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之乱_AZW3_MOBI_EPUB_李旭东 著

内容节选

第一章 天宝危机 狠辣的权相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五月的一天,作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李林甫首次以宰相身份走入庄严肃穆的政事堂。 其实,早在十一年前,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更,也标志着政事堂由单纯的议事机构变为政务决策与中枢处理机构。 能够走进中书门下是每个大唐官员梦寐以求之事,因为那里是大唐的权力核心和决策中枢。 不过此时的宰相却分三六九等,李林甫只是位列“同中书门下三品”,地位要逊于中书令张九龄和侍中裴耀卿,因此他最初的宰相生涯其实并不如意,一直被资格更老、地位更高的张九龄和裴耀卿压制着。 不过老谋深算的李林甫却并不急于争权,很多事情并不是争来的而是等来的。“等”并不是坐享其成,也不是守株待兔,而是坐以待变,谈笑间对手灰飞烟灭。 经过两年多的等待,李林甫终于等到了反击的机会,也等来了投桃报李的机会。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的冬天注定深深地影响着大唐未来的走向。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皇子们居住的“十王宅”显得一片萧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个人聚在了一起,不过他们此时还不知道这次聚会将会给他们惹来天大的祸事。 李瑛的母亲赵丽妃早在玄宗皇帝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便服侍在他的身旁。玄宗是一位艺术造诣很高的皇帝,晓音律,善歌舞,自然对歌女出身的赵丽妃情有独钟。由于王皇后一直没有子嗣,玄宗便册立赵丽妃之子李瑛为皇太子,可武惠妃的出现却使得玄宗皇帝对赵丽妃的宠爱日衰。 在偌大的皇宫之中,能够得宠的妃子总是凤毛麟角,而那些被皇帝冷落在一旁的妃子只能独自品味失落的滋味,变得越来越没有存在感。赵丽妃就是在这种悲凉中带着无尽的悔恨离开了这个残酷的世界。失去母亲庇护的李瑛感到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无助,也越来越惶恐! 李瑛终日闷闷不乐,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两人与李瑛一向颇为要好,不仅年龄相近,脾气也相投。李瑶的母亲皇甫德仪、李琚的母亲刘才人跟李瑛的母亲赵丽妃很早便熟识了。三人后来都失宠了,唯一的不同就是此前受恩宠的程度并不一样,李瑛的母亲是地位显赫的丽妃,在宫中仅次于惠妃;李瑶的母亲则是地位次一等的六仪之一德仪;李琚的母亲仅仅是个才人。李瑛母亲失宠后的心理落差无疑更大一些。 在摇曳的烛光中,李瑛沉默不语,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酒,颇有几分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意味。 见李瑛只是一味地喝闷酒,李瑶忙劝慰道:“二哥,不必为那些烦心事劳心费神。你是天命所归,谁也撼动不了你的太子之位!” 李琚随即附和道:“五哥所言极是,李瑁那副文文弱弱的样子怎么能够治国呢?不过是仗着母亲得宠而招摇过市罢了!” 几杯酒下肚,李琚已经微微有些醉意了,那些在内心深处堆积的不满在酒精的刺激下充分地发酵,他情绪激动地说:“父亲真是老糊涂了,竟然如此宠信妖媚的武惠妃!要是她再一味地苦苦相逼,咱们干脆就清君侧!” “清君侧”三个字一出,李瑛的酒顿时就醒了,而且还吓出了一身冷汗。其实李琚自己也觉得有些失言了,但嘴上却仍旧假装强硬道:“五哥多虑了。难道我们还怕了她不成!” 李瑛终于打破了沉默,语气严厉地说:“天色已晚,大家还是各自回府吧!刚才说的话万万不可泄露出去!” 他们不会想到,此时窗外有一双阴森可怖的眼睛正在密切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武惠妃跪在玄宗皇帝跟前,痛哭流涕地说:“太子李瑛见陛下甚是宠爱瑁儿,于是便心生不满,勾结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企图谋害我们母子,他居然还对陛下横加指责。还请陛下为我们母子做主啊!” 在宠妃撼天动地的哭声中,玄宗皇帝心中的怒火顿时便熊熊燃烧起来。 玄宗皇帝即位之前,政变频繁,局势动荡。有鉴于此,玄宗皇帝上台后加强了对诸王的控制,并于开元十年(公元722年)九月特地重申:“自今以后,诸王、公主、驸马、外戚家,除非至亲以外,不得出入门庭,妄说言语……贵戚懿亲,宜书座右。” 玄宗皇帝不仅严禁诸王结交朝臣,还严格限制皇亲国戚之间的来往。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属于“同父异母”的至亲,虽并不在禁止之列,但他们之间的频繁来往依然引起了玄宗皇帝的警觉。 从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退位到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七月玄宗皇帝李隆基诛杀太平公主,在短短八年半的时间里竟发生了七起政变。玄宗皇帝要么是旁观者,要么是亲历者,他强烈而又真切地感受到了不计其数的人都在觊觎着他坐着的宝座。 很多政治宠儿就因为早生了那么几年甚至几天便可以顺理成章地被册立为太子,继而登基称帝,一切都是那么顺风顺水,可玄宗皇帝所走的每一步都是那么惊心动魄,当藩王时如此,成为太子后也是如此,当了皇帝后依然如此。他能时刻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有的是真实的,也有很多只是臆想的。为此,他曾经猜忌过功臣,猜忌过兄弟,晚年又将猜疑的矛头指向自己的儿子。......

  1. 第一章 天宝危机
    1. 狠辣的权相
    2. 骄纵的宠妃
    3. 升迁的奇迹
    4. 误国的奸相
    5. 叛乱的准备
  2. 第二章 安史之乱
    1. 狂飙突进的叛军
    2. 稍纵即逝的战机
    3. 关系重大的潼关
    4. 父子相残的悲剧
    5. 酣畅淋漓的反击
    6. 久攻不下的邺城
    7. 始料未及的逆转
    8. 后患无穷的胜利
  3. 第三章 德宗危局
    1. 小试牛刀的曙光
    2. 战事胜利在望
    3. 急转直下的形势
    4. 生死攸关的局面
    5. 骤然而至的兵变
    6. 烽烟再起的关中
    7. 再次降临的曙光
    8. 兵权在握的宦官
  4. 第四章 元和中兴
    1. 喜忧参半的困境
    2. 捉襟见肘的财政
    3. 事关全局的淮西
    4. 明目张胆的刺杀
    5. 两线作战的困惑
    6. 骤然而至的大捷
    7. 壮志难酬的皇帝
    8. 前功尽弃的无奈
  5. 第五章 朋党之争
    1. 牛李党争的真相
    2. 祸国殃民的小人
    3. 甘露之变的惊雷
    4. 死灰复燃的党争
    5. 武宗中兴的局面
    6. 一代权相的末日
  6. 第六章 帷幕落下
    1. 敢笑黄巢不丈夫
    2. 宣武自古多佞臣
    3. 江河日下哭无泪
  7. 唐朝(涉及本书)皇帝世系表
  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