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秩序_季卫东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季卫东
内容节选
第二节现象学奠定元宇宙的哲理基础 一、意识构成现象的本质 在科学社会学看来,所谓信息实体交融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就是把现实中收集到的数据在虚拟空间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解析,并采取不同方式反馈到现实中的连锁反应机制。因此,在这种相互建构和交融过程中形成的元宇宙,其本质不仅是现实世界的镜像折射,而且还是人类精神的具象投射。其结果,会在不同程度上形成某种虚实共生、“天人合一”的状态,就像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所描述的那样:“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主观与客观交叉融合为整体。 换言之,在元宇宙时代,并没有完全客观的现实世界,人们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景观都会按照一定的“元宇宙率”(Metaverse Ratio,出自腾讯多维度评分系统)变成真正的世界,即至少现实世界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观察者想象和创造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状态下存在不同的观察者,就会形成各自的图像,分别进行解读和演绎,进而导致无数个小宇宙或者形成地方版秩序,甚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外桃花源。人类社会的多元现实和分布式治理,意味着必须在各自解读所在小宇宙的背景下加强主体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助长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我认为,现象学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早就奠定了元宇宙时代的思想基础。详见[荷]泰奥多·德布尔: 《胡塞尔思想的发展》,李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132—136页。详见[荷]泰奥多·德布尔: 《胡塞尔思想的发展》,李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171—174页。 众所周知,从笛卡尔开始,现代认识论是以毋庸置疑的客观世界为前提的,并且呈现出主客二元论的特征。但是,现象学的开山鼻祖、奥地利思想家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G. A. Husserl,1859—1938,图4-1)在一百二十年前就已经指出,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并非客观的对象本身,而是通过人的视觉所获得的印象,是被构成和被赋予意义的; 至于对象与印象之间是否一致,其实还有必要进一步追问和反思。所以,他把先有客观世界、再有认识这样的既有顺序颠倒过来,强调首先是有主体的意识或者印象,尔后所有的现象都相对于主体而存在这样的真实,在这里对象与作为本质的对象并存甚至融合。这就是所谓“现象学的本质还原”方法。换句话来说,把关于客观世界的确信剥离出来,只留下主体的主观意识,那么现象也就成了意识的本质。 并非主客二分、而是主客一统,这岂不正是身处数字时代的我们透过脑机接口在元宇宙里所看到的纷纭万象!实际上,当埃隆·马斯克试图把脑机接口装置应用于人类“以意驭物”“脑海沟通”“记忆移植”时,现象即意识的本质这一现象学命题也就随之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图4-1 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 二、交互的主观间性、情绪以及身体场景参阅倪梁康: 《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魏敦友: 《回返理性之源——胡塞尔现象学对实体主义的超越及其意义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现象学的最大特征在于采取自然主义态度来考察世界图景在先验主体的意识中究竟是如何呈现、如何确立、如何记叙、如何诠释的。与此同时,现象学势必把经验对象的能动性构成作为研究对象,因而关注其他人的意识是如何存在的,并进一步追问自我与他者的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互相追求承认或者互相反映的博弈。因为个人始终意识他者、向他者开放,所以即使承认个人的自主权,这种权利也不会绝对化、不会没有制约。正是沿着这条思路,后期胡塞尔又进一步提出了若干崭新的概念和命题,例如生活世界、交互主体、时间维度,等等,并且促成了非常辉煌的不同学说谱系,其中也包括海德格尔解释学的现象学。 参阅陈嘉映: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74—78页。参阅陈嘉映: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388—396页。 海德格尔也是从意识中呈现的物和人这个现象学方法的核心观点来展开论述的,并且更强调意识内在视点和自我呈现,因此把情绪作为此在在世的基本方式。也就是说,此在于情绪中现身,情绪对此在袭来并赋予意义;在世的各种需求也通过把世界的存在者作为意义关联来呈现,而存在者采取对世界的情绪这种方式而生存。 根据学术界的共识,当意识到存在无从把握之后,仍然还要刨根问底地追究存在的意义之根源,并且指向作为生存经验的情绪,这就是海德格尔对现象学乃至哲学整体的卓越贡献。 在我看来,这种人生在世的理解与通过数字分身来投射自我并找到舒适愉快的存在方式的元宇宙原住民的存在方式何其相似尔。ニック·クロスリー『関主観性と公共性——社会生成の現場』(西原和久訳、新泉社、2003年),第116—120頁。参阅杨大春、张尧军主编:《梅洛—庞蒂文集第8卷:眼与心·世界的......
- 信息
- 序言 虚实相生桃花源
- 第一章 什么是元宇宙
- 第一节 缘起:浪漫故事和网络游戏
- 第二节 界定:基本要素和分析框架
- 第三节 分类:元宇宙的多种型态
- 第四节 展望:元宇宙的发展趋势
- 第二章 基于互联网3.0的社会关系
- 第一节 三维互动的场域与个人自主权
- 第二节 游戏规则与社会网络分析
- 第三节 通过程序和公共理性跳出互惠悖论
- 第三章 元宇宙经济的制度条件
- 第一节 元宇宙的经济原理
- 第二节 非同质化代币交易与互惠金融
- 第三节 中国元宇宙经济的现状和展望
- 第四章 数字虚拟人的行为方式
- 第一节 元宇宙原住民的价值取向
- 第二节 现象学奠定元宇宙的哲理基础
- 第三节 作为多重世界的元宇宙与沟通的媒介
- 第五章 分布式秩序重构
- 第一节 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数字乌托邦
- 第二节 对数字地球进行从零开始的理性设计
- 第三节 资源分配的市场模型与元宇宙的“奇迹交易”
- 第四节 从新型数字金融到虚拟社群的自治
- 第六章 跨链社会治理与法制设计
- 第一节 元宇宙的内部监控与外部监控
- 第二节 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的权利保障
- 第三节 算法利维坦的黑箱化与法律问责
- 第四节 去中心化自治岛以及走廊式制度
- 第五节 元宇宙增量式制裁的实效性
- 第七章 若干具体的法律实务问题
- 第一节 元宇宙的人与物的法律定位
- 第二节 NFT交易的监管与法务
- 第三节 防止区块链诈骗的技术方法与制度安排
- 第四节 法律程序与技术性正当过程
- 结语 面向多重世界的未来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