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股权:创业合伙人权益分配的新策略_常亮;王一萍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常亮;王一萍

内容节选

第4章顶层设计:制定动态股权分配战略 如何设计动态股权分配战略?创始人需要把握股权分配的大方向,按照基本原则分步进行设计,并加入合理的调整和回购机制,在保证公平的同时保护公司的利益。 4.1 制定动态股权分配战略的原则 制定动态股权分配战略有两项基本原则,分别是合理评估不同要素的投入价值、为合伙人设计约束机制。 合理评估不同要素的投入价值 创始人要想对各类生产要素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就需要为评估工作制定基本原则。在基本原则的指导下,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才能让所有参与动态股权分配的人员信服评估结果。 评估原则直接表现在评估结果上。公正、合理的评估原则会产生让大多数人满意的评估结果,而有失公正性与合理性的评估原则只会引起大多数人的不满和愤怒。由此看来,制定评估原则极为重要。那么,究竟该如何制定评估原则呢? 事实上,不仅在制定股权分配机制时需要评估公司的各类生产要素,像前面提到的新合伙人加入合伙团队也需要对公司的各类生产要素进行评估。也就是说,生产要素评估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所以,创始人在制定生产要素评估原则时,可以借鉴一些已有的规则。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面临的实际情况,制定最终的生产要素评估原则。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能力、信息、技术六类。其中,劳动力的工作效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而提高,这也就意味着劳动力的价值是会提升的。换句话说,劳动力目前的实际价值和未来的实际价值是不等价的。显然,如果将劳动力现在的价值和未来的价值完全等同起来,是有失公平的。这也就产生了一条评估各类要素实际价值的基本原则,即实事求是,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估。 同样的道理,土地、资本、企业家能力、信息、技术这些生产要素的实际价值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如果创始人在评估这些生产要素时不能本着发展的眼光,那么以这个评估结果为前提进行股权分配,最终很可能出现种种不合理的问题。 相反,如果制定了动态评估生产要素的原则,并且根据动态评估原则设置了动态股权分配方式,那么结果又会截然不同。在这个过程中的动态股权分配,是指按照动态评估的原则将生产要素可能出现的升值或贬值情况考虑进来,并根据这种情况设置浮动的股权分配份额。例如,土地在未来很可能会升值,那么规定按照土地要素分配的股权可以随着土地的升值而增值。 但是,这个增值的空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增值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否则,对于合伙公司来说,以土地要素作为合伙条件加入公司的合伙人,将来可能会独掌公司的控制权。这是不合理的,也是其他合伙人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同样,信息和技术的更新迭代非常快。当新的信息和技术出现时,旧的信息和技术就可能变得一文不值。所以,信息和技术这两种生产要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明显的贬值。如果不采取动态评估原则,不实行动态股权分配制度,就不能激励公司的信息、技术更新迭代,由此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公司的发展越来越落后,直至被市场淘汰。 动态的评估原则加上动态股权分配制度,对公司的运营能有效地起到激励作用,从而促进公司不断出现新的技术,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竞业限制:为合伙人设计约束机制 竞业限制是指限制与特定行业或具有特定关系的人从事存在竞争关系的营业活动。如果当事人自愿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就应遵守该约定;否则,另一方可以向其主张违约责任。有很多创始人为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和利益都会在合伙协议中加上竞业限制条款,以约束合伙人的行为,避免合伙人拿着公司的资源“另起炉灶”。 王某与姚某签订《合作投资协议》,约定共同投资某物流公司,并约定了竞业限制条款及违约责任。其中,王某持股20%,姚某持股80%。后来,王某与第三人签订《股份收购协议》,约定王某将其持有的某物流公司的股权折价成12万元转让给第三人。但是,在竞业限制期内,王某却从事了与某物流公司相同的物流业务。于是,该公司法人姚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某支付违约金50万元。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某物流公司提供的《股份收购协议》中约定的王某不得从事相关地区的物流运输工作,以及不得自主经营或协助他人经营相关物流业务,可证明该公司的法人代表对王某做出了明确的竞业限制约定,内容合法有效。而王某在竞业限制期内从事与某物流公司相同的物流业务,其行为违反了竞业限制义务,应承担赔偿责任。 由于王某从事相关业务不久就被姚某告上了法庭,王某获得的实际税后收入约为12万元。因为姚某最后并未举证王某的违约行为给某物流公司带来的实际损失,法院综合考虑王某的违约时间和过错程度,酌情判王某赔偿8万元违约金。 我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虽然王某离职后不受此条法律约束,但王某自愿与姚某签订了竞业限制条款,且......

  1. 信息
  2. 内容提要
  3. 推荐序
  4. 第1章 基础理论:绕不开的股权分配难题
  5. 第2章 以史为鉴:警惕股权分配的“大坑”
  6. 第3章 化静为动:静态股权分配与动态股权分配比较
  7. 第4章 顶层设计:制定动态股权分配战略
  8. 第5章 控制权策略:公司创始人如何避免“被出局”
  9. 第6章 里程碑设置:向着特定的目标前进
  10. 第7章 贡献量化与计提:公平的“切蛋糕法”
  11. 第8章 新型激励法则:动态股权激励模型
  12. 第9章 进入与退出方案规划:打造开放的团队
  13. 第10章 契约化管理:为双方的利益提供保障
  14. 第11章 财务与税收处理:针对资金做统筹
  15. 第12章 前景展望:动态股权分配制度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