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的文化视野(上册)(全二册) (中华书局)_AZW3_MOBI_EPUB_杜晓勤著
内容节选
第三节 合而未融的隋代诗坛与南北文化的交汇 诗的隋朝,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被学界相对忽视了的时期。中国诗歌在近三百年的南北分流之后,第一次交汇了。但是,交汇并不意味着融合。由南北士风之异、学风之别所带来的诗风之别,并不能在短时期内消失,隋代诗坛依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三大诗人群体,而这三大诗人群体及其诗歌创作,又与其各自的文化传承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本节将紧密结合江左、山东、关陇三大文化体系的交汇、冲突、融合的过程,考察复杂多变的隋代诗歌创作情况及发展趋势。 一、隋初文化格局及隋高祖的文化政策 从表面上看,隋朝统一了南北,似乎只是将南北两个文化系统合并成了一个新的文化体系。实际上,不但南北朝后期存在着三个各具文化特征和文化内蕴的文化体系:江左士族文化、山东旧族文化、关陇豪族文化;而且,在统一后的隋初,这三种文化体系也并未完全融合,而是经历了一个从合而未融,到逐步融合的过程。虽说分久必合是历史发展的大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融合速度的快慢往往也受君主文化政策的影响。 隋高祖杨坚,是禅周建隋的。虽然他在禅代后将北周宗室宇文氏全部诛杀[125],但他在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上,是与西魏、北周一脉相承而稍加变更,对山东旧族文化和江左士族文化艺术则抱有偏见,不太重视。 隋文帝杨坚出身于关陇军事贵族家庭,其父从周太祖宇文泰起兵关西,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隋国公[126]。其外家吕氏,济南人,素微贱,齐亡以来,不知所在。杨坚本人虽然上过太学,但从他后来言“不晓书语”云云,可知其文化程度并不太高[127]。 即位之初,杨坚沿用并巩固了北周固有的军事贵族政治体制,对文化建设不太热心。如开皇九年(589)平陈,获宋、齐旧乐,诏于太常置清商署以管之。牛弘奏请合南北音乐之长,以定雅乐。高祖制曰: 制礼作乐,圣人之事也,功成化洽,方可议之。今宇内初平,正化未洽。遽有变革,我则未暇。[128] 对作乐不感兴趣。开皇二十年(600),高祖废国子四门及州县学,唯置太学博士二人,学生七十二人。刘炫上表言学校不宜废,情理甚切,然高祖不纳[129]。《隋书·高祖本纪》“史论”云高祖“素无学术”、“好为小数,不达大体”、“又不悦诗书,废除学校”等,《隋书·循吏传序论》云:“(高祖)不敦诗书,不尚道德,专任法令,严察临下。”都是对隋文帝不重文化建设的明确记载[130]。 非唯文帝如此,文帝所任用的重臣也多与文帝一样继承了西魏北周厚古薄今、重实际事功轻文艺的传统。高颎,自云渤海蓨人。其父背齐归周,被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信被诛以后,全家徙周。史传说高颎“略涉书史,尤善词令”,且“又习兵事,多计略”,其后他能成为隋文帝的重臣,也是因为他的军功和财政管理能力[131]。杜佑在《通典》中用法家的标准评价高颎,且将他与管仲、商鞅并论[132]。而对高颎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举措,史无明文。相反地,当隋炀帝诏收周、齐故乐人及天下散乐时,高颎则谏止,而且其理由也是“乐能亡国”、“好乐而亡”。隋文帝另一重臣杨素,出身和隋文帝相似,也出自关陇军事豪族,而且杨素所受的教育主要是“夷狄文化”[133]。尽管杨素本人善属文,工草隶,也留下了一些佳作,但他为杨坚所赏识,主要还是因他勇猛善战,屡建功勋[134]。杨坚三个重臣中,只有苏威系文官。苏威的父亲是西魏著名重臣苏绰。为了使素无文化学术传统的西魏能与高齐抗衡,苏绰援引春秋战国法家思想为其治国理论基础,并积极推行一系列富国强兵之道,即著名的“六条诏书”。而为后世文学研究者格外注目的“大诰”,也是基于法家固有的崇俭约、尚效率,轻文艺、弃词彩的观点[135]。苏威佐高祖为相时,继承父志,亦以俭约为怀,且其一生主要的工作都是改革行政制度,制定法律典章,而对文化艺术的建设则无暇顾及[136]。隋文帝及其重臣都出自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且都受到了苏绰改革和“六条诏书”的影响,文化艺术观也与西魏、北周一脉相承,抱着轻视文艺、学术的态度。 因为有这样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再加上政治因素,在隋朝初年,以隋文帝杨坚为首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对山东旧族、江左士族均表示冷漠,甚至抑制、打击。如卢思道,在北齐因才高学优,直中书省。周武平齐,追赴长安,只被除掌教上士。杨坚为丞相时,又迁武阳太守,非其所好,乃作《孤鸿赋》《劳生论》以泄怀才不遇之愤[137]。再如薛道衡,诗文俱佳,北齐武平初,诏与诸儒修定《五礼》,除尚书左外兵郎。后又待诏文林馆,与范阳卢思道、安平李德林齐名友善。复以本官直中书省,拜中书侍郎,仍参太子侍读。后主之时,更见亲用。然齐亡之后,周武帝只引之为御史二命士,薛道衡不久即归乡里。高祖作相时,从元帅梁睿,摄陵州刺史。高祖受禅,坐事除名[138]。钜鹿魏澹,世以文学自业。在齐时,因其博涉经史,善属文,与魏收、阳休之、熊安生同修《五礼》,后除殿中郎中、中书舍人。复与......
- 书名页
- 页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南北文学融合与唐前文化格局
- 第一节 南朝诗歌艺术精神与士族文化
- 第二节 “南北文风优劣论”辨
- 第三节 合而未融的隋代诗坛与南北文化的交汇
- 第二章 初唐诗风的嬗变与唐型文化的建构
- 第一节 唐太宗与齐梁诗风之关系
- 第二节 王绩诗歌与河汾文化精神
- 第三节 初唐诗歌革新与北朝后期山东文学传统之关系
- 第三章 初盛唐诗歌的文化特质及其形成过程
- 第一节 走向盛唐:初唐诗歌艺术的嬗变
- 第二节 士庶消长:初盛唐诗人文化心态之变化
- 第三节 文化融合:盛唐文化精神的形成
- 第四章 盛唐诗风之变及其政治文化动因
- 第一节 开元年间诗风与政治文化格局
- 第二节 从盛唐之音到盛世悲鸣
-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