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_AZW3_MOBI_EPUB_江才健

内容节选

第六章石溪新天地 杨振宁在石溪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办公室(江才健摄) 纽约的长岛地区,事实上像是一个伸向大西洋中间的半岛。岛上曲折蜿蜒的海岸,苍郁茂密的林木,将长岛塑造成为美国十分出名的高价位住宅区。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这个豪宅林立的地区却没有一个有名望的高等学府。 1960年一个委员会向纽约州政府提议,在长岛中部靠近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附近的地方,建立纽约州立大学的一个新的校区。1962年,这个新校区就在长岛北岸一个叫作石溪的小镇开始创建起来。1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校区的建立,一开始就是一个颇有雄心的计划,他们不但要创建一个包含文学、艺术、科学、工程的综合性大学,而且还要让这个学校具有一流的学术水平。1965年这个大学开始不久,物理学家托尔(John Toll)就成为第一任的校长。托尔是耶鲁大学物理系毕业,接着跟随普林斯顿大学著名物理学家惠勒完成博士研究,然后他到马里兰大学教书和做研究,并且担任物理系主任。托尔是有成就的物理学家,也确是一个非常能干而且又真正懂得科学的人。美国的科学和学术能够发展得成功,一部分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学术界里有许多像托尔这样的人才。2 1965年,当时的纽约州州长洛克菲勒(Nelson Rockefeller)为大力促进纽约的大学学术发展,决定在纽约州的大学设立五个科学讲座教授的位子,命名为“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另外在人文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也同样设立五个教席,名为“施魏策尔讲座教授”。 “爱因斯坦讲座教授”教席设立的办法,是开放让所有纽约州的大学来争取,竞争成功的学校每年可以从纽约州教育局得到10万美金的经费,用于支付教席的薪水和相关费用。州教育局原本的构想,是由他们自己任命这个“爱因斯坦讲座教授”,薪水也由教育局直接支付。托尔立刻就反对这种想法,认为教育局应该把钱拨给大学,由大学自主聘请这个“爱因斯坦讲座教授”,使得这个教席成为大学教授的一员。托尔的坚持说服了州教育局,也为他后来劝服杨振宁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奠定了有利的基础。3 那时候主持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物理系的庞德(T. A. Pond)和知名物理学家德内斯登(Max Dresden)也提出建议,就是在和杨振宁接触的时候,希望杨振宁同意,如果石溪分校争取到“爱因斯坦讲座教授”的话,杨振宁就会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来。因此1965年初,托尔打电话给杨振宁,然后再到普林斯顿和他见面,提出了他们的邀请和构想。杨振宁考虑了几个礼拜,决定在前面的那个大原则下同意到石溪来。4 事实上纽约州有许多历史悠久、夙负盛名的一流学府,譬如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他们在竞争“爱因斯坦讲座教授”上原本远较石溪分校有利得多。但是只因为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在他们的申请表上,附上了杨振宁同意到石溪来的一封信,一下子就使得石溪分校在和纽约州其他大学竞争之时,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若了解物理科学发展的历史,就会知道,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杨振宁并不只是一个顶着诺贝尔奖桂冠的杰出物理学家,他已经是当时世界公认的顶尖理论物理学家。如果杨振宁愿意从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到纽约州来,可以说马上就大大地提升了纽约州的学术地位。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纽约州教育局很快就在1965年,将第一个爱因斯坦讲座的教席给了纽约州立大学的石溪分校。5 在争取杨振宁接受这个教席的努力上,石溪分校事实上费尽苦心。除了托尔校长亲自出马劝说,他们也动员杨振宁在西南联大时的好友,当时在石溪分校任电子工程教授的张守廉,一同游说杨振宁去参观石溪分校的校园。 1965年春天,杨振宁和杜致礼带着1958年出生的二儿子杨光宇和1961年出生的女儿杨又礼,一同到石溪去访问。他后来回忆起在山茱萸花盛开的春天,那一次愉快的石溪之行: 我们住在学校的日木宾馆(Sunwood Guesthouse),从那里可以眺望长岛海湾。我们在那里的第一个傍晚,海湾上的落日就像是镶在房间窗户上的一幅美景。我们的心都被攫去了。6 尽管如此,对于是不是要到石溪分校,杨振宁并不是没有犹豫的。正如同托尔说的,许多人对于杨振宁愿意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来的决定颇感意外,原因是他所在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是地位崇隆的一流学术象牙塔,连爱因斯坦那样的世纪伟大物理学家,晚年都安然悠游于那片学术林园。杨振宁1955年就已经是那里的终身教授,那可是多少学术中人梦寐以求的地位。 普林斯顿当然也不愿意失掉杨振宁。他们一听说杨振宁有要离开的想法,就颇为紧张,所以在物理系的一次会议上曾经商量如何把杨振宁留下来。当时有人建议应该聘请一个杨振宁喜欢的人来做他的研究伙伴,但是普林斯顿的物理学家戈德伯格立刻推翻了这个建议,他的理由是:“杨振宁并不需要和任何人合作。”7 让杨振宁犹豫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还有一个扩张的计划,校长托尔和物理......

  1. 再版序
  2. 以诗代序
  3. 第一章 去来中国情
  4. 第二章 早熟的童年
  5. 第三章 昆明的岁月
  6. 第四章 纽约、普林斯顿到芝加哥
  7. 第五章 普林斯顿象牙塔
  8. 第六章 石溪新天地
  9. 第七章 分合李政道
  10. 第八章 宇称不守恒的革命
  11. 第九章 开创规范场论的大师
  12. 第十章 统计物理集大成
  13. 第十一章 有生应感国恩宏
  14. 第十二章 每饭勿忘亲爱永
  15. 第十三章 追求科学美感的独行者
  16. 第十四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
  17. 第十五章 历史价值的信仰者
  18. 第十六章 何须惆怅近黄昏
  19. 后记
  20. 再版后记 东篱归根
  21. 附录一 杨振宁致吴大猷信函
  22. 附录二 吴大猷致杨振宁信函
  23. 附录三 杨振宁先生简历
  24.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