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从哪里来?_AZW3_MOBI_EPUB_乔希·瑞安·柯林斯

内容节选

4.7 货币调控:回购、公开市场操作和量化宽松 在第3章末尾,我们讨论了20世纪70年代英格兰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方式如何发生根本性转变。随着新型金融机构——二级银行(secondary banks,见第3.6.3节)开始大举放贷,英格兰银行决定,与其试图监管整个银行体系提供的信贷数量,不如影响信贷的价格。信贷的价格或成本是银行放贷时收取的利率。这在一个信息完全、市场完整且竞争激烈、价格灵活、交易成本为零、代理人效用最大化(这些是市场出清或达到均衡所必需的条件)的世界里,是有意义的。在这样一个世界里,高利率应该导致信贷需求的减少,反之亦然,因为信贷市场和所有市场一样,都将处于均衡状态。 每一家商业银行都可能需要从中央银行借入准备金和现金,因此从理论上讲,通过改变中央银行准备金的利率,英格兰银行可以影响客户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因为银行将把利率的变化传递给客户。 银行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或批发市场(见专栏3.2),出售或借出政府债券(金边债券,见专栏3.1),间接获得准备金。银行以适用于它们的市场利率互相拆借准备金,利率会因银行而异,并可能偏离LIBOR。市场利率越接近英格兰银行设定的政策利率(央行利率),央行利率的调整就越有效,货币政策的执行也就越“可靠”(参见第5.2节和附录1)。[1] 中央银行不能直接决定银行间市场的利率,但它可以通过在这个市场上借贷准备金来影响市场利率,使这个利率接近政策利率。这些贷款调控通过回购协议(repos)和其他公开市场操作,或者提供“经常性融资便利”来实施。 4.7.1 回购和公开市场操作 如图4.5所示,中央银行可能不得不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为它们提供资金来增加准备金账户存款。因此,英格兰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目标是提供足够数量的准备金。如今,它主要通过有担保的贷款或回购来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是从银行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或英国国债来投放或回收现金。回购是一种抵押贷款,商业银行必须提供高质量的抵押物,如英国国债,以换取贷款。[2]通过回购和逆回购,中央银行可以非常迅速、准确地增减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然而,它们只是中央银行交易的一个例子。在实践中,中央银行总是在进行购买和出售操作,通过计算这些交易的净额,可以观察到它们真正的量化货币政策立场。 图4.5 英格兰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在英国的正常时期(即2008年之前),银行需要决定它们每个月希望持有的中央银行准备金数量,以匹配它们向其他银行的支付。[3]因此,中央银行准确地知道应该向银行系统借出多少钱。然后,这些准备金通过货币市场在银行之间进行分配(2007—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发展情况见附录1)。 由于(货币市场)贷款利率是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政策利率,而准备金的需求由中央银行的供应来满足,货币市场上的交易利率往往接近政策利率。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市场利率可能偏离政策利率。这通常是由于某种市场层面的摩擦或信心丧失,或者可能是由于一家银行缺乏准备金,无法履行其在银行间市场的(偿付)承诺。 如果中央银行认为,在银行间市场提供额外流动性是有好处的——通常表现为银行间利率(LIBOR或银行实际支付的利率)显著高于政策利率——央行就可以向银行提供额外贷款,这些贷款以政府证券作为抵押,或者是直接购买资产。 一旦认定市场不再需要这些额外的准备金,央行就可以等到贷款到期,或者通过向市场出售证券,快速回收超额准备金。 RTGS系统(见专栏4.5)需要大量准备金类资产,如政府证券。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末,为了保证流动性,回购和短期(隔夜)公开市场操作大量增加。从中央银行的角度来看,当它批准实施回购时,事实上是一种有担保的贷款,因为贷款背后有政府证券的担保。抵押给中央银行的政府证券将继续作为资产出现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增加的中央银行准备金资产将与对中央银行的相应负债一起出现。 4.7.2 经常性融资便利 英格兰银行拥有一系列旨在帮助银行应对异常市场状况的工具。例如,它提供了经常性融资便利,通过这一工具,银行总是可以以惩罚性利率(相对于政策利率而言)向中央银行借入或借出额外资金。通常情况下,借贷利率分别高于和低于政策利率一个百分点。 贷款便利(lending facility)允许银行以政府债券作为交换直接从中央银行借入准备金;存款便利(deposit facility)允许银行直接将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4] 如果一家商业银行获得了“新的”中央银行货币,那么该系统的准备金总量就会增加。考虑到这一点,英格兰银行只会通过以下两种渠道将英国国债兑换为中央银行准备金: 1.操作性贷款便利主要是常规时期的货币政策工具。它允许商业银行以高于英格兰银行利率25个基点的息差,将英国国债隔夜兑换为中央银行准备金。这种短期贷款的主要目的是,如果一家银行遭遇暂时的支付困难,或者如果银行间隔夜......

  1. 扉页
  2. 目录
  3. 序一 货币是信用问题
  4. 序二 货币供应的本质
  5. 第1章 导言
    1. 1.1 关键问题
    2. 1.2 主要结论
    3. 1.3 本书结构
  6. 第2章 银行如何运转?
    1. 2.1 关于银行的困惑
    2. 2.2 对银行的通行认知1:保管箱
    3. 2.3 对银行的通行认知2:先吸收存款,再发放贷款
    4. 2.4 货币的三种形式
    5. 2.5 银行如何通过发放贷款创造货币
    6. 2.6 教科书中的描述:乘数模型
    7. 2.7 教科书模型存在的问题
    8. 2.8 货币实际上是如何被创造的
  7. 第3章 货币、银行的性质与历史
    1. 3.1 货币的功能
    2. 3.2 货币商品论:货币的自然性和中性
    3. 3.3 货币信用论:货币反映的是社会关系
    4. 3.4 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本票、部分准备金和债券
    5. 3.5 早期货币政策:通货主义辩论与1844年法案
    6. 3.6 20世纪:黄金衰落、管制放松和数字货币兴起
  8. 第4章 今天的货币和银行业
    1. 4.1 流动性、古德哈特定律以及货币界定难题
    2. 4.2 银行作为信用货币的创造者
    3. 4.3 支付:使用中央银行准备金进行银行间支付
    4. 4.4 现金和铸币税
    5. 4.5 银行如何决定需要多少中央银行货币?
    6. 4.6 商业银行货币和中央银行货币一样好吗?
    7. 4.7 货币调控:回购、公开市场操作和量化宽松
    8. 4.8 货币管控:偿付能力和资本
    9. 4.9 小结:流动性和资本对货币创造的限制
  9. 第5章 货币创造和分配监管
    1. 5.1 防范资不抵债:资本充足率规则
    2. 5.2 流动性监管
    3. 5.3 证券化、影子银行和金融危机
    4. 5.4 金融危机是一场偿付能力和流动性危机
    5. 5.5 内生货币与外生货币
    6. 5.6 信贷配给、信贷分配和信贷数量论
    7. 5.7 银行信贷直接管制:国际案例
  10. 第6章 政府财政与外汇
    1. 6.1 欧盟与政府货币创造的限制
    2. 6.2 政府税收、借款与支出(财政政策)
    3. 6.3 政府借款对货币供应的影响:“挤出效应”
    4. 6.4 外汇、国际资本流动及其对货币的影响
    5. 6.5 小结
  11. 第7章 结论
    1. 7.1 货币的历史:信用还是商品?
    2. 7.2 什么算作货币:划清界限
    3. 7.3 货币是一种政府背书的社会关系
    4. 7.4 对银行监管和现行制度改革的启示
    5. 7.5 向有效改革迈进:需要考虑的问题
    6. 7.6 现行制度有替代选择吗?
    7. 7.7 理解货币和银行
  12. 附录
    1. 附录1 中央银行的利率制度
    2. 附录2 政府银行账户
    3. 附录3 外汇支付、交易与投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