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知觉心理学重塑你的世界_【德】露特·E.施瓦茨;弗里德黑尔姆·施瓦茨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德】露特·E.施瓦茨;弗里德黑尔姆·施瓦茨

内容节选

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的是过往 一个事件的意义随着参与者数量的增多而增长。群体行为不同于个体行为的总和,这令人吃惊。今天,社会科学家们达成共识,认为群体与单纯的多个个体是不同的。许多人会在圣诞节期间去市中心购物,或者在假期开始时乘坐飞机离开家,几周后再返回。但这些人的行为并非群体行为。 感受是会传染的 人群的决定性特征是通过共同的情感状态实现协同。悲伤、喜悦或爱的感觉,就好像“爱的游行”电子音乐节让人们哭泣、欢呼、跳舞。众所周知,感受是可以传染的,这种传染也是可以加以促进的,如一起唱歌。然而,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活动对记忆的强化作用多于对当前思想状态的强化作用。 人群显然有一种神奇的吸引力。人多的地方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自古以来,人们如果做他人正在做的事,就可以证明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以此获取大脑给予的奖励。 但人群也想“释放”,它不会长期保持沉默与静止。这种释放可以是狂热的欢呼、集体狂躁或突然的恐慌。 在恐慌中,有时数百人会被践踏致死,许多活动的组织者都担心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一直在试图探索人类的群体行为。 如动物一样的群体行为 蜂群可以作为一个模型,人群的行为与成群的动物的行为没有什么不同,无论是鱼、鸟还是迁徙的蝗虫。人类组成的“蜂群”也只遵循两个规则。一个是“保持移动”,另一个是“与周围的其他人群保持一定距离”。 实验表明,根据这些规则,群体会自然且非常迅速地出现一种模式,它被称为“环形舞”,这是一种集体围绕中心旋转的华尔兹。 可以说,除非群体中的参与者按固定的序列规则行进,否则看起来群体是有其自身动力的。但无组织的群体怎么办?实验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旦人群中有5%的参与者朝向一个特定的目标,他们就会引领其余95%的人跟随他们。然而,如果朝向特定目标的人群数量较少,则对群体没有影响。 其他基于网络理论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群与蜂群行为的不同之处是,人群的构成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这取决于每个人从众意愿的阈值。如果这个阈值很低,群体行为就会很快升级。如果阈值很高,就会无事发生。 很难预测1个人在看到他人捡起铺路石子扔出去的时候是否自己也会扔,还是只有在100个人已经在扔石子的情况下自己才会扔。是否会像过去柏林一些地区发生的骚乱,或者像一些足球比赛中导致的恐慌性的逃离,这些都是很难预知的。然而,事实是,大多数人既不想当出头鸟,也不甘做最后一个。群体主要由追随者组成。 不过,重要的是,即使是大众群体,如果群体里有外表与众不同的权威人物,这个群体也是受其指挥的。穿制服的警察、穿黑色衣服的牧师或穿橙色衣服的佛教僧侣,与平民百姓给人的影响力是不同的,但这只对和平活动有效。 群体智慧 但群众并不只是跟随感觉,他们也有自己的智慧,它被称为“群体智慧”。美国的一项实验显示,即使在大群体中,人们也能够做出明智的决定。5000名被试坐在一个大屏幕前,屏幕上的飞行模拟器投射出一架飞行中的喷气式飞机。 每名被试都可以通过举起彩色卡片控制飞机。一台摄像机记录举牌的数量,并将其转化为对飞行模拟器的指令。5000名被试协调得非常好,喷气式飞机没有坠毁,甚至可以无损降落。但即使是这种自我组织也不是没有感情的。共同成功的感受让5000名被试沉醉在喜悦之中。 感受和行为会传染的秘密在于镜像神经元。我们知道,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与他人产生共鸣,即使心存敌意,人们也不能轻易停止这种共鸣。 通过借助镜像神经元模拟内部行动并预测其结果,我们也可以理解他人的行动意图。使用成像技术的实验表明,镜像现象发生在大脑的许多区域。 这些情感共鸣现象几乎不会受理智的影响,即使会,也是有限的,因为这种现象对躲避意识感知的信号有反应。因此,这种共鸣非常快,无须刻意,而且受个体的经验背景影响,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坚定不移的。 在活动中传递无意识的感受 传递是指某人在没有表达的情况下传达一种感受。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突然觉得他对我们有攻击性。这种感受不一定来自我们已知的信息,例如,我们之前不认识这个人或不了解有关他的负面信息。而是我们发觉,这个人显然对我们有侵略性,他正在把这种感受传递给我们。这意味着,我们会反映我们所面对的人的感受。 在各种活动中,无论是新闻发布会还是公司股东大会,如果在观众面前展示自我的人突然注意到对方根本没有反应、反应错误或反应激进,那就非常麻烦了。 想象一下,台上主持人讲了一个笑话,台下却没有人笑。第一次的话问题还不大,但是如果连续发生三次,而且有听众表现出对主持人的失望之情,那么整场活动就会充斥着巨大的尴尬。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在任何类型的事件中,传递感受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只要舞台上站的是训练有素的主持人、演讲者或演员,他们的专业性应该能使他们非常精确地计算和控制他们所传递的感受。 情感冲动难以压......

  1. 信息
  2. 内容提要
  3. 推荐语
  4. 前言 环绕我们的,也造就我们
  5. 引言
  6. 你想改变自己
  7. 你希望辨识出外部影响并削弱它们
  8. 你想成功地应对周边环境的变化,自己塑造自己的未来
  9. 第1章 知觉是了解、构建和改变自我的关键
  10. 具身认知:身体知觉是情绪、思维、行为、决定的前提
  11. 生命的头四年:奠定了我们认知发展的基础
  12. 知觉:决定了我们的全部需求
  13. 神经可塑性:支持了我们的改变计划
  14. 第2章 感官知觉不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而是想法“修正液”和行为“助推器”
  15. 感知等级:不同文化决定了不同的感知层级
  16. 环境感知:外部现实的基石
  17. 身体感知:内心现实的基石
  18. 内容感知:社会现实的基石
  19. 感官知觉互相协作
  20. 情感感受也属于知觉
  21. 第3章 当知觉引导我们误入歧途时
  22. 第4章 知觉应用在现实世界中编织了覆盖所有的大网
  23. 内在现实:一个复杂而彻底的主观构造
  24. 什么在悄悄地改变和影响我们
  25. 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的是过往
  26. 象征和象征行为的意义
  27. 颜色的未知威力
  28. 气味直接影响潜意识
  29. 情境行为和神经可塑性
  30. 权威:偏见的来源
  31. 模因:会传染的想法
  32. 词语的影响力
  33. 第5章 通过自我影响塑造人生
  34. 安慰剂效应:神奇的止痛剂
  35. 肯定语:开门的钥匙
  36. 灵感:远不止是艺术创作
  37. 美学:为生活带来快乐
  38. 知觉训练:为生活注入能量
  39. 如何训练知觉
  40. 可以改变生活的五种行为模式
  41. 自我:一个动态变化的结构
  42. 跳出影响陷阱:发现和削弱外部影响
  43. 从混沌到觉醒:将行为从无意识提升到有意识
  44. 第6章 训练感官知觉
  45. 环境感知训练
  46. 身体感知训练
  47. 内容感知训练
  48. 从事后聪明到未雨绸缪
  49.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