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底看前朝_AZW3_MOBI_EPUB_许石林
内容节选
第一章 朝臣待漏五更寒 1 古代王朝的能量 旧王朝的兴衰更替,犹如一个核反应堆能量的强弱变化。开国之初,如该反应堆核能量最充沛强劲之时;至其衰亡覆灭,则其能量衰减微弱,不足以供应整个王朝运作对能量的需求。至于其消亡后,仍余脉不绝,那就是核废料的降解过程,不足道,充渔樵闲话而已。 就是说,核反应堆的能量再强劲充沛,毕竟会逐步衰减,这是旧王朝的宿命,所谓气数,就是这个意思。 英明的开国皇帝,思维、行事大开大合,挥洒之间,无不切中义理,体现出兴旺强健的正力量。明洪武十八年(1385),朱元璋御览全国地图,侍臣见朱元璋心情不错,就说:我大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前所未有啊。(“舆地之广,古所未有。”)这显然是在奉承皇帝。但朱元璋不是那种有文艺范儿的皇帝,一听好话就高兴得想拉二胡唱歌,他对现场的大臣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正是我们要谨慎的地方,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会带来治理的难题,因此,不管在哪里做官,各级官员必须德行高尚,因为一个居上位的人只有具备德行方能让他人叹服,这是为政的前提。商纣王拥有天下,不也亡了?而他的祖先商汤的本钱起初只有七十里方圆的国土,却慢慢地拥有了天下。都是因为一个德字。有德者就拥有正能量!(“地广则教化难周,人众则抚摩难遍,此正当戒慎。天命人心,惟德是视。纣以天下而亡,汤以七十里而兴,所系在德,岂在地之大小哉!”) 帝王以礼乐化民,祭祀之事,非常重要。洪武年间,制作太庙的祭器,礼部反复研究,以为必按照古礼制作,丝毫不能马虎,为此一些儒生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自依据古书的描述,相互指摘挑剔,水火不容。就跟今天学传统之学的年轻人一样,为一个汉服、儒服之类争论得不共戴天。朱元璋说:你们别争论了,“礼顺人情,可以义起。所贵斟酌得宜,随时损益。近世泥古,好用古笾豆之属,以祭其先。生既不用,死而用之,甚无谓也。孔子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其制宗庙器用服御,皆如事生之仪”。洪武十一年(1378)初秋,朱元璋祭太庙,由于祭祀用的板栗没成熟,负责祭祀工作的太常向朱元璋汇报,请求能不能用桃子代替。朱元璋听了,说:当然可以!礼从宜嘛。今后所有用来祭祀的果品,不必常备,更不必让各地从数千里之外供应,就用时令的果品即可。这个要形成一个制度(“着为令”)。 朱元璋虽然不是读书人出身,没什么文化,但真如子夏所言:“必谓之学矣!” 同样的事,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这样处理的。赵匡胤刚建立宋朝,到太庙祭祀,见祭器笾豆簠簋之类,陈列周详,他不认识,问这都是些什么,近臣汇报说是祭祀用的礼器。赵匡胤笑了:我祖宗恐怕也不认得这些,撤了吧。用日常的膳食祭祀即可。赵匡胤自己行礼完毕,却对刚才的近臣说:你们依然将刚才那些礼器摆上去,方便其他人来祭拜,不能因为我,让别人无所适从。 邵康节(名雍,谥康节)称赞赵匡胤:真是一个懂礼乐真谛的达人。(“达古今之宜矣。”) 这就是王朝初期的正能量核反应堆,帝王言行,大事小情,无不“达古今之宜”,垂范天下,上能推诚,下无逸口,国家呈现出兴旺的气象。 考诸往史,每个王朝发展到后来,无不是能量衰减的过程。再健康的事物,久则必然生弊,犹如衣服由新到旧,其污染肮脏是不可避免的一样,各种各样的困难矛盾也会越积越多。比如,至明朝正德年间,单是宗室亲王就有30多位,郡王215位,他们的子弟还都是各种吃国家财政的官,消耗非常大。永乐时期就将这些宗室的俸禄大量削减过,显然当时已经负担沉重了,到了后来更是负担不起。国家机器其他部分的运转也都日渐冗繁沉重,如洪武初年,锦衣卫官共211人,到嘉靖八年(1529),锦衣卫官增加到了1700多人。弊端这个东西,具有疯狂生长的能力,拼命革除,尚且不尽;稍有懈怠,满目尽是,以至于连个正常参照都找不到,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弊端了。 明朝每代帝王继位后出现的短期中兴,就是新皇帝奋力革除弊端,给核反应堆增添新的燃料的结果,燃料所加,必然有腾旺的气象。 明仁宗在位仅一年就死了,但其所施仁政,颇有成效。洪熙元年(1425)三月,他曾下诏说:朕的脾气不好,有时过于疾恶,对罪犯法外用刑,过分干预司法,请司法部门再三执奏,劝说提醒朕。如果你们再三执奏,朕还是不听的话,可五奏;若五奏还不听的话,就联合三公大臣一起执奏,直到朕同意回到法律的轨道上来为止。 宣德九年(1434),明宣宗想将位于德胜门外的教场迁移到西直门附近,便派遣大臣去详细查勘新教场的选址,并评估迁移计划是否可行。 大臣回奏说:选址不错,教场迁移计划是可行的,但是要拆迁三十六户老百姓的房屋。然后又说,那个地方都是老百姓种的麦苗、桑树、果树,以及一些古坟墓,这些都需要铲除夷平。 宣宗听完汇报,立即说:“勿病民!”即不要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了。便下旨停罢修建新教场的计划。 明仁宗、明宣宗两位皇帝在位的时间都不长,但却创造了明代的“仁宣之治”。可见皇帝稍微一认真,就......
- 信息
- 新版序:士人深致
- 旧版序:访古忧世,下笔情深
- 旧版自序:历史是一把桃花扇
- 第一章 朝臣待漏五更寒
- 1 古代王朝的能量
- 2 成王败寇的真正含义
- 3 黄道周:明末耿介一忠臣
- 4 王道本乎人情
- 5 古代帝王下诏罪己
- 6 宋仁宗的饮食
- 7 美食背后
- 8 当官不发财,才算本事
- 9 谏诤犹如挤粉刺
- 10 清末军机处的那些事
- 11 顾命大臣的命运
- 12 一辈子就为了得一个好死
- 13 当官要随时准备说:我不干了!
- 14 古代官员的退休生活
- 15 古代法官嫖娼的事
- 16 古代医患之间
- 17 对贪官宽宥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 18 曹利用之死
- 19 被凌迟的大老虎刘瑾
- 20 拿什么警诫官员最有效
- 第二章 功名富贵皆春梦
- 21 所谓琴心——减少苟活的理由
- 22 古代的吊民伐罪
- 23 人在做,天在看
- 24 君子爱人以德
- 25 对丧者应有的态度
- 26 面对钱财,如何抉择
- 27 古代士大夫遇沮则退
- 28 人活一张脸
- 29 清议的价值
- 30 守礼者无敌
- 31 惩罚的艺术
- 32 十岁小孩儿的风度
- 33 赢官司要少打
- 34 王旦的雅量
- 35 量小非君子
- 36 心肺肝胆
- 37 生正逢时
- 38 游必有方
- 39 利令智昏
- 40 只要耐得烦
- 第三章 白云苍狗一笑中
- 41 那些很极端的孝
- 42 科场案和假文凭
- 43 宋朝人的元宵节如此好玩
- 44 古代饮酒之厄
- 45 天下官民相互体恤
- 46 古代赈灾的故事
- 47 古代的秘书
- 48 古代城管的那些事
- 49 胥吏思维的毒瘤
- 50 古代为什么严重鄙视役隶
- 51 中国古人为啥不和演员计较
- 52 古代优伶身份卑贱却心向尊贵
- 53 古代的骗子
- 54 古代官员对于风水的态度
- 55 古人如何对待“怪力乱神”
- 56 古代如何阻止谣言
- 57 古代枉法的案例
- 58 古人如何对待法与情
- 跋 只有美德才能让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