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向东讲公司治理:共生的智慧_宁向东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宁向东

内容节选

利益结构的设计 接下来,我们还是回到小说《遥远的救世主》这条线索中,来进一步理解利益结构这个概念。我们知道,格律诗公司的核心产品是手工制作音箱箱体,从下料、制作、打磨,一直到喷漆。产品的竞争力在于廉价的劳动力,不计工本的投入,追求手工制造的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瑕疵。这是机器化大生产的流水线无法做到的,而且因为批量小,机械化生产也不划算。这就是格律诗的生存空间。 请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是由我们自己来创办格律诗,我们会怎么做?我猜很多人也许会走这样一条路:选一个生产场地,然后聘用那些合适的村民,让这些人来公司上班,要求他们每天完成既定的生产作业。这个完成,不仅是生产数量上要及时完成,而且质量上也要保证上乘。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想象一下在生产场地里会发生什么呢?一定会产生非常高的监督成本。管理者们会不停地要求,不停地督促,但残次品难以杜绝,残次率居高不下,人工成本的优势会被消耗殆尽。 比这更麻烦的是,由于村里人都是亲戚连着亲戚,冯世杰想严格管理都很难做到。犯错的人是二大爷,你能把二大爷怎么办?开除他吗? 为什么二大爷会不断地出残次品?道理很简单,人的自利动机作怪,而且激励机制不对。对于二大爷来说,他就是格律诗的工人,他认为自己就是打工者。干一天活,挣一天钱。这就是人性。无论入职前如何表态,入职后,在收入固定的情况下,对自己最有利的办法就是节省劳动投入成本。差不多、过得去,就是减少投入的办法。 当格律诗买了机器设备,把公司建立起来之后,公司就有了专用性投入,形成了套牢资产。虽然二大爷并不知道这个词,但他的潜意识告诉他,他是全村使用机器的人中干得最好的,只要他做的东西差得不是太离谱,就不能开除他。如果你采用的是计时工资,他就按时出工,但并不一定尽最大努力,不见得会精益求精。如果你采用计件工资,他就会追求产品的数量,质量上不会精益求精。 在这样的情况下,格律诗只有不停地加强教育和监督这一条路。公司会花大量的精力去检察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当然,公司也可以采用下一道工序监督上一道工序的办法。但大家都是亲戚,检察员和下一道工序的负责人会认真对待二大爷吗?大概率不会。且不说那个检察员有可能是三大爷,三大爷没有激励去得罪二大爷。反正花的都是股东的钱,用丁元英的话说,吃大户的心态,会把公司拖死。 再强调一次:这是人情,也是人性。机会主义行为之所以无处不在,就是因为它对大家而言都是“合理”的,符合大家的自利动机。 丁元英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充分洞察了人性,并设计出了最有利于格律诗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利益结构。这种利益结构充满了治理机制,让二大爷和三大爷们的自利动机和机会主义行为无处藏身,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有效的治理结构。 丁元英的利益结构,包括股东之间的利益结构和公司运行上的利益结构。关于股东之间的利益结构,我们前面围绕股权结构已经讲了很多。这一讲,我们主要聚焦在公司的运行层面上,把利益结构这个概念讲透。 丁元英并没有让格律诗公司和农民之间形成雇佣关系。相反,他按照作业流程帮助农户形成了各自为战的生产单元,他帮助农户建立标准、规范作业流程。用今天流行的话,这叫“赋能”。当每一个农户都形成了作业能力之后,他再帮助农户之间建立起合同关系。 按照小说中的描述,丁元英为王庙村的农户准备了“各种生产经营的文件,都是按农户的要求,根据各个农户提供的口头记录内容而分别起草的文件,有合伙企业章程、家庭产业股东权协定、家庭安全生产条例、农户之间的各种订购合同、各种工序价格表等等”。通过这些约定,市场法则开始约束这些沾亲带故的乡亲。他们不仅对上下游的农户严格要求,自利的动机也让他们开足马力、约束自身,完全没有了发生机会主义行为的空间。 吴志明是负责喷漆环节的农户,小说是这样描述他们一家人行为的。 吴志明家的院子是王庙村几个专业户里面积最大的院子,用土坯圈起的围墙,跟别人家一样,坐北朝南的是正屋,西边是一间厨房和新盖的几间喷漆房。……他们家整个就成了一个小型喷漆厂,除了住人的屋子以外,能利用的地方都利用上了,墙上挂着的、地上摆在长凳子上的全是打上腻子的板子,走路都得处处留神。院子里一片繁忙景象,几个姑娘、媳妇聚在一起一边打磨着上好腻子的板子一边说着家常。 吴志明的媳妇坐在院子当中的小树墩上用砂纸打磨上过腻子的音箱外壳,这是个非常细致的活儿,对质量的要求很高。她非常耐心地一点一点用砂纸打磨着,不时还用手感觉一下光滑度。她的双手已经被这样的劳动风蚀得粗糙不堪,手指上的冻疮裂着血口子,手上、脸上和头发上蒙了一层干腻子粉尘。 说话间,吴志明听见声音已经从喷漆房里出来了…… 欧阳雪说:“你这儿用的怎么全都是女工啊?” 吴志明憨厚地笑着,搓着双手不好意思地说:“打磨这活儿适合女的干,她们也能给家里多挣点钱。女的便宜,干活细,又比男的好管,就是速度慢一些。” 欧阳雪又问:“她们天天都来你家上班吗......

  1. 信息
  2. 前言
  3. 第1讲 不入僵局,不立危墙之下
  4. 创始人骑虎难下
  5. 难以控制的利益输送
  6. 股市投资,也要懂公司治理
  7. 本书结构安排
  8. 第2讲 布局思维
  9. 万事都有逻辑
  10. 治理结构,是布局
  11. 一个实例
  12. 亚马逊的创业
  13. 第3讲 博弈思维
  14. 布局与博弈
  15. 博弈架构
  16. 博弈中的行动
  17. 博弈理性
  18. 第4讲 主导者的使命
  19. 先把事情想清楚
  20. 主导者与参与者
  21. 预见冲突,防范冲突
  22. 第5讲 企业家精神
  23. 历时不变的核心资源
  24. 主导者的实例
  25. 强势文化与思想属性
  26. 第6讲 主导者与参与者
  27. 优先性与退出通道
  28. 取舍的顺序
  29. 再说企业家精神
  30. 第7讲 股权与表决权
  31. 股权过半数
  32. 几个关键数字
  33. 可约定的表决权
  34. 第8讲 双重股权制度
  35. 双重股权结构制度
  36. 动因和历史
  37. 中国的探索
  38. 第9讲 自利行为
  39. 如何看待人性?
  40. 利己与机会主义行为
  41. 简单的理论解说
  42. 第10讲 利益结构
  43. 基本定义
  44. 利益结构的设计
  45. 利益结构的优化
  46. 第11讲 剩余控制权
  47. 案例:股东僵局
  48. 博弈分析
  49. 剩余控制权
  50. 第12讲 公司的权力结构
  51. 公司法人
  52. 公司法与公司章程
  53. 公司治理的框架
  54. 第13讲 走向上市
  55. 上市分水岭
  56. 新型权利结构
  57. 世纪大并购
  58. 第14讲 败德行为
  59. 职业经理人时代
  60. 无节制的在职消费
  61. 公司再造
  62. 第15讲 利益一致化
  63. 内在动机
  64. 长期努力
  65. 激励方式
  66. 第16讲 塑造激励
  67. 两个循环
  68. 淡马锡控股
  69. 花红与回拨
  70. 淡联企业
  71. 第17讲 监督力量
  72. 董事会的重要性
  73. 董事会的架构
  74. 董事的动机与行为
  75. 第18讲 五条防线
  76. 治理机制全景
  77. 接管威胁
  78. 治理体系
  79. 第19讲 资本市场的压力
  80. 套利的逻辑
  81. 信息的价值
  82. 信息披露
  83. 第20讲 身边故事
  84. 遭遇“野蛮人”
  85. 宝万之争
  86. 表决的大戏
  87.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