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下(2021年第5期)_《看天下》杂志社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看天下》杂志社

内容节选

美国总统的政治暗号:“狗哨”响彻美利坚 ● 特约主笔 陈劲松 / 文 2011年7月28日,美国密西根州,一位市民穿着一件纪念美国前总统里根的T恤参加政治集会。(ICPhoto 图) 狗哨发出的是一种超音波,大部分人是听不到的,但犬类可以听到。人耳听来,狗哨吹出来的只是平稳的嘶嘶声,但牧羊犬听到的却是指令:向前、向后、聚拢羊群,甚至还有超高频的惩罚。 美国的“狗哨政治”就来源于此,政客们用暗号向支持自己的政治团体发出信息。 虽然特朗普已经“退休”,但很多人还记得2020年6月19日的一场集会。那是新冠疫情暴发之后,特朗普在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市举行的首个竞选集会,美国政治观察家们认为,特朗普通过这场集会,向白人种族主义者吹出了“狗哨”。 对于白人来说,塔尔萨市有着特殊的意义。 “黑人的华尔街” 1901年,塔尔萨以南发现石油,到1919年,俄克拉荷马州产的石油已占全美产量五分之一。 在石油工业带动下,塔尔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渡口,一跃成为俄克拉荷马州第二大城市,甚至拥有了比首府俄克拉荷马城更高的摩天大楼。 在这波开发热潮中,一些黑人通过开采石油和相关产业迅速积累起了财富。他们很快就将聚居的格林伍德社区变成一个繁华的黑人商业区。 这个社区拥有300多家黑人开设的企业,包括两个剧院,属于自己的医院,甚至一些黑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飞机。塔尔萨的白人,将格林伍德称为“黑人的华尔街”。 格林伍德区的成功,让有些白人从嫉妒变为愤怒,“这些黑人竟敢在家里放置三角钢琴,我家都没钢琴。”白人不断地生事,双方摩擦日渐增多,关系越来越紧张。 1921年5月30日,一起事后被证明是捏造的“黑人强奸白人妇女”事件,成为了引爆火药桶的导火索。白人抄起武器,冲向黑人社区,塔尔萨大屠杀开始了。 数以千计的白人暴民,动用了炸弹、燃烧瓶和步枪,摧毁了格林伍德。35个街区被破坏,300余人丧生,8000余人受伤。那些靠着自己能力致富的黑人,财产就此付之一炬。 塔尔萨自从成为美国黑人的伤心地。每年的5月30日,塔尔萨的黑人群体都要举行集会,要为大屠杀讨个公道。 特朗普将首个竞选集会放在塔尔萨,就是一声响亮的“狗哨”。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白人种族主义者:咱们是自己人,我会为你们的利益而战。 “一种软色情种族主义” “狗哨”通常是由共和党政客吹响。 从尼克松开始,共和党选票就绑定了白人男性选民。从尼克松到特朗普,共和党候选人一直依靠狗哨来召集白人选民,从而保证自己的选票,而第一声狗哨,也来自共和党政客——上世纪五十年代阿拉巴马州州长乔治·华莱士(George Corley Wallace Jr.)。 起初华莱士并不是一个狂热的种族隔离主义者,他曾是著名的黑人教育机构塔斯基吉学院(Tuskegee Institute)的董事会成员。1958年,华莱士最初竞选州长时,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支持他,而他的对手得到了白人至上组织三k党的支持。 最终,温和派的华莱士在他的第一次州长竞选中失败了。之后,他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转身成为一位真正的种族主义者。 四年后,华莱士以种族反动分子的身份参选,公开争取三k党支持,并坚定地承诺捍卫种族隔离。最终,他赢得了胜利。 他在回忆录里写道,“你知道,我一开始谈论的是学校、高速公路、监狱和税收——我没法让他们(白人选民)听进去。然后我开始谈论黑鬼——他们开始跺地板。” 1963年6月,联邦法院下令阿拉巴马大学塔斯卡卢萨分校必须接受黑人学生。为了保证完成判决,艾森豪威尔总统派司法部副部长尼古拉斯·卡岑巴赫从华盛顿特区乘专机赶来执行这一命令。1964 年9月17日,阿拉巴马州州长乔治·华莱士与支持者握手。(ICPhoto 图) 华莱士的时刻也来到了,他在全国200多家报社记者,以及三大电视网的直播镜头关注下,吹响了美国的第一声政治“狗哨”。 华莱士站在校门口,举起右手,无理地拒绝司法部副部长接近他。然后他宣读了一个7分钟的结语,只字不提种族,而是强调了“联邦政府的非法篡权”,“我在此谴责并禁止联邦政府采取这种非法和无根据的行动。” 全美种族主义者都读懂了所谓“联邦政府的非法篡权”背后的含义——白宫干预了州的种族隔离政策。接下来的一周里,十万多份电报和信件淹没了阿拉巴马州州长办公室,超过一半的人来自南部以外地区,其中95%的人称赞华莱士英勇。 美国民众的反应让华莱士有了顿悟。“曾经注视着阿拉巴马州的那些北方美国白人,突然被一种盲目的景象惊醒:他们都恨黑人”,他在回忆录里写道。 华莱士已经掌握了如何利用这种无处不在的仇恨。关键在于“联邦政府的非法举动”“州的权利”这种似是而非的非种族主义词语。 在1962年州长就职典礼上,华莱士曾经为种族隔离辩护,颂扬自豪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南部土地,因此被全国人民嘲笑为一个顽固不化的乡巴佬。6个月后,他不再提黑人,转而谈各......

  1. 信息
  2. 本期文章
  3. 亚裔富人的朋友圈:炫富、友谊与勾心斗角
  4. “中国皇室后人”闯入璀璨帝国
  5. 为何美国人如此喜欢亚洲富豪八卦?
  6. 有钱人的“隐秘”消费比炫富影响更大
  7. 一场演讲风波后,17岁男生被学校劝退
  8. 在世界尽头过年:怀念和每一个人见面的机会
  9. 春节,留在校园里的年轻人
  10. 大众车异味不断,还有多少车主不知情?
  11. 浙医一院爆炸现场,那个扔“炸弹”的病人
  12. 美国总统的政治暗号:“狗哨”响彻美利坚
  13. 逮捕昂山素季背后:一部奇葩的宪法,一场提前预告的政变
  14. 用鼻子闻出新冠病毒,狗狗是如何做到的?
  15. 一个价值3.5亿美元的秘密,藏在硬盘里
  16. 双面墨西哥:毒枭之国,还是拉美乐土?
  17. 宫崎骏珍爱的这座海港小镇,是“波妞”的家
  18. 为了让你吃糖,糖果公司有多努力?
  19. 塞尔达35岁了,大家还在讨论是否需要黑人公主
  20. 每逢春节肥三斤?健康零食解救你
  21. 把一个750毫升的水瓶放进小挎包
  22. 为了生存,她们举起了枪
  23. 从“男频爽文”到“女权爽剧”:《赘婿》背后的江湖
  24. 《郊区的鸟》:我们如何弥补童年的失去?
  25. 清华学霸去选秀:做“别人家的孩子”不快乐
  26. 丧偶式育儿的宫崎骏,创造了一个完美爸爸
  27. 米老鼠、当代人和2020
  28. 一位意大利物理博士的新冠日记
  29. 合作、竞争与妥协:维基词条如何诞生
  30. 一个成功的逼婚家族
  31. 女孩的心思你别猜
  32. 写给大侦探波洛
  33. 铲雪是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