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波新书精选12:汉文与东亚世界(京都大学教授金文京亲自用中文重写,比较文化学典范之作,透过汉字,看到不一样的东亚世界;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清华大学教授刘晓峰、宋念申联袂推荐)_AZW3_MOBI_EPUB_金文京
内容节选
二、汉字的训读(kun-yomi) 话归正传,以下将把上面训读的三个因素(汉字的训读、颠倒语序、使用符号)逐一加以详细说明。 1. 音读(on-yomi)的复杂性 首先,说明汉字的日本读法。有“音读”(on-yomi)、“训读”(kun-yomi)两种。“音读”来自汉字的中国发音,加入日语成分(如没有声调)而讹变成的所谓日本汉字音。而由于接受的中国发音来自不同时地,音读又分为吴音、汉音、唐音三种。吴音是大概7世纪以前经过朝鲜半岛的百济传来的中国江南音;汉音是8世纪以后的唐代长安音;唐音是宋元以后主要由禅宗的传播而带来的福建等南方地区的特殊发音。 例如“京”字,吴音是“kyo”,汉音是“kei”,唐音是“kin”,这与中国的方言音有点相似,如“京”字普通话读“jing”,广东话读“king”,闽南话读“kia”。不同的是,中国的方言音为一地专用,说普通话的北方人一般不可能把“京”字读成“king”或“kia”。而日本的三种音读却是同时同地并存的。如“东京”(Tokyo)读吴音,可是成田(Narita)机场去东京的“京成”(Keisei)电车的“京”(Kei)却是汉音,“北京”(Pekin)、“南京”(Nankin)则用唐音“kin”。这又有点像中国的文白异读,如“白”字的“bo”和“bai”,“削”字的“xue”和“xiao”,普通话中这种文白异读的字有限,闽南话等南方方言更多,可是总不及日语音读的普遍。 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复杂的情况呢?一言难尽。简单地说,最早传来的是吴音,到了隋朝统一中国以后,日本就派了遣隋使,接着又派了遣唐使,想要吸收中国先进文化。可他们到了首都长安,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所用的吴音是南方乡下音,不管用了。于是朝廷下令禁止吴音,鼓励改用汉音。可是吴音用了既久,一下子改不过来,就形成了吴汉音并用的局面。很多汉字又有吴音又有汉音,部分字是吴汉同音。一般来说,有关佛教的词汇和常用词继续用吴音,其他新词和儒家的词汇则基本上用汉音。可是界限模糊不清,有些词语到底该用吴音还是汉音,连日本人也说不清楚。甚至,现在很多日本人连吴音和汉音的区别也分不清了。试想,在中国假定“北京”的“京”要读“jing”,“南京”的“京”却要读“king”的话,不仅太麻烦,而且太不像话了,可日语的情况正是如此。到宋元以后,随着禅宗新文化的流入,又传来了唐音,可只限于特殊词汇,为数不多。 总之,日本的音读虽然有吴汉唐三种音并用的特色,但基本上跟中国的方言,或朝鲜、越南汉字音一样,来源都是中国的古音。可训读就不一样了。 2. 训读(kun-yomi)的起源 前面已经说明,训读是用日语的意思作为汉字的读音,例如“山”字读为“yama”,“河”字读为“kawa”。我们学外语的时候,外语某一词的音和义密不可分,却应该是两回事,如英文的“book”,音是“卜克”,义是“书”,不可能混淆音义,把“book”直接读成“书”。可是日本的训读就是这样的读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越轨”读法呢?要说明这个问题,需从古代中国人用汉字音写外语的习惯谈起。 《礼记·王制》云:“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也就是说古代朝廷也有翻译人员。不过,《王制》说的是理想的制度,并不是现实的制度,古代朝廷不见得真有翻译人员。虽然如此,古代中国人肯定也跟四方境外的诸多民族有所接触、交流,需要翻译他们的语言。尤其是人名、地名等固有名词需用汉字来音译。如“匈奴”(汉代的发音大概是Hunna,有人说与曾活跃于欧洲的匈人是同一民族),再如三国时代来自日本列岛“邪马台(Yamato)国”的“卑弥呼”(Himiko)女王的使节,都是用汉字的假借(取音弃义)功能来音译的。不过,音译这些外国的人名、地名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重要的事情。因为古代中国人把境外四周的异民族一概视为野蛮人,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只要他们不害中国,是可有可无的存在。音译时用“匈”“邪”“卑”等带有贬义的文字,也许是这个缘故吧。 可是,这种情况到了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中国来说,印度是遥远的国度,印度语言(梵文)又是跟中文完全不同的语系,属于印欧语系。不过,要深入了解佛教,非译佛经不可。要译佛经,非学梵文不行。于是,大量的音译词应运而生,诸如“浮屠”、“佛陀”(都是Buddha的音译)、“释迦牟尼”(Sakya-muni)等,不胜枚举。此时中国佛教徒心目中的印度,当然是佛教的圣地,不同于以往匈奴或邪马台国等被视为野蛮的国家,因此,有关佛教的翻译在质和量两方面,都跟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了。 而朝鲜、日本开始正式接受中国文化的时期,大概是4世纪以后,正当佛教盛行于中国的南北朝,佛教很快就传到这些地域(当时朝鲜半岛是三国时代,372年佛教先传到北方的高句丽,......
- 扉页
- 页
- 目录
- 致中国读者
- 中文版自序
- 第一章 汉字、汉文在东亚
- 一、在日本车站买车票
- 二、东亚汉字文化圈的特征
- 三、汉字的读音——音读和训读
- 四、汉文的读法——训读
- 五、笔谈——世界上罕见的沟通方式
- 第二章 日本的汉文训读
- 一、日本训读的方法
- 二、汉字的训读(kun-yomi)
- 三、汉文训读和佛经汉译
- 四、训读的语言观及世界观
- 五、训读的演变
- 第三章 东亚的训读
- 一、朝鲜半岛的训读
- 二、朝鲜半岛训读的语言观及世界观
- 三、其他近邻民族的训读现象
- 四、中国的训读现象
- 第四章 书写汉文——东亚汉文的多种文体
- 一、东亚的汉文、汉诗
- 二、东亚各国语言的诗
- 三、东亚的变体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