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百科、语录、传记、日记、学术专辑(套装共9册)(强烈推荐所有爱因斯坦研究者、爱好者、忠实Fans收藏,这里有你想知道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_AZW3_MOBI_EPUB_电子书_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内容节选
前言 你认为相对论的最本质思想是向狭义相对论的转变,而不是向广义相对论的转变。我的想法与你恰恰相反。我认为最本质的事是克服了惯性系,一件作用于所有过程而不经受反作用的事情。原则上,这个观念并不比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的宇宙中心观念更好。[1] 在爱因斯坦1915年发现广义相对论百年庆之际,出版本书是最合时宜不过了。这是标志相对论由狭义向广义飞跃的论文的注释本。本书的两位著者是有名望的学者,足以胜任他们的任务:哈诺赫·古特弗罗因德(Hanoch Gutfreund)参加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1912年手稿精美摹本[2]的出版工作,该摹本含有重构狭义相对论发展的一些缺失环节;于尔根·雷恩(Jürgen Renn)是爱因斯坦1912年苏黎世笔记[3]的主要编辑,这是一份重构广义相对论发展的关键文献。 必须强调广义相对论发展历程中蕴含着革命性。从多方面来看,广义相对论所经历的发展对传统物理学的破坏,要比从伽利略—牛顿物理学到狭义相对论所产生的破坏大得多。在此,我们从三步着手讨论。 1.首先,不再存在时空“真空”区域这样一种实在。不管怎样,总是存在一种时间—几何场(度规),使理想的尺和钟的行为规则化,并且存在一个协调的惯性—引力场(联络),使物体的不受力运动规则化。空间和时间是绝对的还是相关联的?在这个由来已久的争论中,现在要坚持绝对主义立场看来是很困难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 [度规张量分量]不仅描述了场,同时也描述了流形的拓扑和度量结构性质。……不存在真空,即不存在没有场的空间[4]。 利用下面这个古老的隐喻: 代替时间和空间作为舞台,物质在舞台上展演戏剧的老想法,我们必须想象一些超现代的剧场,在那里舞台变成了演员之一[5]。 第一步可以说成:不存在没有演员的空舞台。 2.继续这个隐喻,我们可以说这些时空结构不再组成一个固定的舞台,以使物质和场的不同戏剧在其上演出,而是舞台和演员互相影响。新的戏剧需要新的舞台。不仅时空的局域结构(在流形的有限补丁的意义上)动态化了,而且它的整体结构(在整个流形拓扑学的意义上)不再需要先验给出。对于引力场方程的每一个局域解,人们必须确定与这个局域时空结构相容的最大扩充流形的整体拓扑[6]。 3.最后,舞台没有独立于剧情的自身特性。相同的剧情不能在舞台的不同部分上演:当演员在舞台上运动时,他们带动着舞台一起运动。更直白的表达就是,裸流形上的点,不存在能将一个点与另一个点区分开的内在性质,这样的区别依赖于场和物质的出现。许多广义相对论的教科书仍将这些裸点称为“事件”,这正如以前的所有物理理论那样,不正确地建议了点是先验地在物理上个体化的,使这个真正革命性的特征模糊不清了。 这三步合起来产生了背景无关理论的概念:没有演员,就什么都没有。爱因斯坦这样说道: 时空并不声称自己存在,而仅仅是作为场的一种结构特性。 倘若我们考虑另外的空的区域,其中仅仅给定了时间—几何度规和对应的惯性—引力联络,那么这样区域的点,只能由这些场的性质个体化,而不能由别的任何东西个体化。 我新近以如下方式论述这个观点: 理论物理学中至关重要的发展之一,是将依赖于固定的、非动力学背景时空结构的理论,改变成背景无关理论,在这个背景无关理论中,时空结构本身是动力学实体。……时至今日,许多物理学家与哲学家尚未完全理解这个发展的意义,更不用说在实践中接受它了。人们必须假定,在时空的空区域中,点固有的个体特性,实际上是它们之间的任何空—时关系,无不依赖于某个度规场的存在……于是,广义相对论成为首个完全动力学的、背景无关的时空理论[7]。 但是,人们绝不能认为这就是故事的结尾。记住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3]不朽的话语:“现在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或许这是开始的结束[8]。”回溯历史,1915年论文是爱因斯坦史诗[9]的顶点;展望未来,这是一个仍在进行的智力旅程的第一步。就如众多的其他基础论文一样,它起到了节点作用,既总结了过去,又为未来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甚至在爱因斯坦取得非凡成就的时刻,他也从不怀疑这一点。在1916年,他写道: 看来量子论不仅要修正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而且也要修正引力新理论[10]。 量子场论方法与广义相对论结构之间存在一个熟知的矛盾。非广义相对论性理论的量子化方法基于存在一个固定的运动学背景时空结构,为所有事件提供了在哪儿和在何时。这种时空结构是将动力学理论的形式论进行量子化所必需的,同样重要的是,这个时空结构也是给出这个动力学理论的物理解释所必需的:如果一个预备了这里和这时的系统是从属于某个动力学相互作用,在这个系统上测量的那里和那时的结果会是什么呢? 广义相对论并不适用于这个模式。广义相对论是一种背景无关的理论,没有固定的、非动力学的结构,因此它没有独立于它的动力学的运动学。在广义相对论这样......
- 爱因斯坦百科
- 信息
- 中文版序言
- 序言
- 本书的结构
- 资料来源
- 致谢
- 年表
- 信条:“我的信念”
- 我的信念
- 第一篇 个人与家庭关系圈
- 生平信息:证件复印件
- 出生证
- 成绩单
- 博士学位证书
- 诺贝尔奖证书
- 美国入籍证书
- 死亡证明
- 出生信息
- 档案
- 海伦·杜卡斯
- 奥托·内森
- 从外国学术团体获得的各种奖项、荣誉学位和荣誉会员资格
- 奖状、奖章与其他荣誉
- 荣誉学位(荣誉博士学位)
- 从外国科学院和学术团体获得的荣誉会员资格(爱因斯坦当时并没有居住在相关城市或国家)
- 职业生涯
- 受雇年月、职务头衔和雇主一览表
- 工作经历
- 工作地点
- 伯尔尼专利局
- 伯尔尼大学
- 苏黎世大学
- 布拉格德语大学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 普鲁士科学院、柏林大学与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
-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 公民身份与移民美国
- 住所
- 所受的教育与就读的学校
- 教育背景
- 就读的中小学与大学
- “爱因斯坦文稿项目”与《爱因斯坦全集》
- “爱因斯坦文稿项目”前史
- 最初几年
- 与遗产方之间存在的法律问题
- 资金来源
- 项目启动
- 波士顿办公室
- 编辑漫笔
- 约翰·施塔切尔辞职,罗伯特·舒尔曼担任负责人
- 迁至加州理工学院
- 《爱因斯坦全集》各卷与编辑
- 声望
- 媒体
- 艺术与商业主义
- 家庭
- 家庭关系
- 祖父母与父母
- 妹妹:玛丽亚(玛雅)·温特勒-爱因斯坦及其丈夫保罗·温特勒
- 第一个家庭(由爱因斯坦、米列娃及其后代组成)
- 米列娃·爱因斯坦-马里奇——第一任妻子
- “丽瑟尔”·爱因斯坦以及对她的搜寻
- 汉斯·阿耳伯特·爱因斯坦及其妻子:弗里达·克内希特;伊丽莎白·罗博兹
- 伯恩哈德·爱因斯坦及其妻子:奥德·阿舍尔;多丽丝·施韦策
- 克劳斯·爱因斯坦
- 伊夫琳·爱因斯坦及其丈夫:格罗弗·克兰茨
- 爱德华·爱因斯坦
- 第二个家庭(由爱因斯坦、爱尔莎以及爱尔莎的两个女儿组成)
- 爱尔莎·勒文塔尔(娘家姓爱因斯坦)——第二任妻子
- 伊尔莎·勒文塔尔·爱因斯坦及其丈夫:鲁道夫·凯泽
- 玛戈特·勒文塔尔·爱因斯坦及其丈夫:德米特里·马里亚诺夫
- 朋友
- 米凯勒·贝索
- 库尔特·布卢门菲尔德
- 玻恩夫妇
- 古斯塔夫·布基
- 吕西安·沙旺
- 雅各布·埃拉特
- 保罗·埃伦费斯特
- 比利时王后伊丽莎白
- 马塞尔·格罗斯曼
- 康拉德·哈比希特
- 汉斯·米萨姆
- 奥托·内森
- 格奥尔格·尼柯莱
- 雅诺斯·普勒什
- 罗曼·罗兰
- 莫里斯(莫里茨)·索洛文
- 温特勒一家
- 斯蒂芬·怀斯
- 海因里希·赞格尔
- 健康
- 健康检查
- 健康问题
- 错误看法与误解
- 收养伊尔莎·爱因斯坦和玛戈特·爱因斯坦
- 阿斯伯格综合征
- 差学生
- 共产主义者
- 还不如去钓鱼
- 对原子弹负有责任
- 左撇子
- 米列娃·马里奇,被断言为合作者
- 仅有十人或十二个人能够理解相对论
- 政治上的天真
- 素食主义者
- 广义相对论的验证对爱因斯坦来说并不重要
- 只是一位理论家
- 业余时间
- 徒步旅行
- 音乐
- 阅读
- 驾船航行
- 写诗和创作格言
- 诗歌
- 格言
- 君子好逑:确实存在的,可能性很大的以及或许有可能的浪漫关系
- 玛丽·温特勒(1877—1957)
- 伊尔莎·爱因斯坦(1897—1934)
- 贝蒂·诺伊曼(1900—1975?)
- 埃尔泽·科塔妮·耶路撒冷(1877—1942?)
- 埃斯特拉·卡岑伦博根(1886—1991)
- 玛格丽特·莱巴赫(1885—1938)
- 埃特尔·米哈诺夫斯基(生卒年不详)
- 托妮·门德尔(1878—1956)
- 玛格丽塔·科嫩科娃(约1896—1980)
- 约翰娜·范托娃(1901—1981)
- 秘书
- 伊尔莎·爱因斯坦
- 贝蒂·诺伊曼
- 海伦·杜卡斯
- 老师
- 在阿尔高州立中学
- 在瑞士联邦理工学校(ETH)
- 在苏黎世大学
- 旅行和旅行日记
- 美国,1921年
- 1922—1923年的亚洲之行:远东和巴勒斯坦
- 前往巴勒斯坦
- 西班牙,1923年
- 南美洲,1925年
- 阿根廷
- 乌拉圭
- 巴西
- 再到美国,1930—1931年
- 牛津,1931年5月
- 美国,1931—1932年
- 美国,1932—1933年
- 死亡
- 海伦·杜卡斯记录的爱因斯坦最后的日子
- 大脑被摘除
- 最后遗嘱
- 阿耳伯特·爱因斯坦的最后遗嘱,1950年3月18日
- 生平信息:证件复印件
- 第二篇 科学生涯
- “奇迹年”(Annus Mirabilis)
- 助手
- 合作者
- 同事
- 弗里德里希(弗里茨)·阿德勒
- 尼尔斯·玻尔
- 玛丽·居里
- 亚瑟·斯坦利·爱丁顿
- 库尔特·哥德尔
- 弗里茨·哈伯
- 大卫·希尔伯特
- 保罗·朗之万
- 马克斯·冯·劳厄
- 菲利普·莱纳德
- H.A.洛伦兹
- 瓦尔特·能斯特
- J.罗伯特·奥本海默
- 保罗·潘勒韦
- 沃尔夫冈·泡利
- 马克斯·普朗克
- 威廉·德西特
- 阿诺尔德·索末菲
- 概念
- 超距作用——量子远程传态
- 时间之矢
- 非对称理论
- 原子
- 黑体(热)辐射
-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 玻色-爱因斯坦统计
- 布朗运动
- 极隧射线
- 宇宙常数
- 宇宙学
- 决定论
- 绝对平行性
- E=mc2
- 埃伦费斯特悖论
- 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佯谬
- 爱因斯坦-罗森桥
- 均分定理
- 涨落理论
- 幽灵场
- 引力波
- 引力-磁性
- 空洞论断
- 长度收缩
- 度规
- 分子大小
- 超定方程组与统一场论
- 光电效应
- 光子(光量子)
- 相对论的四个原理
- 相对性原理
- 光速不变原理
- 等效原理
- 马赫原理
- 量子力学
- 辐射计效应
- 同时性的相对性
- 时空
- 比热容
- 热力学第三定律
- 时间
- 时间膨胀
- 波粒二象性
- 博士论文
- 影响爱因斯坦的科学先辈及同代人
- 分子运动论
- 主要的科学演讲
- 已出版的演讲
- 未出版的演讲
- 诺贝尔奖
- 专利与发明
- 科学哲学
- 量子理论
- 相对论
- 狭义相对论
- 狭义相对论的实验检验
- 广义相对论
- 广义相对论的实验验证
- 反相对论运动
- 狭义相对论
- 对手
- 科学论文
- 广泛的科学涉猎
- 索尔维会议
- 思想实验
- 统一场论
- 影响爱因斯坦的早期统一场理论
- 赫尔曼·外尔的理论
- 特奥多尔·卡鲁扎的理论
- 亚瑟·斯坦利·爱丁顿的理论
- 影响爱因斯坦的早期统一场理论
- 第三篇 身份与原则
- 民权与人权
- 爱因斯坦关于教育的观点
- “噩梦”
- “讲堂中的骚动”
- 犹太身份和纽带
- 旧的和新的归属感
- 催化剂:库尔特·布卢门菲尔德的作用
- 文化犹太复国主义理想
-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 犹太人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 面对英美委员会的证词
- 组织联系
- 奥林匹亚科学院
- “新祖国联盟”
- 国际智力合作委员会
- 原子能科学家紧急委员会
- 政治背景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魏玛共和国,1914—1932年
- 《告欧洲人书》
- 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一封信(选自《为什么会有战争?》)
- 希特勒掌权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933—1945年
- 就原子弹问题给罗斯福总统的信
- 战后与冷战,1946—1955年
- 联邦调查局的爱因斯坦档案
-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 决议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魏玛共和国,1914—1932年
- 政治哲学
- 和平主义
- 社会主义
- 世界政府
- 宗教
- 附录
- 附录A 爱因斯坦传记、专题图书、儿童读物和电影资料选
- 传记
- 专题图书
- 儿童读物
- 纪录片
- 附录B 、官方许可与授权
- 附录C 附带简短注释的爱因斯坦著作目录
- 附录A 爱因斯坦传记、专题图书、儿童读物和电影资料选
- 参考文献
- 网页
- 译后记
- 爱因斯坦传:全2册
- 信息
- 致谢
- 主要人物
- 第一章 光束骑士
- 第二章 童年, 1879—1896
- 第三章 苏黎世联邦工学院, 1896—1900
- 第四章 恋人, 1900—1904
- 第五章 奇迹年:量子和分子, 1905
- 第六章 狭义相对论, 1905
- 第七章 最幸福的思想, 1906—1909
- 第八章 奔波的教授, 1909—1914
- 第九章 广义相对论, 1911—1915
- 第十章 离婚, 1916—1919
- 第十一章 爱因斯坦的宇宙, 1916—1919
- 第十二章 名声, 1919
- 第十三章 四处奔走的犹太复国主义者, 1920—1921
- 第十四章 诺贝尔奖获得者, 1921—1927
- 第十五章 统一场论, 1923—1931
- 第十六章 知命之年, 1929—1931
- 第十七章 爱因斯坦的上帝
- 第十八章 流亡者, 1932—1933
- 第十九章 美国, 1933—1939
- 第二十章 量子纠缠, 1935
- 第二十一章 原子弹, 1939—1945
- 第二十二章 世界公民, 1945—1948
- 第二十三章 里程碑, 1948—1953
- 第二十四章 红色恐惧, 1951—1954
- 第二十五章 最后的时光, 1955
- 尾声:爱因斯坦的大脑和心灵
- 爱因斯坦语录:终极版
- 信息
- 序言
- 编者长注
- 爱因斯坦年谱简编
- 爱因斯坦论自己
- 家人篇
- 孩子篇
- 朋友篇,兼及具体的科学家和其他人
- 论埃伦费斯特(Paul Ehrenfest,1880—1933)
- 论艾森豪威尔(Dwight D.Eisenhower,1890—1969)
- 论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1853—1926)
- 论奥本海默(J.Robert Oppenheimer,1904—1967)
- 论米歇尔·贝索(Michele Besso,1873—1955)
- 论玻恩(Max Born,1882—1970)
- 论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1885—1962)
- 论布兰代斯(Louis Brandeis,1856—1941)
- 论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
- 论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1866—1959)
- 论或致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 论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1869—1948)
- 论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
- 论哈伯(Fritz Haber,1868—1934)
- 论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1901—1976)
- 论惠勒(John Wheeler,1911—2008)
- 论霍尔丹(Lord Richard B.S.Haldane,1856—1928)
- 论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
- 论居里夫人(Marie Curie,1867—1934)
- 论卡萨尔斯(Pablo Casals,1876—1973)
- 论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
- 论凯南(George Kennan,1904—2005)
- 论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
- 致情人和据称是苏联间谍的科年科娃(Soviet Spy, Margarita Konenkova,约1900—?)
- 论拉特瑙(Walther Rathenau,1867—1922)
- 论朗之万(Paul Langevin,1872—1946)
- 论劳厄(Max von Laue,1879—1960)
- 论勒纳(Philipp Lenard,1862—1947)
- 论列宁和恩格斯(Vladimir Ilyich Lenin,1870—1924;Friedrich Engels,1820—1895)
- 论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
- 论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1882—1945)
- 论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
- 论洛伦兹(Hendrik Antoon Lorentz,1853—1928)
- 论马赫(Ernst Mach,1838—1916)
- 论迈克尔孙(Albert Michelson,1852—1931)
- 论梅特纳(Lise Meitner,1878—1968)
- 致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1889—1964)
- 论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
- 论诺贝尔(Alfred Nobel,1833—1896)
- 论诺特(Emmy Noether,1882—1935)
- 论泡利(Wolfgang Pauli,1900—1958)
- 论普朗克(Max Planck,1858—1947)
- 论伊尔莎·罗森塔尔·施耐德(Ilse Rosenthal Schneider,1891—1990)
- 论施魏策尔(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
- 论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1632—1677)
- 论阿德莱·斯蒂文森(Adlai Stevenson,1900—1965)
- 论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
- 致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
- 论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1828—1910)
- 阿图罗·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1867—1957)
- 关于瓦伦堡(Raoul Wallenberg,1912—?)
- 论赫尔曼·外尔(Hermann Weyl,1885—1955)
- 论威尔逊总统(Woodrow Wilson,1856—1924)
- 论哈伊姆·魏茨曼(Chaim Weizmann,1874—1952)
- 论希恩主教(Bishop Fulton J.Sheen,1895—1979)
- 论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1945)
- 论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
- 论辛克莱(Upton Sinclair,(1878—1968)
- 论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1977)
- 论老年
- 论死亡
- 论人生
- 论人类
- 论音乐
- 论德国和德国人
- 论美国和美国人
- 论犹太人、以色列、犹太教和犹太复国主义
- 论教育、学生和学术自由
- 论科学、科学家、数学和技术
- 论和平与战争
- 论和平主义、裁军和世界政府
- 论政治、爱国主义和政府
- 论种族与种族歧视
- 论宗教、上帝和哲学
- 杂论
- 爱情
- 暴力
- 笔迹学
- 财富
- 成功
- 成就
- 抽烟斗
- 创造性
- 道德
- 雕像
- 动物·宠物
- 堕胎
- 发明
- 帆船运动
- 飞碟和外星生命
- 个人·个性
- 工作
- 公开演讲
- 好奇心
- 后世
- 婚姻
- 计划生育
- 家
- 阶级
- 禁酒令
- 精神分析学
- 竞争
- 可理解性
- 力量
- 良心
- 女人
- 奇迹
- 青年
- 清晰
- 人力车夫
- 认识论
- 日本和日本人
- 善行
- 神秘主义
- 生日
- 圣诞节
- 书籍
- 思维
- 死刑
- 素食主义
- 同性恋
- 妥协
- 危机
- 物质主义
- 新闻媒体
- 性教育
- 衣着
- 医生
- 移民
- 艺术与科学
- 意大利和意大利人
- 因果关系
- 英国,英国人,英语
- 游戏
- 占星术
- 真理
- 知识
- 直觉
- 志向
- 智慧
- 智力
- 中国和中国人
- 自然
- 爱氏韵文小集
- 传爱因斯坦
- 他人论爱因斯坦
- 参考书目
- 译后赘语
- 爱因斯坦旅行日记
- 信息
- 中文版序
- 前言
- 致谢
- 历史导读
- 旅行日记 远东、巴勒斯坦、西班牙
- 其他文件选
- 文件1:山本实彦的来信
- 文件2:1922年9月29日爱因斯坦教授去日本旅行时的谈话报道
- 文件3:在新加坡招待会上的演讲
- 文件4:“闲谈我对日本的印象”
- 文件5:致山本实彦
- 文件6:致汉斯·阿耳伯特与爱德华·爱因斯坦
- 文件7:致威廉·佐尔夫
- 文件8:致石原纯
- 文件9:致土井晚翠
- 文件10:致土井英一
- 文件11:致山本美
- 文件12:在上海犹太人招待会上的演讲
- 文件13:致斯万特·阿伦尼乌斯
- 文件14:致尼尔斯·玻尔
- 文件15:致日本无产者同盟
- 文件16:致亚瑟·鲁平
- 文件17:“爱因斯坦教授谈他对巴勒斯坦的印象”
- 行程年表
- 缩略语
- 注释
- 附录1 迎接爱因斯坦博士
- 附录2 爱因斯坦在上海留下的唯一墨迹
- 附录3 爱因斯坦写给美国援助中国工业合作委员会主席的信
- 译后记
- 相对论之路
- 信息
- 出版按语
- 前言
- 序
- 手稿的魅力
- 爱因斯坦通往广义相对论的智力史
- 手稿注释
- 注释页的注记
- 附言:好戏还在后头
- 广义相对论的起源与形成年表
- 与爱因斯坦思想有关联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
- 进一步阅读材料
- 广义相对论基础
- 哈密顿原理和广义相对论
- 爱因斯坦的骰子和薛定谔的猫
- 信息
- 总序
- 再版序 一个坠落苹果的两面:极端智慧与极致想象
- 引言 亦敌亦友
- 偶像和竞争者
- 可怕的难题
- 充满矛盾的人
- 量子研究的战友
- 失败
- 对统一论的争论
- 第1章 宇宙的机制
- 自然力
- 指南针与行星舞
- 奇怪的平行线
- 运动的原子
- 大学生活
- 追逐光的脚步
- 通往奇迹之路
- 统一时空
- 第2章 对引力论的考验
- 日渐式微的帝国
- 革命性的概述
- 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想法
- 困境重生
- 通往山巅的竞赛
- 金碧辉煌的大厦拔地而起
- 永恒的宇宙
- 预见暗能量
- 闻名世界
- 纯粹几何学的云彩
- 第五维度的大胆猜想
- 第3章 物质波动和量子跃迁
- 永恒不变的选择
- 异教徒的圣经
- 先辈的探索
- 现实的矩阵
- 光子计数
- 物质波
- 圣诞节奇迹
- 幽灵的世界
- 玻尔之家
- 上帝掷骰子吗?
- 第4章 对统一论的不懈追求
- 走入聚光灯下
- 老家伙的秘密
- 漫步云端
- 洋葱拉比对统一论的祝福
- 施维洛湖畔
- 恶风和海风
- 德国国会大厦纵火案
- 第5章 怪异的联系和僵尸猫
- 柏林血案
- 带上助手
- 狡猾但没有恶意
- 请带上我的妻子
- 诡异的联系
- 爱因斯坦的弹药
- 一只猫的怪诞故事
- 本应拒绝的聘书
- 量子和宇宙
- 统一目标的另一维度
- 徒劳的让步
- 再见
- 等待研究院启用
- 第6章 爱尔兰人的运气
- 怡人的梅瑞恩广场
- 笑柄
- 汉密尔顿的印记
- 普林斯顿的隐士
- 上帝之鞭
- 对仿射理论的狂热
- 生活、宇宙和万物
- 爱因斯坦的希望的坟墓
- 留住物理学家
- 第7章 公共关系与物理学
- 爱因斯坦的奥秘
- 德夫的流星
- 不对称的友情
- 来自魔鬼奶奶的礼物
- 平生最重要的演讲
- 冬天里的禽龙
- 对都柏林的蔑视
- 爱因斯坦的反击
- 里程碑
- 第8章 最后的华尔兹:爱因斯坦和薛定谔的晚年
- 愈加完善的新版本
- 谦恭且充满希望
- 诉诸最高法院
- 量子测量的玻姆自旋
- 铅笔和笔记本
- 维也纳的召唤
- 转变与终结
- 一只猫潜进文化圈
- 科学遗产
- 结语 超越爱因斯坦和薛定谔:继续探究统一论
- 等待下一个爱因斯坦
- 标准模型的胜利
- 警惕差距
- 几何、对称和统一的梦想
- 超光速:警世恒言
- 未来之路
- 推荐阅读
- 注释
- 爱因斯坦的未完成交响曲
- 信息
- 总序
- 再版序 一个坠落苹果的两面:极端智慧与极致想象
- 致谢
- 前言
- 第1章 降G调空间
- 第2章 大师登场
- 第3章 恒星的华尔兹
- 第4章 双人舞
- 第5章 共振棒探测器及探测
- 第6章 不和谐的音符
- 第7章 一小节轻音乐
- 第8章 主旋律的变奏
- 第9章 宇宙的乐章
- 第10章 最终章
- 第11章 尾声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 费曼讲物理:相对论
- 信息
- 出版者的话
- 前言
- 特别序言 (选自费曼《物理学讲义》)
- 费曼的序言 (选自费曼《物理学讲义》)
- 第一章 矢量
- 1-1 物理学中的对称性
- 1-2 平移
- 1-3 旋转
- 1-4 矢量
- 1-5 矢量代数
- 1-6 用矢量法表示牛顿定律
- 1-7 矢量的标量积
- 第二章 物理定律的对称性
- 2-1 对称操作
- 2-2 时空对称
- 2-3 对称性与守恒定律
- 2-4 镜像反射
- 2-5 极矢量和轴矢量
- 2-6 到底哪一只是右手
- 2-7 宇称不守恒了
- 2-8 反物质
- 2-9 不完整的对称性
- 第三章 狭义相对论
- 3-1 相对性原理
- 3-2 洛伦兹变换
- 3-3 迈克尔孙-莫雷实验
- 3-4 时间的变换
- 3-5 洛伦兹收缩
- 3-6 同时性
- 3-7 四维矢量
- 3-8 相对论动力学
- 3-9 质量和能量的等效性
- 第四章 相对论性的能量和动量
- 4-1 相对论和哲学家
- 4-2 双生子悖论
- 4-3 速度的变换
- 4-4 相对论性质量
- 4-5 相对论性能量
- 第五章 空间和时间
- 5-1 时空几何学
- 5-2 时空间隔
- 5-3 过去、现在和未来
- 5-4 四维矢量的进一步讨论
- 5-5 四维矢量代数
- 第六章 弯曲空间
- 6-1 二维弯曲空间
- 6-2 三维空间的曲率
- 6-3 我们的空间是弯曲的
- 6-4 时空中的几何学
- 6-5 引力和等效原理
- 6-6 引力场中时钟的快慢
- 6-7 时空的曲率
- 6-8 在弯曲的时空中运动
- 6-9 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
- 理查德·费曼生平
- 不断持续的幻觉
- 信息
- 中译本序
- 引言
- 第一部分 相对论原理
- 导言
- 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
- 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
- 引力对光的传播的影响
- 广义相对论基础
- 哈密顿原理和广义相对论
- 广义相对论中的宇宙学研究
- 引力场在物质的基本粒子结构中起重要作用吗
- 第二部分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 导言
-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 第三部分 相对论的附加知识
- 导言
- 以太和相对论
- 第四部分 几何学和经验
- 导言
- 几何学和经验
- 第五部分 《相对论的意义》摘选
- 导言
- 相对论前物理学中的空间与时间
- 第六部分 《物理学的进化》摘选
- 导言
- 场,相对论
- 量子
- 第七部分 自传笔记
- 导言
- 自传笔记
- 第八部分 《晚年文集》摘选
- 导言
- 相对性理论
- A.狭义相对论 经典力学对空间和时间的物理解释
- E=Mc2
- 相对论是什么
- 物理与实在
- 理论物理学基础
- 科学的共同语言
- 科学定律和道德规范
- 质能等价性的初等推导
- 出版者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