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社会(在动荡的世界,唯有培育韧性,方能提高应对冲击并从冲击中复原的能力。)_AZW3_MOBI_EPUB_马库斯·布伦纳梅尔

内容节选

第三篇 宏观经济的韧性韧性社会要求具备在冲击发生后实施恰当应对措施的能力,以回到之前的增长路径为目标。在安排临时控制措施后,社会还需要搭建通向新的长期解决方案的桥梁。有韧性的社会契约是稳定经济的关键,后者又会反过来维持社会契约的稳定。新冠疫情引发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大衰退。2020年3月,某些观察家甚至担忧,我们将经历堪比1929年大萧条的可怕危机。幸运的是,这样的结果没有出现。经济很快得以反弹,展示出显著的韧性。但未来的情形又会怎样?本篇将探讨若干关键的宏观经济问题,涉及创新、疤痕效应、金融市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及不平等。讨论的重点是如何避免经济衰退期间及之后的疤痕效应造成的陷阱。我们有必要了解经济如何陷入衰退及其与有关应对措施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把衰退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由内部失衡导致的衰退,包括由不可持续、需要矫正的私人部门支出或投资所致的衰退[1];以及由外部阻力导致的衰退。[2]从历史上看,后一种类型的衰退经常发生在货币急剧收紧期之后,接下来经济会表现出快速的就业复苏。[3]近期新冠疫情导致的衰退也是这样的例子。在冲击发生之前,经济基本面良好,因此促进了疫情过后的快速反弹。相比之下,由私人部门过度扩张、然后金融部门压力突然增大(所谓的“明斯基时刻”)导致的衰退,通常会迎来迟滞的复苏。[4]2007—2008年衰退即属于这种情形。2008年,杠杆率高企的家庭部门非常容易受住房价格波动的冲击,同时资本金不足的金融部门又难以提供韧性。[5]结果导致后续的去杠杆要求使衰退变得很漫长。如果克鲁格曼的这种类型划分成立,那么2020—2021年的衰退应该更类似于1979—1982年的情况,可能出现形似“耐克商标”的快速复苏。[6]图III. 1展示的是,经济增长可能受到长期影响。该图描述了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以来的实际GDP,我们看到日本自己的银行业危机与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如何导致日本增长速度的显著下降。由于日本经济缺乏韧性,在21世纪初期跌落到一条更低的增长路径上。经济反弹也存在两种类型。第一种反弹是经济能够恢复到之前增长路径上的水平。第二种是经济不仅能够回到危机前的水平,还能重新沿着长期增长率继续前进。从长期看,恢复到之前的增长率(图中虚线的斜率)更为重要。日本经济的增长率就再也没有恢复到银行业危机之前的水平。 图Ⅲ.1 日本的实际GDP及其线性增长趋势(虚线)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21世纪头10年后期的两次金融危机导致实际GDP与GDP增长率永久性下跌,增长率下降造成的影响更为深远。相比之下,福岛大地震带来的外部冲击并没有留下长期持续的经济影响。[7]资料来源: FRED(2021)。相反,2011年福岛附近发生的强烈地震虽然是更为严重的基本面冲击,却没有显著影响增长前景(虚线的斜率)。日本经济在自然灾害面前表现得颇有韧性,并迅速反弹。问题在于,新冠疫情的冲击与哪种类型更为接近?是金融危机还是自然灾害?在哪些部门受创最严重,哪些部门表现得更具韧性等方面,历次经济衰退也不尽相同。在通常的衰退中,耐用品(例如新的冰箱或汽车)的销售会大跌,非耐用品(例如理发或餐饮)的消费相对稳定。但宏观经济学家熟悉的这一模式在新冠疫情期间却被颠覆了。疫情对我们购买耐用品的能力影响不大,却增加了许多非耐用消费行为的健康风险。因此,通常涉及非耐用品的接触密集型行业受疫情冲击最大,耐用品行业所受的直接影响反而较小。图Ⅲ.2描述了美国主要行业销售收入的年度变化。一方面,让人吃惊的是,在2008年衰退中受创最严重的两大行业——建筑业和制造业——这次的业绩却出现大幅增长。另一方面,艺术、娱乐、住宿和餐饮等服务行业的收入大幅下挫。 图Ⅲ.2 美国各行业销售收入的年度变化资料来源: Greenwood、Iverson和Thesmar(2020)。可见,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至少在两个方向上发挥了作用,因此它有时也被称为“K形衰退”。产品和服务更容易实现在线提供的企业从中获益,例如纳斯达克指数自2020年3月以来大幅上涨,它们代表“K”的向上延伸的笔画。然而商业模式需要人际接触或大量群体参与的企业则受损,例如游乐园、影剧院和连锁餐厅等都属于“K”的向下延伸的笔画,至少在本书撰写时依然如此。接触密集型行业与非接触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分化,如果疫情持续的时间足够长,我们可能还会看到创新的繁荣,这将在后文展开讨论。从长期看,这是否表明需要做跨行业的资源再配置呢?我们也将稍后再做探讨。新冠疫情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剧烈变化,同时也让我们有机会反思某些老的习惯。最突出的一点是,很多人尝试了居家办公。疫情刺激了医疗、零售和高等教育等产业部门的创新,这一创新繁荣或许有助于在长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同时,许多企业和员工受到了疫情的沉重打击......

  1. 扉页
  2. 目录
  3. “比较译丛” 序
  4. 前言
  5. 引言
  6. 第一篇 韧性与社会
    1. 第1章 从风险管理到韧性管理
    2. 第2章 韧性与社会秩序
    3. 第3章 韧性与社会契约
  7. 第二篇 防范冲击:新冠疫情的例子
    1. 第4章 对疫情浪潮的行为反应与韧性幻觉
    2. 第5章 信息、检测与追踪
    3. 第6章 沟通:对焦虑的管理
    4. 第7章 疫苗与新常态的设计
  8. 第三篇 宏观经济的韧性
    1. 第8章 创新促进长期增长
    2. 第9章 疤痕效应
    3. 第10章 金融市场的锯齿状波动:中央银行保护金融韧性
    4. 第11章 高政府债务与低利率
    5. 第12章 通胀锯齿
    6. 第13章 不平等
  9. 第四篇 全球韧性
    1. 第14章 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韧性挑战
    2. 第15章 全球新秩序
    3. 第16章 气候变化与韧性
    4. 第17章 结论与展望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比较译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