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法律评论(第21卷·第1辑)_《北大法律评论》编辑委员会 编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北大法律评论》编辑委员会 编

内容节选

论文绘制法律图像学 Province of Legal Iconography Determined法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陈 皓 Chen Hao 《北大法律评论》(2020) 第21卷·第1辑·页107—128 Peking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 21,No. 1,2020,pp. 107-128 内容摘要:传统法律史的研究多以文字文献作为研究资料,少数涉及图像资料的研究中,图像的功能也仅限于辅助文字文献。为探索法律史新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论文参读美学、艺术史学、图像学中的视觉形象和研究方法,探索以图像作为法律史新的研究资源,同时以法律图像为线索,重建整体法律史研究的可能性,并绘制法律图像学这一法学新生分支学科的研究空间。论文指出,与法律相关的历史和艺术图像,既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思想的表达;在共同的思想史背景下,借鉴艺术图像学研究方法,解读图像中的法律主题及其蕴含的历史和思想,可以建立法律史的艺术观念史参照系,建立以图像为主体的法律史研究,从而获得一种新维度的法律史认知。 关键词:图像学 法律史 艺术史 “距离”帮助我们获得对“此在”的认识,这种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在洞穴寓言中建立的“两个世界”。所谓科学,正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在现实世界之外建立知识体系的世界。它是有意识地去建立新世界的。比如具体到法学的研究,实证的分析方法,建立了“抽象”与“具象”的距离,价值的分析方法,建立了“理念”与“现象”的距离。 而另外一类距离,是在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那就是人的主观意识反映客观现象所必然产生的错位,人与认识对象的永远无可消除的距离。语言、文字和图像是主观反映客观的记录,可以说,由人完成的一切的记录,都是主观反映客观的载体。正是这种距离,赋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以魅力,在阅读这些记录时,我们不仅可以从中读出“客观”,而且可以读出人在记录时必然留下的思想观念和情感倾向。正如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所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而其中最为珍贵的经典文献和艺术图像,正是人类思想的结晶,它们以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共同的思想主题。 传统法律史的研究多以文字文献的阅读和分析作为研究资料,少数涉及图像资料的研究中,图像的功能也仅限于辅助文字文献。为探索法律史新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本文参读美学、艺术史学、图像学中的视觉形象和研究方法,探索以图像作为法律史新的研究资源,同时以法律图像为线索,重建整体法律史研究的可能性,并绘制法律图像学这一法学新生分支学科的研究空间。本文指出,与法律相关的历史和艺术图像,既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思想的表达;在共同的思想史背景下,借鉴艺术图像学研究方法,解读图像中的法律主题及其蕴含的历史和思想,可以建立法律史的艺术观念史参照系,可以建立以图像为主体的法律史研究,从而获得一种新维度的法律史认知。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史中的图像研究以及潘诺夫斯基开创的艺术图像学方法;第二部分,从“法律中的图像”和“图像中的法律”两种研究路径,论述现有的法律和图像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界定法律图像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从“法律思想史视野中的图像”和“法律制度史视野中的图像”两个角度,绘制法律图像学的研究空间。具体来说,就是从法律史知识主题出发,检索系列艺术图像,并参读文字文献,解析其中的历史和思想,获得对该知识主题的新的理解,形成以图像为主体的法律史研究。 一、图像学的缘起 (一)人文社会科学的图像研究思想家的美学论述,如亚里士多德《诗学》,康德《论崇高感与优美感》,黑格尔《美学》,尼采《悲剧的诞生》《作为艺术的权力意志》,福柯《疯癫与文明》《词与物》中对绘画作品的解读,以及拉康《绘画中的真理》,德里达《定位中的真理的还原》,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起源》,本亚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摄影术小史》等,对于这些论说的汇编,参见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及〔美〕唐纳德·普雷奇奥西主编:《艺术史的艺术:批评读本》,易英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奧〕弗洛伊德:《达芬奇的童年记忆》《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图腾与禁忌》等,参见〔美〕彼得·盖伊:《弗洛伊德传》,龚卓军等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345页(第七章,讲述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的方法探索艺术、文学和史前史的领域)。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载《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第74页。葛兆光:《思想史家眼中之艺术史——读2000年以来出版的若干艺术史著作和译著有感》,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第26页。葛兆光:《想象天下帝国——以(传)李公麟〈万方职贡图〉为中心》,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第42页。李孝悌主编......

  1. 信息
  2. 本期文章
  3. 从马赛克理论到完美监控理论:大数据侦查法律规制的理论演进
  4. 论行政公益诉讼之本质及其立法模式选择
  5. 民事诉讼中“诉讼请求”概念的再认识
  6. 论信义义务的法律性质
  7. 论信用体系的规范构造
  8. 绘制法律图像学
  9. 占有的规范性结构与占有保护的相对性难题
  10. 论近代中国核心问题与中国宪法序言“三重逻辑”
  11. 法律语境下正义感的含义
  12. 论故意作为犯的结果归责
  13. 法律自身的品性
  14. 模范刑法典:量刑
  15. 引征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