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节选

读书如恋爱 各位同学,我接到经石书友会的邀请,说是以“知名学者谈读书”这个题目来做一个讲座。我看到这个题目,就感到惭愧。不是因为我要否认我的知名度,而是因为我已经有一个学者的身份,以学者的身份来谈这类话题,是没有资格的。为什么呢?因为读书属于学者的职业生涯。倘若是“知名学者”,就更无资格谈读书。因为他们的读书经验,在根本上具有功利性。他们要写书,要搞学术研究,他们在案头摆放的那些书中寻找未来作品的“养料”,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我没有资格谈读书。最有资格谈论读书经验的,是那些不以读书、写书作为职业,却十分爱好读书的普通人。倘若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在座的有多少是真正的“读书人”? 现在,我既然作为一个学者来谈读书,如果你们要我讲老实话,那么,我就要讲这样一句话:读书使人伤神,写作给人愉快。但是,我又感到害怕。害怕什么?怕的就是写出来的东西让别人伤神。不过,还是要信任读者,他们如果觉得伤神的话,会把我写的东西扔在一边,绝不继续拜读。结果就是两个:一、第一次印出来的,再也卖不掉了;二、不会重印。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所以,后来我也就放心了,我写的时候就不管是不是会让别人伤神,反正市场经济嘛,它有一个尺度。如果读者不喜欢了,你让他伤神了,那你的书就卖不掉,下次千万别再写。如果出现几篇东西终于不是让人伤神而是让人愉悦,我也就高兴了,我的那个所谓“学者生涯”,也就能够得到一点慰藉。 我的这一番话,大家也许听得有些莫名其妙,因为读书这件事情,实在是很难谈论的。我首先要谈的主题是,读书与人生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古人说了很多的话,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比如,尽信书不如无书。还有我们中国人喜欢讲的那句话:人生识字糊涂始。这是讲读书害人的地方。他们(古人)主张要读人生这本大书,强调智慧不是来自书本的,怕的是读书把人给读傻了。智慧应当来自人生的阅历。这是一类说法。还有一类说法是赞美读书,赞美读书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例如,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现在的书店都把它写在那里,表示它那个商店特别重要。这两类说法都没有错,但是如果只取一端,必定要错。所以,还得讨论读书与人生的真实关系。 天下之书的分类 在讨论之前,我又想把天下之书分一下类。我粗粗地分了一下,没有严谨地研究过。天下的书,大体可有四类。 一类是技术性的。技术性的书人人要读的,因为要谋职,要生存。这类书小到《使用说明书》《操作指南》之类,都能算在其中。如果你买了一个家用电器,它就有一本使用说明或操作指南。诸位如果学的是计算机应用的专业,要捧的那本教材,实际上就是操作指南,就其本质来说就是这样的书。诸位若学某种技术性的专业,就一定会面对许多“操作指南”,每一本“操作指南”代表一门课程。这样的书,是第一类。 第二类,那就是学术研究性的书,那是理论工作者写的书。 第三类,娱乐性的书。读这种书是为了快乐。躺在床上,或者在洗手间——如果真形成了这种癖好的话。这类书地摊上也很多。我们在旅途烦闷的时候,有的人捧一本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也有的人捧一本《中国法制文学》,《中国法制文学》大体属于娱乐性的。 第四类,是思想性的书。 这样的分类一定不是严格的,因为有些类别之间有重合,有些书可以兼符几类,既是娱乐性的,同时又是思想性的,那是最好的书了。我有时候读叔本华的哲学著作,就觉得是思想性的书,也是娱乐性的书,读起来很快乐。当然,这要有读书的积累之后才会达到这样一种感受。上述分类不是严格的,但是,第一类绝对不会和后面三类重合,这是可以肯定的。你千万别指望在一本操作指南类的技术书上找到什么思想性,或找到什么娱乐性,或找到什么学术研究,都没有。 然后,我们在这四类当中再分两类:一类是真正的书,另一类不是。你总不能说操作指南是真正的书,你也总不能说学术研究性的书是真正的书,为什么呢?操作指南这类书,只在你需要操作时才有意义,否则你去读它干吗?如果我根本买不起冰箱,你给我好几本关于冰箱的指南,有什么意义?另外,学术研究是某一个领域的专业同行们之间的交流乃至竞争,你又不在这个行当里边,你去读它干什么?你又无需去评价哪一个专家更像专家、更有成就。所以,这类书只是适合于一小部分人的书。就像我有时候写的文章,我知道只有两个人读,一个是编辑,一个是我。你们说这种东西像书吗?它们绝不是书。可是,它们又总是被称为书,因为约定俗成。 四类中的第三、第四类书,我称其为真正的书。我们要给它们以一个真正的书的地位。为什么说它们是真正的书?因为它们是属于所有人的书。 不过,现在我又要说另外一句话了,那就是,前两类虽然不是真正的书,倒又是“必读书”。为什么呢?你不读不行,生活所迫。操作指南之类,你总要读一两本,你没有攻读过几本操作指南,你拿得到文凭吗?拿不到文凭,你能找到职业么?这就是生活所迫。第二类,也是生活所迫。学术研究,现......

  1. 扉页
  2.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
  3. 中国哲学的人生境界
  4. 哲学与大学精神
  5. 读书如恋爱
  6. 真正的伟大属于心灵——漫谈西方古典音乐
  7. 人文研究与“书呆子”
  8. 艺术与真理
  9. 做我们时代的民族脊梁
  10. 当代文化状况与中华文化之生命
  11. 两种真理
  12. 传统之于教育和民族
  13. 寻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