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色视朝:晚清的朝会、文书与政治决策_AZW3_MOBI_EPUB_李文杰

内容节选

第三章垂帘听政、训政、归政与晚清的奏摺处理 清朝的最后50年,是近代中国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段,既产生了为清朝士人所称颂、媲美前代的“同光中兴”,也出现了为后世所熟知、学界聚焦的镇压太平天国、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系列事件。这一时段内,应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并直接促成各种政治后果的,首先是清代最高层的权力结构与政治制度的变化,它并非我们耳熟能详的“以军机处为标志的君主专制的顶峰”一句话所能概括。在该时段的多数时间内,出现了一种皇太后参与政务的垂帘听政和训政的制度。两次垂帘听政的后续,出现同治、光绪朝两种不同的“归政”模式,后一模式衍生的权力结构,直接酿成戊戌政变、己亥建储与庚子国变。(1) 前章对晚清的朝会,尤其是同治帝、光绪帝的时刻表进行了详细论述,本章将重点论述垂帘听政、训政、归政、皇帝亲政这一系列制度的基本意涵,聚焦于奏摺处理方式及其背后所体现的高层权力的分配与变动,补充前章内容,尝试从清代文书制度的内在线索来理解晚清政局的变化。 一、赞襄政务大臣制度 有关晚清“垂帘听政”的缘起,清人留有绘声绘色的叙述,学术界也有过详细的研究,它的基本过程已较为清晰,即咸丰帝去世后,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政变,推翻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主持的“赞襄政务大臣”体制,建立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奕訢以“议政王”头衔领导军机处辅政的新制度。(2)这一制度断续地存在于此后数十年的历史之中(“议政王”头衔存在的时间稍短),当然,其中出现过多次调整和变种,但可以肯定的是,康熙、雍正朝建立的以奏摺处理为核心、军机处协助为特点的君主专制,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 垂帘听政制度的内涵有哪些?在垂帘听政制度之下,皇太后、皇帝、军机处等各方权力如何划分?随着皇帝成年,这些权力又出现过哪些变化? 这些重大疑问似为既往研究的薄弱之处。由于清代君主的“集权”主要体现在国家重大事务的处理上,而这些重大事务,又往往围绕奏摺批阅、高级人事的安排(仍与文书相关)而展开,所以下文将聚焦于垂帘听政时期奏摺批阅程序的细节,借此考察当时最高权力结构的变化。 我们先将目光回溯到咸丰末年。 1861年8月2日(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病倒在承德行宫的咸丰帝改变平日奏摺的处理模式,不是先阅奏摺然后发下军机处、再召集军机大臣述旨。当天军机处《随手登记档》记载朝政处理新模式的出现: 本日,大人们同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一起召见,带下摺报二十一封,面奉谕旨:着御前大臣载垣、景寿、肃顺会同军机大臣公同阅看,分别拟定应批及应缮谕旨,夹签进呈。内清字二封,由满屋夹签,共夹签四十一件。次日随摺片单发下,内朱批一件、朱勾二件,均归朱笔包,馀归箍。另清字签二件,交满伴。(3) 《随手登记档》是由军机章京所记的有关奏摺处理流程的档册,记载及使用机构是军机处。故上述引文中,“大人们”是指行在的军机大臣。本来,奏摺应由君主亲拆亲阅,形成印象和意见后,发下军机处做后续处理,咸丰帝因卧病在床,没有体力亲阅奏摺,故命载垣、景寿、肃顺同军机大臣一起看摺,并拟定处理意见,签条呈进。载垣等人于当日阅摺后,拟定奏摺的处理签条多件,与回复奏片一件,呈送咸丰帝。回复奏片汇报拟批拟旨的总体情况称: 本日发下摺报二十一封,共摺、片、清单五十三件,清字摺二件。臣等公同阅看,除照会十一件、宋景诗禀一件毋庸拟批外,应拟寄信谕旨一件、明发谕旨五件,其馀摺、片、清单,共三十七件,应行拟批,谨分别夹签进呈,恭候钦定。此项摺片为数较多,伏请皇上从容披览,可否于明后日发下,再由军机处缮拟谕旨呈递?伏祈圣鉴。谨奏。(4) 这一记录模式,从此成为每天《随手登记档》的最后一条,直至8月21日(七月十六日)咸丰帝驾崩前一天。所谓“夹签进呈”,即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将他们对奏摺和附片的意见,写成单独的签条,夹在对应的奏摺与附片中,呈咸丰帝钦定。例如,8月2日首条签条为: 瑛棨奏本年春季抽收厘捐银数摺,谨拟:“户部知道”。 其后也有“瑛棨奏粮价单,谨拟:‘览’”等签条意见。(5)而当天《随手登记档》中记载的“次日随摺片单发下”的“朱批一件”,内容是: 瑞昌、王有龄奏,军饷支绌,闻粤海关有封储银两,请酌拨十万两片,谨拟:户部速议具奏。 着由六百里寄信劳崇光无论何款,先拨四五万两,由海道运浙,一面片交户部查议速奏。(6) “户部速议具奏”,是御前大臣、军机大臣的拟批意见;而第二段“着由六百里寄信”以下,是咸丰帝的朱笔改写意见。可见,咸丰帝对载垣等人给瑞昌、王有龄奏摺的拟批意见,并不完全同意,因此重新做了批示。 所谓的“次日随摺片单发下”的“朱勾二件”,其中之一为: 瑞昌、王有龄奏收复处州府城,署温处道志勋、署总兵特保功过相抵,请免查办,知县姚复辉请免治罪,仍革职留任,知府李希郊阵亡请优恤片,谨拟写明发谕旨:将李希郊优恤,志勋、特保应否免......

  1. 书名页
  2. 插图目录
  3. 目录
  4. 导论
  5. 上编 朝会的变迁
    1. 第一章 御门听政的发展及其衰微
    2. 第二章 同治与光绪年间的早朝
    3. 第三章 垂帘听政、训政、归政与晚清的奏摺处理
    4. 第四章 见大起——晚清的“御前会议”
  6. 中编 中枢与文书
    1. 第五章 光绪帝习批奏摺探析
    2. 第六章 清代军机章京的职责与选任
    3. 第七章 总理衙门的奏摺流转及其权力运作
    4. 第八章 君相关系的终曲——清季内阁与军机处改革
  7. 下编 会议决策与晚清变局
    1. 第九章 廷议与决策——晚清的大学士六部九卿会议
    2. 第十章 议会与会议——晚清议院论的侧面
    3. 第十一章 御前会议与筹备立宪
  8. 结论
  9. 征引文献
  10.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