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的现代性_AZW3_MOBI_EPUB_罗芙芸

内容节选

第三章 医学的交汇与分流 不断向前发展的整个文明进程在他们的意识中只留下了一个模糊的印象。他们用文明的成果来炫耀自己,以示自己的天赋高于他人……从这时候起,那些推行殖民政策,并因此而成了欧洲以外广大地区上等阶级的那些民族,便将自身的优越感和“文明”的意识作为了为殖民统治辩护的工具。 ——诺贝特·埃利亚斯(Norbert Elias),《文明的进程》 (The Civilizing Process) 1842年是英国史上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鸦片战争结束,南京条约签订,开设香港、上海和其他中国港口为英国租界,并揭开了大英帝国对亚洲最大的帝国大清的军事征服序幕。同样在这一年,埃德温•查德威克(Edwin Chadwick)出版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不列颠劳动人口的卫生状况报告》(Report on an Inquiry into the Sanitary Conditions of the Labouring Population of Great Britain)。在这篇报告中,记者、改革家和无产阶级试图揭示环境因素在疾病中的重要性。通过翔实的数据和犀利的文笔,查德威克宣称,大英帝国穷人中可耻的高死亡率首先并且最主要是由污秽、污水和有害的空气所造成,对于这些状况,国家的政府部门有责任加以检测和清除。在随后的数十年里,城市卫生成为欧洲人界定其文明“先进性”的主要特征。对许多欧洲人而言,医学理论和疾病控制上的优越性成为“西方”区别于“东方”的主要特征。 欧洲人对这种医学“大分流”的自信是被误导的,而且言之过早。我引用了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同名著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The Great Divergence: Europe,China,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中的“大分流”一词。 (1) 彭慕兰指出,中国和欧洲的经济差异直到19世纪前都是极小的,19世纪时,欧洲的部分国家开始从可用的煤矿资源和军事帝国主义中获取丰富利益。在分流以前,欧亚大陆两边的人口都处于相同的人口和环境压力之下,并且同样成功的策略来缓解那些压力。尽管彭慕兰的理论引发了诸多争论,但是有关相似性和分流这样的问题,却被有意识地用于欧洲声称其具有优越性的其他领域。尽管由于欧洲人建立了对清帝国的军事优势,中国和欧洲的致病与疾病预防理论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并没有出现大的分流。真正的差异在于疾病预防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并且正是这种新的分流在世纪中叶推动了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最具争议的医学交汇。 一场卫生变革席卷了英国城市,新兴起一种对由政府组织的疾病预防方法的潮流,但这并不是医学改革的结果。相反,它是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社会和价值体系的一套特有趋势的产物。卫生和医学的政治结构的变革,是在国内与传染病作斗争和国外战争的过程中,对暴露出的惊人缺陷的所作出的反应。大英帝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同时进行工业生产和帝国扩张,依靠的是其两大国家力量的健康:工人和军队。在城市和帝国的实验室中进行的反复试验,致使19世纪末的欧洲和中国出现了有意义的分流,这种分流推动了以卫生为中心的中国积弱话语的产生。 (2) 在查德威克的报告出版以及大英帝国全国性公共卫生争论开展的仅仅几年后,1858年的英国士兵和平民,却已经带着良好的医学和卫生优越感,踏上了天津的土地。他们甫一到达,似乎就已经忘了,在他们自己的国家还有着很高的婴儿死亡率,肺结核和痢疾的高发病率,以及霍乱和斑疹伤寒这样的破坏性传染病。工业革命也许产生了打败清朝和其他外国力量的军队,但也给国内日益贫困的人口带来了疾病。曾经一度,英国的医学专业人士对他们的治疗方法是否有效性不敢确信,而英国的医学从业者对致病原因的看法也莫衷一是。 来到天津的英国医生对疾病和治疗方法理解的多样性(英国和中国医生的观点有时则具有惊人相似性)表明,在这一点上,并不存在一个独特的“西医”,可以区别并统治“中医”,也没有刻板地将中国人视为不卫生和不健康的。当英国人第一次来到天津的时候,他们改变了城市的景观,并以卫生为名建立起医院,但是要到四十年后,在区分现代和非现代的卫生的霸权结构下,科学转变和帝国主义的深化才加入这些活动中,这种区别体现在20世纪卫生的含义中。这种霸权的缺失部分原因是英国人行为的错误百出。尽管他们具有文明和卫生上的优越感,在天津的英国人却不能免于卫生上的失误或医学理论的失当。就像周围的中国人一样,他们很容易感染传染性的霍乱。而且在天津,大英帝国甚至屡屡受挫于对大清帝国的军事行动。 这种医学交汇和分流的话语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随着西方医学乘着皇家舰队的乌木号(HMS Coromandel)舰船,进入海河并向天津进发。 大沽之战的血与水 1859年6月中旬,新上......

  1. 序  言
  2. 导  言
  3. 第一章 “包治百病”: 20世纪前的卫生
  4. 第二章 天津的卫生与疾病
  5. 第三章 医学的交汇与分流
  6. 第四章 中国通商口岸的卫生翻译
  7. 第五章 日本明治时期卫生翻译的转变
  8. 第六章   缺陷和主权:天津被占领期间的卫生现代性,1900—1902
  9. 第七章 可见与不可见:城市景观和卫生的边界
  10. 第八章 卫生和现代性的渴望
  11. 第九章 日本人在天津的细菌管理
  12. 第十章   细菌战和爱国卫生
  13. 结  语
  14.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