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动力:从想到到做到的成事法则(美国动机科学协会前负责人、芝加哥大学教授艾利·菲什巴赫作品)_AZW3_MOBI_EPUB_艾利特·菲什巴赫
内容节选
做正确的事为了得到工作而在面试中撒谎的人显然很有动力想得到一份工作,他愿意冒很大风险,不惜放下看镜子里的自己时内心的感受。尽管他要实现预期结果的动机很强,但采用适当手段去达到目的的动机却很低,只要能达到目的,手段对他并不重要。观察人们的动机时,我们经常关注的是他们做事的动机,而很少关注他们做正确事的动机。我们可能会提到对完成一项任务的渴望,愿意投入多少脑力和体力来快速完成或完成大量的工作。有时候做正确的事与快速或大量做事是一回事。如果你在百米赛跑,从定义上说跑得快就是做正确的事,因为只有第一个跑完的人才能拿到金牌。但是,渴望完成任务的愿望并不总是会让人把事情做好,有时甚至恰恰相反。例如你找了个承包商装修自己的房子。快速完成工作不一定等于把它做好。多花点时间去做好预算,购买质量上乘和合适数量的材料,多检查几次水管工、电工、木工和其他工人的工作,确保他们高质量地完成装修,这些都需要工人们更好的工作表现。把事情做好通常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应该把做正确事的动机看作是想有条不紊地认真完成任务,而不是走捷径、降低关注度或者放低标准。把事情做好的动机最重要,无论是工作、健身还是做饭,你通常都是希望把事情做好而不仅是完成就好。不能为了达到目的就不择手段。做正确的事也意味着你遵循了道德标准。你可能很在意公平,也就是说你不仅关注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也希望能公平公正地得到。在我描绘出一个人面试时撒谎的画面时,你可能会觉得这很可怕。撒谎,假装自己更有技能或经验,在你看来很可恶,因为你无法想象有人会靠这样的手段从本应获得这份工作的人那里夺走这个机会。和同事打篮球时,你想赢球是因为你们队打得最好,如果你怀疑队里有人搞鬼,那赢球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就大多数目标而言,完成目标的动机和正确完成目标的动机同时存在,而且在实现过程中会有波动。有时候两种动机重叠,例如上面提到的百米赛跑,但有时候两种动机可能完全对立,你需要降低标准才能完成工作,例如承包商为了更快地完成装修工作,选择跳过重要步骤,如确保电气工程质量过关。但更多时候这两个动机相互独立。我们之所以有动机去做正确的事情,例如基于我们的技能和知识去搞定工作或赢得游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意自己的行为会揭示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想给别人留个好印象,所以我们选择用正确的方式做事,坚守道德和高标准。同时我们也关注自我印象,即使没人注意,我们也要给自己留个好印象。回忆一下我们了解自己的方式,其实与了解他人的方式一样,都是从行为得出结论(如果你的约会对象带你去参加政治集会,你之后可能会推断自己也支持这项事业)。我们在降低标准时,也向自己发出了低标准的信号。因而遵循高标准不仅让我们赢得他人的尊重,也会让我们保持高自尊;相反,降低道德和表现标准不仅影响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也同样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为了说明这一点请设想一下,如果你得到本不属于自己的钱会怎么想。如果是在地上发现一美元,我会很高兴地捡起来放进自己的口袋。但有一次,我在苏黎世的一家艺术博物馆买票时,看到地上有张100瑞士法郎(约合110美元)的钞票。我猜是有人取票时不小心掉地上了,于是在大厅等了很长时间希望失主能回来取。毕竟从别人手里拿不小的一笔钱没啥意思。最后,为了维护我的自尊心,证明自己不是小偷,我把钱捐给了一个动物福利组织。大多数人也会有同感。如果商店收银员少收你一美元,你有可能不会告诉对方,因为多得这一美元是小钱,不会伤害到失去它的人。但如果少收你20美元或30美元呢?很多人可能会告诉对方收错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心情舒畅地离开商店而不会感到内疚。但并非所有行为都会给你同样分量的信号。有些行为已经被心理学研究反复且深入地分析过,例如捡钱,就像我在瑞士的那次经历一样,而另一些行为则像是在雷达下飞行,很少受关注和被审视。如果你觉得没有人包括你自己都不会注意到你的行为,你可能就会降低标准,不会太担心别人甚至你自己如何看待你会有什么后果。回想一下本书之前的章节,我的学生曾公开承认,如果不会被抓,他们会考虑抢劫银行,在这种情境下他们仍然有自己的是非观来阻止他们。但如果你曾经做过自我意识起作用前站在水槽边几口吃掉美味甜点之类的事,你就清楚什么叫对自己隐瞒自己的行为了。那么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做正确事情的动机是如何上下波动的呢?答案要看某些行为是否显得隐蔽。而且一般来说,在中间位置似乎更容易实现对他人和对自己的隐藏。玛雅·巴尔-希勒尔做的一个实验就说明了这一点。参与者被要求出一道四选一的题,写什么、怎么写都可以。如果当时我也报名参加了,我可能会写:伊利诺伊州的首府是什么?A.芝加哥 B.斯普林菲尔德 C.绍姆堡 D.底特律研究人员并不关心问题的内容,他们只想知道参与者会把正确答案放在哪里。如果我们会真正随机地放置正确答案,那么A、B、C、D四个选项会各有大约25%被放置正确......
- 书名页
- 信息
- 目录
- 自序 你的生活需要内生动力
- 第一部分 选择具有强大驱动力的目标
- 第一章 目标能改变行为,拉着你去努力
- 确定目标,而非手段
- 设定抽象目标
- “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目标
- 第二章 设定既有挑战性也有实现可能的数字指标
- 挑战性的目标
- 可衡量的目标
- 可执行的目标
- 自己设定目标
- 认清有害的目标指标
- 第三章 正确的激励激发行为,错误的激励适得其反
- 要用对奖励
- 过多的激励
- 稀释原理
- 激励会掩盖行为的影响
- 不确定的激励案例
- 第四章 内在动机是实现目标的重要因素
- 什么是内在动机
- 内在动机的原因
- 如何提高内在动机
- 纠正迷思和误解
- 第二部分 持续保持实现目标的动力
- 第五章 通过监控进展来自我激励
- 进展增加影响
- 进展会增加承诺
- 进展不足也会增加动机
- 情绪提示目标进展
- 第六章 半满心态和半空心态
- 目标动机的动态性
- 渴望程度
- 行为表征
- 决定行为表征的要素
- 第七章 如何避免卡在中间的窘境
- 做正确的事
- 完成目标
- 第八章 负面信息对成功至关重要
- 从负面反馈中学习
- 从负面反馈中学到的内容
- 投入和专业知识
- 寻求和给予反馈
- 在负面反馈后保持动力
- 隐藏的失败
- 第三部分 创建有效的目标系统
- 第九章 掌控多目标,选择你要打的仗
- 实现目标最大化原则
- 是什么让手段正确
- 选择折中而非优先
- 第十章 自控力增加抵抗诱惑的信心
- 发现诱惑
- 抵制诱惑
- 运用自控力的经历:无意识耗尽
- 第十一章 延迟满足能换来更大的回报
- 等待为什么这么难
- 缺乏耐心的原因
- 如何增加耐心
- 第四部分 创建有助于实现目标的社会网络
- 第十二章 他人的存在会影响我们的动机
- 从众
- 当从众变成互补
- 榜样和反面榜样
- 社会促进
- 第十三章 团队合作中不同的协调模式
- 对抗社会懈怠和“搭便车”
- 组内协调
- 第十四章 和朋友、家人一起达成目标
- 目标改变导致关系转变
- 目标让人建立联结
- 建立有意义的社会联结
- 空容器
- 致谢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