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2023年第12期)_销售与市场编辑部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销售与市场编辑部

内容节选

Center Brand C位品牌理想突围:这一次,要靠组织竞争力 文/杨继刚 组织本身也是企业经营的成果之一。 数据显示,2023年4月,理想汽车销量超过了小鹏、蔚来与哪吒销量之和,在造车新势力中一马当先。从“蔚小理”到“理小蔚”,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是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上篇:理想向前冲—“焦耳的革命”与“比特的革命” 时间回到8年前。 2015年7月,刚刚卸任汽车之家总裁的李想,开始了第三次创业之旅。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李想这次挑战的是汽车赛道。这家名为“北京车和家”的造车企业,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可再生能源(焦耳的革命)与人工智能(比特的革命),去改变影响人们生活的最重要的两个物理空间:一个是车,一个是家。于是,肩负“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使命的理想汽车(2019年6月更名)诞生了。 就在2015年前后,后来被称为“蔚小理”的另外两个选手也登场了:2014年11月25日,李斌在上海注册成立蔚来汽车;2015年年中,何小鹏等人发起成立了小鹏汽车(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互联网电动汽车品牌)。同为互联网圈中人,同为连续创业者,3人几乎同时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又同样遭遇过“ICU里走一遭”的创业维艰,人们便用“蔚小理”来称呼他们。多年后,“蔚小理”也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群体的领跑者。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PPT造车”企业,死在了全球资本市场转冷的前夜;还有更多造车初创企业,没有挺过从0到1。无论开场的故事多么精彩,对造车新势力而言,最终考验他们的,还是用户买单与否。 8年后,事情正在发生变化:当初是“蔚小理”(按照销量及规模排名),后来是“小蔚理”,现在是“理小蔚”,理想汽车率先突围。让我们看一组数据: 截至2022年年底,理想汽车实现营收452.9亿元,同比增长67.7%;全年交付汽车总量为133246辆,同比增长47.2%;现金储备584.5亿元,全年经营现金流73.9亿元,资本支出51.3亿元,自由现金流22.6亿元,连续3年实现自由现金流为正,成为3家企业中现金储备最多的(数据来源:理想汽车2022年财报)。 2023年1—3月,理想汽车销量为52584辆,同比增长65.8%,跻身国内20万元以上新能源品牌销量前三,市占率约为11%;营收187.9亿元,同比增长96.5%,毛利率为20.4%;扣除股权激励,经营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8.9亿元和14.1亿元。其销量、营收、利润等数据,在造车新势力阵营处于领先水平(数据来源:理想汽车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 2023年4月,理想汽车销量为25681辆,超过了小鹏、蔚来与哪吒销量之和(同期小鹏7079辆、蔚来6658辆、哪吒11080辆),在造车新势力中处于领先水平。对比同期传统燃油车豪华品牌BBA(宝马、奔驰、奥迪)阵营中部分SUV车型的销量(其中,华晨宝马X5销量为5907辆、X3销量为9412辆;奔驰GLE销量为3294辆、北京奔驰GLC销量为5135辆;奥迪Q7销量为1462辆,一汽奥迪Q5销量为11288辆),理想已跻身国内豪华SUV市场第一方阵(数据来源:乘联会2023年4月国内汽车销量数据报告)。 那么,问题来了:理想汽车为何能从激烈的竞争中突围而出?理想的突围可持续吗?在这场被李想称为“焦耳的革命”与“比特的革命”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理想靠什么持续进化,进而作为主力选手留在舞台中央?关于这一点,李想在总结自己的创业生涯时,曾这样说道:“第一次创业(泡泡网),只关注竞争,最后没有赢;第二次创业(汽车之家),更关注用户,然后赢得了市场;到了第三次创业(理想汽车),更关注组织。”或许,组织竞争力,才是理想汽车突围的关键密钥。 下篇:理想在进化—组织是对内的产品,业务是对外的产品 在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李想又提到了他之前说过的一句话:组织是对内的产品,业务是对外的产品。原来,组织本身也是企业经营的成果之一。在过去,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体现,往往在业务层面—好产品或好服务。但有一个问题很关键:好产品是如何来的?那一定是经营组织的结果—通过一系列流程、机制与文化的打造,让好产品源源不断,让优秀人才层出不穷,这才会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经营组织?本质上还是要回到人,回到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回到人性与人心。 第一,行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理想员工入职,除了基本的流程机制与企业文化的学习,还有两个“必修课”:一个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11月中文首版),一个是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工具和方法。 前者强调个人成长与持续发展,包括从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包括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是第一等3个习惯)到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包括双赢思维......

  1. 信息
  2. 本期文章
  3. 用科技赋能商业,远离内卷
  4. 5月营销红榜Top5
  5. 5月营销黑榜Top5
  6. 社区团店:打开县域市场的一把金钥匙
  7. 企业布局社团赛道的6大陷阱
  8. 向新媒体要增长
  9. 抖音进军全域电商,娱乐与消费的博弈?
  10. 解码小红书
  11. 持续发力商业化,视频号这次真的行了?
  12. 新媒体营销成功运营的五个关键
  13. 用信任创造流量、创造增长
  14. 理想突围:这一次,要靠组织竞争力
  15. 妙可蓝多辜负了蒙牛的期待?
  16. 总被大企业割韭菜,怎么办?
  17. 守正出奇,聚焦破冰
  18. 中小型乳品企业如何避免被收割
  19. 三个案例:就这样成为第一
  20. 华为、阿里、腾讯齐聚,头部大佬搞事情
  21. 华为、阿里、腾讯齐聚,头部大佬搞事情
  22. 元宇宙情报局
  23. 茅台翻车,五粮液跟上,元宇宙比酒还香?
  24. NBA可变藏品遭疯抢,数藏市场迎来引爆点?
  25. 夜游的风口,如何抓住
  26. 像做消费品一样做图书
  27. 数字人来袭,主播们要失业了?
  28. 从潜力市场入手,中小企业如何应对销量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