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通识课:文学+历史+哲学+美学(全4册)(西南联大博物馆官方认证版本!建校85周年纪念版!坐在汪曾祺、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同学旁边,听朱自清、冯友兰、胡适、闻一多等大师讲课)_AZW3_MOBI_EPUB_冯友兰,胡适,朱自清,朱光潜,闻一多,陈寅恪,傅斯年,吴晗,雷海宗,汤用彤,张荫麟,浦江清

内容节选

哲学概说 一、哲学的定义 哲学的定义,从来没有一定的。我如今也暂下一个定义:“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作哲学。”例如行为的善恶,乃是人生一个切要问题。平常人对着这问题,或劝人行善去恶,或实行赏善罚恶,这都算不得根本的解决。哲学家遇着这问题,便去研究什么叫作善,什么叫作恶;人的善恶是天生的呢,还是学得来的呢;我们何以能知道善恶的分别,是生来有这种观念,还是从阅历经验上学得来的呢;善何以当为,恶何以不当为;还是因为善事有利所以当为,恶事有害所以不当为呢;还是只论善恶,不论利害呢。这些都是善恶问题的根本方面。必须从这些方面着想,方可希望有一个根本的解决。 因为人生切要的问题不止一个,所以哲学的门类也有许多种。例如: (一)天地万物怎样来的。(宇宙论) (二)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及方法。(名学及知识论) (三)人生在世应该如何行为。(人生哲学,旧称“伦理学”) (四)怎样才可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呢。(教育哲学) (五)社会国家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政治哲学) (六)人生究竟有何归宿。(宗教哲学) 二、哲学史 这种种人生切要问题,自古以来,经过了许多哲学家的研究。往往有一个问题发生以后,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各人有各人的解决方法,遂致互相辩论。有时一种问题过了几千百年,还没有一定的解决法。例如孟子说人性是善的,告子说性无善无不善,荀子说性是恶的。到了后世,又有人说性有上中下三品,又有人说性是无善无恶可善可恶的。若有人把种种哲学问题的种种研究法和种种解决方法,都依着年代的先后和学派的系统,一一记叙下来,便成了哲学史。 哲学史的种类也有许多: (一)通史 例如《中国哲学史》《西洋哲学史》之类。 (二)专史 1.专治一个时代的,例如《希腊哲学史》《明儒学案》。 2.专治一个学派的,例如《禅学史》《斯多亚派哲学史》。 3.专讲一人的学说的,例如《王阳明的哲学》《康德的哲学》。 4.专讲哲学的一部分的历史,例如《名学史》《人生哲学史》《心理学史》。 哲学史有三个目的: (一)明变 哲学史第一要务,在于使学者知道古今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例如孟子、荀子同是儒家,但是孟子、荀子的学说和孔子不同,孟子又和荀子不同。又如宋儒、明儒也都自称孔氏,但是宋明的儒学,并不是孔子的儒学,也不是孟子、荀子的儒学。但是这个不同之中,却也有个相同的所在,又有个一线相承的所在。这种同异沿革的线索,非有哲学史,不能明白写出来。 (二)求因 哲学史目的,不但要指出哲学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还须要寻出这些沿革变迁的原因。例如程子、朱子的哲学,何以不同于孔子、孟子的哲学?陆象山、王阳明的哲学,又何以不同于程子、朱子呢?这些原因,约有三种: 1.个人才性不同。 2.所处的时势不同。 3.所受的思想学术不同。 (三)评判 既知思想的变迁和所以变迁的原因了,哲学史的责任还没有完,还须要使学者知道各家学说的价值,这便叫作评判。但是我说的评判,并不是把做哲学史的人自己的眼光,来批评古人的是非得失。那种“主观的”评判,没有什么大用处。如今所说,乃是“客观的”评判。这种评判法,要把每一家学说所发生的效果表示出来。这些效果的价值,便是那种学说的价值。这些效果,大概可分为三种: 1.要看一家学说在同时的思想和后来的思想上,发生何种影响。 2.要看一家学说在风俗政治上,发生何种影响。 3.要看一家学说的结果可造出什么样的人格来。 例如古代的“命定主义”,说得最痛切的,莫如庄子。庄子把天道看作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故说“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因此他有“乘化以待尽”的学说。这种学说,在当时遇着荀子,便发生一种反动力。荀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所以荀子的《天论》极力主张征服天行,以利人事。但是后来庄子这种学说的影响,养成一种乐天安命的思想,牢不可破。在社会上,好的效果,便是一种达观主义;不好的效果,便是懒惰不肯进取的心理。造成的人才,好的便是陶渊明、苏东坡;不好的便是刘伶一类达观的废物了。 三、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的位置 世界上的哲学大概可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又分印度、中国两系,西支也分希腊、犹太两系。初起的时候,这四系都可算作独立发生的。到了汉以后,犹太系加入希腊系,成了欧洲中古的哲学;印度系加入中国系,成了中国中古的哲学。到了近代,印度系的势力渐衰,儒家复起,遂产生了中国近世的哲学,历宋元明清,直到于今。欧洲的思想,渐渐脱离了犹太系的势力,遂产生欧洲的近世哲学。到了今日,这两大支的哲学互相接触,互相影响。五十年后,一百年后,或竟能发生一种世界的哲学,也未可知。 四、中国哲学史的区分 中国哲学史可分为三个时代: (一)古代哲学 自老子至韩非,为古代哲学。这个时代,又名“诸子哲学”。 (二)中世哲学 自汉至北宋,为中世哲学。这个时代,......

  1. 总目录
  2. 西南联大文学通识课
    1. 第一章:中国诗文概说
    2. 第二章:先秦
      1. 先秦诸子
      2. 《诗经》
      3. 《楚辞》
    3. 第三章:秦汉魏晋南北朝
      1. 古诗十九首
      2. 《史记》《汉书》
      3. 曹门三父子与建安文学
      4. 陶渊明
    4. 第四章:隋唐五代
      1. 初唐四杰
      2. 孟浩然
      3. 杜甫
      4. 李白
      5. 元稹 白居易
      6. 韩愈
      7. 贾岛
    5. 第五章:宋元
      1. 苏轼
      2. 辛弃疾
      3. 陆游
      4. 关汉卿
      5. 王实甫
    6. 第六章:明清
      1. 《三国演义》
      2. 《水浒传》
      3. 《西游记》
      4. 《红楼梦》
  3. 西南联大历史通识课
    1. 中国史通览
      1. 第一章:地理与史前时代
      2. 第二章:殷商政治与文化
      3. 第三章: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
      4. 第四章:成周封建帝国之极盛
      5. 第五章:成周宗教
      6. 第六章:封建帝国之崩溃
      7. 第七章:春秋列国之形成
      8. 第八章:霸政时期
      9. 第九章:晋楚争盟
      10. 第十章:春秋时代思想
      11. 第十一章:吴越之争
      12. 第十二章:七雄局面之成立
      13. 第十三章:合纵与连横
      14. 第十四章:秦之独强
      15. 第十五章:战国诸子
      16. 第十六章:秦并六国
      17. 第十七章:专制一统之初试及其失败
      18. 第十八章:汉代政治
      19. 第十九章:汉代社会与经济
      20. 第二十章:汉代武功
      21. 第二十一章:汉代内政
      22. 第二十二章:秦汉宗教
      23. 第二十三章:秦汉思想
      24. 第二十四章:大汉帝国之末运
      25. 第二十五章:末世之宗教与人生观
      26. 第二十六章:五胡乱华
      27. 第二十七章:南北朝
      28. 第二十八章:新宗教之酝酿与成熟
      29. 第二十九章:隋唐政治与社会
      30. 第三十章:大唐二元帝国
      31. 第三十一章:隋唐佛学
      32. 第三十二章:二元帝国之灭亡
      33. 第三十三章:新儒学与复古运动
      34. 第三十四章:宋之积弱与变法失败
      35. 第三十五章:宋亡
      36. 第三十六章:宋代理学
      37. 第三十七章:亡国政治——元
      38. 第三十八章:明之复国与政治文化之停顿
      39. 第三十九章:元明理学
      40. 第四十章:新势力之兴起与明之乱亡
      41. 第四十一章:清朝盛世
      42. 第四十二章:明末及清朝之学术思想
      43. 第四十三章:传统政治文化之总崩溃
    2. 教授专讲
      1. 论传统历史哲学
      2. 中华帝制①
      3. 论所谓五等爵
      4. 书院制史略
      5. 明清之际西学输入中国考略
      6. 历史的教训
  4. 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
    1. 第一编:哲学概说
    2. 第二编:诸子哲学
    3. 第三编:汉代儒学
    4. 第四编:魏晋玄学
    5. 第五编:隋唐佛学
    6. 第六编:宋明理学
    7. 第七编:清代经学
  5. 西南联大美学通识课
    1. 上编:朱光潜谈美
      1. 第一章:美之来源
      2. 第二章:色彩、形体和声音
      3. 第三章:美的创造与欣赏
    2. 下编:朱自清谈美
      1. 第四章:文学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