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百科(一站式拥有爱因斯坦的科学与人生:比爱因斯坦著作更有趣,比爱因斯坦传记更全面,比爱因斯坦全集更简明,比爱因斯坦语录更有史料价值!)_AZW3_MOBI_EPUB_爱丽丝·卡拉普里斯

内容节选

助手爱因斯坦没有通常意义上的研究生,也没创立一个研究学派。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他几乎是独立工作;但在1909年第一次当上教授后,他确实和一些年轻的研究助理一起工作,从1928年开始,他从一系列年轻的助手那里获得了研究帮助。他们与爱因斯坦合作的职位类似于现代博士后研究员。爱因斯坦感到需要研究助手的时期,似乎是他致力于引力和电磁学的统一场论的时候。就像在研究后来成为广义相对论的理论时,他曾与老朋友、数学家马塞尔·格罗斯曼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一样,爱因斯坦感到在涉及大量数学工作的统一场论探索中,也需要一个合作者。关于这一点的更多细节可以在派斯的爱因斯坦传记《上帝难以捉摸……》(Subtle is the Lord……)中找到,这本书也是这一章节的主要来源。路德维希·霍普夫(Ludwig Hopf)是爱因斯坦的第一位助手,当爱因斯坦在苏黎世大学获得第一份学术工作时他就加入了。和爱因斯坦一起,他写过几篇关于经典辐射理论的统计方面的论文。1912年,他和爱因斯坦一起搬到了布拉格德语大学,在那里年轻的数学家埃米尔·诺赫尔(Emil Nohel)做了他的继任者。在爱因斯坦回到瑞士之前,诺赫尔没有和他一起发表过任何文章。大屠杀期间,诺赫尔和他的家人在纳粹死亡集中营中被杀害。爱因斯坦的第三位助手奥托·施特恩(Otto Stern)在布拉格开始和爱因斯坦工作,然后又和他一起搬回苏黎世。他们发表了一篇关于低温气体的比热的论文,试图解决一个难题;之后由于印度物理学家萨特延德拉·玻色(Satyendra Bose)的工作,爱因斯坦才完全解决了这个难题。尽管如此,这篇论文依然是一座里程碑,因为它首次引入了零点能量的概念。爱因斯坦和施特恩注意到在许多量子态中,可能的最低能态(基态)能量不为零。因此,存在永远不能从系统中抽取出的一个最小能量,也就是零点能量。后来,施特恩离开爱因斯坦去了法兰克福,在那里和瓦尔特·格拉赫(Walter Gerlach)进行了开创性的实验。他们证明了半整数电子自旋的存在(这与爱因斯坦和万德尔·德哈斯广泛研究过的为数不多的实验主题之一有关,参见“合作者”一节中的“万德尔·德哈斯”)。1944年,他因此工作获得了1943年度诺贝尔奖,不过获奖理由中并未提到“施特恩-格拉赫实验”本身,因为这个奖项只授予了施特恩,一个来自纳粹德国的犹太难民,而没有授予和纳粹合作的格拉赫。在施特恩之后,爱因斯坦就再没有那种通过正常程序由大学付工资的助手。1914年,他搬到了柏林,在普鲁士科学院任职,之后多年一直是独自工作,甚至在1917年当上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之后,也是如此。但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爱因斯坦开始研究统一场理论之后,他似乎需要年轻的助手们(包括一位女士)的帮助。在这些助手中,第一位是雅各布·格罗默(Jakob Grommer),他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和爱因斯坦一起工作了几年。由于俄罗斯犹太人的身份和身体畸形(他患有一种疾病,引起他的头和四肢变大),格罗默不能获得任何学术职位。他曾在自己的祖国“白色俄罗斯”(White Russia,今天的白俄罗斯[Belarus])接受了[今后]成为塔木德(Talmudic)学者的教育,接着来到格丁根学习数学,并很快被公认是不同寻常的天才。在白俄罗斯的明斯克获得学术职位之前,他在爱因斯坦任所长的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支持下,和爱因斯坦工作很多年。格罗默不幸于1933年英年早逝。爱因斯坦可能是受到和格罗默共事经历的鼓舞,从“德国科学紧急协会”(Notgemeinschaft der Deutschen Wissenschaft)要来更多的非临时资金以支持未来助手。“德国科学紧急协会”成立于1920年,旨在从公众和私人资源中为德国科学研究获得资金。移民到美国之后,他的助手们主要由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资助。第一位担任“科学紧急协会”支持的正式职位的是匈牙利物理学家科尼留斯·兰佐斯(Cornelius Lanczos),他于1928年成为爱因斯坦的助手。然而,他对爱因斯坦统一场论的思想并无特别兴趣(那时的爱因斯坦正研究绝对平行性[teleparallelism]方法),二人也没有合写过任何论文。和兰佐斯任期有重叠的助手是和爱因斯坦一起研究绝对平行性理论的赫尔曼·明茨(Hermann Muentz)。1930年,爱因斯坦开始了和瓦尔特·迈尔(Walther Mayer)的长期合作。他为后者谋取了一系列职位;在爱因斯坦1933年前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时,也为迈尔在该院争取了一个永久职位。他们合作研究绝对平行性理论和半矢量。出人意料的是,二人在普林斯顿安定下来后不久,便终止了彼此的合作。而迈尔则专注于他自己在纯数学中的研究。爱因斯坦的第一位美国助手是内森·罗森(Nathan Rosen)。他们从1934年一起工作,直到1......

  1. 信息
  2. 中文版序言
  3. 序言
    1. 本书的结构
    2. 资料来源
    3. 致谢
  4. 年表
  5. 信条:“我的信念”
    1. 我的信念
  6. 第一篇 个人与家庭关系圈
    1. 生平信息:证件复印件
      1. 出生证
      2. 成绩单
      3. 博士学位证书
      4. 诺贝尔奖证书
      5. 美国入籍证书
      6. 死亡证明
    2. 出生信息
    3. 档案
      1. 海伦·杜卡斯
      2. 奥托·内森
    4. 从外国学术团体获得的各种奖项、荣誉学位和荣誉会员资格
      1. 奖状、奖章与其他荣誉
      2. 荣誉学位(荣誉博士学位)
      3. 从外国科学院和学术团体获得的荣誉会员资格(爱因斯坦当时并没有居住在相关城市或国家)
    5. 职业生涯
      1. 受雇年月、职务头衔和雇主一览表
      2. 工作经历
      3. 工作地点
      4. 伯尔尼专利局
      5. 伯尔尼大学
      6. 苏黎世大学
      7. 布拉格德语大学
      8.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9. 普鲁士科学院、柏林大学与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
      10.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6. 公民身份与移民美国
    7. 住所
    8. 所受的教育与就读的学校
      1. 教育背景
      2. 就读的中小学与大学
    9. “爱因斯坦文稿项目”与《爱因斯坦全集》
      1. “爱因斯坦文稿项目”前史
      2. 最初几年
      3. 与遗产方之间存在的法律问题
      4. 资金来源
      5. 项目启动
      6. 波士顿办公室
      7. 编辑漫笔
      8. 约翰·施塔切尔辞职,罗伯特·舒尔曼担任负责人
      9. 迁至加州理工学院
      10. 《爱因斯坦全集》各卷与编辑
    10. 声望
      1. 媒体
      2. 艺术与商业主义
    11. 家庭
      1. 家庭关系
      2. 祖父母与父母
      3. 妹妹:玛丽亚(玛雅)·温特勒-爱因斯坦及其丈夫保罗·温特勒
      4. 第一个家庭(由爱因斯坦、米列娃及其后代组成)
        1. 米列娃·爱因斯坦-马里奇——第一任妻子
        2. “丽瑟尔”·爱因斯坦以及对她的搜寻
        3. 汉斯·阿耳伯特·爱因斯坦及其妻子:弗里达·克内希特;伊丽莎白·罗博兹
        4. 伯恩哈德·爱因斯坦及其妻子:奥德·阿舍尔;多丽丝·施韦策
        5. 克劳斯·爱因斯坦
        6. 伊夫琳·爱因斯坦及其丈夫:格罗弗·克兰茨
        7. 爱德华·爱因斯坦
      5. 第二个家庭(由爱因斯坦、爱尔莎以及爱尔莎的两个女儿组成)
        1. 爱尔莎·勒文塔尔(娘家姓爱因斯坦)——第二任妻子
        2. 伊尔莎·勒文塔尔·爱因斯坦及其丈夫:鲁道夫·凯泽
        3. 玛戈特·勒文塔尔·爱因斯坦及其丈夫:德米特里·马里亚诺夫
    12. 朋友
      1. 米凯勒·贝索
      2. 库尔特·布卢门菲尔德
      3. 玻恩夫妇
      4. 古斯塔夫·布基
      5. 吕西安·沙旺
      6. 雅各布·埃拉特
      7. 保罗·埃伦费斯特
      8. 比利时王后伊丽莎白
      9. 马塞尔·格罗斯曼
      10. 康拉德·哈比希特
      11. 汉斯·米萨姆
      12. 奥托·内森
      13. 格奥尔格·尼柯莱
      14. 雅诺斯·普勒什
      15. 罗曼·罗兰
      16. 莫里斯(莫里茨)·索洛文
      17. 温特勒一家
      18. 斯蒂芬·怀斯
      19. 海因里希·赞格尔
    13. 健康
      1. 健康检查
      2. 健康问题
    14. 错误看法与误解
      1. 收养伊尔莎·爱因斯坦和玛戈特·爱因斯坦
      2. 阿斯伯格综合征
      3. 差学生
      4. 共产主义者
      5. 还不如去钓鱼
      6. 对原子弹负有责任
      7. 左撇子
      8. 米列娃·马里奇,被断言为合作者
      9. 仅有十人或十二个人能够理解相对论
      10. 政治上的天真
      11. 素食主义者
      12. 广义相对论的验证对爱因斯坦来说并不重要
      13. 只是一位理论家
    15. 业余时间
      1. 徒步旅行
      2. 音乐
      3. 阅读
      4. 驾船航行
    16. 写诗和创作格言
      1. 诗歌
    17. 格言
    18. 君子好逑:确实存在的,可能性很大的以及或许有可能的浪漫关系
      1. 玛丽·温特勒(1877—1957)
      2. 伊尔莎·爱因斯坦(1897—1934)
      3. 贝蒂·诺伊曼(1900—1975?)
      4. 埃尔泽·科塔妮·耶路撒冷(1877—1942?)
      5. 埃斯特拉·卡岑伦博根(1886—1991)
      6. 玛格丽特·莱巴赫(1885—1938)
      7. 埃特尔·米哈诺夫斯基(生卒年不详)
      8. 托妮·门德尔(1878—1956)
      9. 玛格丽塔·科嫩科娃(约1896—1980)
      10. 约翰娜·范托娃(1901—1981)
    19. 秘书
      1. 伊尔莎·爱因斯坦
      2. 贝蒂·诺伊曼
      3. 海伦·杜卡斯
    20. 老师
      1. 在阿尔高州立中学
      2. 在瑞士联邦理工学校(ETH)
      3. 在苏黎世大学
    21. 旅行和旅行日记
      1. 美国,1921年
      2. 1922—1923年的亚洲之行:远东和巴勒斯坦
      3. 前往巴勒斯坦
      4. 西班牙,1923年
      5. 南美洲,1925年
      6. 阿根廷
      7. 乌拉圭
      8. 巴西
      9. 再到美国,1930—1931年
      10. 牛津,1931年5月
      11. 美国,1931—1932年
      12. 美国,1932—1933年
    22. 死亡
      1. 海伦·杜卡斯记录的爱因斯坦最后的日子
      2. 大脑被摘除
      3. 最后遗嘱
        1. 阿耳伯特·爱因斯坦的最后遗嘱,1950年3月18日
  7. 第二篇 科学生涯
    1. “奇迹年”(Annus Mirabilis)
    2. 助手
    3. 合作者
    4. 同事
      1. 弗里德里希(弗里茨)·阿德勒
      2. 尼尔斯·玻尔
      3. 玛丽·居里
      4. 亚瑟·斯坦利·爱丁顿
      5. 库尔特·哥德尔
      6. 弗里茨·哈伯
      7. 大卫·希尔伯特
      8. 保罗·朗之万
      9. 马克斯·冯·劳厄
      10. 菲利普·莱纳德
      11. H.A.洛伦兹
      12. 瓦尔特·能斯特
      13. J.罗伯特·奥本海默
      14. 保罗·潘勒韦
      15. 沃尔夫冈·泡利
      16. 马克斯·普朗克
      17. 威廉·德西特
      18. 阿诺尔德·索末菲
    5. 概念
      1. 超距作用——量子远程传态
      2. 时间之矢
      3. 非对称理论
      4. 原子
      5. 黑体(热)辐射
      6.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7. 玻色-爱因斯坦统计
      8. 布朗运动
      9. 极隧射线
      10. 宇宙常数
      11. 宇宙学
      12. 决定论
      13. 绝对平行性
      14. E=mc2
      15. 埃伦费斯特悖论
      16. 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
      17. 爱因斯坦-罗森桥
      18. 均分定理
      19. 涨落理论
      20. 幽灵场
      21. 引力波
      22. 引力-磁性
      23. 空洞论断
      24. 长度收缩
      25. 度规
      26. 分子大小
      27. 超定方程组与统一场论
      28. 光电效应
      29. 光子(光量子)
      30. 相对论的四个原理
        1. 相对性原理
        2. 光速不变原理
        3. 等效原理
        4. 马赫原理
      31. 量子力学
      32. 辐射计效应
      33. 同时性的相对性
      34. 时空
      35. 比热容
      36. 热力学第三定律
      37. 时间
      38. 时间膨胀
      39. 波粒二象性
    6. 博士论文
    7. 影响爱因斯坦的科学先辈及同代人
    8. 分子运动论
    9. 主要的科学演讲
      1. 已出版的演讲
      2. 未出版的演讲
    10. 诺贝尔奖
    11. 专利与发明
    12. 科学哲学
    13. 量子理论
    14. 相对论
      1. 狭义相对论
        1. 狭义相对论的实验检验
      2. 广义相对论
        1. 广义相对论的实验验证
      3. 反相对论运动
    15. 对手
    16. 科学论文
    17. 广泛的科学涉猎
    18. 索尔维会议
    19. 思想实验
    20. 统一场论
      1. 影响爱因斯坦的早期统一场理论
        1. 赫尔曼·外尔的理论
        2. 特奥多尔·卡鲁扎的理论
        3. 亚瑟·斯坦利·爱丁顿的理论
  8. 第三篇 身份与原则
    1. 民权与人权
    2. 爱因斯坦关于教育的观点
      1. “噩梦”
      2. “讲堂中的骚动”
    3. 犹太身份和纽带
      1. 旧的和新的归属感
      2. 催化剂:库尔特·布卢门菲尔德的作用
      3. 文化犹太复国主义理想
      4.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5. 犹太人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1. 面对英美委员会的证词
    4. 组织联系
      1. 奥林匹亚科学院
      2. “新祖国联盟”
      3. 国际智力合作委员会
      4. 原子能科学家紧急委员会
    5. 政治背景
      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魏玛共和国,1914—1932年
        1. 《告欧洲人书》
        2. 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一封信(选自《为什么会有战争?》)
      2. 希特勒掌权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933—1945年
        1. 就原子弹问题给罗斯福总统的信
      3. 战后与冷战,1946—1955年
        1. 联邦调查局的爱因斯坦档案
        2.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4. 决议
    6. 政治哲学
      1. 和平主义
      2. 社会主义
      3. 世界政府
    7. 宗教
  9. 附录
    1. 附录A 爱因斯坦传记、专题图书、儿童读物和电影资料选
      1. 传记
      2. 专题图书
      3. 儿童读物
      4. 纪录片
    2. 附录B 、官方许可与授权
    3. 附录C 附带简短注释的爱因斯坦著作目录
  10. 参考文献
  11. 网页
  12.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