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就该这样细读:顾诚明清史文集(全3册)(读历史就该不放过任何历史细节!明史大家顾诚文集,公认的明清史研究丰碑)_AZW3_MOBI_EPUB_顾诚

内容节选

从会师广东之役看郑成功同永历朝廷的关系 对于郑成功和李定国之间的关系,海内外学者做过不少研究。他们大致是强调郑、李之间的友谊和相互配合;有的文章则对于郑成功的多次愆期,未能实现双方会师广东,表示惋惜。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重点放在顺治十一年(永历八年,1654年)广东之役,借以说明郑成功对李定国和永历朝廷的真实态度及其原因。 顺治七年冬天,清定南王孔有德部占领了广西桂林等地;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部占领了广州等地。永历朝廷播迁无所,被迫转入以孙可望为首的大西军控制区。从此,抗清斗争出现了一个新局面。其特点是,永历帝朱由榔继续保持着抗清盟主的地位,朝廷的实际权力却落到了大西军将领孙可望等人的手中。这一特点决定了各地抗清势力必须同大西军余部建立联系,而孙可望等大西军将领不凭永历帝的声望又不足以号召各地抗清势力。正是在拥明抗清这一共同口号下,郑成功同孙可望、李定国之间架设了合作的桥梁。大致而言,在顺治十年以前,郑成功虽然已经同李定国等人书信往还,尚限于遥相呼应的阶段,会师的问题还没有提上日程。顺治十一年底李定国败回广西,实力大损,一年以后又扈送永历帝移跸云南昆明,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远,加上孙可望与李定国兵戎相见,李定国已经没有力量进军广东,他同郑成功会师的可能性不复存在了。所以,探讨郑成功同李定国之间的关系,重点不在于双方通了多少次信,而在对抗清全局有关键性影响的会师广东之役。 从顺治七年大西军联明抗清开始,全国形势曾经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机的可能性。第一次是在顺治九年,孙可望已经把贵州经营成了比较稳固的前进基地,这年下半年他自己统兵由黔进军湘西;刘文秀率部北上四川,先后收复重庆、成都;李定国由湖南突击广西,七月攻克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接着回师湖南,在十一月间于衡州击毙清军统帅敬谨亲王尼堪。大西军的三路出师,使清军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然而,这次战略行动由于孙、李矛盾的激化和刘文秀在保宁的失利,错过了扩大战果的机会。李定国“两蹶名王”,军威大震,引起了“国主”孙可望的嫉妒。孙可望不仅设法解除李定国的兵权,还蓄意加以谋害。李定国得到消息,便尽量避开孙可望,为了重整旗鼓,他在战略上做了重大改变,即不再北上湖广,而是东出广东。在当时的形势下,李定国做出这一决策是颇具战略眼光的。尽管他同孙可望不和,孙可望仍是抗清阵营里实力最雄厚的一支武力的首脑,不仅控制着云南、贵州,而且兵锋直抵湘西和川南,牵制住了湖广、陕西的清军。李定国部入广东以后肯定能够得到当地义师的支援,如果在福建沿海拥有庞大机动兵力的郑成功能够配合作战,东西夹击,那么一举歼灭盘踞在广州一带的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部(两藩兵力不过二万人)有相当把握。攻克广州之后,乘胜收取广东、福建两省,然后向北推进,收复大江以南大有希望。这一战略意图如果能够实现,永历朝廷凭借江南的人力物力优势同清廷抗衡,中国明清之际的历史进程就可能形成另一种格局。 这个战略计划能不能实现,关键取决于郑成功的态度。如果把明、清双方的兵力和优势、劣势做一概括分析,大致可以看出以下几点:一、清军在广州的平、靖二藩拥有相当实力,他们总结了孔有德分兵镇守广西各地,桂林因兵力空虚招致城破杀身的教训,尽量把嫡系兵力集中于广州,因此他们对广东各地的统治并不稳固。这不仅表现在广东某些滨海和山区的抗清力量长期存在,也表现在分镇各地的降清将领心怀观望的仍不少。但是,尚可喜、耿继茂只要能固守广州地区,就可以指望清廷派兵南下增援。二、李定国大军入粤,虽然不能指望孙可望的支援,却可以得到广东各地义师的配合。当时在广东沿海地区还有一些凭借海岛、港湾、山区等有利地势坚持抗清的力量,他们一般都接受永历朝廷委任的大学士郭之奇和两广总督连城璧的节制。在钦州、廉州地区(今属广西)有邓耀、朱统銴、周腾凤、吴孝起等人。邓耀自顺治七年正月起驻兵钦州的龙门岛(今广西龙门县),这里“东界合浦,西界交趾,为钦廉门户,群山错落七十有二,钦江诸水随山而转,彼此相通,亦七十二径而注于海” [1] ,形势颇为险要。明宁藩镇国将军朱统、海北道周腾凤和高雷廉琼四府巡抚张孝起也来到廉州地区同邓耀相呼应,永历帝因此授予邓耀靖氛将军封号。在广东高州府石城县(今廉江县)有永历朝廷所封漳平伯周金汤部驻守。在广东肇庆府阳江县南面海陵岛有李常荣部;在恩平县一带有虎贲将军王兴(绰号绣花针)的队伍,在广州府台山县南面海中的上川山、下川山两岛中有凌海将军陈奇策的队伍。这些抗清武装实力虽不雄厚,但是他们熟悉当地情况,有的拥有舟师,对于配合大军作战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上面分析看来,清军在广东的兵力处于守势,而且增援不易。南明方面,李定国是这一战略方针的制定者,自然积极谋求同郑成功会师五羊,占领粤闽。广东沿海义师由于自身力量单薄,处境困难,也非常希望李定国和郑成功会师广东......

  1. 读历史就该这样细读:顾诚明清史文集(上)
  2. 卫所研究
    1. 明前期耕地数新探
    2. 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
    3. 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
      1. 一、明帝国的疆域和管理机制
      2. 二、地理单位的可转换性
      3. 三、明代的土地人口统计
      4. 四、关于明代官、民田数
    4. 一、大顺农民政权建立的过程
    5. 一、大顺农民政权建立的过程
    6. 一、大顺农民政权建立的过程
    7. 二、大顺政权实行的政策是农民革命政策
    8. 二、大顺政权实行的政策是农民革命政策
    9. 二、大顺政权实行的政策是农民革命政策
    10. 三、大顺政权的组成成分
    11. 三、大顺政权的组成成分
    12. 三、大顺政权的组成成分
    13. 四、阶级斗争形势证明大顺政权是农民革命政权
    14. 四、阶级斗争形势证明大顺政权是农民革命政权
    15. 四、阶级斗争形势证明大顺政权是农民革命政权
    16. 五、大顺农民政权的局限性
    17. 五、大顺农民政权的局限性
    18. 五、大顺农民政权的局限性
    19. 一、明王朝饮鸩止渴的加派
    20. 一、明王朝饮鸩止渴的加派
    21. 一、明王朝饮鸩止渴的加派
    22. 谈明代的卫籍
      1. 一、从李东阳的籍贯谈起
      2. 二、卫籍的形成
      3. 三、卫籍与军户的关系
      4. 四、卫籍对明帝国人口分布的影响
    23. 二、李自成起义军赋税政策的演变
    24. 二、李自成起义军赋税政策的演变
    25. 二、李自成起义军赋税政策的演变
    26. 一、明朝末年和清兵进关初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
    27. 一、明朝末年和清兵进关初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
    28. 一、明朝末年和清兵进关初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
    29. 二、清廷加紧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和民族矛盾的上升
    30. 二、清廷加紧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和民族矛盾的上升
    31. 二、清廷加紧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和民族矛盾的上升
    32. 三、抗清联合阵营的形成
    33. 三、抗清联合阵营的形成
    34. 三、抗清联合阵营的形成
    35. 四、满汉地主阶级合流和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36. 四、满汉地主阶级合流和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37. 四、满汉地主阶级合流和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38. 明代东南海防重镇永宁卫
    39. ——兼谈保护明代卫所遗迹的必要性
      1. 一、永宁卫建立的时间
      2. 二、永宁卫下属的千户所数目和兵员配置
      3. 三、关于“中左所”(即厦门)的问题
      4. 四、明代卫所遗址保护的必要性
    40. 一、夔东抗清基地的形成
    41. 一、夔东抗清基地的形成
    42. 一、夔东抗清基地的形成
    43. 二、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
    44. 二、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
    45. 二、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
    46. 一、早期经历
    47. 一、早期经历
    48. 一、早期经历
    49. 二、经营云南
    50. 二、经营云南
    51. 二、经营云南
    52. 三、联明中的纠葛
    53. 三、联明中的纠葛
    54. 三、联明中的纠葛
    55. 四、出滇抗清
    56. 四、出滇抗清
    57. 四、出滇抗清
    58. 五、从骄横跋扈到仓皇出逃
    59. 五、从骄横跋扈到仓皇出逃
    60. 五、从骄横跋扈到仓皇出逃
    61. 六、降清之后
    62. 六、降清之后
    63. 六、降清之后
    64. 李岩质疑
      1. 一、旧案重提
      2. 一、旧案重提
      3. 二、李岩的传说是怎样混入史籍的
      4. 二、李岩的传说是怎样混入史籍的
      5. 三、有关李岩事迹的若干考证
    65. 李岩质疑
      1. 一、旧案重提
      2. 二、李岩的传说是怎样混入史籍的
      3. 二、李岩的传说是怎样混入史籍的
      4. 三、有关李岩事迹的若干考证
      5. 三、有关李岩事迹的若干考证
    66. 一、张名振等三入长江之役
    67. 一、张名振等三入长江之役
    68. 一、张名振等三入长江之役
    69. 二、钱谦益等联络东西的密谋
    70. 二、钱谦益等联络东西的密谋
    71. 二、钱谦益等联络东西的密谋
    72. 三、“秦藩”之师为什么没有按时东下
    73. 三、“秦藩”之师为什么没有按时东下
    74. 三、“秦藩”之师为什么没有按时东下
    75. 四、郑成功与“三入长江”之役的关系
    76. 四、郑成功与“三入长江”之役的关系
    77. 四、郑成功与“三入长江”之役的关系
    78. 五、清统治区内复明志士和三入长江战役的关系
    79. 五、清统治区内复明志士和三入长江战役的关系
    80. 五、清统治区内复明志士和三入长江战役的关系
    81. 再谈李岩问题
      1. 一、李岩问题的提出
      2. 一、李岩问题的提出
      3. 二、关于《甲申日记》
      4. 二、关于《甲申日记》
      5. 三、关于李公子的传说
      6. 三、关于李公子的传说
      7. 四、关于天才宣传家李岩
      8. 四、关于天才宣传家李岩
      9. 五、大顺军在北京期间的两位姓李的将领究竟是谁
      10. 五、大顺军在北京期间的两位姓李的将领究竟是谁
      11. 六、关于李岩被杀问题
    82. 再谈李岩问题
      1. 一、李岩问题的提出
      2. 二、关于《甲申日记》
      3. 二、关于《甲申日记》
      4. 三、关于李公子的传说
      5. 三、关于李公子的传说
      6. 四、关于天才宣传家李岩
      7. 四、关于天才宣传家李岩
      8. 五、大顺军在北京期间的两位姓李的将领究竟是谁
      9. 五、大顺军在北京期间的两位姓李的将领究竟是谁
      10. 六、关于李岩被杀问题
      11. 六、关于李岩被杀问题
    83. 李自成起义军究竟从何处入豫
    84. 李自成起义军究竟从何处入豫
    85. ——同姚雪垠同志商榷
      1. 一、关于“深山息马说”
      2. 一、关于“深山息马说”
      3. 二、李自成起义军何时从何处入豫
      4. 二、李自成起义军何时从何处入豫
      5. 三、李自成入豫为什么取道陕西
    86. ——同姚雪垠同志商榷
      1. 一、关于“深山息马说”
      2. 二、李自成起义军何时从何处入豫
      3. 二、李自成起义军何时从何处入豫
      4. 三、李自成入豫为什么取道陕西
      5. 三、李自成入豫为什么取道陕西
    87. 明初的两道谕旨
    88. 明初的两道谕旨
    89. 明初的两道谕旨
    90. 明代的宗室
    91. 明代的宗室
    92. 明代的宗室
    93. 李自成起事考
      1. 一、几种不同的说法
      2. 一、几种不同的说法
      3. 二、李自成参加起义以前是银川驿驿卒
      4. 二、李自成参加起义以前是银川驿驿卒
      5. 三、李自成同甘肃兵变毫无关系
    94. 李自成起事考
      1. 一、几种不同的说法
      2. 二、李自成参加起义以前是银川驿驿卒
      3. 二、李自成参加起义以前是银川驿驿卒
      4. 三、李自成同甘肃兵变毫无关系
      5. 三、李自成同甘肃兵变毫无关系
    95. 论钦定《明史》作《奸臣传》之微意
    96. 论钦定《明史》作《奸臣传》之微意
    97. 论钦定《明史》作《奸臣传》之微意
    98. 关于李自成“流寇主义”的商榷
      1. 一、李自成起义军的长期流动作战应当肯定
      2. 一、李自成起义军的长期流动作战应当肯定
      3. 二、大顺政权在各地部署的卫戍力量
      4. 二、大顺政权在各地部署的卫戍力量
      5. 三、大顺军胜利进军时期为固守地方所做的努力
      6. 三、大顺军胜利进军时期为固守地方所做的努力
      7. 四、撤离北京以后为稳定地方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8. 四、撤离北京以后为稳定地方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9. 五、有关李自成“流寇主义”的其他指责
    99. 关于李自成“流寇主义”的商榷
      1. 一、李自成起义军的长期流动作战应当肯定
      2. 二、大顺政权在各地部署的卫戍力量
      3. 二、大顺政权在各地部署的卫戍力量
      4. 三、大顺军胜利进军时期为固守地方所做的努力
      5. 三、大顺军胜利进军时期为固守地方所做的努力
      6. 四、撤离北京以后为稳定地方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7. 四、撤离北京以后为稳定地方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8. 五、有关李自成“流寇主义”的其他指责
      9. 五、有关李自成“流寇主义”的其他指责
    100. 李自成牺牲的前前后后
    101. 李自成牺牲的前前后后
    102. ——兼评石门县为僧说
      1. 一、李自成牺牲于通山无可怀疑
      2. 一、李自成牺牲于通山无可怀疑
      3. 二、驳潜隐夹山寺为僧说
    103. ——兼评石门县为僧说
      1. 一、李自成牺牲于通山无可怀疑
      2. 二、驳潜隐夹山寺为僧说
      3. 二、驳潜隐夹山寺为僧说
    104. 李自成襄阳政权若干史实考辨
      1. 一、关于李自成称“新顺王”
      2. 一、关于李自成称“新顺王”
      3. 二、关于张国绅为上相国
      4. 二、关于张国绅为上相国
      5. 三、关于右弼来仪
      6. 三、关于右弼来仪
      7. 四、关于李振声任兵政府侍郎
    105. 李自成襄阳政权若干史实考辨
      1. 一、关于李自成称“新顺王”
      2. 二、关于张国绅为上相国
      3. 二、关于张国绅为上相国
      4. 三、关于右弼来仪
      5. 三、关于右弼来仪
      6. 四、关于李振声任兵政府侍郎
      7. 四、关于李振声任兵政府侍郎
    106. 从永昌元年诏书谈到李自成何时称帝
      1. 一、关于永昌元年诏书
      2. 一、关于永昌元年诏书
      3. 二、李自成何时称帝
    107. 从永昌元年诏书谈到李自成何时称帝
      1. 一、关于永昌元年诏书
      2. 二、李自成何时称帝
      3. 二、李自成何时称帝
    108. 论罗汝才
      1. 一、罗汝才起义军在推翻明王朝过程中的作用
      2. 一、罗汝才起义军在推翻明王朝过程中的作用
      3. 二、关于罗汝才的受抚
      4. 二、关于罗汝才的受抚
      5. 三、关于罗汝才被杀问题
    109. 论罗汝才
      1. 一、罗汝才起义军在推翻明王朝过程中的作用
      2. 二、关于罗汝才的受抚
      3. 二、关于罗汝才的受抚
      4. 三、关于罗汝才被杀问题
      5. 三、关于罗汝才被杀问题
    110. 明末史事杂考
      1. 一、沈云英事
      2. 一、沈云英事
      3. 二、李双喜·张鼐·孩儿军
      4. 二、李双喜·张鼐·孩儿军
      5. 三、车箱峡之困
      6. 三、车箱峡之困
      7. 四、“荥阳大会”确无其事
    111. 明末史事杂考
      1. 一、沈云英事
      2. 二、李双喜·张鼐·孩儿军
      3. 二、李双喜·张鼐·孩儿军
      4. 三、车箱峡之困
      5. 三、车箱峡之困
      6. 四、“荥阳大会”确无其事
      7. 四、“荥阳大会”确无其事
    112. “古元真龙皇帝”试释
    113. “古元真龙皇帝”试释
    114. 山海关战役前夕的吴三桂
    115. 山海关战役前夕的吴三桂
    116. ——关于吴三桂一度投降大顺政权问题的考察
      1. 一、史籍记载的混乱
      2. 一、史籍记载的混乱
      3. 二、明朝廷调吴三桂入关的决策过程
      4. 二、明朝廷调吴三桂入关的决策过程
      5. 三、吴三桂降、叛大顺政权的经过
      6. 三、吴三桂降、叛大顺政权的经过
      7. 四、关于大顺政权处理吴三桂问题的检讨
    117. ——关于吴三桂一度投降大顺政权问题的考察
      1. 一、史籍记载的混乱
      2. 二、明朝廷调吴三桂入关的决策过程
      3. 二、明朝廷调吴三桂入关的决策过程
      4. 三、吴三桂降、叛大顺政权的经过
      5. 三、吴三桂降、叛大顺政权的经过
      6. 四、关于大顺政权处理吴三桂问题的检讨
      7. 四、关于大顺政权处理吴三桂问题的检讨
    118. 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
      1. 前言
      2. 前言
      3. 前言
      4.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5.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6.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7.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8.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9.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10. 三、余论
    119. 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
      1. 前言
      2. 前言
      3.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4.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5.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6.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7.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8.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9. 三、余论
      10. 三、余论
    120. 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
      1. 前言
      2.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3.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4.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5.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6.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7.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8. 三、余论
      9. 三、余论
      10. 三、余论
    121. 《至正直记》的作者为孔克齐
      1. 一、《至正直记》作者的姓名
      2. 一、《至正直记》作者的姓名
      3. 一、《至正直记》作者的姓名
      4. 二、孔文升、孔克齐父子的大致情况
    122. 《至正直记》的作者为孔克齐
      1. 一、《至正直记》作者的姓名
      2. 一、《至正直记》作者的姓名
      3. 二、孔文升、孔克齐父子的大致情况
      4. 二、孔文升、孔克齐父子的大致情况
    123. 《至正直记》的作者为孔克齐
      1. 一、《至正直记》作者的姓名
      2. 二、孔文升、孔克齐父子的大致情况
      3. 二、孔文升、孔克齐父子的大致情况
      4. 二、孔文升、孔克齐父子的大致情况
    124. 朱文正事迹勾稽
      1. 一、朱文正事迹是怎样被掩盖的
      2. 一、朱文正事迹是怎样被掩盖的
      3. 一、朱文正事迹是怎样被掩盖的
      4.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5.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6.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7. 三、朱文正的战功
      8. 三、朱文正的战功
      9. 三、朱文正的战功
      10. 四、朱文正的被处死
    125. 朱文正事迹勾稽
      1. 一、朱文正事迹是怎样被掩盖的
      2. 一、朱文正事迹是怎样被掩盖的
      3.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4.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5.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6. 三、朱文正的战功
      7. 三、朱文正的战功
      8. 三、朱文正的战功
      9. 四、朱文正的被处死
      10. 四、朱文正的被处死
    126. 朱文正事迹勾稽
      1. 一、朱文正事迹是怎样被掩盖的
      2.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3.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4.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5. 三、朱文正的战功
      6. 三、朱文正的战功
      7. 三、朱文正的战功
      8. 四、朱文正的被处死
      9. 四、朱文正的被处死
      10. 四、朱文正的被处死
    127. 靖难之役和耿炳文、沐晟家族
    128. 靖难之役和耿炳文、沐晟家族
    129. 靖难之役和耿炳文、沐晟家族
    130. ——婚姻关系在封建政治中作用之一例
      1. 一、耿炳文是朱元璋内定的保嫡大将
      2. 一、耿炳文是朱元璋内定的保嫡大将
      3. 一、耿炳文是朱元璋内定的保嫡大将
      4.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5.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6.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7. 三、沐氏家族同朝廷的关系
    131. ——婚姻关系在封建政治中作用之一例
      1. 一、耿炳文是朱元璋内定的保嫡大将
      2. 一、耿炳文是朱元璋内定的保嫡大将
      3.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4.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5.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6. 三、沐氏家族同朝廷的关系
      7. 三、沐氏家族同朝廷的关系
    132. ——婚姻关系在封建政治中作用之一例
      1. 一、耿炳文是朱元璋内定的保嫡大将
      2.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3.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4.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5. 三、沐氏家族同朝廷的关系
      6. 三、沐氏家族同朝廷的关系
      7. 三、沐氏家族同朝廷的关系
    133. 关于于谦研究的浅见
      1. 一、于谦和明代军事制度演变的关系
      2. 一、于谦和明代军事制度演变的关系
      3. 一、于谦和明代军事制度演变的关系
      4. 二、关于孙太后的影响
    134. 关于于谦研究的浅见
      1. 一、于谦和明代军事制度演变的关系
      2. 一、于谦和明代军事制度演变的关系
      3. 二、关于孙太后的影响
      4. 二、关于孙太后的影响
    135. 关于于谦研究的浅见
      1. 一、于谦和明代军事制度演变的关系
      2. 二、关于孙太后的影响
      3. 二、关于孙太后的影响
      4. 二、关于孙太后的影响
    136. 王世贞的史学
      1. 一、生平简介
      2. 一、生平简介
      3. 一、生平简介
      4.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5.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6.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7. 三、以国史自任
      8. 三、以国史自任
      9. 三、以国史自任
      10. 四、史贵直笔
    137. 王世贞的史学
      1. 一、生平简介
      2. 一、生平简介
      3.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4.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5.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6. 三、以国史自任
      7. 三、以国史自任
      8. 三、以国史自任
      9. 四、史贵直笔
      10. 四、史贵直笔
    138. 王世贞的史学
      1. 一、生平简介
      2.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3.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4.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5. 三、以国史自任
      6. 三、以国史自任
      7. 三、以国史自任
      8. 四、史贵直笔
      9. 四、史贵直笔
      10. 四、史贵直笔
    139. ——兼为严嵩等人重新定位
    140. ——兼为严嵩等人重新定位
    141. ——兼为严嵩等人重新定位
    142. 明代后期军事
      1.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2.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3.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4.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5.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6.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7.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8.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9.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143. 明代后期军事
      1.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2.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3.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4.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5.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6.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7.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8.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9.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144. 明代后期军事
      1.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2.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3.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4.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5.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6.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7.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8.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9.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145. 明代后期军事
      1.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2.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3.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4.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5.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6.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7.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8.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9.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146. 清朝的建立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1.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2.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3.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4.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5.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6.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7.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8.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9.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0.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1.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2.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3.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47. 清朝的建立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1.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2.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3.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4.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5.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6.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7.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8.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9.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0.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1.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2.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3.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48. 清朝的建立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1.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2.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3.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4.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5.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6.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7.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8.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9.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0.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1.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2.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3.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49. 清朝的建立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1.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2.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3.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4.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5.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6.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7.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8.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9.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0.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1.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2.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3.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50. 明史导读
      1.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2.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3.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4.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5.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6.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7.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8.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9.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0.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1.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2.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3.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51. 明史导读
      1.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2.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3.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4.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5.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6.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7.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8.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9.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0.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1.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2.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3.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52. 明史导读
      1.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2.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3.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4.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5.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6.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7.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8.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9.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0.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1.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2.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3.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53. 明史导读
      1.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2.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3.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4.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5.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6.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7.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8.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9.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0.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1.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2.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3.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54. 明史研究四十年
      1.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2.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3.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4.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5.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6.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7.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8.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9. 三、明代的文化
      10. 三、明代的文化
      11. 三、明代的文化
      12. 三、明代的文化
      13.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4.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5.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6.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7.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55. 明史研究四十年
      1.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2.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3.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4.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5.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6.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7.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8. 三、明代的文化
      9. 三、明代的文化
      10. 三、明代的文化
      11. 三、明代的文化
      12.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3.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4.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5.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6.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7.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56. 明史研究四十年
      1.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2.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3.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4.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5.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6.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7. 三、明代的文化
      8. 三、明代的文化
      9. 三、明代的文化
      10. 三、明代的文化
      11.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2.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3.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4.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5.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6.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7.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57. 明史研究四十年
      1.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2.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3.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4.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5.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6. 三、明代的文化
      7. 三、明代的文化
      8. 三、明代的文化
      9. 三、明代的文化
      10.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1.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2.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3.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4.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5.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6.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7.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58. 张怡
    159. 张怡
    160. 张怡
    161. 张怡
    162. 张怡
    163. 白文选
    164. 白文选
    165. 白文选
    166. 白文选
    167. 白文选
    168. 刘文秀
    169. 刘文秀
    170. 刘文秀
    171. 刘文秀
    172. 刘文秀
    173. 高一功
    174. 高一功
    175. 高一功
    176. 高一功
    177. 高一功
    178. 李过
    179. 李过
    180. 李过
    181. 李过
    182. 李过
    183. 李来亨
    184. 李来亨
    185. 李来亨
    186. 李来亨
    187. 李来亨
    188. 刘体纯
    189. 刘体纯
    190. 刘体纯
    191. 刘体纯
    192. 刘体纯
    193. 郝摇旗
    194. 郝摇旗
    195. 郝摇旗
    196. 郝摇旗
    197. 郝摇旗
    198. 朱常淓
    199. 朱常淓
    200. 朱常淓
    201. 朱常淓
    202. 朱常淓
    203. 王兴
    204. 王兴
    205. 王兴
    206. 王兴
    207. 王兴
    208.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209.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210.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211.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212.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213.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214.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215.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216.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217.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218. 谈文字狱
    219. 谈文字狱
    220. 谈文字狱
    221. 谈文字狱
    222. 谈文字狱
    223.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224.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225.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226.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227.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228. 谈“清官”
    229. 谈“清官”
    230. 谈“清官”
    231. 谈“清官”
    232. 谈“清官”
    233. 谈“万寿无疆”
    234. 谈“万寿无疆”
    235. 谈“万寿无疆”
    236. 谈“万寿无疆”
    237. 谈“万寿无疆”
    238. 谈《满江红》
    239. 谈《满江红》
    240. 谈《满江红》
    241. 谈《满江红》
    242. 谈《满江红》
    243.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244.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245.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246.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247.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248. 《朱元璋外传》序
    249. 《朱元璋外传》序
    250. 《朱元璋外传》序
    251. 《朱元璋外传》序
    252. 《朱元璋外传》序
    253.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254.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255.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256.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257.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258. 《李自成演义》前言
    259. 《李自成演义》前言
    260. 《李自成演义》前言
    261. 《李自成演义》前言
    262. 《李自成演义》前言
    263.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264.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265.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266.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267.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268. 《白门柳》
    269. 《白门柳》
    270. 《白门柳》
    271. 《白门柳》
    272. 《白门柳》
    273.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274.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275.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276.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277.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278.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279.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280.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281.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282.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283.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284.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285.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286.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287.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288.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289.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290.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291.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292.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293.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294.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295.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296.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297.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298. 发覆·实证·务实
    299. 发覆·实证·务实
    300. 发覆·实证·务实
    301. 发覆·实证·务实
    302. 发覆·实证·务实
    303. ——论顾诚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其风格
      1.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2.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3.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4.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5.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6.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7.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8.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9.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10.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11.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2.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3.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4.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5.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6.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3. 明清之际史事考
    1. 一、大顺农民政权建立的过程
    2. 一、大顺农民政权建立的过程
    3. 二、大顺政权实行的政策是农民革命政策
    4. 二、大顺政权实行的政策是农民革命政策
    5. 二、大顺政权实行的政策是农民革命政策
    6. 三、大顺政权的组成成分
    7. 三、大顺政权的组成成分
    8. 三、大顺政权的组成成分
    9. 四、阶级斗争形势证明大顺政权是农民革命政权
    10. 四、阶级斗争形势证明大顺政权是农民革命政权
    11. 四、阶级斗争形势证明大顺政权是农民革命政权
    12. 五、大顺农民政权的局限性
    13. 五、大顺农民政权的局限性
    14. 五、大顺农民政权的局限性
    15. 一、明王朝饮鸩止渴的加派
    16. 一、明王朝饮鸩止渴的加派
    17. 一、明王朝饮鸩止渴的加派
    18. 谈明代的卫籍
      1. 一、从李东阳的籍贯谈起
      2. 二、卫籍的形成
      3. 三、卫籍与军户的关系
      4. 四、卫籍对明帝国人口分布的影响
    19. 二、李自成起义军赋税政策的演变
    20. 二、李自成起义军赋税政策的演变
    21. 二、李自成起义军赋税政策的演变
    22. 一、明朝末年和清兵进关初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
    23. 一、明朝末年和清兵进关初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
    24. 一、明朝末年和清兵进关初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
    25. 二、清廷加紧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和民族矛盾的上升
    26. 二、清廷加紧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和民族矛盾的上升
    27. 二、清廷加紧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和民族矛盾的上升
    28. 三、抗清联合阵营的形成
    29. 三、抗清联合阵营的形成
    30. 三、抗清联合阵营的形成
    31. 四、满汉地主阶级合流和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32. 四、满汉地主阶级合流和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33. 四、满汉地主阶级合流和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34. 明代东南海防重镇永宁卫
    35. ——兼谈保护明代卫所遗迹的必要性
      1. 一、永宁卫建立的时间
      2. 二、永宁卫下属的千户所数目和兵员配置
      3. 三、关于“中左所”(即厦门)的问题
      4. 四、明代卫所遗址保护的必要性
    36. 一、夔东抗清基地的形成
    37. 一、夔东抗清基地的形成
    38. 一、夔东抗清基地的形成
    39. 二、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
    40. 二、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
    41. 二、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
    42. 一、早期经历
    43. 一、早期经历
    44. 一、早期经历
    45. 二、经营云南
    46. 二、经营云南
    47. 二、经营云南
    48. 三、联明中的纠葛
    49. 三、联明中的纠葛
    50. 三、联明中的纠葛
    51. 四、出滇抗清
    52. 四、出滇抗清
    53. 四、出滇抗清
    54. 五、从骄横跋扈到仓皇出逃
    55. 五、从骄横跋扈到仓皇出逃
    56. 五、从骄横跋扈到仓皇出逃
    57. 六、降清之后
    58. 六、降清之后
    59. 六、降清之后
    60. 李岩质疑
      1. 一、旧案重提
      2. 一、旧案重提
      3. 二、李岩的传说是怎样混入史籍的
      4. 二、李岩的传说是怎样混入史籍的
      5. 三、有关李岩事迹的若干考证
    61. 李岩质疑
      1. 一、旧案重提
      2. 二、李岩的传说是怎样混入史籍的
      3. 二、李岩的传说是怎样混入史籍的
      4. 三、有关李岩事迹的若干考证
      5. 三、有关李岩事迹的若干考证
    62. 一、张名振等三入长江之役
    63. 一、张名振等三入长江之役
    64. 一、张名振等三入长江之役
    65. 二、钱谦益等联络东西的密谋
    66. 二、钱谦益等联络东西的密谋
    67. 二、钱谦益等联络东西的密谋
    68. 三、“秦藩”之师为什么没有按时东下
    69. 三、“秦藩”之师为什么没有按时东下
    70. 三、“秦藩”之师为什么没有按时东下
    71. 四、郑成功与“三入长江”之役的关系
    72. 四、郑成功与“三入长江”之役的关系
    73. 四、郑成功与“三入长江”之役的关系
    74. 五、清统治区内复明志士和三入长江战役的关系
    75. 五、清统治区内复明志士和三入长江战役的关系
    76. 五、清统治区内复明志士和三入长江战役的关系
    77. 再谈李岩问题
      1. 一、李岩问题的提出
      2. 一、李岩问题的提出
      3. 二、关于《甲申日记》
      4. 二、关于《甲申日记》
      5. 三、关于李公子的传说
      6. 三、关于李公子的传说
      7. 四、关于天才宣传家李岩
      8. 四、关于天才宣传家李岩
      9. 五、大顺军在北京期间的两位姓李的将领究竟是谁
      10. 五、大顺军在北京期间的两位姓李的将领究竟是谁
      11. 六、关于李岩被杀问题
    78. 再谈李岩问题
      1. 一、李岩问题的提出
      2. 二、关于《甲申日记》
      3. 二、关于《甲申日记》
      4. 三、关于李公子的传说
      5. 三、关于李公子的传说
      6. 四、关于天才宣传家李岩
      7. 四、关于天才宣传家李岩
      8. 五、大顺军在北京期间的两位姓李的将领究竟是谁
      9. 五、大顺军在北京期间的两位姓李的将领究竟是谁
      10. 六、关于李岩被杀问题
      11. 六、关于李岩被杀问题
    79. 李自成起义军究竟从何处入豫
    80. 李自成起义军究竟从何处入豫
    81. ——同姚雪垠同志商榷
      1. 一、关于“深山息马说”
      2. 一、关于“深山息马说”
      3. 二、李自成起义军何时从何处入豫
      4. 二、李自成起义军何时从何处入豫
      5. 三、李自成入豫为什么取道陕西
    82. ——同姚雪垠同志商榷
      1. 一、关于“深山息马说”
      2. 二、李自成起义军何时从何处入豫
      3. 二、李自成起义军何时从何处入豫
      4. 三、李自成入豫为什么取道陕西
      5. 三、李自成入豫为什么取道陕西
    83. 明初的两道谕旨
    84. 明初的两道谕旨
    85. 明初的两道谕旨
    86. 明代的宗室
    87. 明代的宗室
    88. 明代的宗室
    89. 李自成起事考
      1. 一、几种不同的说法
      2. 一、几种不同的说法
      3. 二、李自成参加起义以前是银川驿驿卒
      4. 二、李自成参加起义以前是银川驿驿卒
      5. 三、李自成同甘肃兵变毫无关系
    90. 李自成起事考
      1. 一、几种不同的说法
      2. 二、李自成参加起义以前是银川驿驿卒
      3. 二、李自成参加起义以前是银川驿驿卒
      4. 三、李自成同甘肃兵变毫无关系
      5. 三、李自成同甘肃兵变毫无关系
    91. 论钦定《明史》作《奸臣传》之微意
    92. 论钦定《明史》作《奸臣传》之微意
    93. 论钦定《明史》作《奸臣传》之微意
    94. 关于李自成“流寇主义”的商榷
      1. 一、李自成起义军的长期流动作战应当肯定
      2. 一、李自成起义军的长期流动作战应当肯定
      3. 二、大顺政权在各地部署的卫戍力量
      4. 二、大顺政权在各地部署的卫戍力量
      5. 三、大顺军胜利进军时期为固守地方所做的努力
      6. 三、大顺军胜利进军时期为固守地方所做的努力
      7. 四、撤离北京以后为稳定地方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8. 四、撤离北京以后为稳定地方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9. 五、有关李自成“流寇主义”的其他指责
    95. 关于李自成“流寇主义”的商榷
      1. 一、李自成起义军的长期流动作战应当肯定
      2. 二、大顺政权在各地部署的卫戍力量
      3. 二、大顺政权在各地部署的卫戍力量
      4. 三、大顺军胜利进军时期为固守地方所做的努力
      5. 三、大顺军胜利进军时期为固守地方所做的努力
      6. 四、撤离北京以后为稳定地方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7. 四、撤离北京以后为稳定地方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8. 五、有关李自成“流寇主义”的其他指责
      9. 五、有关李自成“流寇主义”的其他指责
    96. 李自成牺牲的前前后后
    97. 李自成牺牲的前前后后
    98. ——兼评石门县为僧说
      1. 一、李自成牺牲于通山无可怀疑
      2. 一、李自成牺牲于通山无可怀疑
      3. 二、驳潜隐夹山寺为僧说
    99. ——兼评石门县为僧说
      1. 一、李自成牺牲于通山无可怀疑
      2. 二、驳潜隐夹山寺为僧说
      3. 二、驳潜隐夹山寺为僧说
    100. 李自成襄阳政权若干史实考辨
      1. 一、关于李自成称“新顺王”
      2. 一、关于李自成称“新顺王”
      3. 二、关于张国绅为上相国
      4. 二、关于张国绅为上相国
      5. 三、关于右弼来仪
      6. 三、关于右弼来仪
      7. 四、关于李振声任兵政府侍郎
    101. 李自成襄阳政权若干史实考辨
      1. 一、关于李自成称“新顺王”
      2. 二、关于张国绅为上相国
      3. 二、关于张国绅为上相国
      4. 三、关于右弼来仪
      5. 三、关于右弼来仪
      6. 四、关于李振声任兵政府侍郎
      7. 四、关于李振声任兵政府侍郎
    102. 从永昌元年诏书谈到李自成何时称帝
      1. 一、关于永昌元年诏书
      2. 一、关于永昌元年诏书
      3. 二、李自成何时称帝
    103. 从永昌元年诏书谈到李自成何时称帝
      1. 一、关于永昌元年诏书
      2. 二、李自成何时称帝
      3. 二、李自成何时称帝
    104. 论罗汝才
      1. 一、罗汝才起义军在推翻明王朝过程中的作用
      2. 一、罗汝才起义军在推翻明王朝过程中的作用
      3. 二、关于罗汝才的受抚
      4. 二、关于罗汝才的受抚
      5. 三、关于罗汝才被杀问题
    105. 论罗汝才
      1. 一、罗汝才起义军在推翻明王朝过程中的作用
      2. 二、关于罗汝才的受抚
      3. 二、关于罗汝才的受抚
      4. 三、关于罗汝才被杀问题
      5. 三、关于罗汝才被杀问题
    106. 明末史事杂考
      1. 一、沈云英事
      2. 一、沈云英事
      3. 二、李双喜·张鼐·孩儿军
      4. 二、李双喜·张鼐·孩儿军
      5. 三、车箱峡之困
      6. 三、车箱峡之困
      7. 四、“荥阳大会”确无其事
    107. 明末史事杂考
      1. 一、沈云英事
      2. 二、李双喜·张鼐·孩儿军
      3. 二、李双喜·张鼐·孩儿军
      4. 三、车箱峡之困
      5. 三、车箱峡之困
      6. 四、“荥阳大会”确无其事
      7. 四、“荥阳大会”确无其事
    108. “古元真龙皇帝”试释
    109. “古元真龙皇帝”试释
    110. 山海关战役前夕的吴三桂
    111. 山海关战役前夕的吴三桂
    112. ——关于吴三桂一度投降大顺政权问题的考察
      1. 一、史籍记载的混乱
      2. 一、史籍记载的混乱
      3. 二、明朝廷调吴三桂入关的决策过程
      4. 二、明朝廷调吴三桂入关的决策过程
      5. 三、吴三桂降、叛大顺政权的经过
      6. 三、吴三桂降、叛大顺政权的经过
      7. 四、关于大顺政权处理吴三桂问题的检讨
    113. ——关于吴三桂一度投降大顺政权问题的考察
      1. 一、史籍记载的混乱
      2. 二、明朝廷调吴三桂入关的决策过程
      3. 二、明朝廷调吴三桂入关的决策过程
      4. 三、吴三桂降、叛大顺政权的经过
      5. 三、吴三桂降、叛大顺政权的经过
      6. 四、关于大顺政权处理吴三桂问题的检讨
      7. 四、关于大顺政权处理吴三桂问题的检讨
    114. 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
      1. 前言
      2. 前言
      3. 前言
      4.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5.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6.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7.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8.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9.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10. 三、余论
    115. 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
      1. 前言
      2. 前言
      3.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4.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5.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6.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7.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8.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9. 三、余论
      10. 三、余论
    116. 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
      1. 前言
      2.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3.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4.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5.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6.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7.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8. 三、余论
      9. 三、余论
      10. 三、余论
    117. 《至正直记》的作者为孔克齐
      1. 一、《至正直记》作者的姓名
      2. 一、《至正直记》作者的姓名
      3. 一、《至正直记》作者的姓名
      4. 二、孔文升、孔克齐父子的大致情况
    118. 《至正直记》的作者为孔克齐
      1. 一、《至正直记》作者的姓名
      2. 一、《至正直记》作者的姓名
      3. 二、孔文升、孔克齐父子的大致情况
      4. 二、孔文升、孔克齐父子的大致情况
    119. 《至正直记》的作者为孔克齐
      1. 一、《至正直记》作者的姓名
      2. 二、孔文升、孔克齐父子的大致情况
      3. 二、孔文升、孔克齐父子的大致情况
      4. 二、孔文升、孔克齐父子的大致情况
    120. 朱文正事迹勾稽
      1. 一、朱文正事迹是怎样被掩盖的
      2. 一、朱文正事迹是怎样被掩盖的
      3. 一、朱文正事迹是怎样被掩盖的
      4.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5.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6.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7. 三、朱文正的战功
      8. 三、朱文正的战功
      9. 三、朱文正的战功
      10. 四、朱文正的被处死
    121. 朱文正事迹勾稽
      1. 一、朱文正事迹是怎样被掩盖的
      2. 一、朱文正事迹是怎样被掩盖的
      3.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4.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5.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6. 三、朱文正的战功
      7. 三、朱文正的战功
      8. 三、朱文正的战功
      9. 四、朱文正的被处死
      10. 四、朱文正的被处死
    122. 朱文正事迹勾稽
      1. 一、朱文正事迹是怎样被掩盖的
      2.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3.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4.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5. 三、朱文正的战功
      6. 三、朱文正的战功
      7. 三、朱文正的战功
      8. 四、朱文正的被处死
      9. 四、朱文正的被处死
      10. 四、朱文正的被处死
    123. 靖难之役和耿炳文、沐晟家族
    124. 靖难之役和耿炳文、沐晟家族
    125. 靖难之役和耿炳文、沐晟家族
    126. ——婚姻关系在封建政治中作用之一例
      1. 一、耿炳文是朱元璋内定的保嫡大将
      2. 一、耿炳文是朱元璋内定的保嫡大将
      3. 一、耿炳文是朱元璋内定的保嫡大将
      4.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5.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6.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7. 三、沐氏家族同朝廷的关系
    127. ——婚姻关系在封建政治中作用之一例
      1. 一、耿炳文是朱元璋内定的保嫡大将
      2. 一、耿炳文是朱元璋内定的保嫡大将
      3.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4.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5.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6. 三、沐氏家族同朝廷的关系
      7. 三、沐氏家族同朝廷的关系
    128. ——婚姻关系在封建政治中作用之一例
      1. 一、耿炳文是朱元璋内定的保嫡大将
      2.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3.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4.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5. 三、沐氏家族同朝廷的关系
      6. 三、沐氏家族同朝廷的关系
      7. 三、沐氏家族同朝廷的关系
    129. 关于于谦研究的浅见
      1. 一、于谦和明代军事制度演变的关系
      2. 一、于谦和明代军事制度演变的关系
      3. 一、于谦和明代军事制度演变的关系
      4. 二、关于孙太后的影响
    130. 关于于谦研究的浅见
      1. 一、于谦和明代军事制度演变的关系
      2. 一、于谦和明代军事制度演变的关系
      3. 二、关于孙太后的影响
      4. 二、关于孙太后的影响
    131. 关于于谦研究的浅见
      1. 一、于谦和明代军事制度演变的关系
      2. 二、关于孙太后的影响
      3. 二、关于孙太后的影响
      4. 二、关于孙太后的影响
    132. 王世贞的史学
      1. 一、生平简介
      2. 一、生平简介
      3. 一、生平简介
      4.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5.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6.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7. 三、以国史自任
      8. 三、以国史自任
      9. 三、以国史自任
      10. 四、史贵直笔
    133. 王世贞的史学
      1. 一、生平简介
      2. 一、生平简介
      3.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4.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5.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6. 三、以国史自任
      7. 三、以国史自任
      8. 三、以国史自任
      9. 四、史贵直笔
      10. 四、史贵直笔
    134. 王世贞的史学
      1. 一、生平简介
      2.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3.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4.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5. 三、以国史自任
      6. 三、以国史自任
      7. 三、以国史自任
      8. 四、史贵直笔
      9. 四、史贵直笔
      10. 四、史贵直笔
    135. ——兼为严嵩等人重新定位
    136. ——兼为严嵩等人重新定位
    137. ——兼为严嵩等人重新定位
    138. 明代后期军事
      1.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2.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3.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4.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5.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6.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7.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8.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9.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139. 明代后期军事
      1.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2.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3.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4.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5.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6.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7.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8.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9.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140. 明代后期军事
      1.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2.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3.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4.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5.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6.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7.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8.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9.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141. 明代后期军事
      1.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2.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3.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4.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5.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6.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7.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8.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9.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142. 清朝的建立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1.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2.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3.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4.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5.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6.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7.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8.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9.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0.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1.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2.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3.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43. 清朝的建立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1.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2.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3.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4.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5.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6.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7.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8.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9.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0.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1.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2.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3.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44. 清朝的建立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1.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2.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3.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4.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5.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6.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7.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8.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9.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0.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1.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2.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3.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45. 清朝的建立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1.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2.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3.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4.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5.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6.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7.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8.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9.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0.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1.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2.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3.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46. 明史导读
      1.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2.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3.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4.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5.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6.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7.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8.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9.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0.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1.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2.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3.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47. 明史导读
      1.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2.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3.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4.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5.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6.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7.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8.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9.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0.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1.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2.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3.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48. 明史导读
      1.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2.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3.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4.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5.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6.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7.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8.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9.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0.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1.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2.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3.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49. 明史导读
      1.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2.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3.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4.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5.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6.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7.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8.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9.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0.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1.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2.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3.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50. 明史研究四十年
      1.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2.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3.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4.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5.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6.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7.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8.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9. 三、明代的文化
      10. 三、明代的文化
      11. 三、明代的文化
      12. 三、明代的文化
      13.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4.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5.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6.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7.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51. 明史研究四十年
      1.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2.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3.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4.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5.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6.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7.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8. 三、明代的文化
      9. 三、明代的文化
      10. 三、明代的文化
      11. 三、明代的文化
      12.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3.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4.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5.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6.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7.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52. 明史研究四十年
      1.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2.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3.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4.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5.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6.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7. 三、明代的文化
      8. 三、明代的文化
      9. 三、明代的文化
      10. 三、明代的文化
      11.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2.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3.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4.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5.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6.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7.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53. 明史研究四十年
      1.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2.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3.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4.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5.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6. 三、明代的文化
      7. 三、明代的文化
      8. 三、明代的文化
      9. 三、明代的文化
      10.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1.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2.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3.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4.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5.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6.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7.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54. 张怡
    155. 张怡
    156. 张怡
    157. 张怡
    158. 张怡
    159. 白文选
    160. 白文选
    161. 白文选
    162. 白文选
    163. 白文选
    164. 刘文秀
    165. 刘文秀
    166. 刘文秀
    167. 刘文秀
    168. 刘文秀
    169. 高一功
    170. 高一功
    171. 高一功
    172. 高一功
    173. 高一功
    174. 李过
    175. 李过
    176. 李过
    177. 李过
    178. 李过
    179. 李来亨
    180. 李来亨
    181. 李来亨
    182. 李来亨
    183. 李来亨
    184. 刘体纯
    185. 刘体纯
    186. 刘体纯
    187. 刘体纯
    188. 刘体纯
    189. 郝摇旗
    190. 郝摇旗
    191. 郝摇旗
    192. 郝摇旗
    193. 郝摇旗
    194. 朱常淓
    195. 朱常淓
    196. 朱常淓
    197. 朱常淓
    198. 朱常淓
    199. 王兴
    200. 王兴
    201. 王兴
    202. 王兴
    203. 王兴
    204.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205.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206.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207.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208.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209.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210.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211.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212.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213.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214. 谈文字狱
    215. 谈文字狱
    216. 谈文字狱
    217. 谈文字狱
    218. 谈文字狱
    219.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220.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221.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222.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223.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224. 谈“清官”
    225. 谈“清官”
    226. 谈“清官”
    227. 谈“清官”
    228. 谈“清官”
    229. 谈“万寿无疆”
    230. 谈“万寿无疆”
    231. 谈“万寿无疆”
    232. 谈“万寿无疆”
    233. 谈“万寿无疆”
    234. 谈《满江红》
    235. 谈《满江红》
    236. 谈《满江红》
    237. 谈《满江红》
    238. 谈《满江红》
    239.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240.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241.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242.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243.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244. 《朱元璋外传》序
    245. 《朱元璋外传》序
    246. 《朱元璋外传》序
    247. 《朱元璋外传》序
    248. 《朱元璋外传》序
    249.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250.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251.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252.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253.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254. 《李自成演义》前言
    255. 《李自成演义》前言
    256. 《李自成演义》前言
    257. 《李自成演义》前言
    258. 《李自成演义》前言
    259.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260.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261.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262.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263.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264. 《白门柳》
    265. 《白门柳》
    266. 《白门柳》
    267. 《白门柳》
    268. 《白门柳》
    269.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270.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271.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272.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273.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274.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275.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276.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277.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278.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279.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280.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281.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282.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283.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284.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285.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286.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287.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288.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289.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290.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291.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292.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293.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294. 发覆·实证·务实
    295. 发覆·实证·务实
    296. 发覆·实证·务实
    297. 发覆·实证·务实
    298. 发覆·实证·务实
    299. ——论顾诚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其风格
      1.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2.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3.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4.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5.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6.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7.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8.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9.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10.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11.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2.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3.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4.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5.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6.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300. ——论顾诚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其风格
      1.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2.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3.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4.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5.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6.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7.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8.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9.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10.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1.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2.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3.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4.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5.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6.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4. 读历史就该这样细读:顾诚明清史文集(中)
  5. 论大顺农民革命政权
    1. 一、大顺农民政权建立的过程
    2. 二、大顺政权实行的政策是农民革命政策
    3. 二、大顺政权实行的政策是农民革命政策
    4. 二、大顺政权实行的政策是农民革命政策
    5. 三、大顺政权的组成成分
    6. 三、大顺政权的组成成分
    7. 三、大顺政权的组成成分
    8. 四、阶级斗争形势证明大顺政权是农民革命政权
    9. 四、阶级斗争形势证明大顺政权是农民革命政权
    10. 四、阶级斗争形势证明大顺政权是农民革命政权
    11. 五、大顺农民政权的局限性
    12. 五、大顺农民政权的局限性
    13. 五、大顺农民政权的局限性
  6. 大顺政权赋税政策初探
    1. 一、明王朝饮鸩止渴的加派
    2. 谈明代的卫籍
      1. 一、从李东阳的籍贯谈起
      2. 二、卫籍的形成
      3. 三、卫籍与军户的关系
      4. 四、卫籍对明帝国人口分布的影响
    3. 二、李自成起义军赋税政策的演变
    4. 二、李自成起义军赋税政策的演变
    5. 二、李自成起义军赋税政策的演变
  7. 论大顺政权失败的主要原因
  8. 清初的迁海
  9. 论清初社会矛盾
  10. ——兼论农民军的联明抗清
    1. 一、明朝末年和清兵进关初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
    2. 二、清廷加紧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和民族矛盾的上升
    3. 二、清廷加紧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和民族矛盾的上升
    4. 二、清廷加紧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和民族矛盾的上升
    5. 三、抗清联合阵营的形成
    6. 三、抗清联合阵营的形成
    7. 三、抗清联合阵营的形成
    8. 四、满汉地主阶级合流和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9. 四、满汉地主阶级合流和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10. 四、满汉地主阶级合流和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11. 关于夔东十三家的抗清斗争
    1. 一、夔东抗清基地的形成
    2. 二、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
    3. 二、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
    4. 二、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
  12. 孙可望评传
    1. 一、早期经历
    2. 二、经营云南
    3. 二、经营云南
    4. 二、经营云南
    5. 三、联明中的纠葛
    6. 三、联明中的纠葛
    7. 三、联明中的纠葛
    8. 四、出滇抗清
    9. 四、出滇抗清
    10. 四、出滇抗清
    11. 五、从骄横跋扈到仓皇出逃
    12. 五、从骄横跋扈到仓皇出逃
    13. 五、从骄横跋扈到仓皇出逃
    14. 六、降清之后
    15. 六、降清之后
    16. 六、降清之后
  13. 从会师广东之役看郑成功同永历朝廷的关系
  14. 顺治十一年——明清相争关键的一年
    1. 一、张名振等三入长江之役
    2. 二、钱谦益等联络东西的密谋
    3. 二、钱谦益等联络东西的密谋
    4. 二、钱谦益等联络东西的密谋
    5. 三、“秦藩”之师为什么没有按时东下
    6. 三、“秦藩”之师为什么没有按时东下
    7. 三、“秦藩”之师为什么没有按时东下
    8. 四、郑成功与“三入长江”之役的关系
    9. 四、郑成功与“三入长江”之役的关系
    10. 四、郑成功与“三入长江”之役的关系
    11. 五、清统治区内复明志士和三入长江战役的关系
    12. 五、清统治区内复明志士和三入长江战役的关系
    13. 五、清统治区内复明志士和三入长江战役的关系
  15. 如何正确评价《甲申三百年祭》
  16. ——与姚雪垠同志商榷
  17. 李自成和张献忠
  18. 张献忠与知识分子
  19. 不应当肯定陈永福
  20. 读历史就该这样细读:顾诚明清史文集(下)
  21. 明代其他史事考
    1. 明初的两道谕旨
    2. 明代的宗室
    3. 明代的宗室
    4. 明代的宗室
    5. 李自成起事考
      1. 一、几种不同的说法
      2. 一、几种不同的说法
      3. 二、李自成参加起义以前是银川驿驿卒
      4. 二、李自成参加起义以前是银川驿驿卒
      5. 三、李自成同甘肃兵变毫无关系
    6. 李自成起事考
      1. 一、几种不同的说法
      2. 二、李自成参加起义以前是银川驿驿卒
      3. 二、李自成参加起义以前是银川驿驿卒
      4. 三、李自成同甘肃兵变毫无关系
      5. 三、李自成同甘肃兵变毫无关系
    7. 论钦定《明史》作《奸臣传》之微意
    8. 论钦定《明史》作《奸臣传》之微意
    9. 论钦定《明史》作《奸臣传》之微意
    10. 关于李自成“流寇主义”的商榷
      1. 一、李自成起义军的长期流动作战应当肯定
      2. 一、李自成起义军的长期流动作战应当肯定
      3. 二、大顺政权在各地部署的卫戍力量
      4. 二、大顺政权在各地部署的卫戍力量
      5. 三、大顺军胜利进军时期为固守地方所做的努力
      6. 三、大顺军胜利进军时期为固守地方所做的努力
      7. 四、撤离北京以后为稳定地方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8. 四、撤离北京以后为稳定地方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9. 五、有关李自成“流寇主义”的其他指责
    11. 关于李自成“流寇主义”的商榷
      1. 一、李自成起义军的长期流动作战应当肯定
      2. 二、大顺政权在各地部署的卫戍力量
      3. 二、大顺政权在各地部署的卫戍力量
      4. 三、大顺军胜利进军时期为固守地方所做的努力
      5. 三、大顺军胜利进军时期为固守地方所做的努力
      6. 四、撤离北京以后为稳定地方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7. 四、撤离北京以后为稳定地方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8. 五、有关李自成“流寇主义”的其他指责
      9. 五、有关李自成“流寇主义”的其他指责
    12. 李自成牺牲的前前后后
    13. 李自成牺牲的前前后后
    14. ——兼评石门县为僧说
      1. 一、李自成牺牲于通山无可怀疑
      2. 一、李自成牺牲于通山无可怀疑
      3. 二、驳潜隐夹山寺为僧说
    15. ——兼评石门县为僧说
      1. 一、李自成牺牲于通山无可怀疑
      2. 二、驳潜隐夹山寺为僧说
      3. 二、驳潜隐夹山寺为僧说
    16. 李自成襄阳政权若干史实考辨
      1. 一、关于李自成称“新顺王”
      2. 一、关于李自成称“新顺王”
      3. 二、关于张国绅为上相国
      4. 二、关于张国绅为上相国
      5. 三、关于右弼来仪
      6. 三、关于右弼来仪
      7. 四、关于李振声任兵政府侍郎
    17. 李自成襄阳政权若干史实考辨
      1. 一、关于李自成称“新顺王”
      2. 二、关于张国绅为上相国
      3. 二、关于张国绅为上相国
      4. 三、关于右弼来仪
      5. 三、关于右弼来仪
      6. 四、关于李振声任兵政府侍郎
      7. 四、关于李振声任兵政府侍郎
    18. 从永昌元年诏书谈到李自成何时称帝
      1. 一、关于永昌元年诏书
      2. 一、关于永昌元年诏书
      3. 二、李自成何时称帝
    19. 从永昌元年诏书谈到李自成何时称帝
      1. 一、关于永昌元年诏书
      2. 二、李自成何时称帝
      3. 二、李自成何时称帝
    20. 论罗汝才
      1. 一、罗汝才起义军在推翻明王朝过程中的作用
      2. 一、罗汝才起义军在推翻明王朝过程中的作用
      3. 二、关于罗汝才的受抚
      4. 二、关于罗汝才的受抚
      5. 三、关于罗汝才被杀问题
    21. 论罗汝才
      1. 一、罗汝才起义军在推翻明王朝过程中的作用
      2. 二、关于罗汝才的受抚
      3. 二、关于罗汝才的受抚
      4. 三、关于罗汝才被杀问题
      5. 三、关于罗汝才被杀问题
    22. 明末史事杂考
      1. 一、沈云英事
      2. 一、沈云英事
      3. 二、李双喜·张鼐·孩儿军
      4. 二、李双喜·张鼐·孩儿军
      5. 三、车箱峡之困
      6. 三、车箱峡之困
      7. 四、“荥阳大会”确无其事
    23. 明末史事杂考
      1. 一、沈云英事
      2. 二、李双喜·张鼐·孩儿军
      3. 二、李双喜·张鼐·孩儿军
      4. 三、车箱峡之困
      5. 三、车箱峡之困
      6. 四、“荥阳大会”确无其事
      7. 四、“荥阳大会”确无其事
    24. “古元真龙皇帝”试释
    25. “古元真龙皇帝”试释
    26. 山海关战役前夕的吴三桂
    27. 山海关战役前夕的吴三桂
    28. ——关于吴三桂一度投降大顺政权问题的考察
      1. 一、史籍记载的混乱
      2. 一、史籍记载的混乱
      3. 二、明朝廷调吴三桂入关的决策过程
      4. 二、明朝廷调吴三桂入关的决策过程
      5. 三、吴三桂降、叛大顺政权的经过
      6. 三、吴三桂降、叛大顺政权的经过
      7. 四、关于大顺政权处理吴三桂问题的检讨
    29. ——关于吴三桂一度投降大顺政权问题的考察
      1. 一、史籍记载的混乱
      2. 二、明朝廷调吴三桂入关的决策过程
      3. 二、明朝廷调吴三桂入关的决策过程
      4. 三、吴三桂降、叛大顺政权的经过
      5. 三、吴三桂降、叛大顺政权的经过
      6. 四、关于大顺政权处理吴三桂问题的检讨
      7. 四、关于大顺政权处理吴三桂问题的检讨
    30. 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
      1. 前言
      2. 前言
      3. 前言
      4.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5.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6.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7.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8.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9.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10. 三、余论
    31. 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
      1. 前言
      2. 前言
      3.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4.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5.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6.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7.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8.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9. 三、余论
      10. 三、余论
    32. 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
      1. 前言
      2.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3.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4. 一、沈万三是元朝人,有关他本人在明初的一切“事迹”纯属讹传
      5.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6.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7. 二、沈万三家族的覆败
      8. 三、余论
      9. 三、余论
      10. 三、余论
    33. 《至正直记》的作者为孔克齐
      1. 一、《至正直记》作者的姓名
      2. 一、《至正直记》作者的姓名
      3. 一、《至正直记》作者的姓名
      4. 二、孔文升、孔克齐父子的大致情况
    34. 《至正直记》的作者为孔克齐
      1. 一、《至正直记》作者的姓名
      2. 一、《至正直记》作者的姓名
      3. 二、孔文升、孔克齐父子的大致情况
      4. 二、孔文升、孔克齐父子的大致情况
    35. 《至正直记》的作者为孔克齐
      1. 一、《至正直记》作者的姓名
      2. 二、孔文升、孔克齐父子的大致情况
      3. 二、孔文升、孔克齐父子的大致情况
      4. 二、孔文升、孔克齐父子的大致情况
    36. 朱文正事迹勾稽
      1. 一、朱文正事迹是怎样被掩盖的
      2. 一、朱文正事迹是怎样被掩盖的
      3. 一、朱文正事迹是怎样被掩盖的
      4.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5.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6.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7. 三、朱文正的战功
      8. 三、朱文正的战功
      9. 三、朱文正的战功
      10. 四、朱文正的被处死
    37. 朱文正事迹勾稽
      1. 一、朱文正事迹是怎样被掩盖的
      2. 一、朱文正事迹是怎样被掩盖的
      3.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4.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5.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6. 三、朱文正的战功
      7. 三、朱文正的战功
      8. 三、朱文正的战功
      9. 四、朱文正的被处死
      10. 四、朱文正的被处死
    38. 朱文正事迹勾稽
      1. 一、朱文正事迹是怎样被掩盖的
      2.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3.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4. 二、朱文正幼年同朱元璋的关系
      5. 三、朱文正的战功
      6. 三、朱文正的战功
      7. 三、朱文正的战功
      8. 四、朱文正的被处死
      9. 四、朱文正的被处死
      10. 四、朱文正的被处死
    39. 靖难之役和耿炳文、沐晟家族
    40. 靖难之役和耿炳文、沐晟家族
    41. 靖难之役和耿炳文、沐晟家族
    42. ——婚姻关系在封建政治中作用之一例
      1. 一、耿炳文是朱元璋内定的保嫡大将
      2. 一、耿炳文是朱元璋内定的保嫡大将
      3. 一、耿炳文是朱元璋内定的保嫡大将
      4.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5.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6.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7. 三、沐氏家族同朝廷的关系
    43. ——婚姻关系在封建政治中作用之一例
      1. 一、耿炳文是朱元璋内定的保嫡大将
      2. 一、耿炳文是朱元璋内定的保嫡大将
      3.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4.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5.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6. 三、沐氏家族同朝廷的关系
      7. 三、沐氏家族同朝廷的关系
    44. ——婚姻关系在封建政治中作用之一例
      1. 一、耿炳文是朱元璋内定的保嫡大将
      2.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3.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4. 二、耿炳文死于何时
      5. 三、沐氏家族同朝廷的关系
      6. 三、沐氏家族同朝廷的关系
      7. 三、沐氏家族同朝廷的关系
    45. 关于于谦研究的浅见
      1. 一、于谦和明代军事制度演变的关系
      2. 一、于谦和明代军事制度演变的关系
      3. 一、于谦和明代军事制度演变的关系
      4. 二、关于孙太后的影响
    46. 关于于谦研究的浅见
      1. 一、于谦和明代军事制度演变的关系
      2. 一、于谦和明代军事制度演变的关系
      3. 二、关于孙太后的影响
      4. 二、关于孙太后的影响
    47. 关于于谦研究的浅见
      1. 一、于谦和明代军事制度演变的关系
      2. 二、关于孙太后的影响
      3. 二、关于孙太后的影响
      4. 二、关于孙太后的影响
    48. 王世贞的史学
      1. 一、生平简介
      2. 一、生平简介
      3. 一、生平简介
      4.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5.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6.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7. 三、以国史自任
      8. 三、以国史自任
      9. 三、以国史自任
      10. 四、史贵直笔
    49. 王世贞的史学
      1. 一、生平简介
      2. 一、生平简介
      3.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4.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5.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6. 三、以国史自任
      7. 三、以国史自任
      8. 三、以国史自任
      9. 四、史贵直笔
      10. 四、史贵直笔
    50. 王世贞的史学
      1. 一、生平简介
      2.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3.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4. 二、王世贞的政治思想
      5. 三、以国史自任
      6. 三、以国史自任
      7. 三、以国史自任
      8. 四、史贵直笔
      9. 四、史贵直笔
      10. 四、史贵直笔
    51. ——兼为严嵩等人重新定位
    52. ——兼为严嵩等人重新定位
    53. ——兼为严嵩等人重新定位
    54. 明代后期军事
      1.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2.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3.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4.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5.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6.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7.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8.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9.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55. 明代后期军事
      1.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2.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3.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4.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5.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6.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7.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8.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9.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56. 明代后期军事
      1.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2.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3.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4.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5.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6.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7.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8.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9.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57. 明代后期军事
      1.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2.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3.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4.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5.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6.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7.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8.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9.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58. 清朝的建立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1.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2.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3.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4.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5.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6.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7.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8.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9.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0.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1.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2.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3.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59. 清朝的建立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1.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2.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3.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4.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5.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6.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7.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8.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9.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0.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1.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2.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3.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60. 清朝的建立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1.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2.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3.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4.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5.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6.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7.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8.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9.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0.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1.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2.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3.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61. 清朝的建立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1.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2.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3.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4.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5.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6.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7.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8.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9.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0.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1.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2.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3.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62. 明史导读
      1.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2.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3.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4.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5.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6.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7.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8.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9.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0.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1.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2.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3.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63. 明史导读
      1.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2.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3.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4.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5.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6.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7.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8.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9.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0.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1.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2.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3.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64. 明史导读
      1.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2.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3.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4.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5.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6.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7.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8.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9.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0.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1.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2.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3.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65. 明史导读
      1.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2.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3.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4.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5.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6.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7.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8.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9.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0.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1.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2.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3.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66. 明史研究四十年
      1.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2.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3.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4.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5.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6.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7.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8.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9. 三、明代的文化
      10. 三、明代的文化
      11. 三、明代的文化
      12. 三、明代的文化
      13.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4.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5.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6.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7.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67. 明史研究四十年
      1.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2.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3.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4.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5.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6.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7.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8. 三、明代的文化
      9. 三、明代的文化
      10. 三、明代的文化
      11. 三、明代的文化
      12.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3.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4.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5.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6.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7.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68. 明史研究四十年
      1.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2.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3.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4.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5.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6.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7. 三、明代的文化
      8. 三、明代的文化
      9. 三、明代的文化
      10. 三、明代的文化
      11.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2.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3.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4.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5.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6.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7.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69. 明史研究四十年
      1.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2.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3.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4.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5.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6. 三、明代的文化
      7. 三、明代的文化
      8. 三、明代的文化
      9. 三、明代的文化
      10.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1.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2.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3.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4.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5.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6.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7.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70. 张怡
    71. 张怡
    72. 张怡
    73. 张怡
    74. 张怡
    75. 白文选
    76. 白文选
    77. 白文选
    78. 白文选
    79. 白文选
    80. 刘文秀
    81. 刘文秀
    82. 刘文秀
    83. 刘文秀
    84. 刘文秀
    85. 高一功
    86. 高一功
    87. 高一功
    88. 高一功
    89. 高一功
    90. 李过
    91. 李过
    92. 李过
    93. 李过
    94. 李过
    95. 李来亨
    96. 李来亨
    97. 李来亨
    98. 李来亨
    99. 李来亨
    100. 刘体纯
    101. 刘体纯
    102. 刘体纯
    103. 刘体纯
    104. 刘体纯
    105. 郝摇旗
    106. 郝摇旗
    107. 郝摇旗
    108. 郝摇旗
    109. 郝摇旗
    110. 朱常淓
    111. 朱常淓
    112. 朱常淓
    113. 朱常淓
    114. 朱常淓
    115. 王兴
    116. 王兴
    117. 王兴
    118. 王兴
    119. 王兴
    120.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121.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122.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123.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124.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125.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126.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127.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128.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129.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130. 谈文字狱
    131. 谈文字狱
    132. 谈文字狱
    133. 谈文字狱
    134. 谈文字狱
    135.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136.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137.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138.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139.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140. 谈“清官”
    141. 谈“清官”
    142. 谈“清官”
    143. 谈“清官”
    144. 谈“清官”
    145. 谈“万寿无疆”
    146. 谈“万寿无疆”
    147. 谈“万寿无疆”
    148. 谈“万寿无疆”
    149. 谈“万寿无疆”
    150. 谈《满江红》
    151. 谈《满江红》
    152. 谈《满江红》
    153. 谈《满江红》
    154. 谈《满江红》
    155.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156.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157.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158.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159.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160. 《朱元璋外传》序
    161. 《朱元璋外传》序
    162. 《朱元璋外传》序
    163. 《朱元璋外传》序
    164. 《朱元璋外传》序
    165.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166.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167.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168.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169.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170. 《李自成演义》前言
    171. 《李自成演义》前言
    172. 《李自成演义》前言
    173. 《李自成演义》前言
    174. 《李自成演义》前言
    175.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176.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177.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178.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179.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180. 《白门柳》
    181. 《白门柳》
    182. 《白门柳》
    183. 《白门柳》
    184. 《白门柳》
    185.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186.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187.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188.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189.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190.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191.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192.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193.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194.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195.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196.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197.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198.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199.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201.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202.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203.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204.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205.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206.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207.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208.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209.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210. 发覆·实证·务实
    211. 发覆·实证·务实
    212. 发覆·实证·务实
    213. 发覆·实证·务实
    214. 发覆·实证·务实
    215. ——论顾诚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其风格
      1.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2.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3.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4.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5.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6.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7.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8.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9.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10.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11.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2.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3.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4.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5.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6.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216. ——论顾诚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其风格
      1.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2.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3.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4.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5.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6.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7.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8.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9.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10.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1.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2.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3.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4.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5.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6.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217. ——论顾诚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其风格
      1.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2.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3.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4.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5.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6.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7.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8.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9.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0.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1.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2.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3.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4.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5.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6.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22. 明史概论
    1. 明代后期军事
      1. 一、明朝统治的危机
      2.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3.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4.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5. 二、金国的建立与攻占辽东
      6.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7.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8.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9. 三、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2. 清朝的建立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1.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2.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3.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4.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5.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6.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7.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8.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9.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0.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1.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2.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3.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3. 清朝的建立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1.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2.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3.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4.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5.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6.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7.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8.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9.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0.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1.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2.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3.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4. 清朝的建立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1.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2.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3.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4.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5.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6.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7.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8.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9.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0.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1.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2.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3.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5. 清朝的建立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1. 一、明朝的覆亡与全国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2.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3.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4.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5. 二、山海关之战和清朝入主中原
      6.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7.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8.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9. 三、在清军打击下大顺、大西政权的相继覆亡
      10.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1.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2.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13. 四、清初民族压迫政策和满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6. 明史导读
      1.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2.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3.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4.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5.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6.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7.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8.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9.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0.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1.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2.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3.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7. 明史导读
      1.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2.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3.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4.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5.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6.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7.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8.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9.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0.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1.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2.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3.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8. 明史导读
      1.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2.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3.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4.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5.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6.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7.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8.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9.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0.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1.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2.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3.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9. 明史导读
      1. 一、明朝时期史料介绍
      2.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3.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4.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5. 二、明史研究的历史
      6.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7.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8.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9. 三、明史研究的现状
      10.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1.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2.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3. 四、明史研究的展望
    10. 明史研究四十年
      1.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2.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3.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4.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5.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6.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7.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8.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9. 三、明代的文化
      10. 三、明代的文化
      11. 三、明代的文化
      12. 三、明代的文化
      13.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4.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5.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6.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7.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1. 明史研究四十年
      1.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2.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3.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4.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5.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6.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7.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8. 三、明代的文化
      9. 三、明代的文化
      10. 三、明代的文化
      11. 三、明代的文化
      12.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3.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4.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5.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6.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7.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2. 明史研究四十年
      1.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2.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3.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4.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5.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6.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7. 三、明代的文化
      8. 三、明代的文化
      9. 三、明代的文化
      10. 三、明代的文化
      11.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2.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3.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4.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5.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6.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7.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3. 明史研究四十年
      1. 一、明代的社会经济
      2.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3.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4.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5. 二、明代的政治和军事
      6. 三、明代的文化
      7. 三、明代的文化
      8. 三、明代的文化
      9. 三、明代的文化
      10.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1.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2.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3. 四、明代地理与民族
      14.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5.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6.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7. 五、明代的中外关系
    14. 张怡
    15. 张怡
    16. 张怡
    17. 张怡
    18. 张怡
    19. 白文选
    20. 白文选
    21. 白文选
    22. 白文选
    23. 白文选
    24. 刘文秀
    25. 刘文秀
    26. 刘文秀
    27. 刘文秀
    28. 刘文秀
    29. 高一功
    30. 高一功
    31. 高一功
    32. 高一功
    33. 高一功
    34. 李过
    35. 李过
    36. 李过
    37. 李过
    38. 李过
    39. 李来亨
    40. 李来亨
    41. 李来亨
    42. 李来亨
    43. 李来亨
    44. 刘体纯
    45. 刘体纯
    46. 刘体纯
    47. 刘体纯
    48. 刘体纯
    49. 郝摇旗
    50. 郝摇旗
    51. 郝摇旗
    52. 郝摇旗
    53. 郝摇旗
    54. 朱常淓
    55. 朱常淓
    56. 朱常淓
    57. 朱常淓
    58. 朱常淓
    59. 王兴
    60. 王兴
    61. 王兴
    62. 王兴
    63. 王兴
    64.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65.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66.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67.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68.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69.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70.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71.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72.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73.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74. 谈文字狱
    75. 谈文字狱
    76. 谈文字狱
    77. 谈文字狱
    78. 谈文字狱
    79.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80.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81.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82.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83.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84. 谈“清官”
    85. 谈“清官”
    86. 谈“清官”
    87. 谈“清官”
    88. 谈“清官”
    89. 谈“万寿无疆”
    90. 谈“万寿无疆”
    91. 谈“万寿无疆”
    92. 谈“万寿无疆”
    93. 谈“万寿无疆”
    94. 谈《满江红》
    95. 谈《满江红》
    96. 谈《满江红》
    97. 谈《满江红》
    98. 谈《满江红》
    99.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100.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101.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102.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103.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104. 《朱元璋外传》序
    105. 《朱元璋外传》序
    106. 《朱元璋外传》序
    107. 《朱元璋外传》序
    108. 《朱元璋外传》序
    109.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110.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111.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112.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113.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114. 《李自成演义》前言
    115. 《李自成演义》前言
    116. 《李自成演义》前言
    117. 《李自成演义》前言
    118. 《李自成演义》前言
    119.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120.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121.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122.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123.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124. 《白门柳》
    125. 《白门柳》
    126. 《白门柳》
    127. 《白门柳》
    128. 《白门柳》
    129.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130.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131.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132.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133.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134.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135.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136.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137.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138.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139.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140.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141.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142.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143.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144.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145.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146.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147.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148.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149.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150.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151.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152.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153.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154. 发覆·实证·务实
    155. 发覆·实证·务实
    156. 发覆·实证·务实
    157. 发覆·实证·务实
    158. 发覆·实证·务实
    159. ——论顾诚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其风格
      1.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2.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3.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4.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5.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6.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7.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8.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9.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10.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11.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2.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3.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4.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5.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6.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60. ——论顾诚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其风格
      1.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2.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3.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4.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5.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6.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7.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8.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9.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10.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1.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2.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3.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4.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5.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6.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61. ——论顾诚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其风格
      1.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2.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3.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4.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5.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6.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7.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8.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9.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0.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1.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2.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3.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4.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5.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6.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62. ——论顾诚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其风格
      1.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2.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3.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4.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5.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6.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7.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8.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9.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0.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1.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2.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3.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4.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5.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6.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23. 明清之际人物传略
    1. 张怡
    2. 白文选
    3. 白文选
    4. 白文选
    5. 白文选
    6. 白文选
    7. 刘文秀
    8. 刘文秀
    9. 刘文秀
    10. 刘文秀
    11. 刘文秀
    12. 高一功
    13. 高一功
    14. 高一功
    15. 高一功
    16. 高一功
    17. 李过
    18. 李过
    19. 李过
    20. 李过
    21. 李过
    22. 李来亨
    23. 李来亨
    24. 李来亨
    25. 李来亨
    26. 李来亨
    27. 刘体纯
    28. 刘体纯
    29. 刘体纯
    30. 刘体纯
    31. 刘体纯
    32. 郝摇旗
    33. 郝摇旗
    34. 郝摇旗
    35. 郝摇旗
    36. 郝摇旗
    37. 朱常淓
    38. 朱常淓
    39. 朱常淓
    40. 朱常淓
    41. 朱常淓
    42. 王兴
    43. 王兴
    44. 王兴
    45. 王兴
    46. 王兴
  24. 其他札记、随笔、序文
    1. 谈我国史籍中有关熊猫的记载
    2.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3.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4.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5.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6. 谈文天祥和留梦炎
    7. 谈文字狱
    8. 谈文字狱
    9. 谈文字狱
    10. 谈文字狱
    11. 谈文字狱
    12.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13.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14.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15.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16. 从李自成的诗谈起
    17. 谈“清官”
    18. 谈“清官”
    19. 谈“清官”
    20. 谈“清官”
    21. 谈“清官”
    22. 谈“万寿无疆”
    23. 谈“万寿无疆”
    24. 谈“万寿无疆”
    25. 谈“万寿无疆”
    26. 谈“万寿无疆”
    27. 谈《满江红》
    28. 谈《满江红》
    29. 谈《满江红》
    30. 谈《满江红》
    31. 谈《满江红》
    32.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33.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34.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35.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36. 关羽是怎样捧起来的
    37. 《朱元璋外传》序
    38. 《朱元璋外传》序
    39. 《朱元璋外传》序
    40. 《朱元璋外传》序
    41. 《朱元璋外传》序
    42.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43.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44.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45.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46. 《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序
    47. 《李自成演义》前言
    48. 《李自成演义》前言
    49. 《李自成演义》前言
    50. 《李自成演义》前言
    51. 《李自成演义》前言
    52.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53.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54.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55.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56. 在湖北省李自成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57. 《白门柳》
    58. 《白门柳》
    59. 《白门柳》
    60. 《白门柳》
    61. 《白门柳》
    62.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63.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64.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65.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66. ——一部贴近历史的佳作
    67.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68.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69.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70.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71. 谈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复台
    72.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73.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74.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75.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76. ——在纪念郑成功驱荷复台34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1. 顾诚的治学之道与史学成就
    2.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3.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4.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5.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6. 顾诚先生的治史与文史札记
    7. 发覆·实证·务实
    8. 发覆·实证·务实
    9. 发覆·实证·务实
    10. 发覆·实证·务实
    11. 发覆·实证·务实
    12. ——论顾诚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其风格
      1.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2.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3.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4.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5.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6.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7.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8.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9.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10.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11.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2.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3.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4.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5.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6.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3. ——论顾诚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其风格
      1.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2.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3.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4.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5.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6.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7.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8.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9.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10.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1.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2.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3.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4.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5.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6.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4. ——论顾诚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其风格
      1.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2.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3.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4.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5.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6.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7.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8.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9.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0.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1.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2.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3.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4.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5.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6.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5. ——论顾诚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其风格
      1.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2.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3.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4.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5.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6.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7.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8.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9.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0.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1.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2.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3.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4.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5.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6.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6. ——论顾诚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其风格
      1. 一、治学之路与学术传承
      2.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3.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4.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5.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6. 二、发覆之作,探寻历史的真实
      7.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8.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9.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0.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1. 三、无信不征的考辨,严谨持重的学风
      12.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3.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4.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5.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16. 四、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密切关注重大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