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_AZW3_MOBI_EPUB_杨苡
内容节选
第一章 家族旧事 发迹传说 外间说到我们家族的事,都会从杨殿邦开始。但那离得太久远,我听说的杨家发迹故事,都是从祖母说起。 祖母是四川总督吴棠的女儿,叫吴述仙。吴棠在清河县做县令时,有位故交之子走水路送父亲的棺材回原籍下葬,从他那儿经过,他让仆役拿了三百两银子送去。谁知到河边码头上错了船,因恰好有另外一只灵船也在那儿歇脚,而且身份和吴的故交一样,也是道员。仆役回来报告,吴棠一听,知道是送错了。已经送出去,没有讨回来的理,他只好又拿了一份银子送上。他去故交灵船上致祭,顺道也上了前面仆役误上的那条船祭拜一番,船上的人自然千恩万谢的。这回将错就错,算是给他后来飞黄腾达埋下伏笔了:船上的人是安徽皖南道员惠征的两个女儿,其中之一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那时候慈禧还没被选进宫里,等到掌权了,对当年落难时吴棠的仗义念念不忘,一有机会就提拔他。吴棠从此官运好得不得了。 吴棠怎么会把女儿嫁给杨家,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吴家受慈禧眷顾,杨家就跟着沾光,这门亲事对后来的杨家,非同小可。有人说,这事儿是编的,我也不知真假,家里都这么传。另一件事应该靠谱一点,是关于祖母的死。说八国联军要进京的消息传来,全家惊慌,那时有各种可怕的传闻。祖母吓得不轻,听到外人传话,一屁股就坐在地上,从此一病不起,年纪不大就死了。 照家里传的这个,祖母似乎很胆小,外间传的都是“正能量”的,说她成了杨家的长嫂后如何和祖父一起带领弟弟们发奋读书,结果兄弟五个(我祖父兄弟八个,有两个早夭)参加科举考试,四个人中了进士,点了翰林。 杨家对吴家当然是很感恩的,我姑妈跟我说,父亲那一辈字里都有个“川”字(父亲杨毓璋字“霁川”,七叔字“朗川”,姑妈叫“杨丽川”),就跟吴棠做四川总督有关。 祖父杨士燮是长子,虽也中了进士,做过杭州知府、淮阴知府之类的官,但论做官,比不了先人,因为杨殿邦是做到漕运总督的。也比不了同辈,他的两个弟弟杨士骧、杨士琦,一个做到直隶总督,一个是袁世凯的心腹(说是袁的“智囊”),权势熏天。他也不大喜欢做官,官场没意思,官场黑暗看透了,杨宪益在自传里说祖父自号“三湖(壶)太守”,三壶是烟壶、酒壶、尿壶,总之是有点玩世不恭。 他曾被派到日本考察学务,做过横滨总领事官,和当时的官员比是开了眼界的,杨士骧、杨士琦算起来又是洋务派的人,所以有点洋派。他在天津租界里买地盖房,儿子也都送出去留学。父亲和三叔留日,五叔七叔留美,八叔留法……除了老姨太生的两个,差不多都送出去留学了。 我对祖父的全部印象就是全家福的照片,还有他的画像。画像,当时称作“影像”。那时已经有摄影这回事了,我手头也还有祖父的“全家福”,但没见过单独的相片,只见过他的影像。祖父的影像是齐白石画的。齐白石那时小有名气,没后来那么大名气,给人画像也是糊口,不是太贵,也不那么稀奇。影像很大,我想要比单元房的一扇门还大,到祭祖时就挂出来,前面摆上供品。影像上的祖父八字胡,穿布衣,不戴官帽,像《十五贯》里微服私访的况钟那种样子。并排挂的是祖母的影像,凤冠霞帔,很正式的朝廷命妇的装扮,和祖父的像在一起,一个随便,一个很正式,真有意思。 祖父祖母之外,旁边还有一位,影像小一些,一起受祭拜,应该是祖父的继室吧。这是我推断的,因祖母死得早。不可能是姨太太,祭祖时,若是有哪位姨太太已过世,也绝不可能在祭拜之列的。祖父有一个妾,后来我们称作“老姨太”。过去当官的三妻四妾很普遍,祖父只有一个,算少有的了。他不喜欢这些,也反对儿子们讨小老婆。 我们的祖籍是泗州,具体在现在的盱眙,但是家里不大有人提起那里,会说到的是淮安。杨殿邦当漕运总督时,就把家安在那里了。即使是淮安,我也从来没去过。《人民日报》原来的文艺副刊主编袁鹰是淮安人,有一次见面,他说小时候住的就是你家的宅院。也不知他怎么知道那房子过去是杨家的,也许比较大,杨家有地位吧。一个熟人曾经住在你家过去的房子里,这事想想很好玩,但事实上他知道房子是什么样,而我是一点概念也没有的。 包括祖籍泗州,我都是这两年才知道。那里还要搞什么名人故居,和我联系,要我提供杨家的情况材料什么的。我一无所知,也不感兴趣,两个孩子去了一趟,结果反而是他们从宿迁方面知道了一点家族的过去。 大排行、小排行 旧式大家庭里,关系很复杂,我说的还不是人际关系的难处——单是这一房那一房,大排行小排行,七大姑八大姨的,要弄清楚就挺费劲。 大房就是长房,祖父是长子,父亲也是长子,一直是长房。大排行就是不管哪一房的,男的就按照年岁一起排下来。祖父再往上,我就弄不清了。祖父兄弟八人,比如我父亲那一辈,父亲、三叔、七叔、八叔,还有瑗叔(记不清他的排行了)、十八叔……是祖父生的,五叔是四爷爷生的,四叔是五爷爷生的……排在一起,一共是十八个。正出和庶出是排在一起的,比如瑗叔、十八叔,就是祖父的姨太太生的。他们长我一辈,而十八叔只比我大一点点。......
- 信息
- 目录
- 第一章 家族旧事
- 发迹传说
- 大排行、小排行
- 父亲杨毓璋
- 母亲徐燕若
- “妨父”之名
- 外面的世界
- 又一次大变故
- 天津搬家史
- 娘
- 大公主
- 二姐
- 亲爱的哥der
- 四姐和二姨太
- “吾姐”和罗沛霖
- 姨太太们
- 八叔和四哥
- 老姨太与狗叔
- 大姑妈与四姑妈
- 姑姑杨丽川
- 来凤
- 潘爷
- 池太太
- 第二章 中西十年
- “中国地”的中西
- 贵族学校
- 男老师与女老师
- “初恋”
- “真笨”
- 闯祸
- 乘着歌声的翅膀
- “穷白俄”娄拜和美国人格莱姆斯
- “重生”
- “立案”与会考
- 三位语文老师
- 家政课与心理课
- 恳亲会
- 演话剧
- 从看电影到看中旅的话剧
- 唐若青
- 中西以外
- 毕业季
- 苦闷
- 给巴金写信
- “大李先生”
- 到昆明去
- 第三章 从联大到中大(上)
- “云南号”
- 香港十日
- 闷罐车上
- 到昆明了
- 愉快的日子
- 青云街8号
- 沈从文先生
- 复学生
- 跑警报
- 我们的课
- 吴宓先生
- 女生宿舍
- 三人行
- 虚惊一场
- 联大的伙食
- 高原社
- 学生遇到兵
- 等待与误会
- “颠三倒四派”
- C.P.朋友
- 游行队伍里的陈蕴珍
- 母亲来昆明
- 绝交
- “害毛毛”
- 结婚
- 玉龙堆
- 王碧岑、范梦兰
- 金碧医院
- 正字学校
- “大逸乐”和南屏大戏院
- 岗头村
- 告别昆明
- 第四章 从联大到中大(下)
- 到了重庆
- 在丁家花园
- 在南开代课
- 哥嫂
- 做回了学生
- 新的生活
- 中大与联大
- “高干子弟”
- 陈嘉先生
- 重逢
- More Than Friendship,Less Than Love
- 换校长风波
- 两见“蒋校长”
- 顾诚之死
- 同学少年(一):陶琴薰
- 同学少年(二):陈琏
- 同学少年(三):巫宁坤、何如
- 同学少年(四):徐璋与王聿峰
- 同学少年(五):吴良凤
- 同学少年(六):许丽云和许丽霞
- 同学少年(七):马大任与文广莹
- 两地分居
- 柏溪
- 兼善中学
- 吕医生说的故事
- 日本人投降了
- 噩耗
- 复员
- 写在后面 书成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