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的密码_AZW3_MOBI_EPUB_[德]奥拉夫·格罗思,[美]马克·尼兹伯格

内容节选

第四章 智慧世界的前沿 佟显乔身在美国硅谷,但心在中国,他的梦想是有朝一日在深圳的大街上自由驰骋。 佟显乔创办了一家叫作Roadstar.ai的年轻公司,也许知道的人不多,但这是美国非常引人注目的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之一。该公司于2017年5月由三名工程师联合创立,这三位创始人之前在谷歌、特斯拉、苹果、英伟达和百度从事自动驾驶研究。该团队制订过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即到2020年,让自动驾驶出租车覆盖深圳的大部分地区。佟显乔表示,他们希望最早于2018年底推出首批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尽管驾驶员仍然需要坐在方向盘后以防万一。但再过几年,他们将不需要人力,而是由远程控制中心接管汽车,应对无法自动处理的特殊情况。他们已经在考虑如何为远程司机和乘客设计更好的用户体验。 虽然自动驾驶汽车行业竞争激烈,且由华裔创立的美国公司可能存在敏感性,但是佟显乔一直公开谈论Roadstar.ai的愿景和展望。当然,他会对核心技术做好保密工作,但他也很乐意说明,这家初创企业平台不是收到所有传感器的目标数据后在后端处理融合,而是实现了多传感器的原始数据融合,这样可以减少延迟,并更准确地识别街上的汽车、自行车和其他物体。他可以畅所欲言,因为和其他竞争对手相比,他和同事们获得了两全其美的资源:美国的顶级人才,以及中国的政府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 佟显乔说:“你可以在中国找到自动驾驶工程师。你可以找到他们,但如果想要顶级的人才,你必须到美国来。”他相信,这种情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为中国的学术机构和民营企业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数十亿美元的支持,它们会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但就目前而言,Roadstar.ai可以利用世界高科技之都的人才。当然,从美国或中国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并不奇怪。Waymo、特斯拉和各种传统汽车制造商都在北加利福尼亚州设有重要基地,为抢夺优秀的开发人员拼得头破血流。一些顶尖人才的争夺战已经愈演愈烈,甚至闹到了法院。 与此同时,数十家中国企业也在美国设立了分支机构,建立新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从美国当地大学和公司招聘员工。据报道,阿里巴巴计划三年投资1 000亿元用于“阿里巴巴达摩院”的研发中心项目。该项目将在全球多个主要高科技中心设立实验室,由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张建锋领导。它与美国高校合作的联合实验室将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ISE实验室和其他美国主要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的实验室。 不过,Roadstar.ai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与中国的联系。这家公司的创始人还在中国成立了一家本土公司,专门开发和运营“机器人出租车”服务。佟显乔说:“如果汽车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中国政府必须要控制技术或控制汽车。因此,在中国自然需要有中国背景的公司或公民来做这件事。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这样Roadstar.ai就能够与政府合作了,当地政府也会乐于合作、快速响应,为自动驾驶汽车创造所需条件。例如,杭州已经初步建立“城市大脑”。杭州市拥有900多万常住人口。市政府希望与富士康、阿里巴巴和其他高科技巨头开展合作,全面更新城市的基础设施。城市大脑将通过社交媒体和监控技术来管理城市,它也将为日益成熟的自动驾驶提供基础设施,比如Roadstar.ai的远程驾驶中心这样的“幕后平台”。 这种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影响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世界各地拥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任观和权力关系。在技术层面上,由于缺乏快速、集中的基础设施开发,美国企业倾向于将每一辆自动驾驶汽车都视为一个独立的实体,而不是把一些自动驾驶汽车视为一支由中央远程系统支持的车队。在文化方面,我们已经看到,美国人的价值观和信任观在应对致命的测试错误时存在着局限性。最令人注目的案例就是2018年3月,凤凰城的一辆优步自动驾驶汽车撞死了一名在路边推自行车的妇女。大多数公司随即宣布暂时停止测试,直到开发者和调查人员查明事故原因,再重启研发。特斯拉后来披露,一辆Model X越野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撞上了混凝土公路隔离带,并撞死了一名男子。这也是该公司第二次出现自动驾驶事故。 围绕这类事件的公众抗议和潜在诉讼并不会阻止特斯拉、Waymo、优步、Roadstar.ai等自动驾驶汽车公司的技术突破,但可能会放缓它们的发展,从而在全球范围内给整个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仅在美国,平均每天有近100人死于车祸,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论在哪个国家,自动驾驶汽车致人死亡的新闻都令人感到担忧。这种根深蒂固的怀疑态度给那些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记录必须远远优于人类司机,才可能最终取代不完美的人类驾驶员。因此,对各国来说,确保安全驾驶是第一要务,研发者必须确保自动驾驶技术满足各种道路条件、基础设施和规章制度。 然而,这些公司不能忽视各国市场迥异的文化习俗......

  1. 封面
  2. 献辞
  3. 推荐序
  4. 前言
  5. 第一章 当人类遇见机器
  6. 第二章 一种新的力量平衡
  7. 第三章 共生思想
  8. 第四章 智慧世界的前沿
  9. 第五章 全球人工智能群雄逐鹿
  10. 第六章 潘多拉魔盒
  11. 第七章 2035年的生活和爱情:一个科幻故事的结局
  12. 第八章 一个值得塑造的世界
  13. 后记
  14.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