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原野:自然如何治愈了我_AZW3_MOBI_EPUB_理查德·梅比

内容节选

第一章 逃之夭夭 我醉心于万物的纤毫细微之处 宛若一名孩童 长大成人令我倍感苦恼 我的思想如杂草般狂野 所到之处尽情蔓延滋长。 ——约翰·克莱尔,《逃之夭夭》 1 此处数字表示原版图书页码,下同。十月了,秋老虎还不走。我站在老宅门前,像个即将生平第一次搬家的懵懂少年。我住在这里,一晃已半个多世纪。老宅位于奇尔特恩丘陵(Chiltern Hills)边缘的小镇上,看着不起眼,住着却舒服得很。一想到老宅,我便回想起从前我们一家人惬意的生活。在这英格兰东南部的自然乡村,门阶上堆满现代化生活设施的画面,多少有些违和。不过,对于深居简出的作家生活而言,倒也算得上相称。老宅只是我的一个落脚之地,而我,实则栖息在林地和思考之中。我时常劝慰自己,是奇尔特恩连绵的丘陵和自由的天际线,源源不断地带给我惊喜和灵感。这里的一切造就了我的文章,或许也造就了我。然而此刻,我要逃离这里,奔向东安格利亚的广阔平原。 我的过去,或者说我聊胜于无的过去,将我深深囚禁其中,无法自拔。过去的习惯与记忆,使我困在同一个地方已太久太久。我就像扎下了根,寸步难行。最终,我病了,再也写不出一个字。我的祖父是爱尔兰人,平日里打点零工,从未在同一个地方住满一个租期。感到困扰时,他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有2一个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各种逃离:鸟儿翅膀硬了会飞离巢穴;人遇到麻烦了会换个地方躲躲;而祖父感到困扰了,自然是“逃之夭夭”了。 迟来的新生就在眼前,而我却感到迟疑。唯一能做的,就是再次回顾往日痛苦的记忆。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刚开始陷入抑郁,对一切都漠不关心,连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我本该同几位老友去法国的塞文山脉(Cevennes)度假,在石灰岩遍布的山间住上几个星期,这是我们多年来的传统。可我却怎么都提不起精神,不愿意出门。不过,最后我还是去了。同往常一样,塞文山脉的短暂休憩让我倍感治愈。那是一段充满着阳光、享受和陪伴的时光。 旅行快结束时,发生了一件难忘的事。无意间,我目睹了一个物种的成年礼。当时,我们去南部的埃罗省(Herault)玩了几天。我和朋友在奥克通镇(Octon)找了一间石屋过夜,屋子的墙壁用不规则的石块镶砌而成。清晨,我们在阁楼上发现了一只雏燕。它从窝里掉了下来,在地板上挣扎,无法起飞。我们凑近看了看,雏燕的翅膀僵硬地伸展着,好似一弯新月。它的羽毛掺杂着炭灰色、棕色和粉白色,宛如大理石,与仲夏时节成年雨燕划过天际的那一抹神秘的黑色截然不同。看得出来,雨燕之所以能够一生在天空优雅地飞行,也是付出了代价。其双足位于身体中部,四趾均向前,利于抓附,不过足杆实在是太短了,短到与腹部的羽毛直接相连。我们将雏燕拾了起来,带到窗前放生。雏燕虽然才六个星期大,却已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飞行;不仅如此,它还拥有了与其他物种亲密接触的经历。 不论小雨燕有什么情绪,此刻都已被求生的本能和天生的勇气所占据。它一边坠落,一边奋力滑行,幼小的身体晃得厉害,以3惊险的高度掠过地面,吓得众人屏住了呼吸。好在最后,它终于飞了起来,用力地拍打翅膀,朝着东南方向飞走了。经此一别,怕是要等到后年夏天的繁殖季节,才能重见它的身影。而它将飞行多远的路程?这一路上将有多少次振翅?又能休息多长时间呢? 难以想象,未来它经历的旅途,将是怎样的茫然未知又危机四伏。它将飞过战乱连年的地中海,飞过一排排荷枪实弹的士兵,还将遭遇恶劣天气和地貌剧变。它的父母兄弟恐怕早已飞走了,留它独自完成上万公里的飞行。在雨燕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就算没有印刻着详细的飞行路线,起码也大致规划好了。遵循基因中携带的记忆,它的每一种感官都在帮它追随这条迁徙的路线。无人知晓,雨燕一路上将会经受多少超乎想象的困难和遭遇。当它飞过无边的大海、芳香的灌木丛和非洲小镇上空夹杂着尘埃的暖流时,或许,它也能像其他海鸟一样,辨别出空气颗粒的微妙变化。或许,雨燕富含铁元素的前脑细胞,已经探测到了某条具有磁性的路线,指引着它一路向南。途经一些地标建筑时,那些形状恰好与基因记忆中的图形碎片相吻合,便可视作飞行途中的参照物。此外,白天的太阳和夜空的星辰,也都可以用来导航。只不过,当雨燕飞行过半、抵达南半球之时,星空又会变幻成另外一副模样。再过三四个星期,它就抵达南非了。在那里,老天会奖励它九个月的轻松时光,可以自由自在地翱翔与嬉戏。次年五月,它将与其他刚满一岁的雨燕一起飞回欧洲,一路上你追我赶,乐此不疲。这就是雨燕的生活。除繁殖季之外,飞行就是它们的生活,自古如此,从未改变。不过,恐怕只有那些怀着矫情又复杂的享乐观的人,才会觉得雨燕并未从中获得“享受”。 那年五月,我头一回对雨燕视而不见。燕子们在屋外啁啾欢闹着,而我却躺在床上,转过身去不看窗外,也毫不在意它们是4否会在春天归来。这冷漠、可笑的转身,让我化身为一种不可理喻的生物,悬浮于某种虚无之中,与其他物种格格不入。......

  1. 封面
  2. 前折页
  3. 书名页
  4. 序言 “我”与大自然的具体关系不可替代
  5. 文前辅文
  6. 目录
  7. 第一章 逃之夭夭
  8. 第二章 藏身之所
  9. 第三章 公地往事
  10. 第四章 命名之道
  11. 第五章 漂亮摆设
  12. 第六章 随遇而安
  13. 致谢
  14. 注释
  15. 后折页
  16.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