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_吴军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吴军

内容节选

我的5位恩师 虽然我在关于教育理念的《大学之路》一书中非常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和大部分家长以及学子交流时我讲过,素质教育是以掌握一项技能为前提的。我后来敢在专业之外的学习上花很多时间,可能与我掌握了足够的技能,不需要为将来找工作发愁有关。 传授我第一个谋生技能的人 传授我第一个谋生技能的人,是我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时的导师王作英教授。我在做王老师的学生之前,已经在清华读完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技能,用来谋生绰绰有余。事实上,我在本科毕业后的两年里在社会上“混”得非常好,如果继续这样“混”到今天,一定是个收入不菲的生意人。因此,当两年后我回到清华读研究生时,我的生意伙伴都为我感到惋惜。不过我不觉得当时的改变有什么不好,因为那时我并没有在哪个领域做得非常精深。我的工作由别人来做,效果也是一样的,而我追求的是一种最好只有我能做,别人难以胜任的工作,也就是要体现出我的不可替代性。这样一来,我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于是我回到清华,做了王老师的研究生。 王作英教授是中国最早做语音识别的专家之一。和中国大部分工科出身的学者不同,王老师的数学特别好。他曾留学苏联,毕业于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这所大学在苏联相当于清华,而莫斯科大学相当于北大。在莫斯科期间,王老师除了在鲍曼技术大学做研究,还在莫斯科大学学了很多数学课。因此,他和许多从苏联学成归来的学者一样,理科基础非常扎实,这让他在解决各种未知问题的时候占据很大优势。 而当时国内大部分的工科学者,研究的专业领域很窄,虽然擅长技术,但缺乏理论功底。比如,在语音识别领域,大部分学者只会应用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不会改进。王老师则不同,很强的数学功底让他不仅能搞清楚复杂数学模型的本质,还能够根据汉语的特点做出修改,这一点非常难得。现在很多人抱怨中国搞技术的人工作时喜欢“山寨”,这其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很多人一开始就用错了数学模型,只能“山寨”,难以创新。 我当时比较幸运,遇到一位有真才实学的导师。后来我在清华得过一个蛮大的数学奖项,再后来我在谷歌的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理解项目上做出了不少成就,这都要感谢王老师将我领进门,并且让我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那几年的收获,就是我学会了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工程问题。 我在清华电子系做研究生时还占到一个“便宜”,就是我的本科并非就读于电子系,我是从计算机系毕业的。通常这是一个劣势,但我把它变成了一个优势,因为周围的师兄弟写程序都写不过我。虽然换一个系,刚开始时要度过一段非常艰难的补课时光,但好在我靠努力补上了过去的不足。很多人觉得今天的我善于跨界,其实我从那时就开始做跨学科的研究了。现在回过头看,如果我一直待在计算机系,可能会对计算机这个工具用得很熟,但是并不清楚要用它解决什么课题。相反,如果我一开始就学习电子工程,可能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就不如现在娴熟,有好的想法自己也实现不了。 教我对理论活学活用的人 我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后,先后指导我的导师有4位,除了我在《数学之美》和《智能时代》中介绍的贾里尼克外,还有埃里克·布莱尔、大卫·雅让斯基和桑杰夫·库旦普三位教授。 布莱尔是我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第一位导师,他本科学习数学,后来学习计算机。他的特点是能够给复杂问题找到一个经验性的简单的解,当然这个解在理论上未必漂亮。我一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和他合写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很容易读懂,但是颇具开创性,因此直到20年后的现在还有人引用。 布莱尔教给我的是对理论的活学活用,以便快速取得成就。布莱尔是一位非常和善的教授,我们的关系非常好,可惜我只跟着他学了一年,他就到微软研究院工作了。在微软,他第一年做出的成果就超过十几人的小组两三年的工作成果,他的同事决定把他排挤走。不过,布莱尔既然有这么大的本事,微软当然不会让他走,于是给他新成立了一个工作组。他后来成了微软最早做搜索的技术负责人,之后成了eBay(易贝)主管研究的副总裁,相当于首席技术官。 教我做报告的人 布莱尔离开后,我不得不找一位新的导师,最后找到了贾里尼克。贾里尼克在指导了我一年论文后,发现自己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就由库旦普博士负责指导我的具体工作了。 库旦普博士是数学家和统计学专家,并非计算机科学家,因此他非常注重理论上的完美。我和布莱尔那种实用性的做事方式他根本看不上,我花了一年时间才和库旦普教授磨合好。不过,经过一段“阵痛”之后,我的理论水平,特别是数学水平有了一个飞跃。 后来,我的毕业论文被认为是整个中心几年来理论上最漂亮的论文,从引理到定理,再到推论的证明都极其严格。要是没有库旦普,我是写不出这样的论文的。 除了指导我的学业,库旦普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将我训练成一个会做报告的人。贾里尼克要求我每个月给课题组的所有人做一次报告,怎么做则由库旦普指导。为了让我......

  1. 信息
  2. 前言 从“态度”到“格局”
  3. 1 人生的格局
  4. 上帝只垂青主动的人
  5. 在没有听到反对意见之前不要贸然行事
  6. 分享利益,独立决定
  7. 不要因为小恶而忘记大善
  8. 勿因人之短护己之短,勿以人之短炫己之长
  9. 2 命运的力量
  10. 尽人事,仍需听天命
  11. 看清能力的边界
  12. 在哪座山唱哪山的歌
  13. 怎样做事才能获得好运气
  14. 舍得止损,才能斩断厄运
  15. 对命运要常怀敬畏之心
  16. 如何跳出定式思维
  17. 3 生活的节奏
  18. 要思考,就需要慢下来
  19. 不要成为积极的废人
  20. 走出“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怪圈
  21. 懂得休息,才能更好地生活
  22. 一生要做的5件事
  23. 幸福的蓝色地带
  24. 如何成为精神上的自由人
  25. 4 智者的见识
  26. 我们应该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27. 我的5位恩师
  28.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9. 一张纸决定我们的高度
  30. 人最重要的是生活着,快乐着
  31. 拥有智慧,更要拥有勇气
  32. 5 心智的成长
  33.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超级英雄
  34.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35. 成就的量级之差
  36. 如何脱离低水平勤奋
  37. 把事情做好的“三条边”
  38. 避免失去朋友的方法
  39. 怎么看待借钱问题
  40. 6 悲观与乐观
  41. 过分自信与过度悲观
  42. 被信息放大的悲观
  43. 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误判
  44. 怀疑主义的危害
  45. 我们为什么怀旧
  46. 进步就会伴随着得到和失去
  47. 以正合,以奇胜
  48. 做事把握常态的三个原则
  49. 7 未来的法则
  50. 未来的8个特征
  51. 寻找快速变化中的永恒
  52. 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53. 优质的才是稀缺的
  54. 免费时代的赢家和输家
  55. 超越免费的5个法则
  56. 信息时代的定律
  57.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