊
    11. 卷第六十四 汉纪五十六
    12. (公元201年—205年,共5年)
      1. 孝献皇帝己
    13. 卷第六十五 汉纪五十七
    14. (公元206年—208年,共3年)
      1. 孝献皇帝庚
    15. 卷第六十六 汉纪五十八
    16. (公元209年—213年,共4年)
      1. 孝献皇帝辛
    17. 卷第六十七 汉纪五十九
    18. (公元214年—216年,共3年)
      1. 孝献皇帝壬
    19. 卷第六十八 汉纪六十
    20. (公元217年—219年,共3年)
      1. 孝献皇帝癸
  9.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9
    1. 卷第六十九 魏纪一
    2. (公元220年—222年,共3年)
      1. 世祖文皇帝上
    3. 卷第七十 魏纪二
    4. (公元223年—227年,共5年)
      1. 世祖文皇帝下
      2. 烈祖明皇帝上之上
    5. 卷第七十一 魏纪三
    6. (公元228年—230年,共3年)
      1.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
    7. 卷第七十二 魏纪四
    8. (公元231年—234年,共4年)
      1.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
    9. 卷第七十三 魏纪五
    10. (公元235年—237年,共3年)
      1.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
    11. 卷第七十四 魏纪六
    12. (公元238年—245年,共8年)
      1. 烈祖明皇帝下
      2. 邵陵厉公上
    13. 卷第七十五 魏纪七
    14. (公元246年—252年,共7年)
      1. 邵陵厉公中
    15. 卷第七十六 魏纪八
    16. (公元253—255年,共3年)
      1. 邵陵厉公下
      2. 高贵乡公上
    17. 卷第七十七 魏纪九
    18. (公元256年—261年,共6年)
      1. 高贵乡公下
      2. 元皇帝上
  10.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0
    1. 卷第七十八 魏纪十
    2. (公元262年—264年,共3年)
      1. 元皇帝下
    3. 卷第七十九 晋纪一
    4. (公元265年—272年,共8年)
      1.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
    5. 卷第八十 晋纪二
    6. (公元273年—279年,共7年)
      1.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
    7. 卷第八十一 晋纪三
    8. (公元280年—288年,共9年)
      1. 世祖武皇帝中
    9. 卷第八十二 晋纪四
    10. (公元289年—298年,共10年)
      1. 世祖武皇帝下
    11. 卷第八十三 晋纪五
    12. (公元299年—300年,共2年)
      1. 孝惠皇帝上之下
    13. 卷第八十四 晋纪六
    14. (公元301年—302年,共2年)
      1. 孝惠皇帝中之上
    15. 卷第八十五 晋纪七
    16. (公元303年—304年,共2年)
      1. 孝惠皇帝中之下
    17. 卷第八十六 晋纪八
    18. (公元305年—308年,共4年)
      1. 孝惠皇帝下
  11.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1
    1. 卷第八十七 晋纪九
    2. (公元309年—311年,共3年)
      1. 孝怀皇帝中
    3. 卷第八十八 晋纪十
    4. (公元312年—313年,共2年)
      1. 孝怀皇帝下
    5. 卷第八十九 晋纪十一
    6. (公元314年—316年,共3年)
      1. 孝愍皇帝下
    7. 卷第九十 晋纪十二
    8. (公元317年—318年,共2年)
      1. 中宗元皇帝上
    9. 卷第九十一 晋纪十三
    10. (公元319年—321年,共3年)
      1. 中宗元皇帝中
    11. 卷第九十二 晋纪十四
    12. (公元322年—323年,共2年)
      1. 中宗元皇帝下
    13. 卷第九十三 晋纪十五
    14. (公元324年—327年,共4年)
      1. 肃宗明皇帝下
    15. 卷第九十四 晋纪十六
    16. (公元328年—331年,共4年)
      1. 显宗成皇帝上之下
    17. 卷第九十五 晋纪十七
    18. (公元332年—337年,共6年)
      1. 显宗成皇帝中之上
  12.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2
    1. 卷第九十六 晋纪十八
    2. (公元338年—341年,共4年)
      1. 显宗成皇帝中之下
    3. 卷第九十七 晋纪十九
    4. (公元342年—347年,共6年)
      1. 显宗成皇帝下
    5. 卷第九十八 晋纪二十
    6. (公元348年—350年,共3年)
      1.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
    7. 卷第九十九 晋纪二十一
    8. (公元351年—354年,共4年)
      1.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
    9. 卷第一百 晋纪二十二
    10. (公元355年—359年,共5年)
      1.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
    11. 卷第一百零一 晋纪二十三
    12. (公元360年—368年,共9年)
      1. 孝宗穆皇帝下
    13. 卷第一百零二 晋纪二十四
    14. (公元369年—370年,共2年)
      1. 海西公下
    15. 卷第一百零三 晋纪二十五
    16. (公元371年—375年,共5年)
      1. 太宗简文皇帝
    17. 卷第一百零四 晋纪二十六
    18. (公元376年—382年,共7年)
      1.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
  13.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3
    1. 卷第一百零五 晋纪二十七
    2. (公元383年—384年,共2年)
      1.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下
    3. 卷第一百零六 晋纪二十八
    4. (公元385年—386年,共2年)
      1.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上
    5. 卷第一百零七 晋纪二十九
    6. (公元387年—391年,共5年)
      1.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下
    7. 卷第一百零八 晋纪三十
    8. (公元392年—396年,共5年)
      1. 烈宗孝武皇帝下
    9. 卷第一百零九 晋纪三十一
    10. (公元397年,共1年)
      1. 安皇帝甲
    11. 卷第一百一十 晋纪三十二
    12. (公元398年,共1年)
      1. 安皇帝乙
    13. 卷第一百一十一 晋纪三十三
    14. (公元399年—400年,共2年)
      1. 安皇帝丙
    15. 卷第一百一十二 晋纪三十四
    16. (公元401年—402年,共2年)
      1. 安皇帝丁
    17. 卷第一百一十三 晋纪三十五
    18. (公元403年—404年,共2年)
      1. 安皇帝戊
  14.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4
    1. 卷第一百一十四 晋纪三十六
    2. (公元405年—408年,共4年)
      1. 安皇帝己
    3. 卷第一百一十五 晋纪三十七
    4. (公元409年—410年,共2年)
      1. 安皇帝庚
    5. 卷第一百一十六 晋纪三十八
    6. (公元411年—414年,共4年)
      1. 安皇帝辛
    7. 卷第一百一十七 晋纪三十九
    8. (公元415年—416年,共2年)
    9. 卷第一百一十八 晋纪四十
    10. (公元417年—419年,共3年)
      1. 安皇帝癸
    11. 卷第一百一十九 宋纪一
    12. (公元420年—423年,共4年)
      1. 高祖武皇帝
    13. 卷第一百二十 宋纪二
    14. (公元424年—427年,共4年)
      1. 太祖文皇帝上之上
    15. 卷第一百二十一 宋纪三
    16. (公元428年—430年,共3年)
      1. 太祖文皇帝上之中
    17. 卷第一百二十二 宋纪四
    18. (公元431年—435年,共5年)
      1. 太祖文皇帝上之下
    19. 卷第一百二十三 宋纪五
    20. (公元436年—441年,共6年)
      1.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
  15.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5
    1. 卷第一百二十四 宋纪六
    2. (公元442年—446年,共5年)
      1. 太祖文皇帝中之中
    3. 卷第一百二十五 宋纪七
    4. (公元447年—450年,共4年)
      1. 太祖文皇帝中之下
    5. 卷第一百二十六 宋纪八
    6. (公元451年—452年,共2年)
      1. 太祖文皇帝下之上
    7. 卷第一百二十七 宋纪九
    8. (公元453年,共1年)
      1. 太祖文皇帝下之下
    9. 卷第一百二十八 宋纪十
    10. (公元454年—458年,共5年)
      1. 世祖孝武皇帝上
    11. 卷第一百二十九 宋纪十一
    12. (公元459年—464年,共6年)
      1. 世祖孝武皇帝下
    13. 卷第一百三十 宋纪十二
    14. (公元465年,共1年)
      1. 太宗明皇帝上之上
    15. 卷第一百三十一 宋纪十三
    16. (公元466年,共1年)
      1. 太宗明皇帝上之下
    17. 卷第一百三十二 宋纪十四
    18. (公元467年—470年,共4年)
      1. 太宗明皇帝中
    19. 卷第一百三十三 宋纪十五
    20. (公元471年—475年,共5年)
      1. 太宗明皇帝下
      2. 苍梧王上
    21. 卷第一百三十四 宋纪十六
    22. (公元476年—478年,共3年)
      1. 苍梧王下
      2. 顺皇帝
  16.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6
    1. 卷第一百三十五 齐纪一
    2. (公元479年—483年,共5年)
      1. 太祖高皇帝
      2.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
    3. 卷第一百三十六 齐纪二
    4. (公元484年—489年,共6年)
      1.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
    5. 卷第一百三十七 齐纪三
    6. (公元490年—492年,共3年)
      1. 世祖武皇帝中
    7. 卷第一百三十八 齐纪四
    8. (公元493年,共1年)
      1. 世祖武皇帝下
    9. 卷第一百三十九 齐纪五
    10. (公元494年,共1年)
      1. 高宗明皇帝(上)
    11. 卷第一百四十 齐纪六
    12. (公元495年—496年,共2年)
      1. 高宗明皇帝中
    13. 卷第一百四十一 齐纪七
    14. (公元497年—498年,共2年)
      1. 高宗明皇帝下
      2. 高宗明皇帝下
    15. 卷第一百四十二 齐纪八
    16. (公元499年,共1年)
      1. 东昏侯上
    17. 卷第一百四十三 齐纪九
    18. (公元500年,共1年)
      1. 东昏侯下
    19. 卷第一百四十四 齐纪十
    20. (公元501年,共1年)
      1. 和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