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_AZW3_MOBI_EPUB_Alexander V. Pantsov

内容节选

第十二章 與史達林鬥智 一九三五年,局勢再次惡化。儘管三月十九日,蘇聯政治局通過決議「開啟」與中國的關係,聲稱「蘇聯絕對尊重其領土的主權、完整性和不可侵犯性」,但四天後,蘇聯以一億四千萬日元(按當時匯率略多於四千萬美元)的價格,將中東鐵路出售給滿洲國(實際上是賣給日本)。01 幾乎在同一時間,政治局認為「〔與中國〕締結互不侵犯條約……是得當的」,但對蔣介石來說,這也未免太不足取了。02華北地區局勢日益升溫,對日全面開戰的威脅日益明顯。 六月,關東軍進犯河北東部,同時在察哈爾省北部挑撥起一樁武裝事件,並開始滲透到綏遠省。03七月四日,財政部部長孔祥熙向鮑格莫洛夫大使通報,南京政府希望締結的不是互不侵犯條約,而是與蘇聯的互助條約。04 當蘇聯在考慮這個問題時,蔣介石被迫向日本做出進一步退讓。七月六日,軍政部部長何應欽以他的名義,與侵略者簽訂了新的(祕密)協定,基本上准許建立一個所謂的「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根據這項協定,包括張學良在內的所有國民黨部隊都撤出了河北。05察哈爾北部事件同樣得到羞辱性解決:察哈爾省非軍事化。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底,在日本人的鼓動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宣布脫離南京獨立。 此時張學良在漢口。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少帥遊歐歸來後,蔣介石賦予他一項重要職責,讓他擔任剷除華中共黨匪徒的領導者之一。但對這些新的承擔,他並不樂意,他在歐洲未能取得抗日鬥爭的援手,因而情緒低落。顯然,少帥對中華民族捍衛獨立權利的能力已經幻滅了。一九三四年夏天,端納寫信給《華盛頓郵報》的編輯埃利斯頓(H. B. Elliston):「少帥認為只有布爾什維克的方法才管用——砍掉大約百萬個人頭。他說,唯一該做的,就是把國家交給一些外國列強,讓他們管理中國二十五年左右。」06 然而,張學良心裡並沒有把日本列入治理中國的外國勢力中,他繼續像以前一樣憎恨日本。但蔣介石不允許他與「倭寇」抗爭。相反的,一九三五年夏天,他把東北軍的主力部隊(約十六萬人)從河北、湖北調往西北的甘肅、陝西等省。毛的部隊在完成長征後,正向該兩省挺進。張受命新職「西北剿匪副總司令」(蔣介石自己任總司令),且必須遷往陝西省會西安,當時該處是由一九三○年十月底,擊潰馮玉祥的楊虎城所掌控。楊將軍曾指揮過六萬人的第十七路軍(又稱西北軍),一九三○年十月起任陝西省省長,但一九三三年六月,根據蔣介石的決定,他把這一職位讓給蔣委員長的前祕書、也是他最信任的下屬之一邵力子。這很難讓楊將軍高興,特別是因為邵的妻子是「一個精力充沛、雄心勃勃的女人」,並且非常腐敗,做些賣官鬻爵的勾當,還開始插手省政府事務。楊將軍向蔣介石抱怨,但無濟於事。07然而,邵力子和他的妻子只關心民事部分,而該省的軍事仍然完全在楊的手中,特別是因為從一九三一年開始,他還領導所謂西安綏靖公署。張學良並無意質疑楊虎城的地位,儘管他的部隊比第十七路軍強大得多。少帥和將軍都強力反日,所以他們很快就建立起融洽的關係了。 與此同時,史達林繼續玩弄心機。他不想與中國締結互助條約,因為他不想被捲入中日戰爭中,但他擔心蔣介石在與日本簽訂反共聯盟後,會向日本投降。如果是這樣,中共不僅將面臨徹底毀滅的威脅,而且日本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威脅,他們將可依靠中國的資源來攻擊蘇聯。從一九三四年開始,史達林定期從國家政治保衛總局(OGPU)外事部和軍事情報局收到日本可能入侵蘇聯的軍事情報。一九三四年夏天,上海的墨西哥法律顧問弗雷斯科(Mauricio Fresco)告訴蘇聯:「根據義大利各界情報,蔣介石收到日本將在一到兩個月內對蘇聯發動戰爭的消息。」08墨西哥人的情報並未成真,但蘇聯遠東邊界的緊張局勢也沒有緩和。蔣介石繼續玩弄心機,像以前一樣,試圖挑起蘇聯與日本的衝突。他越來越相信,中國的命運在決定性的程度上,將取決於即將來臨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而以他之見,第二次世界大戰將始於日本和蘇聯之間的衝突。09同時,他非常清楚史達林和他一樣,在未來的世界大戰中都需要一個中蘇聯盟。 因此,史達林不得不面對許多狀況,而儘管他一直試圖透過他的大使,向蔣介石灌輸「蘇聯和中國之間的協定對中國比對蘇聯更有利」的想法,10但他也明白自己並沒有掌握所有的王牌;蔣介石倒是掌握了不少。問題是誰會使用它們,以及何時迫使他的夥伴作出讓步。 在得知孔祥熙的提議一段時間後,史達林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回覆了蔣介石。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五日至八月二十日,在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上,世界共產主義運動政策發生了正式的改變。由於擔心德國和日本進犯蘇聯,史達林命令外國共產黨員放棄推翻他們統治階級的鬥爭,轉而與他們組織新的統一戰線:在西方反法西斯,在東方抗日。當然,史達林並沒有回應孔祥熙的訴求,與中國建立新統一戰線的念頭還沒出現在他腦海中。第七屆代表大會的決定是在稍早之前的一九三四年年中開始準備的,但它們準確地反映了克里......

  1. 封面
  2. 書名頁
  3. 作者簡介
  4. 目次
  5. 地圖
  6. 導論
  7. 第一部 其介如石
    1. 第一章 周公後裔
    2. 第二章 日昇之國的陰影下
    3. 第三章 天下為公
    4. 第四章 孫逸仙的頑強弟子
  8. 第二部 反帝國主義革命
    1. 第五章 廣州—上海—莫斯科—廣州
    2. 第六章 黃埔軍校校長
    3. 第七章 孫逸仙遺產的爭奪
    4. 第八章 北伐與國民黨的分裂
  9. 第三部 腹背受敵
    1. 第九章 完成北伐
    2. 第十章 戰勝與戰敗
    3. 第十一章 新生活運動
    4. 第十二章 與史達林鬥智
  10. 第四部 擁護與反對
    1. 第十三章 西安事變
    2. 第十四章 犧牲的最後關頭
    3. 第十五章 鮮血與灰燼
    4. 第十六章 持久戰
  11. 第五部 中國之命運
    1. 第十七章 聖母頌
    2. 第十八章 與羅斯福博弈
    3. 第十九章 苦澀的勝利
    4. 第二十章 新試煉
  12. 第六部 勝利的決心
    1. 第二十一章 慘敗
    2. 第二十二章 禁錮在臺灣
    3. 第二十三章 在華盛頓的羽翼下
    4. 第二十四章 感傷與希望
  13. 後記
  14. 誌謝
  15. 附錄一 蔣介石年表
  16. 附錄二 蔣介石系譜
  17. 注釋
  18. 參考書目
  19. 版權頁
  20.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