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通识_周兴陆_AZW3_MOBI_EPUB_PDF_电子书(无页码)_周兴陆

内容节选

4.烽火闺情 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也是团结御侮、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这片土地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相互冲突,也不断地相互渗透和融合,汇合而成现在这多民族的大家庭。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吟咏战争、期盼和平也是自《诗》《骚》以来的诗歌传统。《诗经》就多有叙写战争的诗篇,且战争往往伴随着闺情。如《诗经·小雅·出车》前面写出军北伐:“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后面接着写:“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出征在外的丈夫让闺中妇女多么担心啊!汉乐府也多写战争,如“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战城南》),战争吞噬生命,非常惨烈。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洋溢着英雄主义精神。六朝时期虽然战事频仍,但真正写战争的诗歌是不多的。宋代战争诗,没有唐人昂扬的气势,多议论说理,叙事纪实。宋元易代、明清鼎革,产生了许多战争诗,抒写激越的民族情感。特别是晚清时期,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战争诗又一度高涨,如张维屏的歌行体《三元里》,歌颂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三元里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战斗精神和爱国热情,斥责投降派纳币求和的软弱无能。爱国主义与斗争精神在中国诗歌史上一以贯之。 大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颇为强盛的一个时期。强盛的国势,为边塞诗的昂扬奋迅构筑了政治基础;朝廷重视人才,除科举入仕外,开拓了习武从戎、入幕等多种晋升途径,激发了士人的政治热情,边塞生活也成为文士的向往。初盛唐时期的诗人,或游历边疆塞漠,或入幕从戎,多少有过一些边塞生活的经验,边塞征戍也成为他们诗歌的重要内容。 试看盛唐祖咏的《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蓟门在今北京德胜门外。唐朝前期东北方向是主要战场,打了多次胜仗。这首诗描写蓟门关外壮阔雄奇的沙场景象,天寒地冻,旌旗高矗,箫鼓喧天,烽火相连。战场给有志青年提供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因此有末二句抒写豪迈的情怀。“投笔吏”用东汉班超的故事;“请长缨”用西汉政治家终军的故事,意思近于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显示了初盛唐的尚武观念和昂扬的精神风貌,这是大唐气象的一个表征。 大唐疆域开阔,国运昌盛,边疆风光拓展了读书人的眼界和胸襟,边塞烽火丰富了唐诗的生活内容。即使像王维这样看似逃禅超脱的人,也有过“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的豪爽。他上任监察御史,奔赴边疆,途中写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的壮丽诗篇。王维还有一首长篇歌行《老将行》,塑造出一位壮心不已、以身许国的疆场老英雄的形象,是王维理想的化身。 玄宗开元、天宝前期,大唐国势处于上升期,边塞诗歌多英雄浪漫主义的昂扬格调。唐朝名将封常清在朝中为御史大夫,赴边任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奏调岑参任安西、北庭判官。岑参作为封常清的下属,辅理政事。天宝十三载(754),封常清两次率军西征播仙(在今新疆且末县西南),岑参没有随军,在后方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送行: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韵,平仄交替,形成激昂舒畅而顿挫有力的节奏美。开首数句,描写黄沙漫天、雪海连天、狂风吹石的雄奇边地风光,为封大夫的出师应敌渲染气氛。接下来数句着力描写在严寒的冰雪之夜率军出征,突显封大夫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最后三句是祝词,敌人闻风丧胆,不敢短兵相接,留营的将士伫立西门恭候封大夫凯旋。正如汉末王粲所言:“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岑参作为封大夫的辅佐,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即使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在乐观的他看来,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但是,唐玄宗被短暂的盛世繁荣冲昏了头脑,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为了开拓边境,曾发起一些扩张性的战争,给人民的安定生活造成严重的破坏。于是一些诗人思考战争究竟有何意义,悲叹战争破坏和平,践踏生命,诗歌中的英雄主义精神黯淡下去了。我们来看盛唐诗人王翰、王之涣、王昌龄的几首边塞诗。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是苦中作乐的无奈?是借酒消愁的悲伤?还是等闲生死的豁达?读者可有不同的理解。最后一句的感慨,是视死如归的豪迈,还是难逃运数的悲哀,也有不同的读法。我觉得后一种理解更为贴切。王之涣《出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乐......

  1. 信息
  2. 编者的话
  3. 人性的花朵,语言的精粹
  4. 一 唐诗蒙学的编选旨趣
  5. 1. 标举盛唐,兼顾中晚唐
  6. 2. “格调”与“神韵”并重
  7. 3. 遵循“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
  8. 二 从《唐诗三百首》看唐代精神风貌
  9. 1. 游侠尚武的精神
  10. 2. 自信张扬的个性
  11. 3. 博大仁厚的情怀
  12. 4. 山水自然的意趣
  13. 三 《唐诗三百首》的艺术世界
  14. 1. 抒怀序志
  15. 2. 亲情友谊
  16. 3. 田园山水
  17. 4. 烽火闺情
  18. 5. 佳偶姝丽
  19. 6. 物候节令
  20. 7. 咏史怀古
  21. 8. 丝管丹青
  22. 四 唐诗的体裁与近体诗的格律
  23. 1. 唐诗的体裁
  24. 2. 近体诗的格律
  25. 五 《唐诗三百首》与唐诗的经典化
  26. 1. 历代唐诗选本举要
  27. 2. 白话新诗与唐诗
  28. 3. 唐诗的经典化
  29. 六 《唐诗三百首》有遗珠之憾?
  30. 1. “诗鬼”李贺缘何落选
  31. 2. 《春江花月夜》缘何落选
  32. 3. “诗圣”杜甫也有遗珠
  33. 七 唐诗的域外传播
  34. 1. 唐诗与东亚汉文化圈
  35. 2. 唐诗在欧美的翻译和传播
  36. 后记