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的原野(诺奖得主君特·格拉斯代表作;回顾3月革命到两德统一的德国史,以嬉戏般的黑色寓言,描绘历史被遗忘的一面) (君特·格拉斯文集)_AZW3_MOBI_EPUB_君特·格拉斯

内容节选

第三部 十六 到施特拉尔松去,继续往前走 他的避暑地,去疗养浴场的旅游,中等价格的庇护所,不总是与身份相当,可是行李当中总带着手稿——一再积压下来的中篇小说,为罗登贝格撰写的预约的文章,初校校样。我们读到对于有霉味的房间,对于晚到后吵吵嚷嚷的客人,对于狂吠不停的狗,对于天气的抱怨。他从各地给诸如赫茨、斯特凡尼和弗里德兰德等出版商、编辑和朋友写信。当他独自一人旅游时,他就给太太和女儿写道:“就像我每一次擅自离开柏林那样,我在这儿的情况很好……” 他在第一部长篇小说发排之后,马上就构思中篇小说《沙赫·封·乌特诺夫》。就在他的这个中篇小说从1882年7月份起预先在《福斯报》上刊载前不久,他从哈尔茨山的塔勒通知他的儿子——此人的教条主义总使他,尤其是在政治领域使他持有这样的见解:“阿尔萨斯人有两百年之久都是法国人,如果他们现在终于说:‘虽说是埃尔温·封·施泰因巴赫,我们喜欢德国人,但是更喜欢法国人,’那么,这也没有什么好反对的……” 1883年8月,那位六十三岁的老翁在诺德尼岛上完成了继《通奸者》之后,又完成了另一部通奸长篇小说《佩特菲伯爵》。他从那里给埃米莉写信说:“你抱怨我烦琐。可是我这种烦琐同我在文学方面的长处却息息相关。我处理小事情就像处理大事情一样,充满着同样的爱……” 对付别人的疾病,他有的是办法:“如果有痛风的毛病,那么柏林比克龙许贝尔强。”可是“精神分裂症”却几次三番地,经常地把他拽到巨人山脉。 他的通信朋友弗里德兰德曾经告诉他一个素材,说的是西里西亚林务官和偷猎者的故事。他在那里根据这一素材,着手进行一部书名为《克维特》的手稿的准备工作。1885年6月初,他给留在柏林的埃米莉写信:“……就其所能,构思了一部新的中篇小说,就是能够写成提纲的部分,到处都缺乏素材。前半部分这些素材还凑合,因为这半部分故事就发生在此地,后半部分——这半部分故事发生在美洲的门诺派教徒当中——完全……” 再说,初级法院推事格奥尔格·弗里德兰德博士住在施密德贝格,就在克龙许贝尔附近,大家经常见面。“人们可以同西尔贝施泰因详细讨论问题,而同罗伊斯王子却不能。所以说,西尔贝施泰因万岁!要不就是弗里德兰德……” 避暑期间,当手拿清样的他遇到职业上的麻烦时——“不得不一再阅读自己的作品,这不仅仅耗费精力,而且还变得愚昧无知”——他便在一封信中把自己的恼怒倾诉出来。这封信是他于1887年7月18日写给弗里德里希·斯特凡尼的。当时,斯特凡尼打算连续刊登《迷惘与混乱》,现在却不得不读到作者《福斯报》上蹩脚的长条校样的评论:“你们就做我所希望的事情吧。费双倍的力气,这样做使人要费双倍的力气!” 1891年,也就是他患精神病的前一年,8月份他整整一个月都在北海的弗尔岛上的维克度过。“我还没有遇到一个可以与之说上五句话的人……”他向女儿玛尔塔诉苦道。很可惜,她给父亲写的信没有放在档案馆。我们只是从引文中——“……你这种‘多种动机的欺骗计划’的说法成功了……”——得知,梅特写信的文体同他的文体相吻合。每当冯提说到玛尔塔·武特克,称“她笔头比口头强”时,我们都要设想一句下落不明的引文。 他从基森根浴场,一再从卡尔斯巴德,从他最后一次同太太和女儿一起疗养的地方——那是1898年9月初——给他儿子弗里德尔,给这个自从《施蒂娜》和《燕妮·特赖贝尔夫人》开始,一直出版父亲著作的人回信:“你给我寄来的评论文章,我已经读完了,或者说得更正确一些,是浏览了一遍。在《每日展望》上面发表的文章,有些地方简直令人捧腹大笑。他在一个地方写道:‘他(特奥多尔·冯塔纳)等他的新娘子不得不等五年。’在此之后,莱克斯纳就只好成了萨克森人……” 又回到柏林后,梅特终于同建筑师弗里奇博士订婚了。那个多年来一直对他表示友好的批评家保罗·施伦特尔说道:“为了庆祝同他志趣相投的女儿订婚,准备了一次饭菜精美的小型宴会。只有九个人参加。这个满头银丝、和蔼可亲、雍容华贵的老人成了闲聊的中心和灵魂……”四天之后,这个老人,或者说像我们习惯讲的那样,这位不朽之人便与世长辞。 在玛尔塔·武特克同建筑企业家海因茨-马丁·格龙德曼的婚礼和接踵而来的喜庆宴会之后——因为弗罗因德利希教授夫妇没有参加,所以只有十个人,算上霍夫塔勒,是十一个人济济一堂——新婚夫妇即刻动身,实现新娘父亲座右铭:“即使时间短暂,蜜月旅行必须进行。” 他们坐在格龙德曼的宝马车里面经过什未林。他们在那儿作短暂停留,去察看面向大湖的未来住宅,然后又继续往吕贝克和费马恩岛上的普特加尔登驶去,从那儿坐渡船去罗德比,两个钟头以后就到了哥本哈根。要参观那里的名胜古迹得花整整三天的时间。接着,他们便像预订的那样,在莫恩岛上克尔德比的“普雷斯特基尔德饭店”下榻。 可是,这个仍然赤日炎炎的城市连新娘的父母也留不住。这个在各部大楼受雇做半日工作的文件递送员有权要求获得带全薪......

  1. 前折页
  2. 书名页
  3. 目录
  4. 译者序
  5. 文前辅文
  6. 第一部
    1. 一 在界墙啄木鸟群中
    2. 二 近乎苏格兰情调
    3. 三 如同出自利贝曼之手
    4. 四 念好多次主祷文那么久
    5. 五 坐在长沙发上
    6. 六 在鸭群中有一只凤头
    7. 七 在双人墓穴前
    8. 八 花坚挺的货币,踏上童话般的旅途
  7. 第二部
    1. 九 这是些敏感的问题
    2. 十 为什么扯无名指
    3. 十一 用削尖的铅笔
    4. 十二 在中国地毯上
    5. 十三 关于信仰价值的汇价
    6. 十四 玛尔塔的婚礼
    7. 十五 新娘为什么哭泣
  8. 第三部
    1. 十六 到施特拉尔松去,继续往前走
    2. 十七 岛上来客
    3. 十八 踩水时
    4. 十九 独自在船上
    5. 二十 交换位置
    6. 二十一 划船闲聊
    7. 二十二 三人同舟
    8. 二十三 欢乐!欢乐!
  9. 第四部
    1. 二十四 一座又一座桥梁
    2. 二十五 面临深渊
    3. 二十六 一个有桌子的房间
    4. 二十七 在托管局上班
    5. 二十八 站到纪念碑前
    6. 二十九 在纪念碑上对下面讲话
    7. 三十 不止一次谋杀
    8. 三十一 弗吕奥夫太太那些植物
    9. 三十二 寻找一个词
  10. 第五部
    1. 三十三 一场虚惊
    2. 三十四 受到轮流护理
    3. 三十五 死者的遗骸
    4. 三十六 各种不同的火灾,或者说:谁玩的火?
    5. 三十七 多少有点幸运
  11. 后折页
  12.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