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摘(2023年第7期)_《青年文摘》杂志社_AZW3_MOBI_EPUB_电子书(无页码)_《青年文摘》杂志社

内容节选

社会 今日视点比ChatGPT抢饭碗更要命的事 □ 文/海边的西塞罗 最近,“会聊天的机器人”ChatGPT火爆网络,很多人惊叹于这款人工智能的“能侃”:给ChatGPT出个题目,它能很快回你一篇小作文,且语言风格、叙述逻辑都不像之前的AI(人工智能)那样生硬。于是有朋友跟我打趣:“担不担心ChatGPT再发展之后,把你写作的饭碗抢了?”对于这种问题,我一般回答:“不担心,但我担心一些更要命的事。” “电车难题” 说起人工智能,我大学刚毕业那会儿,因为自动驾驶被炒得火热,便经常幻想再过几年,驾驶座被AI接管,我就不必费劲考驾照了。可是,朋友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想法。 “车还是要学的,可预见的未来,AI永远不可能代替人类把握方向盘——因为‘电车难题’无法解决。”他说。我恍然大悟,乖乖地去考了驾照。 “电车难题”,最早由英国当代哲学家菲利帕·福特提出,其经典表述是,一辆行驶中的电车,在它前面的轨道上绑着五个人,电车失控,无法停下,眼看就要把这五个人碾死。这时,你刚好站在电车轨道的操纵杆旁边。只要你拉下操纵杆,列车就会切换到备用轨道上。可是,备用轨道上也有一个人被绑着。这个操纵杆,拉还是不拉呢? “电车难题”问世以来,引发很多伦理学和法理学讨论,争到最后各方的共识是,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现实中,如果有人面临类似的两难抉择,无论最终的选择是什么,一定会不自觉地追问:为什么当时要这么选? 很多高阶的判断问题,如果涉及伦理、道德、审美,无法被自动化的原因,就是它其实怎么选都对,怎么选也都错,只有当人类面临那个场景,自己做判断时,属于他的、能够让他安心的“正确答案”才会被揭晓。而自动驾驶代替人类的难点就在这里——驾驶过程中经常会面临“电车难题”。 比如,很多交通事故发生在车辆高速行驶中,前方突然出现人或者动物横穿马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司机会下意识打方向盘,结果常是车辆失速侧翻,要躲避的人或动物没事,但司机及其亲友车毁人亡。 人工智能也许可以通过模拟运算,计算出进行规避动作后,马路上的行人幸存概率增加,而司机的幸存概率骤减。而如果直接撞过去,行人八成会没命,但司机可以幸存。人工智能真的可以代替驾驶者做“直接开过去”的选择吗?这个选择日后可是要承担法律和道德追问的。 因此,人工智能无法代替人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它能否深度模仿人类的思维,而在于它不能代替人进行这种判断。开车如此,写文章更是如此。 ChatGPT能代替什么 为了写这篇稿子,我专门跟ChatGPT聊了聊,聊的过程中也在反思——作为写作者,写一篇文章,它对读者的价值究竟在哪里?这些价值有可能被ChatGPT等AI代替吗?反思后我发现,一篇文章,至少有三层价值。 第一是“知识价值”。也就是把具体现象、相关数据或史料打包汇总,给读者以开阔视野的作用。这一层价值,ChatGPT已经可以部分做到。例如,当你向它提问某件事时,它能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准确、客观且较有条理地提供给你,这种能力甚至已经超越了人类写作者。 但ChatGPT尚没有“深度联想”能力,它只能就事论事,从人工智能聊到电车难题等这种开脑洞的创新性联想,它是不具备的。于是你会发现,跟ChatGPT聊天缺少趣味。因为人类思维的有趣,是建立在对多种知识的“通感”上。“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春意”和“闹”之间,友情和水深之间,本来没有逻辑关联,但人类的思维能通过这种合理的“大脑短路”将其构建联系,这就是思维的乐趣。AI能否通过深度学习或算法演进达成这种“通感”式的联想,我对此持保留态度。 第二是“情绪价值”。嬉笑怒骂之于文章,恰似酸甜苦辣之于菜肴。仅有知识没有情绪的文章,如同只有营养没有味道的菜。而目前的人工智能是很难模仿人类的情绪的。 在我看来,情绪的本质其实也是一种人类才能做出的取舍和判断。情绪的产生与共鸣,源于我们选择性地关闭一部分认知甚至常识。 比如愤怒,《满江红》的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读来让人很提气。但如果较真,吃人肉、喝人血和儒家痛斥的“率兽食人”的区别在哪儿呢?作者为什么可以屏蔽这部分常识,却依然让人共情呢?这说明人类“愤怒”的背后,有复杂的伦理取舍与判断,AI无法自主模仿和使用这些情绪。 第三层是“判断价值”。跟ChatGPT聊天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旦你问它如何评价一些敏感的历史人物或者争议事件时,它会立刻丢弃原本尽力模仿人类聊天的风格,说它只是聊天工具,无法对此做出评述。ChatGPT这样说,并非开发者为了明哲保身,故意不谈。而是因为这类话题谈到最后,往往都涉及“电车难题”式的取舍与判断,所以无法交给AI去做。 因此,在知识层面,AI暂时不具备将不同体系知识进行通感和创新的能力;在情绪层面,AI很难模仿人类准确把握在什么时机关闭何种认知以达成哪种......

  1. 信息
  2. 本期文章
  3. 蔡崇达:温柔的人间,一直在说话
  4. 不要跟春天说话
  5. 阿鲲:把配乐做到TOP级
  6. 我和考上清华的同桌各自的20年
  7. 你陪我走过的路铺满了文字
  8. 八平米很小,世界很大
  9. 最好的状态是不变
  10. 葡萄是人世的眼睛
  11. 奇迹
  12. 自我赋形的时刻
  13. 如何送走你,我的焦虑
  14. 最高效的学习是教会别人
  15. 给父亲200次“公主抱”
  16. 戴眼镜的我是守门员
  17. 出错是值得鼓励和庆祝的
  18. “内卷”的反义词是“进化”
  19. 到底有没有“命运”
  20. 总是粗心大意,怎么办
  21. 像张艺谋一样,人生要有作业感
  22. 当“95后萌妹”遇上“争气机”
  23. 春天,遇见草木味男孩
  24. 你是“拿铁族”吗
  25. 睡在我心里的刺猬
  26. 有关书籍的梦境
  27. 不可走了气
  28. 语录
  29. 锐词
  30. 数字
  31. 网贝
  32. 新知
  33. 寻书
  34. 盛开的海葵
  35. 蜂农追花怎么用上数字化
  36. 当年轻人开始在B站写诗
  37. 比ChatGPT抢饭碗更要命的事
  38. 恋爱的关键,是排除Mr.Wrong
  39. 美没有家
  40. 一个断亲的年轻人躲去南极
  41. 大胆“反转”你的观点
  42. 炮火下的柔情
  43. 深度
  44. 如何成为一个游手好闲的人
  45. 生命的美好源于自由
  46. 愈合的大腿骨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47. 为什么只有中国医生擅长拔鱼刺
  48. 别和鸟类对视,会沦陷!
  49. 你的爱并未消逝
  50. 影子
  51. 雪山灵马
  52. 孔子说“礼”
  53. 厉以宁:读书人的理想就是经世济民
  54. “我爸有点扎”
  55. 开怀一笑
  56. 孙悟空的紧箍咒
  57. 人类观察日记
  58. 仓促的玉兰
  59. 罐儿
  60. 宅家久了,当心“土拨鼠日效应”
  61. 东坡与半山:相逢一笑泯恩仇
  62. 无穷的远方,都和我有关
  63. 求平等,保差异,促进步
  64. 学会拒绝的那一刻
  65. 广东江门:为了一部剧,奔赴一座城
  66. 仪式
  67. 原来美照这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