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激荡三十年(套装共3册)_AZW3_MOBI_EPUB_[日]御厨贵

内容节选

第一章 政治改革的功与过 平成之初,谁是幕后操盘手 芹川洋一:回顾平成时代这30年,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认为起因是1988年的利库路特贿赂案。 当初,人人都认为1987年上台的竹下登内阁将会是一个长期政权。因为竹下登内阁是由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名上台的,而竹下派是党内最大的派系。然而,发生了利库路特贿赂案。竹下先生、安倍(晋太郎)先生和宫泽(喜一)先生等人从利库路特公司收取了非上市股份,引发了一系列政治改革。1988年末,宫泽先生辞去大藏大臣职务。此后不久,《消费税法》颁布。1989年4月,竹下先生宣布下野;6月,宇野宗佑内阁上台。 1992年,“佐川急便事件”发生,金丸(信)先生的“金条”言论遭到社会舆论的严厉批评,最终导致自民党于1993年失去政权。 其后,自民党在选举中落败,自民党以外的八党联盟组成的政权——细川护熙内阁诞生。1994年1月,细川先生与当时的自民党总裁河野洋平先生在一个雪夜举行了党魁会谈,在政治改革议题上达成一致,通过了与政治改革相关的一系列法案。 由此,伴随1996年引入小选区制以及实施《政治资金控制法》,所谓的资金流也开始发生变化。结果是,派系不断分裂,由派系构成的自民党变成了由一个个议员构成的组合体。 御厨贵:竹下内阁之前的中曾根政府,是一个执政时间长达5年的长期政权。此前的长期政权是佐藤荣作内阁,其任期是7年8个月。此后,“三角大福中”(三木武夫、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福田赳夫、中曾根康弘)相继就任首相,其中只有中曾根一人执政5年。 在中曾根之前的几届政权,出于种种原因,都在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内倒台了。但是,中曾根政府解散了日本工会理事会,走“战后政治总清算”路线,彰显出政治实力,甚至实施了“装死解散”(1)。 当时有一种想法是,自民党政权将一直持续下去,“三角大福中”之后的首相将会依次为“安竹宫”,即安倍晋太郎、竹下登和宫泽喜一。 当时的自民党主流,特别是中曾根周边的人都认为,自民党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继续执政不会有问题。过去预想的继任者有5人,后来有3人,虽然这个数目似乎太少,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稳定执政没有问题。因为今后的执政期为5年,安倍和竹下两个人共计10年,而宫泽会在此期间因年龄增大而失去机会。(笑)但是,利库路特贿赂案导致预期落空,种种预料之外的事情随之发生。 在平成时代初期,谁是幕后操盘手一目了然。一开始是竹下先生,中间有一段时间是小泽一郎先生,然后又是竹下先生,而竹下先生提名桥本(龙太郎)先生和小渊(惠三)先生之后,手中便再无牌可打。 以前的政治都是相似场景的重演,由幕后操盘手提名继任者。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没有继任者可以提名了。 竹下先生控制住了政治舞台的台前幕后,所以他能够以卸任首相进行讨价还价,使消费税法案和预算得以通过并实施。虽然现在谁也无法在幕后讨价还价,但从昭和时代结束到平成时代初期的政治状况是,人们有一种梦想:今后的政治会带有昭和的印记,不会变得完全不可控,通过政治资金改革使政治变得“干净”之后,还能够恢复到原来的运行模式。 解开自民党分裂之谜——三个要点 杰拉尔德·柯蒂斯:最大的谜团是1993年自民党分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自民党历史是一连串丑闻的历史。虽然之前也曾发生过许多重大丑闻,但自民党没有分裂。即使出现分裂危机,也只是新自由俱乐部的河野洋平等五六个人分离出去,最后以失败告终。即使发生“大福(大平正芳、福田赳夫)战争”等派系斗争,自民党也没有分裂。为何到了1993年就分裂了呢?这是第一个要点。 我认为环境上的三大变化是解开这个谜题的重要因素。第一点是冷战时代结束,第二点是经济泡沫破裂,第三点是自民党党内强大的第一代领导人不复存在。这三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政治环境。 首先看第一点,冷战时代结束。所谓的“保(守)革(新)”冲突的最大争议是《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这是外交上的问题。在此之前,在野党一直以日本会被卷入美国和苏联的战争为由反对安保条约。 到了20世纪90年代,小泽一郎先生在国会上看到坐在对面的在野党议员时,开始觉得他们并非与自己的政见完全相左,认为如果自己离开自民党,是可以与他们一起组织政权的。新的形势是:社会党(2)、公明党、民主社会党(简称“民社党”)三足鼎立,各党都可以成为执政的合作伙伴。在此之前,无论党内有多大争议,都不能离开自民党,这是因为党外没有可以合作的对象。 因为我与三木首相关系比较近,我听过许多当时所谓的“推翻三木”的内幕。三木先生身边的国会议员坂本三十次先生等人提议离开自民党,另建新党。国弘正雄(时任三木政府的外务省参与,类似于顾问)等人也致力于推进此事。但是,三木先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认为这种做法不会成功,如果与社会党合作,日美关系将会遭到破坏。最终,三木先生没有脱离自民党,而且也没有辞职......

  1. 日本激荡三十年.平成政治:1989—2019
    1. 信息
    2. 序言一 构建中日经贸合作新格局 开创融合创新发展新局面
    3. 序言二 如何告别一个远去的时代
    4. 序言三 “当代人写当代史”的成功之作
    5. 译者序
    6. 序章 对谈缘起
    7. 第一章 政治改革的功与过
      1. 平成之初,谁是幕后操盘手
      2. 解开自民党分裂之谜——三个要点
      3. 未能充分“燃烧”的竹下政府
      4. 昭和政治权力游戏中最精彩的地方
      5. “自社先”联合政府失去政策上的对立关系
      6. 与旧制高中毕业的一代人同时消失的默契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民主主义的人们
      8. 因过度庞大而破裂的派系
      9. 金钱决定一切派系政治
      10. 金丸和田中的派钱法
      11. 政治学者见证了内阁诞生的幕后
      12. 饱受“政府更迭”之苦的日本国民
      13. 小选区制不适合日本
      14. 支持安倍是因为对政治冷漠
      15. 年轻议员的培养体系已经消失
      16. 扮作“政策通”的政治家的失误
      17. 议员的公开招聘制度是错误的
      18. “都民第一之会”的违和感
      19. 不敢让国民吃苦药的民粹主义
      20. 年轻政治家应该发挥他们的“说服力”
      21. 重新评估桥本首相
      22. 彻底的和平主义幕后操盘手
      23. 宫泽首相的历史性作用
      24. 为什么社会党会无路可走
      25. 民主党政权因排斥官僚而出现混乱
      26. 鸠山政府被美国政府误认为“反美”
      27. 使社会党辉煌一时的独特面孔
      28. 民主党的“班会式民主主义”
      29. 在野党应该进行培训和政策学习
      30. 公明党与其支持者之间存在意识上的细微差别
      31. 浑然一体的自民党和公明党
      32. 小泽一郎的破坏欲
      33. 从外部看平成时代的日本政治
      34. 21世纪20年代日本政治应有的姿态
      35. 选举制度如何改善监管与制衡
      36. 在野党、选民和媒体都需要改变意识
    8. 第二章 从党主导到官邸主导
      1. 收获了桥本改革成果的小泉政权
      2. 更改决策过程会改变决策本身
      3. 对“首相主导”的强烈抵制
      4. 自民党的智慧
      5. 写着“在此基础上”的文件是不会实施的
      6. 是官僚的抵制推翻了第一届安倍政权吗
      7. 官邸掌握所有官僚的信息——内阁人事局的功与罪
      8. 摆脱政府依赖型经济
      9. “后小泉时代”的巨大反弹
      10. 执政党和在野党达成一致,才能进行社会保障改革
      11. 第一届安倍政权的“抑郁”
      12. 福田首相别具一格的诙谐没有被理解
      13. 无法做出职业规划的政治家
      14. “族议员”对改革到底有多认真
      15. 围绕税制的地盘之争
      16. 官僚进行“忖度”是理所当然的
      17. 人才远离政府机关的原因
      18. 政府官员扭曲的自尊心
      19. 喜欢维持政策现状的经济产业省官僚
      20. 安倍经济学无法制定长期政策
      21. 伴着痛苦的改革是因为选举太多
      22. 经济有变化,制度却没有改变
      23. 年青一代要主张“青年民主”
      24. 改革热情减弱了吗
      25. 打包解决政策问题
      26. 重新评估政策决定流程
      27. “行业法规”无法应对的时代
      28. 年青一代应该制定“新规范”
    9. 第三章 从政治学和地方的视角出发
      1. 在“消费税选举”中拉开帷幕的平成政治
      2. 自民党单独执政的终结
      3. 小泉政权凭借“党魁评价”赢得选举
      4. 无法预测谁会成为首相的时代
      5. 舍弃了“民主党”这个名字的民主党的罪过
      6. 竹下的参议院派系化目标
      7. 没有着手解决难题的小泉政权
      8. 民主党政权把巨大的期望变成了巨大的失望
      9. 鸠山先生这个人值得分析
      10. 安倍政权虽保守却左倾
      11. 选民根据有限的线索决定投票给哪个候选人
      12. 网络的出现使媒体变得多元
      13. 掌握地方政治的四个要点
      14. 地方议员拥有超越国会议员的力量
      15. 规避人口减少问题的国政
      16. 复兴旗手——熊本熊
      17. 熊本地震后的复兴计划
      18. 呼吁“负担最小化”
      19. “没有熊本城的恢复,就没有熊本地震后的复兴”
      20. 累积了灾后经验的平成时代
      21. 关键词是“创造性复兴”
      22. 能够“转祸为福”的领导力
      23. 在政府机关,“心”比组织更重要
      24. 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应有的姿态
    10. 终章 从平成时代思考今后的日本
      1. 从“培养政治家”的角度思考选举制度
      2. 难以批评下属的社会弊病
      3. 将有才干的人吸引到政界
      4. 政治谱系已经消失
      5. 如何向国民阐述“痛苦”
      6. 官邸工作人员任期过长
      7. “为了首相”——危险的旗号
      8. 平成的政治中参议院发挥了妙用
      9. 老年民主能否修正
      10. 听取年轻人的不满,使之成为“争论点”
      11. 重要的是政府与官僚之间的微妙平衡
      12. 将会出现“生命差别”时代的重大课题
    11. 后记
  2. 日本激荡三十年.平成政治:1989—2019
    1. 信息
    2. 序言一 构建中日经贸合作新格局 开创融合创新发展新局面
    3. 序言二 如何告别一个远去的时代
    4. 序言三 “当代人写当代史”的成功之作
    5. 译者序
    6. 序章 对谈缘起
    7. 第一章 政治改革的功与过
      1. 平成之初,谁是幕后操盘手
      2. 解开自民党分裂之谜——三个要点
      3. 未能充分“燃烧”的竹下政府
      4. 昭和政治权力游戏中最精彩的地方
      5. “自社先”联合政府失去政策上的对立关系
      6. 与旧制高中毕业的一代人同时消失的默契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民主主义的人们
      8. 因过度庞大而破裂的派系
      9. 金钱决定一切派系政治
      10. 金丸和田中的派钱法
      11. 政治学者见证了内阁诞生的幕后
      12. 饱受“政府更迭”之苦的日本国民
      13. 小选区制不适合日本
      14. 支持安倍是因为对政治冷漠
      15. 年轻议员的培养体系已经消失
      16. 扮作“政策通”的政治家的失误
      17. 议员的公开招聘制度是错误的
      18. “都民第一之会”的违和感
      19. 不敢让国民吃苦药的民粹主义
      20. 年轻政治家应该发挥他们的“说服力”
      21. 重新评估桥本首相
      22. 彻底的和平主义幕后操盘手
      23. 宫泽首相的历史性作用
      24. 为什么社会党会无路可走
      25. 民主党政权因排斥官僚而出现混乱
      26. 鸠山政府被美国政府误认为“反美”
      27. 使社会党辉煌一时的独特面孔
      28. 民主党的“班会式民主主义”
      29. 在野党应该进行培训和政策学习
      30. 公明党与其支持者之间存在意识上的细微差别
      31. 浑然一体的自民党和公明党
      32. 小泽一郎的破坏欲
      33. 从外部看平成时代的日本政治
      34. 21世纪20年代日本政治应有的姿态
      35. 选举制度如何改善监管与制衡
      36. 在野党、选民和媒体都需要改变意识
    8. 第二章 从党主导到官邸主导
      1. 收获了桥本改革成果的小泉政权
      2. 更改决策过程会改变决策本身
      3. 对“首相主导”的强烈抵制
      4. 自民党的智慧
      5. 写着“在此基础上”的文件是不会实施的
      6. 是官僚的抵制推翻了第一届安倍政权吗
      7. 官邸掌握所有官僚的信息——内阁人事局的功与罪
      8. 摆脱政府依赖型经济
      9. “后小泉时代”的巨大反弹
      10. 执政党和在野党达成一致,才能进行社会保障改革
      11. 第一届安倍政权的“抑郁”
      12. 福田首相别具一格的诙谐没有被理解
      13. 无法做出职业规划的政治家
      14. “族议员”对改革到底有多认真
      15. 围绕税制的地盘之争
      16. 官僚进行“忖度”是理所当然的
      17. 人才远离政府机关的原因
      18. 政府官员扭曲的自尊心
      19. 喜欢维持政策现状的经济产业省官僚
      20. 安倍经济学无法制定长期政策
      21. 伴着痛苦的改革是因为选举太多
      22. 经济有变化,制度却没有改变
      23. 年青一代要主张“青年民主”
      24. 改革热情减弱了吗
      25. 打包解决政策问题
      26. 重新评估政策决定流程
      27. “行业法规”无法应对的时代
      28. 年青一代应该制定“新规范”
    9. 第三章 从政治学和地方的视角出发
      1. 在“消费税选举”中拉开帷幕的平成政治
      2. 自民党单独执政的终结
      3. 小泉政权凭借“党魁评价”赢得选举
      4. 无法预测谁会成为首相的时代
      5. 舍弃了“民主党”这个名字的民主党的罪过
      6. 竹下的参议院派系化目标
      7. 没有着手解决难题的小泉政权
      8. 民主党政权把巨大的期望变成了巨大的失望
      9. 鸠山先生这个人值得分析
      10. 安倍政权虽保守却左倾
      11. 选民根据有限的线索决定投票给哪个候选人
      12. 网络的出现使媒体变得多元
      13. 掌握地方政治的四个要点
      14. 地方议员拥有超越国会议员的力量
      15. 规避人口减少问题的国政
      16. 复兴旗手——熊本熊
      17. 熊本地震后的复兴计划
      18. 呼吁“负担最小化”
      19. “没有熊本城的恢复,就没有熊本地震后的复兴”
      20. 累积了灾后经验的平成时代
      21. 关键词是“创造性复兴”
      22. 能够“转祸为福”的领导力
      23. 在政府机关,“心”比组织更重要
      24. 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应有的姿态
    10. 终章 从平成时代思考今后的日本
      1. 从“培养政治家”的角度思考选举制度
      2. 难以批评下属的社会弊病
      3. 将有才干的人吸引到政界
      4. 政治谱系已经消失
      5. 如何向国民阐述“痛苦”
      6. 官邸工作人员任期过长
      7. “为了首相”——危险的旗号
      8. 平成的政治中参议院发挥了妙用
      9. 老年民主能否修正
      10. 听取年轻人的不满,使之成为“争论点”
      11. 重要的是政府与官僚之间的微妙平衡
      12. 将会出现“生命差别”时代的重大课题
    11. 后记
  3. 日本激荡三十年.平成企业:1989—2019
    1. 信息
    2. 序言一 构建中日经贸合作新格局 开创融合创新发展新局面
    3. 序言二 如何告别一个远去的时代
    4. 序言三 “当代人写当代史”的成功之作
    5. 译者序
    6. 序章 疾风知劲草
      1. 被称作平成元年的这一年
      2. 概观平成这三十年
      3. 平成年间,日本两次被“疾风”席卷
    7. 第一部分 平成时代的日本企业
    8. 第一章 泡沫经济破灭及金融危机(1989—1998年)
      1. 泡沫经济的盛宴
      2. 泡沫经济的破灭和苏联的解体发生在同一年
      3. 泡沫经济内需曲线呈“肿包状”,泡沫经济惯性带来人工成本上升
      4. 抑制设备投资使整个产业陷入困境
      5. 日本的自我怀疑和美国式资本主义的胜利
      6. 汇率的剧烈震荡令日本企业陷入困境
      7. 日本人看到了“妖怪”
      8. 日本的金融崩溃还是来了
    9. 第二章 产业的彷徨、昙花一现的成长、美国次贷危机(1999—2008年)
      1. 银行大重组
      2. 银企关系大变局
      3. IT泡沫破裂后日本电气产业被迫转移海外
      4. 政府向银行注资
      5. 公司是谁的
      6. 产业形态发生改变
      7. 看到了“妖怪”的真面目?
      8. 昙花一现的增长和走向次贷危机的扭曲步伐
    10. 第三章 从深渊中恢复(2009—2018年)
      1. “倒栽葱式”跌入悬崖
      2. 东日本大地震
      3. 日元汇率异常上升到历史最高值
      4. 电气机械产业的“战败”
      5. 汽车产业牵引下的国际化
      6. 官方主导的企业经营者监督管理改革
      7. 经营者们无言的“违和感”
      8. 稳定的雇佣与人工成本
      9. 重振精神:提高了自身实力的日本企业
      10. 日本企业在内忧外患的夹缝中积极前行
    11. 第二部分 世界、技术、人和钱的三十年
    12. 第四章 在美国和中国的夹缝中生存
      1. 国际秩序激烈变化的平成时代
      2. 为汇率变动所累的日本企业
      3. 海外生产是国内出口规模的1.8倍
      4. 从单一依赖美国转向美中均等
      5. 东盟地区,不可舍弃的重要存在
      6. 汽车产业压倒性的地位
      7. “比萨型”国际化国家——日本
      8. 引起了多大程度的“空洞化”
      9. 处在美国和中国的夹缝中
    13. 第五章 复杂性产业变为核心——产业构造的变化和技术
      1. 日本产业构造的变化
      2. “复杂性产业化”是平成时代的关键词
      3. 支撑复杂性产业的技术
      4. 败在IT和互联网上的日本
      5. 互联网IT人才供给的稀缺
      6. 模拟集成式的化工和食品产业也很有趣
      7. “日用品式”的生产和复杂性产业段的组合
      8. 广泛的技术基础及强有力的模拟集成和IT的强化
    14. 第六章 变化的表象,不变的基础:日本企业的雇佣和人事
      1. 回到原点的失业率和离职率
      2. 不同产业间的雇佣构成
      3. 危机到来时劳动分配率飞涨
      4. 劳动分配率和失业率的有趣关系
      5. 成果主义:市场型薪酬制的呼声
      6. 为何成果主义以及市场型薪酬制度难以发挥作用
      7. 非正规雇佣和待遇差别
      8. 重视从属关系的国家——日本
      9. 经营的制度、实施惯例=原理×环境
    15. 第七章 不断积累的自有资本
      1. 不断积累的自有资本
      2. 增加红利
      3. 没有增加的投资
      4. 海外并购的考验
      5. 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
      6. 股票市场到底是筹集资金的地方还是返还资金的地方
      7. 股票市场约束经营者的功能
      8. 净资产收益率和劳动分配率的逆联动
      9. 在这里依然是不变的基础
    16. 第八章 丰田和日产:平成时代两个企业的经营史
      1. 丰田和日产的这三十年
      2. 销售额与利润的变迁
      3. 日产的“戈恩革命”
      4. 达到骇人程度的“斩断一切羁绊”
      5. 丰田是“日本式经营最后的城寨”
      6. 加速发展的丰田国际业务
      7. “戈恩革命”的僵局
      8. “U与V”,美国次贷危机后经营恢复的不同之处
      9. 丢掉国内将失去海外,丢掉海外也将失去国内
      10. 市场资金配置在不同区域的差异
      11. “大政奉还”的丰田,戈恩二十年独角戏的日产
      12. 戈恩背负的艰难使命
    17. 终章 日本的原理以及相信“无形之手”的存在
      1. 日本式经营原理中的人本主义
      2. 成长的动力
      3. 超负荷发展和“无形之手”
      4. 美国次贷危机是预料之外的吗
      5. 平成三十年的这一年
    18.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