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春秋_AZW3_MOBI_EPUB_(美)林大栋

内容节选

下卷 经络学心法18篇 在开始讲中医经络学的学习方法和精神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我之前在美国北加州的中医学院修习中医学位,针灸学有六个学分,每个礼拜上三小时课,上一学期得一学分,共需上六个学期,这是一门大课。最后一堂课的最后五分钟时,老师说:“我们六学期的针灸课,到现在为止还剩下最后五分钟。好吧,现在开始讲一下重点。”同学们惊呆了,辛苦上课快三年了,怎么现在才说重点?而且剩下的时间不到五分钟。过去三年里极其用功地背诵了无数经穴、针法,难道都不是重点吗?我心中十分不解,也很好奇老师说的重点是什么。 老师说,曾有个西医拜访他,希望学习针灸后去东欧看诊,但是这个西医只有一天的时间可以学习,随即就要动身离开了。老师跟他说“不用一天时间”,老师就跟他讲了五分钟。老师说:“针灸的重点在四总穴,四个穴位分别负责四片区域。除了这个之外,或是连这也不会,就哪里痛扎哪里。”就凭借这么简单两句话,后来这个西医到了东欧之后变得很红,还上了报纸。同学们都听傻了,四总穴在之前就学习过了,但这真的是重点吗?“哪里痛就扎哪里”真的有神奇功效吗? 四总穴 四总穴分别为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出自明代《针灸大全》中的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个歌诀将人体分为腹部、背部、头颈部、颜面部这四大区域。腹部区域包含脾胃、肠道等消化系统,这方面的问题,可选用足三里穴;背部区域主要指膀胱经涵盖的部分,可选用委中穴;头颈部问题如感冒头痛、咽喉病等,可选用列缺穴;颜面问题,如五官,尤其是嘴部病症,可选用合谷穴。 “哪里痛就扎哪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身体哪里痛,就针刺那个痛点。但如果仅仅那么简单,大家都不用学针灸了,直接买针回家自己扎。所以还有第二层意思,是指哪里有问题,就在其相对应的穴位附近找到痛点来下针。 只用四总穴治所有病这件事也不是空穴来风。我后来听说有一派针法不注重选穴,而是在适当的位置附近下针,并通过意念引导气机治疗疾病,四总穴正好可以作为探寻身体各大部位的枢纽。只是笔者未尝学习过此针法,用意念通过针来做气机的导引从而打通所有失调的经络,听起来太过于高深玄奥,似乎不是人人可以做得到。 把针灸化繁为简,倒是临床常用之法。中医界有很多关于经络学的书籍,也不乏完整的教科书,而本书想呈现给读者临床上最常用、最有效、最易学习掌握的经络学知识。本书自然不可取代经络学教科书,但可以给想学习、活用经穴的朋友一个提纲挈领的参考。 早期针灸并不都把针扎进皮肤里。古代的针具制作技术不如现代,那时的针就跟牙签一样粗,现在看起来仿佛能扎死人。对穴道最强的刺激就是针刺。但我们可以用手指或借助工具按压,这就是穴位按压(Acupressure),有时候效果一点都不差。此外,“针灸”二字,是由“针”和“灸”组成,“灸”是指用火烧,用艾草熏。所以除了针刺,我们还可以艾灸。下面会一一跟大家分享这几种方法。 当大家学完经络学,对经络了然于胸之后,便不会因为不识经络而被人骗。你自然也会识破“经络生物电体检”“经络CT”或“经络远红外成像仪”等打着中医旗号的把戏。当然,你也会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经络学并不容易学。学校一般会上几个学期的课,老师在课堂中讲解得非常仔细。仔细到几个小时下来,同学们都要睡着了。等到毕业后开始看诊时,患者来了,医生却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穴位繁多,十四正经上就有三百六十一个穴位,光是记住穴位名称就要花很长时间,还要记住穴位排列顺序、穴位组合、对应病症、针刺方法及深浅、怎么扎、扎多深、扎多浅。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所以很多人说中医不好学。除了十四正经的穴位,还有奇经八脉、经外奇穴、董氏奇穴、现代手穴、耳穴、头穴等,也有人研究腹针、眼针等多种针法。对一个中医而言,这些都属于针灸的部分,中医师还需要掌握中药、方剂等。因此,很多医生在时间有限之下只得先死记硬背,考上执照之后因为实战不够,很多针灸之道都不能了然于心,面对病情的复杂多变,往往不知所措。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外的八条经脉,包含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与十二正经不同的是,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彼此之间又没有表里配合关系,有“别道奇行”之说,故称奇经。奇经八脉交错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联系、调节、储蓄经脉气血的作用。其中比较特别的是任督二脉,除了这两条经脉,其余六脉的腧穴都是寄附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上的,只有任、督两脉有自己的腧穴,故又与十二正经合称为“十四经”。 经外奇穴 经外奇穴,简称奇穴。名为经外是因为它们不属于十四经,但它们有专有的穴位名称、定位、临床效果,所以统称为经外奇穴。 董氏奇穴 此穴由董景昌先生所传所创,这些穴位并不在传统穴位记载之列,因此被称为董氏奇穴,以其著作《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的内容为准。 现代新手针 手针......

  1. 封面
  2. 书名页
  3. 前 言
  4. 目录
  5. 上卷 外治法剑诀27式
    1. 第一式 外治法的起手式
      1. ★ 什么是中医外治法 ★
      2. ★ 外治法在按推上的操作原则 ★
        1. 外治法三大工具
          1. 1.经络梳
          2. 2.拨筋棒
          3. 3.点穴棒
      3. ★ 经络梳的三大应用区域:头部、手部、足部 ★
    2. 第二式 经络梳的头部应用
      1. ★ 顶颞斜带 ★
      2. ★ 额旁一带、额旁二带、额旁三带 ★
        1. 1.额旁一带
        2. 2.额旁二带
        3. 3.额旁三带
      3. ★ 顶枕区 ★
    3. 第三式 经络梳的手部应用
    4. 第四式 经络梳的足部应用
    5. 第五式 头面五官问题一——眼睛的问题
    6. 第六式 头面五官问题二——头痛
      1. 1.紧缩型头痛
      2. 2.偏头痛
      3. 3.丛发性头痛
      4. ★ 治疗头痛的手足穴位 ★
    7. 第七式 头面五官问题三——鼻塞
      1. ★ 中医鼻塞速通法 ★
    8. 第八式 头面五官问题四——耳朵听力问题
      1. 1.听宫
      2. 2.翳风
      3. 3.晕听区
    9. 第九式 头面五官问题五——牙痛
    10. 第十式 上肢问题一——肩痛
      1. 第一个动作
      2. 第二个动作
      3. 第三个动作
    11. 第十一式 上肢问题二——手痛
      1. ★ 前臂到整个手掌及手指的疼痛酸麻 ★
      2. ★ 上臂到肩膀的疼痛酸麻 ★
      3. ★ 虚空转球运动 ★
    12. 第十二式 下肢问题一——膝痛
      1. ★ 膝盖痛第一招:对治腿酸、腿无力、蹲不下去 ★
      2. ★ 膝盖痛第二招:治髌骨痛 ★
    13. 第十三式 下肢问题二——腿无力
      1. 1.风市穴
      2. 2.承山穴
    14. 第十四式 下肢问题三——坐骨神经痛
      1. 1.远取穴
      2. 2.近取穴
    15. 第十五式 腰背痛
      1. ★ 华佗夹脊穴 ★
      2. ★ 手穴 ★
      3. ★ 起床后做护腰肾运动 ★
        1. 第一个动作
        2. 第二个动作
        3. 第三个动作
        4. 第四个动作
    16. 第十六式 颈痛与落枕
    17. 第十七式 内科问题一——高血压、低血压
      1. ★ 高血压 ★
        1. 1.原发性高血压
        2. 2.继发性高血压
      2. ★ 低血压 ★
      3. ★ 降血压的手穴 ★
      4. ★ 降血压的脚穴 ★
      5. ★ 舒缓低血压的穴位 ★
    18. 第十八式 内科问题二——胃痛
      1. 1.血海穴
      2. 2.梁丘穴
      3. 3.中脘穴
      4. 梁丘穴和血海穴的取穴方法
      5. 中脘穴的取穴方法
    19. 第十九式 内科问题三——咳嗽
      1. ★ 手上的咳喘点 ★
        1. 肺俞的取穴方法
    20. 第二十式 内科问题四——便秘
      1. 机能性便秘
      2. 器质性便秘
        1. 1.天枢穴
        2. 2.支沟穴
        3. 3.照海穴
        4. 4.大肠俞
    21. 第二十一式 内科问题五——腹泻
    22. 第二十二式 内科问题六——失眠
      1. ★ 失眠点 ★
      2. ★ 助眠气功 ★
        1. 步骤
    23. 第二十三式 内科问题七——痛经
    24. 第二十四式 内科问题八——妇科大穴
      1. 三阴交的取穴方法
      2. 三阴交的功用
    25. 第二十五式 内科问题九——美容要穴
      1. 大巨穴的功用
    26. 第二十六式 内科问题十——心痛与胸闷
      1. 胸痛类型
        1. 1.心脏疾病
        2. 2.肺部疾病
        3. 3.胃肠道疾病
        4. 4.胸部的肌肉问题
        5. 5.胸部的神经问题
      2. 心包痛相关穴位
        1. 1.昆仑穴
        2. 2.膻中穴
        3. 3.向下推腹
        4. 4.公孙穴
    27. 第二十七式 养生温灸要穴
      1. ★ 三大强壮要穴 ★
        1. 气海穴的取穴方法
        2. 关元穴的取穴方法
        3. 足三里的取穴方法
      2. ★ 命门、肾俞 ★
        1. 命门的取穴方法
        2. 肾俞的取穴方式
    28. 上卷小结
  6. 下卷 经络学心法18篇
    1. ★ 抓住重点的学习方法 ★
    2. ★ 治病除了吃药,还有更重要的方法 ★
    3. 第一篇 随身是宝的绿色医学
      1. ★ 究竟法门和方便法门 ★
      2. ★ 标本理论的治症原则 ★
        1. 只治本
        2. 标本同治
        3. 先治标,再治本
        4. 先治本,再治标
    4. 第二篇 五行观念与经络脏腑
      1. ★ 五行生克常识 ★
      2. ★ 五行应五脏五色 ★
    5. 第三篇 经络家族和十四正经
      1. ★ 十二正经 ★
      2. ★ 十二正经和经络的时间循行关系 ★
      3. ★ 十二正经的循行路线 ★
      4. ★ 十二正经的体表位置 ★
      5. ★ 一见到病症就立刻联想到的穴位 ★
    6. 第四篇 阴经之海——任脉
      1. ★ 在身体正面的任脉 ★
      2. ★ 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
        1. 中极穴
        2. 关元穴
        3. 神阙穴
        4. 水分穴
        5. 中脘穴
        6. 膻中穴
    7. 第五篇 阳经之海——督脉
      1. ★ 在身体背面的督脉 ★
      2. ★ 督脉上的重要穴位 ★
        1. 百会穴
        2. 身柱穴
        3. 水沟穴
        4. 上星穴
        5. 风府穴
        6. 命门穴
    8. 第六篇 手太阴肺经
      1. 中府穴
      2. 天府穴
      3. 尺泽穴
      4. 孔最穴
      5. 列缺穴
      6. 鱼际穴
      7. 少商穴
    9. 第七篇 手阳明大肠经
      1. 商阳穴
      2. 二间、三间穴
      3. 合谷穴
      4. 曲池穴
      5. 肩髃穴
      6. 迎香穴
    10. 第八篇 足阳明胃经
      1. 承泣、四白、巨髎穴
      2. 颊车、下关穴
      3. ★ 远端同经络上的穴位用法 ★
        1. 天枢穴
        2. 梁丘穴
        3. 犊鼻穴
        4. 足三里穴
        5. 条口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丰隆穴
        6. 解溪穴
        7. 内庭穴
    11. 第九篇 足太阴脾经
      1. 隐白穴
      2. ★ 脾经上和水液代谢关联密切的大穴 ★
        1. 三阴交穴
        2. 太白穴
        3. 公孙穴
        4. 阴陵泉穴
        5. 血海穴
        6. 大包穴
      3. ★ 脾经的经络按推 ★
    12. 第十篇 手少阴心经
      1. 极泉穴
      2. 少海穴
      3. 神门穴
      4. 少府穴
      5. 少冲穴
    13. 第十一篇 手太阳小肠经
      1. 少泽穴
      2. 后溪穴
      3. 养老穴
      4. 支正穴
      5. 小海穴
      6. 天宗穴
      7. 听宫穴
    14. 第十二篇 足太阳膀胱经
      1. ★ 调治身体的王牌——背俞穴 ★
      2. ★ 膀胱经上其他常用大穴 ★
        1. 睛明穴
        2. 大杼穴
        3. 身柱穴
        4. 委中穴
        5. 承山穴
        6. 飞扬穴
        7. 昆仑穴
        8. 金门穴
        9. 至阴穴
        10. 肾俞穴
    15. 第十三篇 足少阴肾经
      1. 涌泉穴
      2. 然谷穴
      3. 大钟穴
      4. 太溪穴、复溜穴
      5. 筑宾穴
    16. 第十四篇 手厥阴心包经
      1. 劳宫穴
      2. 内关穴
      3. 郄门穴
      4. 曲泽穴
      5. 天泉穴
    17. 第十五篇 手少阳三焦经
      1. 液门穴
      2. 阳池穴
      3. 外关穴
      4. 支沟穴
      5. 翳风穴
    18. 第十六篇 足少阳胆经
      1. 风市穴
      2. 瞳子髎穴
      3. 率谷穴
      4. 风池穴
      5. 肩井穴
      6. 京门穴
      7. 带脉穴
      8. 环跳穴
      9. 阳陵泉穴
      10. 光明穴
      11. 丘墟穴
      12. 足临泣穴
    19. 第十七篇 足厥阴肝经
      1. 大敦穴
      2. 行间穴
      3. 太冲穴
      4. 蠡沟穴
      5. 章门穴
      6. 期门穴
    20. 第十八篇 大医小课针律经穴总结
      1. ★ 外科痛症用穴精要 ★
        1. 外科痛症用穴总纲
        2. 外科痛症用穴详述
          1. 颈痛
          2. 肩痛
          3. 腰痛
          4. 膝痛
          5. 脚跟痛
          6. 脚踝痛
          7. 臀痛
          8. 肘痛
      2. ★ 内科痛症用穴精要 ★
        1. 头痛
        2. 经痛
        3. 胃痛
        4. 腹胀
        5. 牙痛
        6. 心胸痛
      3. ★ 内科杂症用穴精要 ★
        1. 高血压
        2. 高血糖
        3. 高血脂
        4. 感冒
        5. 咽喉炎
        6. 鼻塞
        7. 失声
        8. 心动过速
        9. 心律不齐
        10. 真心痛
        11. 心包痛
        12. 脚抽筋
        13. 肝病
        14. 胆结石
        15. 胃下垂
        16. 胃痛
        17. 腹胀
        18. 食欲不振
        19. 呕吐
        20. 打嗝
        21. 便秘
        22. 下利
        23. 痔疮
        24. 水肿
        25. 阳痿
        26. 前列腺肥大
        27. 小便不利
        28. 尿频
        29. 小便痛
        30. 肾结石
        31. 泌尿结石
        32. 尿血
  7. 结语:勿药有喜
  8.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