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的艺术:好的故事、好的分析、好的报告_【美】罗伯特·E.斯塔克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美】罗伯特·E.斯塔克

内容节选

分类汇总还是直接诠释 研究者通过两种方式来寻找案例新的意义:一种是对单个事例进行直接诠释,另一种是通过事例汇总来寻找它们的类别特征。这两种方式在案例研究中都会被用到。即便是在内生性案例研究中,案例工作者也会对行动进行排序、对特征进行分类、对基于直觉的汇总进行加总。即便是在工具性案例研究中,一些重要特性也只会出现一次,例如,亚当向后靠到加森先生身上,轻轻地拥抱了他。 在第一次观察加森先生的课堂时,我发现自己听不懂他对孩子们说的一些话。我没有兴趣汇总能听懂的和听不懂的部分,并试图从中找到可以理解的证据。我听不太懂他的话,但孩子们显然能听懂。于是我对加森先生授课的易懂性进行了直接诠释,这也是我对这个片段所做的重要诠释。关于他的方言和文化背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当然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但我不觉得有刻意汇总资料的需要,于是就给从这一个片段获得的有限印象赋予了意义。 当亚当把扫帚扔到旁边的孩子身上时,我立刻对他和其他孩子的互动下了结论:喜欢挑衅、嘲弄人、引人注意。当然,几分钟前我还看到他同样嬉皮笑脸地阻止其他孩子上楼梯。所以我也是在汇总和检验自己关于他是哪种孩子的假设,不过并没有推迟我的诠释。我的做法是不去想这样的问题:他的一贯表现就是这样吗?这种情况多久发生一次?如果他母亲的男朋友在这里,他还会这么做吗?他的行为是受什么影响的?在六年级男生中,这种表现普遍吗?我的做法就是继续观察他。在芝加哥的下一所学校进行案例研究时,那里的副校长很愿意跟我聊每一位教师教授数学课程的能力。在报告中,我一个个地列出了他们的化名,因为我非常确信他们需要补齐短板,但也非常确信他们已经尽力去寻求可以获得的支持。因此,我呈现了原始的分类资料供读者分析,同时也提供了我对该情境的诠释。——原注 针对哈珀学校案例中的一些论题,确实有进行分类汇总的必要。我想了解教师帮助学生应对学业考试的能力如何。在我看来,哈珀学校是否做好了改革的准备,取决于校长对其教师的能力有多了解。我推测校长很了解教师的能力,但发现她不愿意给我讲述细节。 我把从各处得到的信息拼凑起来,形成了对教师能力的整体印象,从而得出了结论。我认为哈珀学校教师的能力证实了我的推断,即教师不是学校改进的主要障碍。我对自己的结论并不是十分有信心,所以试着提供更多的描述,以便让读者能够做出自己的诠释。我并没有进行持续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资料汇总,但仍然采取了分类汇总来确定教师能力不是最弱的一环。 在自然主义的案例研究中,质性方法和量化方法的区别在分析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质性研究者聚焦事例,先对事例进行拆解,再用一种更有意义的方式整合起来,这就是直接诠释中的分析和综合。量化研究者则寻找事例的集合,期待从汇总中发现与论题相关的意义。对我来说,看到亚当在桌子下面碰克斯廷的牛仔裤就是一个事例。克斯廷更成熟一些,她躲开了。加森先生可能也看到了,但什么也没说。界限在哪里?为了让亚当留在学校,他会容忍到什么程度?这个事件有助于我理解学校改革对哈珀学校的教师意味着什么。但作为研究中的一个事例,它对我的质性思考没有多大贡献,我也没有发现其他的事例来加以汇总。这个事件当然与研究相关,但可能会转移研究的焦点,因此我在报告中没有呈现。 如果我是个更加秉承量化取向的研究者,可能会坚持认为亚当与克斯廷事件是一个为了不致让亚当退学而违反规则的事例。如果我是个更加秉承量化取向的研究者,我可能会提前认识到,正是这种特别的师生关系(例如教师们利用课堂碎片时间的不同方式),导致教师们认为学校改进更多地是为了提高学业成绩,而不是为了拯救这些年轻人。如果我是个更加秉承质性取向的研究者,我可能会花更多时间来思考单个的事例,而不是梳理整个场景来寻找其他事件,试图证实或证伪我对师生关系的假设。量化取向的我会从重复的现象中寻找意义,质性取向的我会从单个的事例中寻找意义。 量化取向的我和质性取向的我都会不时占据上风,但两个我加在一起,才成为一个有时有些纠结的分析者。在注意到加森先生试图挽救亚当的努力时,我立刻开始寻找能够印证或推翻这个印象的事件。我并不是要建立对应关系或相关系数,只是想理解这些人。加森为了亚当而违反规则,他把亚当带离这个脾气大只会更加坏事的场景中,他花在亚当身上的时间比花在其他年轻人身上的时间都要多。所以我也是在汇总,只是没有使用我从外部带入的变量和分类,而是随着研究的推进逐步界定自己的变量和分类。我很少用正式的统计术语来描述相互关系,也很少表达对自己研究结论的信心。因为我的研究方法与随机样本完全不同,在随机样本代表的总体中,这种相互关系可能并不存在。我呈现的是自己的诠释。作为研究者,我希望被认可,希望我的诠释被认可。我的分析不是为了描述整个世界,甚至不是为了描述整个案例,而是追求尽可能近距离地注视它,尽可能深入地思考它,从而理解对案例的观察。我的分析是非......

  1. 信息
  2. 引言 对案例研究方法的深入研究
  3. 第一章 独特的案例
  4. 内生性研究和工具性研究
  5. 案例选择
  6. 做出推论
  7. 重视诠释
  8. 研讨班
  9. 第二章 研究问题
  10. 概念结构
  11. 陈述论题
  12. 论题式问题的变化
  13. 话题式信息问题
  14. 需要编码资料的问题
  15. 研讨班
  16. 第三章 质性研究的本质
  17. 体验式理解
  18. 作为方法的诠释
  19. 质性研究的其他特征
  20. 质性研究的不足
  21. 研讨班
  22. 第四章 收集资料
  23. 组织资料收集
  24. 进入和许可
  25. 观察
  26. 背景描述
  27. 访谈
  28. 文献回顾
  29. 研讨班
  30. 第五章 分析和诠释
  31. 分类汇总还是直接诠释
  32. 对应关系和模式
  33. 自然推论
  34. 研讨班
  35. 第六章 案例研究者的角色
  36. 作为教师的案例研究者
  37. 作为倡导者的案例研究者
  38. 作为评估者的案例研究者
  39. 作为传记作者的案例研究者
  40. 作为诠释者的案例研究者
  41. 建构主义
  42. 相对性
  43. 研讨班
  44. 第七章 三角验证
  45. 验证
  46. 三角验证的目标
  47. 三角验证的策略
  48. 成员核验
  49. 研讨班
  50. 第八章 撰写报告
  51. 构思报告
  52. 读者
  53. 讲故事
  54. 花絮
  55. 研讨班
  56. 第九章 反思
  57. 第十章 哈珀学校
  58. 学校和社区
  59. 学校改进
  60. 地方学校委员会
  61. 对一个六年级学生的影子研究
  62. 其他论题
  63. 改革的实施
  6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