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改造:“日本企业再造之王”三枝 匡的经营笔记_【日】三枝匡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日】三枝匡

内容节选

第1节过去的符咒,阻碍了国际化 海外业务当初的面貌 三枝认为,在米思米的公司改造中最大的挑战主题就是“海外战略”。 在这个失去了活力的日本,三枝想用人生的最后时光亲手打造能重新向世界出击较量一番的日本企业,只要一家就好。这是接任米思米总裁时三枝的野心,但从“野心”这种叫法也能看出,米思米真正的海外业务发展道路看起来有多么漫长。 以往米思米的海外发展不过是员工个人的自发性行动。在东京的总公司,从上到下人人都“志在国内”,想去外国的会被视为另类。 如果有谁说自己想去某个国家建立米思米的业务,公司就会让他随便去,但之后不会给他任何支持。 也就是说,公司层面的“海外战略”是不存在的。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这十年来也稀稀拉拉地有人举手,在中国台湾、美国、新加坡、泰国、韩国、中国香港、英国、中国上海八处设立了当地法人。这些法人在当地几乎没有库存,每次销售都只能依靠从日本进口。 三枝接任总裁时,总公司里没有主持或支援海外活动的岗位,也没有一个能帮总裁制订海外战略的幕僚。一定要说的话,有负责出口的人在处理当地法人发来的订单,算上派遣员工大概有四五个吧。高管级别的倒是有位负责海外业务的经营高管,但他同时还要负责国内业务,海外只能抽空做。 因为海外业务组织是这样一种状态,所以直到新总裁上台为止,米思米的海外业务有大约十年都没怎么扩大。三枝上任时,所有当地法人的海外销售额加起来只有44亿日元,只占联结销售额的8.6%,在一部上市公司的海外业务中要算非常少见的。 让我们先聊聊后来的事情吧,十三年后“内部增长”(除掉了因收购带来的扩大)带来的海外销售额为原来的17倍,746亿日元,海外销售额比例增加到了36%。这一扩大是通过怎样的战略实现的呢? 访问美国 三枝选中的第一个海外出差地点是美国。和他在上任前在公司内巡视并发现“米思米的八个弱点”时一样,这是为了找出海外战略的症结与解决的突破口。 他很怀疑——位于芝加哥的美国米思米从设立至今已经过了十三年,但上一年的销售额才不过12亿日元,花十年时间才这么点销售额,也许意味着米思米的业务模式在海外市场上是行不通的。果真如此的话,他的海外战略构想就很悲观了。 到达当地还没两天,三枝的脑袋已经被警戒警报的铃声充满了。 当地法人的总裁浅川宏是米思米的创业元老,看起来是个开朗诚实的人。他向三枝说明至今的业绩,在屏幕上打出了一张PPT——曲线图表明美国的销售额一直以来是在慢慢上升的。 “这十三年中,这段时期是增长期,而后面这部分是爆发性增长期。” 总裁凝视着画面,上面只有一条几乎是平缓的线在向前延伸,哪里也没有爆发。而且,线的最后,也就是上市公司经营了十多年时间的这项业务的销售额,只有12亿日元。在这条几乎笔直的单线上,套用生命循环的“增长期”和“成熟期”这类理论本身就很不合理。 浅川是自己志愿到美国来的,他把能做的事都做了,自认为发展得相当不错。看见他的样子,三枝觉得必须得给他个否定了。要截断公司至今的趋势,首先必须要在这里发挥切割力。 “浅川啊,这条曲线的增长期还一次都没来过哦。不好意思,如果美国是一头巨象,你的业务规模只有象背上落着的一只苍蝇那么大。” 总裁这番意想不到的话把浅川的自尊心碾得粉碎。但是,要想让他彻底反思自己对业务规模的感觉和世界观,这样的说法是必需的。 三枝和他谈着谈着,开始同情他了。以前米思米总公司是不允许对多元化风险事业群进行果断投资的,以至于新总裁会说“所有的业务都得了狭隘短浅病和杂乱无章病”。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海外业务中。浅川凭着闯劲到了美国,但总公司的援助非常有限,经费预算也不充裕,没法果断地实施战略,结果他似乎在孤独的战斗中日渐变得妄自尊大了。 总公司这种轻视海外的姿态成了一种“符咒”,把当地经营活活逼成了“狭隘短浅病”。但是,到海外去的员工的志向是否也有些过低了呢? 描绘《第一页》 三枝打算整理出米思米海外战略的症结与今后的切入口,所以来了美国。通常整理问题是很花时间的,可这次他在美国逗留的三天里就看见了大部分的答案。缩短这个时间的,又是框架的力量。 三枝来美国时,手里拿着自己在上任前观察总公司和地方机构后创造出来的《米思米QCT模式》(第1章)。这个模式图让他作为经营者的判断力发生了天差地别的变化。对照着这个业务模式一看,米思米美国业务不增长的理由一个接一个地清晰起来了。 米思米在美国分发给客户的产品目录十分单薄,品种也根本不够全。美国本来是产品目录文化最先进的国家,想杀进这样一个国家的市场,现在的目录简直不成样子。也就是说,米思米的产品目录明显没有起到业务模式的“引爆剂”作用。 而且,在美国没有公司自己的仓库,交货工作是一股脑扔给了物流公司。日本的经验显示,用这样的方式交货很容易出错。作为客户窗口的客服中心也人手不足、效率低下,似乎比当时日本国内分散在十三处的小客服中心问题还要复......

  1. 信息
  2. 序 言 “公司改造”,成败的较量
  3. 第1章 公司改造1 开解谜团,看透公司的优势与劣势
  4. 第1节 描绘业务模式
  5. 第2节 从多元化业务撤退
  6. 第3节 出示改革方案“第一页”
  7. 第2章 公司改造2 向事业部组织注入“战略抱负”
  8. 第1节 迷失在战略的入口处
  9. 第2节 描绘战斗的方案
  10. 第3章 公司改造3 改正造成战略误判的“成本系统”
  11. 第4章 公司改造4 为求发展,开始“国际战略”的较量
  12. 第1节 过去的符咒,阻碍了国际化
  13. 第2节 从外行开始的大变身
  14. 第5章 公司改造5 发起“收购”,力图“业态革新”
  15. 第6章 公司改造6 用“生产改革”来引发突破
  16. 第1节 对生产革新的抗拒
  17. 第2节 觉悟+智慧+汗水的结晶
  18. 第7章 公司改造7 与时间战斗————挑战“运营改革”
  19. 第1节 在改革概念上做出错误选择
  20. 第2节 三局为定
  21. 第8章 公司改造8 “有活力的组织”,该怎样设计?
  22. 结束语 “战略”与“热情”的经营
  23.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