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士人阶层的女性_AZW3_MOBI_EPUB_铁爱花

内容节选

第三章 话语力量:士人舆论、乡评与宋代性别秩序 在规范社会秩序的过程中,社会舆论的作用不容忽视。社会舆论并非个体的好恶,它必须成为社会某一群体中多数人的共识,形成一种公共的话语力量,并在此基础上影响他人行为,起到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1]在社会舆论的作用下,个体的行为通常会受其影响,以获取舆论的认可与肯定,也是在这一基础上,社会舆论扮演了规范社会秩序的角色。本章将从宋代社会舆论的角度探讨其对性别秩序的影响。 第一节 士人的舆论导向 宋代开国者虽以武将出身,却非常重视崇儒重教,以文治国。宋太祖明确提出“宰相须用读书人”[2]。宋太宗亦致力于“以文化成天下”[3]。在时代需求和历代统治者的提倡之下,宋代儒学逐渐复兴和发展,士人阶层亦随之壮大。诚如余英时先生所说:“宋代的‘士’不但以文化主体自居,而且也发展了高度的政治主体意识;‘以天下为己任’便是其最显著的标帜。”[4]邓小南先生亦认为,宋初文治导向的确立,使得士人们开始在国家政治与制度运转方面有所作为,在政坛上有了自己的声音;亦振奋起“读书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锐气。[5]在宋代,士人承担着建构理想社会秩序的使命。在社会性别领域,宋代士人不仅始终履行着美风俗、厚人伦的教化使命,而且成为儒家伦理规范的传播者,而士人阶层女性因其特殊的身份属性,使她们成为最直接与士人交流的女性群体。与之相一致,在性别秩序的规范中,士人阶层女性也成为最直接受到士人舆论影响的群体。 在性别秩序的建构与维护中,宋代士人对于女性的品评起着重要的作用。士人对于女性的道德评判,往往成为社会衡量女性德行的尺度,若能赢得士大夫们的称颂,则说明该女性德行显著,符合士人的理想期许,是当时社会其他女性效仿的典范。如李兑妻钱氏品行出众,“虽不出闺门,而士大夫交口称之”。[6]同样,士人对女性的称颂,也包含着深厚的教化期许。从文献记载来看,宋代士人所称颂的女性美德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柔顺 柔顺是中国传统社会对于妇德的基本要求,《礼记·内则》云:“姆教婉娩听从。”[7]班昭作《女诫》七篇,“卑弱第一”。[8] 在宋代士人的品评中,柔顺贤淑成为士人所称颂的一项女性美德。如李觏认为柔顺是女性的一种美德,应该予以提倡并传播,他强调:“妇顺备而内和理,内和理而家可长久也。”[9]李觏为亡妻书写墓志时,称颂亡妻“卑柔静正,亡世俗妇女之态”[10],将妻子的卑顺,作为值得炫耀的美德予以书写传播,并将其与世俗妇女之态相比照,以凸现其妻的美德。欧阳修也极力称赞女性的柔顺之美,他称颂谢绛妻高氏“以柔顺事其夫为贤妻”。[11]韩琦称赞尚书比部员外郎韩正彦妻王氏“柔顺之道,终始不懈”。[12]司马光亦谓:“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13]郑獬为郑州原武县主簿冯期妻朱氏所书墓志中称赞“荆楚间言家行者,数冯氏,繇夫人能将顺于内也”。[14]邹浩赞美葛氏“谨约柔顺,不啻寒家子”。[15]杨时为李夔妻吴氏所书墓志云:“夫人生大家,而李公起寒素,夫人事之尽妇顺,能以清约自将,无骄矜气,柔明端静,人不见其喜愠。”[16]王之道称赞亡妻孙氏“温柔静恭,承顺舅姑,兢兢然惟恐不及。事无巨细,必禀而后敢为,未尝自专”。[17]朱熹在为李光妻管氏书写的墓志中也说:“妇德之美,维顺以柔。”[18]刘克庄亦称赞曾坚妻王氏“事夫之重亲,尤谨以柔顺”。[19] 类似上述称赞女性柔顺美德的事例在宋代不胜枚举。可见宋代士人对于女性的品评中,柔顺无疑成为女性的一项重要美德。士人在称颂女性柔顺美德的同时,实际上也将此种价值评判标准传播于社会大众,在士人社会的舆论影响下,无疑能起到道德教化,维护性别秩序的作用。 二、孝恭勤俭 孝恭勤俭是传统社会对于女性妇德的基本要求,班昭《女诫》云:“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20]郑氏《女孝经》亦谓:“淑女之以孝治上下也。”[21] 在对女性美德的称颂中,孝恭勤俭也成为宋代士人共同赞誉的女性美德。如徐铉赞美夫人周氏“雅性谦谨,率由礼经,至于苹藻之严,佩环之节,浣濯之俭,织纴之勤,必以身先”。[22]韩琦称赞殿中丞韩公彦妻张氏“素淳约,能内为之助,治家无一横费,故用度自给,而俸常有余。时俗所尚,于妇人服玩,尤变易不常,工人每高其直,以相诱炫,往往捐故所有,甘心而趋之,惟恐其后也。而张氏目之淡然,未尝为之少动,实闺壸之难能也”。[23]王安石也赞美蒋氏,“自其嫁至于老,中馈之事亲之惟谨。自其老至于没,纫缝之劳犹不废。子妇尝谏止之,曰:‘吾为妇,此固其职也。’子妇化服,循其法。呜呼!不流于时俗,而乐尽其行己之道,穷通荣辱之接乎身,而不失其常心,今学士大夫之所难,而以女子能之,是尤难也”。[24]司马光赞誉苏轼、苏辙母程夫人曰:“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

  1. 信息
  2. 目录
  3. 绪论
    1. 第一节 相关概念
    2. 第二节 缘起与意义
    3. 第三节 学术史回顾
    4. 第四节 材料与方法
    5. 第五节 研究思路
  4. 上篇 秩序、规范篇
    1. 第一章 乾道坤道:阴阳学说与宋代性别秩序
      1. 第一节 阴阳学说与性别尊卑秩序的建构
      2. 第二节 阴阳学说与性别内外的生活空间及职事分工
      3. 第三节 阴阳学说与理想夫妻关系模式
    2. 第二章 奖惩之间:法律、旌表制度与宋代性别秩序
      1. 第一节 性越轨法律与宋代性别秩序
      2. 第二节 旌表制度与宋代性别秩序
    3. 第三章 话语力量:士人舆论、乡评与宋代性别秩序
      1. 第一节 士人的舆论导向
      2. 第二节 乡评对女性的规范
    4. 第四章 典范训则:士人家庭与宋代性别秩序
      1. 第一节 家庭典范女性的教化作用
      2. 第二节 家法对性别秩序的维护
  5. 下篇 女性生活篇
    1. 第五章 公私之间: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的公领域活动
      1. 第一节 赈济社会的公益事业
      2. 第二节 对簿公堂的诉讼活动
      3. 第三节 参预夫、子的事业
    2. 第六章 女子有才: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的阅读活动
      1. 第一节 阅读内容与阅读特点
      2. 第二节 社会背景与社会影响
    3. 第七章 闲情雅致: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的休闲活动
      1. 第一节 游赏娱乐活动
      2. 第二节 随同夫、子的旅途生涯
      3. 第三节 交友聚会活动
    4. 第八章 夫妇之间:宋代士人阶层的夫妻与妻妾关系
      1. 第一节 夫妻关系
      2. 第二节 妻妾关系
  6. 结语
  7. 主要参考文献
  8. 初版后记
  9. 再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