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节选

02 来自联想的复盘模型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 沃伦·巴菲特有句名言:“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山坡。” 为了说明复利的滚雪球效应,查理·芒格(6)曾打趣他的老伙计说,巴菲特会将理发花掉的10美元实际看成30万美元。 巴菲特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举过一个实例。从1900年1月1日到1999年12月31日,美国道琼斯指数从65.73点上涨到了11 497.12点,100年增长了176倍,非常可观。不过,通过计算,我们不难发现年复合增长率只有5.3%。也就是说,即便年度收益率并不高,但只要积累的时间足够长,也能获得巨大收益。 复利思维有助于打破一夜暴富的非理性投资幻想,鼓励人们与时间做朋友,做个坚定的长期主义者。 虽然这个观点令人备受鼓舞,但如果你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否则,世界上怎会有关于巴菲特的“股神”传说呢?复利思维虽然不难理解,但如何实践呢? 根据滚雪球的原理,具备复利效应的资产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最好每年都有回报;第二,回报持续的时间要足够长;第三,即便有些年份出现亏损,但回撤幅度不能太大。比如,前5年每年都是5.3%的收益率,到了第六年初,投资合计增长了30%,但第六年末资产价格下跌了20%,雪球就没有越滚越大。 由于投资是对资产组合未来价值的估算,哪怕只考虑这三方面的衡量因素,实际情况也充满无穷多的变数,不确定性极大,一切皆有可能。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资产符合这三个特征呢? 世界头号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在《原则》一书中写道:“40年前,也就是桥水基金初创之时(1975年),构成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即道琼斯指数)的30家上市公司,目前仅剩6家。其中的很多公司,像美国制罐、美国烟草、伯利恒钢铁、联合食品、国际镍业、伍尔沃斯等,都已不复存在,还有一些公司(如希尔斯、杰斯曼、柯达)变化大到几乎被人遗忘。而如今在道琼斯指数成分股名单中傲视群雄的公司,如苹果、思科,当时都还没有成立。”能够入选道琼斯指数的公司都是一个时代的传奇,是名副其实的白马龙头大蓝筹。然而,即便投资这些伟大的公司,也有可能无法实现复利的滚雪球效应。 由此可见,如果只了解复利的理念,却没有掌握具体的实践方法,那么,想要通过复利思维来实现财富增长的愿望只能是空想。 进化论缔造者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第1章主要介绍了复盘的理念和价值,这一章,我们将从整体上对复盘方法做个概述,为后续的分步骤操作构建完整的逻辑框架。毕竟,只有将理念落实为方法,能用、会用复盘,我们才能真正从中受益。 好的复盘,需要做到“五反” 复盘是指“把做过的事情,再从头过一遍”。这句话听上去太过简单,难免让人心生疑虑:只要按照这个简单的方法做,就能真的长本事、获得成功吗?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深度剖析一下这个看似简单的方法背后所蕴含的五重作用机制。 彼得·德鲁克在1999年出版了《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其第6章“自我管理”一篇被摘录刊发在2005年1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上,这期杂志成为该期刊自创刊以来重印次数最多的一期。 德鲁克在文章中写道:“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只能靠发挥自己的长处。从事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作是无法取得成就的,更不用说那些自己根本干不了的事情。”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发现自己的长处呢?德鲁克推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若想发现自己的长处,唯一的途径就是反馈分析法。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可以事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12个月之后,再将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进行比较。我本人使用这种方法已经有15~20年了,而每次使用都有意外的收获。” 这就是复盘的第一重作用——反馈,即将客观的结果与当初的预期进行比较,不沉溺于自圆其说的主观臆想,正视结果,直面现实,有理想但不理想化。 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和他的两个同事在柏林的顶级音乐学院做了一次开创性的试验,其发现后来被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命名为“一万小时定律”,即一个人的技能若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无论是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作家,还是篮球运动员、棋手,练习时间必须超过一万小时,任何行业概不例外。 那么是不是只要足够勤奋,当练习时间累积够一万小时以后,就一定能成为顶尖高手呢?其实不然。埃里克森发现,高手通常都经历了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的表面意思似乎是,练习的时候要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基础条件,更重要的是另外两个条件:第一,将复杂的技术分解为可反复练习的小模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的概率极低;第二,练习时要能随时知晓动作产生的效果,尤其是当情形与预期不相符时做出的调整动作。在某种程度上,刻意练习是以消灭错误为主的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 由此可见,如果只是一次又一次地......

  1. 信息
  2. 各方赞誉
  3. 测一测,你对复盘了解多少?
  4. 推荐序一 向未来敞开自己
  5. 推荐序二 我们真的就做得这么好了吗
  6. 推荐序三 时趣在复盘中持续进化
  7. 前言 复盘,赢得复杂游戏的简单智慧
  8. 第一部分 复盘:把做过的事情,再从头过一遍
    1. 01 重新定义复盘
      1. 从“胜利的准备”到“胜利的习惯”
      2. 有勇气研究失败,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3. 用输出检验和倒逼输入
      4. 6个知识点重新定义复盘
    2. 02 来自联想的复盘模型
      1. 好的复盘,需要做到“五反”
      2. 复盘的本质是,“想到—做到—得到”
      3. 逻辑+行动,复盘方法的两个维度
      4. 复盘模型的5个硬步骤与5个软文化
  9. 第二部分 5大步骤+5个原则,真正做到有效复盘
    1. 03 步骤1:梳理过程,跨越3个复盘误区
      1. 复盘第一误区:比做不好更差的是不做
      2. 复盘第二误区:只注重逻辑方法,没有业务细节
      3. 复盘第三误区:只做观察者,很难真正理解行动者
      4. 梳理过程的3大实战要点
    2. 04 步骤2:回顾目标,目标体系必须保持一致
      1. 复盘不包治百病:目标感与随机性
      2. 目标体系一致性的力量
      3. 结构化思考的常识
      4. 回顾目标的3大实战要点
    3. 05 步骤3:评估结果,全面对比“结果”与“目标”
      1. “闪电”博尔特的遗憾
      2. 无法衡量就无法评估,无法评估就无法管理
      3. 做好结果评估的3个层次
      4. 破解评估结果中的两个难点
      5. 从评估目标到评估目的,拒绝掉入可评估的数字陷阱
      6. 评估结果的3大实战要点
    4. 06 步骤4:分析原因,聚焦解决而非问题本身
      1. 看路还是看墙
      2. 思路模式1:聚焦问题的流程和方法
      3. 思路模式2:聚焦解决的流程和方法
      4. 分析原因的3大实战要点
    5. 07 步骤5:总结经验,好的复盘在于生成新洞察
      1. 深度解构洞察力
      2. 好的洞察力从何而来
      3. 事为先,人为重
      4. 总结经验的3大实战要点
    6. 08 复盘5原则,构建与复盘匹配的心智模式
      1. 信念的力量
      2. 原则1:实事求是,不用假问题得出假结论
      3. 原则2:开放心态,保持与外界的信息交互
      4. 原则3:反思自我,关注究竟学到了什么
      5. 原则4:坦诚表达,有话直说,好好说
      6. 原则5:集思广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 第三部分 不断复盘,持续进步,主动进化
    1. 09 好的复盘,从开好一个复盘会开始
      1. 应用复盘模型的最佳实践
      2. 项目复盘,经营复盘,战略复盘
    2. 10 复盘塑造的7个正向组织习惯
      1. 养成复盘的习惯
      2. 3个问题的答案
      3. 高绩效组织的7个习惯
  11. 结语 实践复盘,从被动选择到主动进化的发动机
  12. 附录 一个完整的复盘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