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稳定的父母养出幸福的孩子_AZW3_MOBI_EPUB_【韩】韩成范;郑筱颖译

内容节选

第1章 认识情绪才能看见孩子 父母的角色从情绪教育开始 与其处罚孩子,让他独处反省,不如让自己稍微休息一下,好好觉察我们内在的需求和真实的自己。 ——切丽·胡贝尔(Cheri Huber) 理智上,我们都知道怎样的父母才是好父母。例如,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不催促孩子,尊重孩子的决定,即使孩子不听话也不生气……然而,做到这样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比如,当孩子在家里一直打游戏,父母一开始对孩子好言相劝:“该休息了吧?”但孩子口头答应后,继续玩个不停。最后父母忍不住大声斥责孩子,孩子悻悻然地回了房间。我们很容易忘了想要当温暖型父母的初心,最终变成另一个自己。我们明明是想法的主人,但为何行为不受意志控制? 人们的情绪经常凌驾于理智之上。在理智上,父母知道“对孩子说话应该要温柔一点儿”,内心却难以遏制对“为什么孩子这么不听话”的愤怒;对孩子大发雷霆后,难过的情绪涌上心头,也可能会对自己无法控制一时的“怒火”感到懊恼。事实上,想法并不是大脑的主人,情绪才是。要想找到控制情绪的开关,管理好情绪,必须对情绪有正确的理解。唯有接纳和觉察情绪,不让情绪背离意志,才能调适情绪。但问题是,从来没有人教我们认识情绪。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理性”和“感性”两种思维,在现代脑科学中,虽然难以明确界定何谓理性,何谓感性,但可以从普遍的认知中进行观察。理性是指具有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例如,要让4个孩子均分一个比萨,必须将比萨饼分成4等份。假设其中一个孩子吃掉2份,其他3个孩子吃剩下的2份,这就是不合理的。学校教授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合理判断事物的能力,锻炼理性思维。 然而,孩子在学校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情绪管理教育。教科书中提到与情绪有关的内容,大多是教孩子在遇到某些状况时,如何应对处理。例如,在一年级的社区认识体验课程中,孩子们学到的是必须遵守的规矩,如放学后要排队出校门,说话要轻声细语等。然而,情绪其实是一种内心感受,如开心、愤怒、悲伤、喜悦等。没有人告诉我们愤怒是什么,愤怒的情绪涌现时,内心的状态如何?这时候该怎么做?翻开教科书,我们一般也找不到答案。 除此之外,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多表达喜悦、感恩等正面情绪,压抑、悲伤和愤怒等负面情绪。难过时哭泣是很正常的,但我们的文化却不允许我们悲伤。上小学时,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男人一辈子只能哭3次”,即出生时、父母过世时、国家灭亡时,只有在这3种状况下可以哭泣。孩子如果和朋友玩耍时哭了,会被嘲笑是“爱哭鬼”。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这种观念,认为表达负面情绪是很丢脸的行为。 我们都知道发脾气是不好的,却不知道该如何控制脾气。大家都说,不管再怎么生气,都要忍耐再忍耐。但忍到最后,却导致“火病”上身。“火病”是韩国人特有的疾病,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曾在1996年将火病定义为“韩国特有的文化综合征”。“火病”的主要症状是胸闷、喘不上气、体内火大。过去这些症状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和女性,但最近许多报道显示,现在也有不少小学生或中学生患有“火病”。 如果不想让孩子承袭这种压抑情绪的文化,父母必须先学会认识情绪。倘若父母一直身陷负面情绪未能消解,就会引发孩子的焦虑,而孩子的焦虑又会让其自身的情绪温度升高。即使父母是想保护孩子远离伤害,不希望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才压抑内心的焦虑不安,也往往因为沉浸在自己的负面情绪里,而无意识地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如果父母像这样单方面把不安和焦虑投射在孩子身上,就会让孩子陷入无力感。到最后,孩子可能会无意识地承袭父母的情绪,如悲伤或愤怒。 因此,情绪教育是父母必须学习的课题。父母必须先觉察自己的情绪,清楚如何处理不受控制的情绪、降低紧张的情绪,然后静下心来思考,在亲子关系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作为父母,为了自己和孩子的幸福,我们应该让一直被压抑的情绪浮出水面,重新认识它们。研究进化论的学者说过:“情绪是远古时代的祖先通过基因遗传给我们的生存方式。”情绪既是想法和行为的出发点,也是它们的方向。正视情绪问题,是降低情绪温度的第一步。 从脑科学读懂情绪 行为受情绪支配的原因 想要了解情绪影响心情和行为的原因,必须先清楚情绪是如何构成的。“稀树草原假说”是常见的心理学理论之一,最早由进化心理学家戈登·奥利恩斯(Gordon Orians)提出,许多研究进化领域的学者均认同这个假说。根据“稀树草原假说”,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已逾700万年,但在近1万年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类似非洲大草原的自然环境中,以狩猎采集为生。那么,近1万年之前那段长达699万年的时间之于人类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这意味着人类大脑的基本回路,是依据过去699万年的生活模式建构而成的。在这699万年里在非洲大草原以狩猎采集为生的人类祖先,正通过遗传基因影响着现在的我们。 这里的重点在于,我们承袭了人类祖先大脑的基本回路。不妨观察一下家中的电灯线路吧!当你......

  1. 封面页
  2. 信息
  3. 测一测 作为父母,你了解如何稳定情绪吗?
  4. 引言 孩子是感受情绪温度长大的
  5. 第一部分 写给父母的情绪温度
    1. 第1章 认识情绪才能看见孩子
      1. 父母的角色从情绪教育开始
      2. 从脑科学读懂情绪 行为受情绪支配的原因
      3. 父母焦虑的情绪会感染孩子
      4. 父母不了解孩子为何焦虑
      5. 孩子们在家中感受到的情绪,爸妈知道吗?
      6. 高情绪温度孩子的行为表现
      7. 情绪的惯性
      8. 从脑科学读懂情绪 破坏自主神经系统的情绪温度
      9. 高情绪温度影响孩子的学习
      10. 从脑科学读懂情绪 434位情绪家庭成员
    2. 第2章 让父母情绪温度降低的方法
      1. 父母是孩子的学习榜样
      2. 孩子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客人
      3. 欲望是情绪的基石
      4. 面子是情绪的碎石
      5. 从脑科学读懂情绪 情绪决定记忆时间长短
      6. 用意识放大镜检视情绪
      7. “给1斗还1升”的情绪
      8. 从脑科学读懂情绪 记忆染上情绪的色彩
      9. 拥抱自己的负面情绪
      10. 抚平痛苦的情绪
      11. 情绪也需要镇痛剂
      12. 把情绪波动频率降至30赫兹以下
  6. 第二部分 写给孩子的情绪温度
    1. 第3章 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1. 无力感来自孩子内心的不安
      2. 生气是因为“想和你好好相处”
      3. 从脑科学读懂情绪 恐惧是为了生存而产生的情绪
      4. 恐惧是自卑感的体现
      5. 自我合理化的自卑情结
      6. 自卑情结导致问题行为
      7. 看待世界的探照灯——自我概念
      8. 从脑科学读懂情绪 情绪的不同样貌
      9. 像滚雪球般积累的负面情绪
      10. 唯有降低情绪温度,才能开始学习
    2. 第4章 让孩子情绪温度降低的方法
      1. 用低沉、温柔的声音说话吧
      2. 情绪的频率引发共鸣
      3. 家常便饭就能让孩子手舞足蹈
      4. 少说“去读书”,多说“没关系”
      5. 让孩子自己选择吧
      6. 给孩子一片空地休息
      7. 情绪也是一种习惯
      8. 情绪就像学骑脚踏车
      9. 阅读是情绪的瑰宝
      10. 从脑科学读懂情绪 情绪就像储存在大脑里的葡萄
      11. 信任让情绪温度降低
      12. 父母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13. 用“我爱你”回应孩子
      14. 利用21天习惯养成法则,让孩子学会感恩
  7. 结语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